日本自一八八三年就開始搶奪東北珍寶

2020-12-12 黨史頻道

原標題:日本自一八八三年就開始搶奪東北珍寶

2011年,日本古董商藤井莊三郎得知京都一次拍賣會上有人拍賣中國重要文物「康熙畫像」,他高價競得,並轉贈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藤井莊三郎還表示,會將更多自己收藏的中國文物捐獻給中國。

但是,像藤井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流失海外的國寶回家之路,實在艱辛。這其中,目前最為大家所關注的,是來自遼寧旅順、100多年前被日本海軍掠奪到日本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

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是一塊體積十多立方米的駝形碩石,是唐朝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渤海歸唐」冊封使唐鴻臚卿崔盉歸途時,在旅順黃金山留下的紀念刻石,至今已經有1301年的歷史。石碑共計29字:「敕持節宣勞羯使鴻臚卿崔忻井兩口永為記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1906年至1908年期間,日本海軍將其作為 「戰利品」獻給日本天皇,在日本皇宮藏匿至今,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實施軍事侵略和文化掠奪的一個罪證。

長期致力於研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學者王仁富、黃明超、王錦思等認為,相比於昭陵二駿、圓明園獸首等更為人熟知的海外流失國寶,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價值更高,堪稱「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其理由在於:

最具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雖然刻石不像昭陵二駿和圓明園獸首那樣是皇家文物,但它見證了唐朝管轄東北、統治東北的歷史,對中國東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特別是在當下,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主權之爭激烈之際,唐鴻臚井刻石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

保存最為完好。眾多流失海外的國寶大多破損或面目模糊,被搶掠到英國的唐朝摹本《女史箴圖》前三段已失,昭陵二駿已經破損成塊,而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根據日本皇宮提供的照片看,基本保存完好,沒有嚴重破損。

掠奪國最為看重,被害國最為受傷。西方列強掠奪中國的文物不計其數,但大多存放在博物館、紀念館和大學、研究所裡,甚至出現在了拍賣會上,只有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深藏於日本皇宮中,100多年裡沒有中國人目睹其真容。 「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國的帳最多的國家」,是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最深的國家,作為徵服中國象徵的刻石放在皇宮裡,可見日本對它的重視程度,也更讓中國人感到恥辱。

回家之路遙遙無期

100多年,中國人從來沒有忘了這塊刻石。從刻石被掠走開始,大連旅順的文化界人士就呼籲國寶回歸,不少有良知的日本人士也主張將刻石還給中國。 1990年,著名學者童增發起了大陸民間對日索賠活動。這為追討包括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在內的流失文物提供了重要契機。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5月11日,王仁富立即致信日本皇室,探問刻石安危,6月17日,日本宮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給王仁富發來回信,信中說:「碑身沒有受到大地震的影響,平安無事……」

民間文物保護者王錦思在2014年7月直接給日本皇宮、外務省、駐華使館致函,要求歸還刻石,並且和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組建了文物追討部,崔永元等眾多知名人士予以響應,在國內掀起了追討熱潮。這是首次由中國民間發起向日本皇室追討文物的行動。

2014年12月23日,王錦思等3人赴日,正式向日本皇宮和日本政府追討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此事被評為「2014年中國十大文化事件」。

2014年12月,在前往日本追討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的飛機上,王錦思寫了一首詩《我們來自東北,我們來自中國》,詩中說:「我們也想與李白王維一同,陪伴阿倍仲麻呂或者吉備真備飲酒唱和……當孫中山視梅屋莊吉為慈母,當魯迅聽過藤野先生的解剖課,可是1908年旅順大劫案,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由此流落異邦他鄉。一個國家為何兩個模樣……」

還有更多文物等待追索

5月30日,王錦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去日本皇宮前出示追討信,這個舉動很容易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攻擊,前往皇宮的路上,還遭遇到眾多日本警察的阻攔。他做好了發生激烈衝突甚至坐牢入獄的最壞準備,但是,他所有的行為還是以平和理性為原則,並不想成為所謂的「反日鬥士」,他和他的同道者,更希望以和平友好的方式把國寶迎回祖國,不想因為追討國寶加劇兩國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

