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粉湯底一份湯粉湯底根本沒有正宗與不正宗的說法,湯粉有很多種如:牛腩粉、豬雜粉、羊肉粉等等,每一種湯粉湯底的做法都不一樣,對應的湯粉加入對應的湯底這樣才更能突出這碗湯粉的風味。湯底講究味道濃鬱、鮮香,熬湯底主要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①食材的選擇,②製作工序。「熬湯底無骨不濃,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皮不稠」,所加入的食材都是以更突出對應的湯粉風味而加入,就好比如做牛腩粉的湯底加牛骨,做羊肉粉就加羊骨,這樣做出來的湯底搭配一碗湯粉才是味道最佳的。而在製作過程中火候的控制也很講究「小火出清湯,大火出濃湯」火候控制不好,一鍋湯就變得清湯寡水。下面我分享一道湯底的製作方法,適用於豬雜粉、雲吞、螺螄粉等等。
詳細往下看,如需了解更多湯底做法點擊右上角【關注】。【湯底製作方法】——味道濃鬱鮮香、湯色奶白【所需材料】:清水50斤、豬筒骨5斤、雞骨架3個、豬皮500g、陳皮10g、白芷10g、砂仁10g、生薑、鹽、料酒。>>>>【製作步驟】<<<<1.把食材清洗乾淨,然後把豬筒骨、雞骨架放入冷水中浸泡,然後加入料酒,浸泡一個小時,中途換水3次,這樣的目的是把食材中的血水給浸泡出來,減少腥味。2.豬皮清理乾淨,生薑去皮拍扁備用。陳皮、白芷、砂仁清洗一遍然後裝入布袋綁緊備用。3.把豬筒骨、雞骨架、豬皮冷水下鍋焯水,然後加入料酒,薑片,大火煮開焯熟,然後倒出清洗乾淨。4.湯鍋中加入50斤清水然後加入豬筒骨、雞骨架、豬皮,大火煮開再撇去表面浮末,然後加入藥材包、生薑一塊,用中大火翻滾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後再轉小火熬製兩個小時。5.熬製了3個小時後湯已經變的濃鬱,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底味,這個湯底就做好了。【熬製湯底注意事項】1.熬湯底用含有骨髓的骨頭熬出來的湯味道才更濃,而且顏色奶白。其他部位的骨頭沒有筒骨的效果好。但是如果做清湯就會用到扇骨、脊骨這些。2.在製作湯底之前一定要經過去血水、去腥的步驟,這樣熬出來的湯才不會有腥味。3.熬製過程中先用中大火翻滾一個小時的目的是使湯變的更加奶白。再轉小火熬製兩個小時的目的是把食材中的味道給釋放出來。這樣熬出來的湯底才湯色奶白,味道濃鬱。4.熬製湯底一定要在最後才加鹽,因為提前加鹽會使食材中的蛋白質提前凝固,這樣熬出來的湯濃度不夠。5.熬製過程中不能加入冷水,加入冷水會使湯的溫度驟降影響湯的味道,要加就加入熱水。6.熬製湯底切勿放大料、香料。
大料味道較重,不但不能增香反而會使湯變得暗淡。讓人喝起來覺得味道怪異。
熬湯底不建議加入大蔥,因為大蔥容易令湯底變味不耐保存,特別是夏季。【湯底製作之「你問我答」】1.問:如果當天熬出來的湯底用不完,第二天可以接著用嗎?該如何保存。答:可以的,當天熬出來的湯底如果用不完,可以在晚上打烊之前把湯煮開,然後放在通風透氣處蓋子半開狀態,讓其自然散熱,期間不能碰到生水,第二天可以接著用。熬出來的湯底在使用中建議恆溫在80度以上,低於80度湯底容易變味。特別是在夏季。2.問: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熬過的骨頭第二天可以接著用嗎?答:如果覺得成本高,可以把筒骨換成豬頭骨來製作。熬過的骨頭可以二次利用的,在每天把湯底熬好後就把鍋中的豬筒骨撈出,涼後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可以接著用,一副骨頭最多可以用三次,如果沒有味道就加入新的骨頭一起熬製。其他的雞骨架、豬皮,只可以用一次,熬好後立即撈出丟掉。3.問:加入豬皮有什麼用?加入的陳皮、白芷、砂仁都有什麼用處。答:加入豬皮的目的是使湯變得更濃白,而且豬皮含有油分熬出來的油與湯混合一起可以使湯底變得更醇厚。加入陳皮、白芷、砂仁的目的是去腥增香,但是分量一定要控制好,陳皮量多煮久了就會變苦,也可以不加。除了加入以上食材還可以加入少許的黃豆可以使湯的味道變得更好。結語湯粉湯底的製作方法講究的是工序和選材,只要把食材的腥味去掉才能更突出食材的味道。學會這些烹飪技巧,你也可以輕鬆製作出美味的湯底,如需了解更多美食乾貨,點右下角點讚支持。祝你生意興隆~想了解更多【高湯、牛腩、牛雜、港式小吃製作方法】可以點右上角【關注】,每期分享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