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專家揭秘,釋迦牟尼和印度沒多大關係,卻和中國人關係匪淺

2021-01-18 麻辣知識小講堂

雖然佛教對我國影響深遠,但是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來自印度的,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有一個尼泊爾的歷史學家阿木漢松,卻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說釋迦牟尼其實是中國人,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立者,這就意味深長了。

這位歷史學家,還真拿出了那麼幾個證據,首先第一點就是,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這個地方在古代的時候,是華夏人民的活動點,現代基因學也有證明,說尼泊爾人是神農氏的後代。

通過研究基因,發現這個釋迦牟尼屬於是中國的表親,和印度雅利安人,關係並不密切,並且在早期尼泊爾的佛陀像,就是典型的黃種人的,在唐朝地區,尼泊爾就是我國的藩屬國,這種關係一直到清朝才結束。

尼泊爾和中國的關係匪淺,這是肯定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對於印度來說,即使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但是他們認為,佛教屬於是外來文化,因為千山萬水的阻隔,所以佛陀最先傳教的地方,是古印度地區。

有不少的印度人,是排斥佛教的,所以如今的佛教在印度,幾乎是銷聲匿跡,而在我國卻發展的很好,在一些古代典籍中,那些佛陀也記錄了不少,思鄉的情緒,他們描述的故鄉,和先秦典籍裡描述的中國,是一樣的。

所以當年傳教的佛陀,是受到華夏文化的影響,和我們有些不一樣的關係,現在有不少的尼泊爾的人們,認為自己就是華夏民族的一部分,不過這個國家,受到印度的管制,所以他們並不敢太張揚。

最後一點就是地理位置的不同,古印度被稱為天竺,但是大家要知道,古印度和現在的印度,說的根本不是一個地方啊,古印度是一片地域的代名詞,而現在的印度,屬於是一個國家。

釋迦牟尼就是尼泊爾人,在近代的時候英國殖民了印度,讓這裡從一個四散的小國,變成了一個大的國家,而尼泊爾只是恰好,在南亞大陸的邊緣,天竺這個地方,就是當時的南亞大陸。

而且印度這個國家,是沒有什麼記載歷史的習慣的,他們有不少的歷史,都是靠著我國的史料才發掘出來一些,我國史料對佛陀的定義是比較模糊的,所以大家就以為,釋迦牟尼是印度人。