但是,國寶回家之路實在艱難。我國海外流失文物數量之多,質量之精,舉世罕見。百年來追討國寶的工作,有若干收穫,比如,1902年,法國將北京古觀象臺的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等歸還中國。 1921年,德國將北京古觀象臺的明制渾儀、清制天體儀等歸還中國。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與東德歸還了為數眾多的藝術品和古代書籍。 2000年,中國從紐西蘭追索回一批八國聯軍時期劫掠的瓷器。2005年,被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作為戰利品運到英國的塘沽大鐘回歸天津。然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尚有1700萬件中華文物流失海外。

追討文物的難度主要在於,現有國際公約大多對百年前的掠奪文物無追溯效力,訴訟時效的規定更強調法律關係的穩定性,維護現狀的考慮壓倒了對實質正義的追求,而對相關公約的未籤約國更無約束力可言。所以,對於流失海外國寶的追討,大多數時候更要訴諸國際公理和正義。但也正因如此,民間力量的出現就更值得期待。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採取民間海外訴訟的方式,雖未追回國寶,但為下一步的民間追討國寶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6月9日下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正式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並向中國人民道歉賠償。

王錦思還透露了另外一個消息,經過一些學者的考證,日本靖國神社門前的一對石獅為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掠奪自遼寧海城三學寺。這對古獅也將列入他們下一步追討國寶的名單中。

自1883年從吉林集安掠得《好王碑》拓片,日本掠奪東北歷史文化珍寶的圖謀就已開始。

100多年前,日本海軍掠自遼寧旅順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被稱為「中華流失海外第一國寶」。昨日下午,中國民間人士正式起訴日本政府,啟動法律追討程序。

最新發現的兩座立於東京靖國神社門前的石獅,據初步考證,為日軍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從遼寧海城三學寺掠奪。

2011年5月,日本3·11大地震後,日本皇宮回復王仁富老人問詢信,信中說:「(唐鴻臚井刻石)碑身沒有受到大地震的影響,平安無事。 」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中國流失海外「最神秘」的國寶。100多年來深藏在日本皇宮中,幾乎無人得見。(記者 高爽)

相關焦點

  • 日本索要琉球珍寶內幕:政客想借題發揮(圖)
    這些珍寶是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古代琉球國王在持續500年的時間內(1372年-1875年),向中國皇帝進貢的琉球貢品。然而,日本媒體近日傳出消息稱,日本想從故宮索回琉球珍寶。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這些珍寶並非中國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而是琉球國通過友好交往向中國中央王朝貢獻的,日本政府沒有正當理由向中國索要這些文物。
  • 日本在東北到底藏了多少寶物?日本老兵說漏了嘴:全在這,但沒人找得到
    日本在不平等條約和殖民地的威脅之下,發動了明治維新的改革,這也推動了他們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步伐。不僅是文化上,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向資本主義靠攏。然而,日本卻在這樣的道路上誤入歧途,變為了侵略者。地大物博的中國就如同他們眼中的一塊巨大的蛋糕,因此,他們已將屠刀伸向了中國。在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日本在東北到底藏了多少寶物?
  • 日本人在東北藏了多少文物?侵華老兵透露:就藏在這裡沒人能找到
    ,同時也可算作是日本入侵的大本營,他們在與中華的這麼多年的戰爭中,在東北藏著多少寶貝?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1860年,八國聯軍在圓明園燒殺搶掠,從圓明園帶走了無數的珍寶古物,這些被他們帶走的稀世珍寶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也漸漸的追回了一些,但是大部分都還在西方各國的博物館中,可以說是中國人心中的痛,而與讓無數人心痛的火燒圓明園事件相比,日本在中華土地上的罪行更加的罄竹難書。
  • 東北之殤——記近代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始末
    近代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伴隨著國運大增,野心也隨之被喚醒。狹小的國土與無限膨脹的的欲望成了日本最大的矛盾。   如何才能開拓國土?去哪裡開拓國土?以何種方式開拓國土?
  • 在清朝日本就因東北和俄國開戰,二戰也是最先攻佔東北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的是日寇在侵略我國時最先侵略的就是東三省,晚清時期日本就因為和沙俄爭搶東北三省而開戰,那麼中國的東北三省到底有什麼東西讓日本這樣窺探垂涎,甚至瘋狂的不顧一切的想要奪得呢?
  • 搶奪外國遊客資源 日本部分租車公司佔道停車遭調查
    搶奪外國遊客資源 日本部分租車公司佔道停車遭調查 中國日報網 2015-04-14 17:36:16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中國日報網4月14日電(張同彤) 據日本《產經新聞》14日報導,隨著赴日觀光旅遊的中國遊客的增多,日本商業街附近的道路上經常看到一些亂停的旅遊大巴。這是由於一些日本租車公司為了搶佔中國遊客市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為中國遊客提供租車服務,所以為了節省停車費用,這些大巴在一些馬路上佔道停車,影響正常交通。該現象引起了日本交通部門的重視。
  • 圓明園珍寶真的被洗劫一空了嗎
    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就在這次的侵略戰爭中毀於一旦,有超過150萬件的珍寶被洗劫一空。在八國聯軍還沒有登陸之際,慈禧已經開始帶著她的儀仗隊準備開始大逃亡啦!難道她不知道八國聯軍到達北京城後會發生什麼嗎?至於圓明園中那麼多她喜歡的珍寶就這麼擱置不管任由八國聯軍來搶奪嗎?
  • 淺析20世紀美日在中國東北的較量,美國為何會敗給日本?
    摘要20世紀初期,俄國佔據我國東北地區,出於利益考慮,美國支持日本對俄軍發動戰爭。日俄戰爭中日本勝出,但採取的"門戶關閉"政策讓美國失望憤怒,於是美國開始和日本較量。開始,美國派出哈裡曼去日本說服內閣,收購我國東北地區的南滿鐵路,計劃失敗後美國又與清政府合作,通過在東北修建鐵路,以打破日本對東北的壟斷,但由於英國的反對,計劃失敗。這意味在我國東北地區,美國在和日本兩次的較量中均失敗而告終。
  • 抗日戰爭日本侵華總兵力超過200萬,為什麼把100多萬軍隊放到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偷襲北大營,幾百名日本關東軍在提心弔膽中打敗了王以哲的第七旅。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當時在東北的十幾萬大軍不放一槍讓出了東四省,日本關東軍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佔領了整個東北。