當然是不是中國人,這個還不敢肯定,但佛教肯定不是印度人給創造出來的。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學者:是中國人,但印度臉皮厚不肯承認
    對此,尼泊爾學者阿木漢松給出的解釋是佛教和華夏文明有著血脈連接的關係,甚至,他還一反如今學術界公認的說法,提出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其實應該是中國人,表示印度只是臉皮厚不肯承認。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阿木漢松的觀點又有著怎樣的論據呢?
  • 一位尼泊爾歷史學家:釋伽牟尼跟印度扯不上關係,佛祖是中國人!
    一位尼泊爾歷史學家:釋伽牟尼跟印度扯不上關係,佛祖是中國人!中國的文化底蘊一直建立在儒釋道三個教派上。而擁有最多信徒的佛教也會因創始人的出處而爭論不休,目前普遍承認佛教創立者是釋迦牟尼,其出生地在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屬於釋迦族人。
  • 尼泊爾歷史學家:釋迦牟尼其實是中國人,佛教跟印度沒關係
    尼泊爾歷史學家:釋迦牟尼其實是中國人,佛教跟印度沒關係文/半夜論史佛教現在發展的可以說是很成功的的一個宗教因為現在基本上世界的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人信仰佛教。那麼既然佛教發展的這麼好,那麼釋迦牟尼這個創始人那麼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不陌生的。原來關於這個人的說法不論是課本還是別的書上面都是說這個人是印度人。但是現在卻有這麼一位尼泊爾的歷史專家說,他說經過他這麼多年的研究發現可以說釋迦牟尼不是印度人,他是中國人所以說佛教是由中國人創立的。他的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現在很多歷史專家的認同。
  • 中國人對印度 「誤解」有多深?佛教的起源與今天的印度沒啥關係
    有網友搞了這樣一張長圖,把印度的歷史做了很直觀的簡述,並稱其為「印度簡史」:一直被侵略,從來沒贏過。事實也是如此的,很客觀,但這中間,需要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近現代國家意義上的印度,是不能和古印度劃等號的。而這正是如今一些人,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對於印度的「誤解」。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尼泊爾和印度打起嘴仗
    印度媒體稱,尼泊爾外交部當地時間9日堅稱,尼泊爾是佛陀的出生地。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此前則稱,那位佛教創始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印度人之一。印度外長的這番話引來尼泊爾政界要人作出一系列反應,該國前總理尼帕爾說,蘇傑生有關佛陀的表態「令人反感」。
  • 釋迦牟尼到底是哪的人?為何尼泊爾學者表示,他是中國人?
    佛教的創始人就是釋迦牟尼,而他本是古尼泊爾的王子,後來卻放棄了尊貴的地位,而冥思苦想,最終創立了佛教,成為了眾人眼裡的「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65年,與中國的孔聖人是同時代的歷史人物。按佛經上所記,釋迦牟尼為古迦毗羅衛國的王子,本是淨飯王之子,未來可繼承王位。公元前549年,16歲的他娶了耶輸陀羅為妻。
  • 釋迦牟尼是尼泊爾人還是印度人?佛教又產生在哪裡?
    釋迦牟尼原意為「釋迦族的聖人」,成佛前的俗家名字是喬達摩悉達多,被後人尊為佛陀。他出生在今天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園,所以很多人認為釋迦牟尼是尼泊爾人,而佛教就應該算是產生在尼泊爾的。這個說法對不對?印度拘屍那迦這麼看來,悉達多太子離家出走後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印度境內,包括悟道和傳教,而僧團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印度人。而佛教本身從教義上講也是與婆羅門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國防部長訪問尼泊爾,印度中國先後訪問尼泊爾,兩國關係何去何從
    近日,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於29日出訪尼泊爾,在中國訪問尼泊爾之前,印度就已經訪問的尼泊爾,印度表示訪問尼泊爾就是為了促進雙方合作外交關係。印度前腳剛走,中國後腳就到,可見中印兩國對於尼泊爾的重視,魏鳳和不僅僅會見了尼泊爾總統,還會見了尼泊爾國防部部長以及軍區總司令,從此次會面來看,中國是有意促進雙方的軍事交流。不過從細節分析,中國和尼泊爾的關係要強於印度和尼泊爾的關係,拿事實說話,尼泊爾寧可拒絕印度主導的軍事演習,也要參加中國四川的聯合軍演,由此可見,中尼的關係還是非常友好的。
  • 不丹和印度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18世紀英國逐漸徵服了印度次大陸,隨後將侵略的觸角伸向了位於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麓的尼泊爾、錫金、不丹這三個山地小國。隨著近代英國對不丹和中國的入侵使中國和不丹之間傳統的宗藩朝貢關係開始逐漸遭到破壞:早在1772年英國就已開始入侵不丹。1865年英國強迫不丹籤訂《辛楚拉條約》:迫使不丹割讓了2000平方公裡土地。
  • 沒想到釋迦牟尼和密宗有這種關係,不動明王是怎麼來的
    現今社會的佛教,其實就是佛祖將吠陀文明的精粹發揚光大,做到了其他先賢沒能做到的事情:把存世的智慧做了系統的整理並去其糟粕,傳入尋常百姓家。而佛祖的後繼者如龍樹菩薩等將佛法中的密法部分加以保存和整理,使大家能夠擁有今天的密宗。
  • 釋迦牟尼是印度人?尼泊爾:他出生於憍薩羅國
    2020年,印度和尼泊爾不但在邊境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在釋迦牟尼是印度人還是尼泊爾人這個問題上也發生了爭執。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公開對外表示,有史以來,印度有兩個最偉大的印度人,一個是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一個佛陀釋迦牟尼。
  • 釋迦摩尼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印度也不是佛教的發源地?
    釋迦摩尼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印度也不是佛教的發源地?說起佛教,大家肯定就會想起釋迦牟尼,並且在民間肯定少不了信佛的人,所以說信仰佛教的人就稱之其為佛祖,有的時候也稱為如來佛祖。所以說直到現在二十一世紀提起佛教,很多人還是認為佛教是起源於印度,其實不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他根本就不是印度人,並且他應該是尼泊爾人。而且釋迦牟尼他出生於藍毗尼,這個大家肯定是都知道的,對這個肯定是沒有意見的。而藍毗尼這個地方他是在尼泊爾境內,而不是在印度,尼泊爾只是跟印度離得近而已,並不是說就是在印度。
  • 被印度三面包圍的尼泊爾,1923獨立後為何與我國關係越來越好?
    今日話題與中國相鄰的尼泊爾被印度三面包圍,為何與中國越走越近了?侃侃君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尼?到底是不是越走越近?據統計,尼泊爾目前的水電蘊含量為八點三萬兆瓦,其中四點三萬兆瓦的是可開發的,但是目前的開發率還不到2%。可以說極其薄弱的工業也阻止了其經濟發展的腳步。說完,這些大家應該對這個國家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尼泊爾,不丹和印度這三個國家,他就發現了嗎?
  • 先惹中國,和尼泊爾、巴基斯坦也關係惡化,印度轉手又被不丹「斷水...
    近期,由於印度在中印邊境採取的單方面行動,中印邊境局勢驟然緊張。6月15日晚,印度邊防部隊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蓄意挑起事端,最後卻偷雞不成蝕把米。恰好,印度和尼泊爾的邊境爭端被擺上檯面,與「老對手」巴基斯坦的關係也進一步惡化。此時不丹方面又傳來了壞消息。
  • 【普蘭口岸】1、管理尼泊爾、印度兩國口岸關係
    【普蘭口岸】1、管理尼泊爾、印度兩國口岸關係普蘭縣北部有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區,歷史上是印度教徒入境朝拜的必經之路。普蘭口岸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東南面的普蘭縣的二類口岸,異於單通道的口岸類型,是以縣為區域的特種口岸,有陸路通道和水路通道,包括多個山口(21個通外山口)、水道橋道和相關邊貿市場
  • 談談南亞諸國和中國與印度現今的關係
    其實在尼泊爾旁邊還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1975年被印度吞併,錫金人主要是尼泊爾移民。話說回來了,最近尼泊爾進行了修憲,尼泊爾憲法修正案將卡拉帕尼等爭議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這一舉動立即遭到了印度的回擊,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印度通過修憲形式將此爭議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當初印度將此疆域畫進自己地區時,尼泊爾只是國內強烈抗議,而此次尼泊爾進行了同樣的操作,印度卻要對尼泊爾動武,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尼泊爾救災無關中印地緣政治競爭,但關係一帶一路
    「尼泊爾有兩個強大的朋友:印度和中國」。       這是彭博社4月27日的一篇文章標題。自尼泊爾25日發生80年一遇的大地震後,國際社會紛紛對其伸出援助之手。作為尼泊爾僅有的兩個大國鄰居,印度和中國的救援行動顯然更加受人關注。
  • 印度和尼泊爾的區別:燒屍廟之遇,凸顯女性遊客的安全係數
    尼泊爾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它與亞洲大國的印度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蘭毗尼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但佛教在尼泊爾並非「一家獨大」。據統計尼泊爾居民中印度教徒佔90%,佛教徒佔7—8%,其他教徒佔1—2%。
  • 中國與尼泊爾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回顧中尼之間有著上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晉代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曾到過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位於尼泊爾南部)。唐朝時,尼泊爾公主尺真與吐蕃贊普松贊幹布聯姻。元朝時,尼著名工藝家阿尼哥曾來華監造北京白塔寺。1955年8月1日建交以來,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和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高層往來不斷,尼國王、首相均多次訪華。
  • 印度和緬甸的關係怎麼樣?
    1964年,緬甸國內的排印運動達到了高潮,當時有30多萬在緬甸的印度僑民被趕走,資產也被緬甸政府沒收。自此緬甸與印度之間的關係一直不慍不火,儘管印度一再拉攏緬甸,但是緬甸方面的戒備心沒那麼容易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