  • 搶奪外國遊客 日本部分租車公司佔道停車遭調查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中國日報網4月14日電(張同彤)據日本《產經新聞》14日報導,隨著赴日觀光旅遊的中國遊客的增多,日本商業街附近的道路上經常看到一些亂停的旅遊大巴。這是由於一些日本租車公司為了搶佔中國遊客市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為中國遊客提供租車服務,所以為了節省停車費用,這些大巴在一些馬路上佔道停車,影響正常交通。該現象引起了日本交通部門的重視。
  • 日本投降後,遺留我國東北的10萬女性去哪了?日本後來對此事隻字不提
    但那裡一直居住著中國人,日本沒有辦法不靠武力就拿到中國的領土,為了資源搶奪,所以就發動的侵華戰爭。東北也就成了日本的第一個目標,在東北王張作霖死後,日本更加暢通無阻,迅速佔領東北三省,包括當時張作霖留在東北的瀋陽兵工廠一起佔領。為了將自己的文化和人一起滲透進東北,將東北徹底淪為自己的土地,便帶來10萬日本女性來到了東北。
  • 日本全面出擊與中國搶奪高鐵市場(圖)
    原標題:日本全面出擊與中國搶奪高鐵市場(圖) 原標題:日本全面出擊與中國搶奪高鐵市場   歐洲鐵路聯盟預測,今後幾年以高鐵為中心的軌道交通市場將出現飛躍式增長,為具備高鐵等軌道交通建設能力的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 日本侵華為何從東北開始?主要因為這個城市,日軍勢在必得
    19世紀中後期,日本推翻了德川幕府,進入維新時代,通過明治維新變法,很快國力強盛,為了進一步發展自身實力,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日本開始四處侵略,希望奪取更多殖民地,而中國首當其衝。日本制定了「大陸政策」後,便開始對中國開火,1874年日本入侵了臺灣,隨後籤訂了《日清兩國間互換條款及互換憑章》,清政府賠償了50萬兩白銀,讓日軍嘗到巨大甜頭,後來就有了甲午戰爭。
  • 抗戰勝利大受降:關東軍東北撤軍 國共瘋狂搶奪東三省
    核心提示: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在中國戰區對日本受降的十六個戰區裡,並不包括東北地區,因為早在南京受降儀式的半個多月之前,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早已經向蘇軍受降,那時候國民黨的軍隊還遠在大西南,不過有一支中國軍隊自始自終都參與了蘇軍的對日受降
  • 日本投降,蘇軍佔領東北不僅搶奪物資無數,還搶劫和強姦當地婦女
    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加速了日本投降。蘇軍在中國東北抗日聯軍的配合下,迅速向大縱深推進,並以空降兵向哈爾濱、瀋陽、長春等主要城市實行空降。經二十餘天作戰,擊斃日軍8.3萬餘人,俘日軍60.9萬餘人。
  • 中國歷代王朝珍寶展將在日本舉行
    中國歷代王朝珍寶展將在日本舉行     6月21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將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於今年10月至12月在東京聯合舉辦「中國歷代王朝珍寶展」,金制假面、跪射俑等168件中國曆朝寶物將參展。
  • 中國東北是如何被日本滲透的?
    可惜的是,大清並沒意識到,沙俄比日本更加垂涎於東北土地。沙俄早在修筑西伯利亞鐵路之初,便已經構想出要修築一條可以深入中國的支線,這樣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滲透東北,實現土地和文化雙重侵略。因此,1895年,趁大清甲午戰敗,俄國單方面派人到東北進行勘察的行為變得更為頻繁。
  • 日本佔領東北期間,妄圖用移民永久佔領,最後結局大快人心
    日本的千年美夢自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以來,日本統治者的眼睛早就死盯著自己的鄰友中國,在明治維新以後的70多年中,日本曾發動和參加過14次對外戰爭,其中有10次是針對中國。甲午和日俄兩次戰爭的結果,讓日本徹底改變了對這兩位貌似強大的鄰居的看法,原來對中國這一文明古國的最後一點敬畏與尊重,也在徵服的快感中被撕得粉碎,只要憑藉武力就能搶奪大量的財富,讓當年日本統治者的佔有欲,熊熊燃燒。日俄戰爭後以保護鐵路安全為由,日本在中國東北保留了近萬人的軍隊,這隻日本軍隊日後策劃了九一八事變。
  • 李白這首詩鮮為人知,全篇僅有16個字,被兩代帝王搶奪視為珍寶
    《上陽臺帖》被兩代帝王視為珍品搶奪而來,不僅有著極高的內容質量,還在書法上對後世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李白深受唐代書法名家張旭的影響,其字體風格飄逸、筆鋒蒼勁收放自如,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書法絕品,而且其書法風格,紛紛被後世"粉絲"大量模仿;到了民國時期,《上陽臺帖》被張伯駒收藏,新中國成立後,此珍寶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並被為"國家一級文物",這才讓李白的這件真跡,
  • 二戰後期,日本為何堅守東北?不是因為地理位置好,而是地下有它
    東北地區雖然沒有北上廣富裕,但是地大物博,資源遼闊當地獨有的黑土地,從上面種出來的莊稼都十分美味。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就曾經死死的佔領東北,一步都不肯退讓。日本當時之所以那麼看重東北,不是因為東北有多麼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