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泰永長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永長徵」)2017年6月9日發布招股說明書,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記者調查發現,泰永長徵的招股說明書除了毛利率奇高、財務數據存疑之外(詳見本刊昨天報導《毛利率奇高,財務數據涉嫌造假,泰永長徵IPO招股書疑點重重》),還涉嫌隱瞞了其IPO資產中有部分或是來源於上市公司貴州長徵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成控股」,股票代碼600112.SH)。而天成控股同樣也涉嫌隱瞞了出讓該資產給泰永長徵這一事實。
如果真是這樣,泰永長徵和天成控股對上市資產的轉讓均諱莫如深的背後,可能就存在泰永長徵和天成控股實際控制人聯手侵佔上市公司資產的可能性。「長九」品牌直接來自天成控股
在泰永長徵招股書的封面上,赫然印有「長九」和「泰永」兩個商標,毫無疑問,這是該公司兩個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就是在泰永長徵位於貴州遵義的工廠大門口,投資有道記者也看到了大大的「長九」商標刻在石頭上。瀏覽泰永長徵官網,記者也發現泰永長徵前身為「貴州長徵開關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10月,是全國低壓斷路器主導生產廠,是中國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軍企業。現泰永長徵旗下「長九」及「TYT泰永」兩大品牌為中國電器工業最具影響力品牌。
但是,就在投資有道記者瀏覽泰永長徵官網的「發展歷程」欄目時,發現泰永長徵的發展歷史竟然早遠到了20世紀60年底的三線建設時期,而且特別說明「2008年10月,與長徵電器九廠和長徵電氣一廠(低壓)併購,在長徵電器股份低壓事業部基礎上成立了貴州長徵開關製造有限公司,「長九」品牌再次煥發強勁活力。」如果沒有理解錯誤,這句話的意思是「長九」這個品牌原本是長徵電器(現在簡稱天成控股,代碼600112)的,是通過併購進入泰永長徵的。
為此,記者專門查看了泰永長徵的招股書,卻沒有發現任何類似的說法。
泰永長徵的招股書顯示,泰永長徵在2008年11月7日成立,其中泰永科技、天成控股的出資比例分別為90%、10%。截止2009年6月,泰永科技和長天成控股以貨幣出資方式足額繳納註冊資本金。天成控股在公司成立時以貨幣出資200萬外,截止招股書發布再無增資或注入資產。
2008年公司成立後,泰永長徵在2010年12月完成第一次增資,泰永長徵大股東泰永科技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標、專利)的非貨幣資產方式注資3538萬。此後在2011年和2015年又完成兩輪增資,均為貨幣出資。
而且在整個招股書中,也沒有看到泰永長徵向天成控股收購任何資產。那麼「長九」這個品牌到底是誰的?又是怎麼進入泰永長徵的?
記者委託一家專業商標註冊代理公司查詢泰永長徵持有的「長九」註冊商標。查詢得知該商標1985年就由天成控股旗下的子公司長徵九廠註冊持有,在2006年失效並重新註冊。2009年1月12日該商標申請轉讓,由貴州長徵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轉讓給貴州長徵開關製造有限公司,2009年6月15日核准。至此,原本是上市公司天成控股(原名長徵電器)的「長九」商標正式被直接轉讓給了泰永長徵這家擬上市公司。
在泰永長徵的招股書中,註冊號為5245526的「長九」商標也的確註明取得方式是「轉讓取得」,但就是沒有說明是從哪裡「轉讓取得」。
但通過投資有道記者的調查已經發現,「長九」品牌原本是天成控股的,是2009年直接轉讓給泰永長徵的,這是事實。但為什麼泰永長徵要刻意隱瞞這個信息呢?眾多重要資產或均來自天成控股
既然「長九」這個品牌來自天成控股,那麼泰永長徵官網描述的「2008年10月,與長徵電器九廠和長徵電氣一廠(低壓)併購,在長徵電器股份低壓事業部基礎上成立了貴州長徵開關製造有限公司。」應該就有相當的可信度。但是在招股書中披露的卻是泰永科技與天成控股均現金出資組建了貴州長徵開關製造有限公司,沒有任何地方提到在低壓事業部基礎上成立公司。
記者通過檢索發現,早在2008年11月4日,第一財經日報就曾報導長徵電氣(天成控股)在秘密出售低壓資產,報導稱,「據長徵九廠員工反映,長徵九廠即低壓電器資產在2008年的10月25日正式籤約賣出,接手方正是泰永科技。」泰永科技正是泰永長徵的母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報導第二天,2008年11月5日,長徵電氣(也就是天成控股)發布澄清公告稱:2008年10月,公司與泰永科技籤訂《合作協議》,確定由雙方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長徵電氣以現金出資200萬元,泰永科技以現金出資1800萬,分別佔新公司的股權比例為10%和90%;
新公司註冊地在遵義市,並將錄用長徵電氣原低壓事業部350名員工,新公司成立後,將根據經營需要租賃長徵電氣的機器設備、廠房及辦公場地,並支付租賃費用。上述資產的所有權屬未發生變更,雙方也未就上述資產轉讓進行探討。
隨後,天成控股再也沒有發布與這塊資產相關的任何公告。
投資有道記者為了查明真相,決定去一趟貴州遵義。在泰永長徵的工廠所在地,記者通過多方打聽,找到一位還在泰永科技工作的原天成控股的長徵九廠老員工,該老員工告訴記者,當年黃正乾(泰永長徵實際控制人)最早是租賃位於貴州遵義市上海路的長徵九廠的廠房和生產設備,後來就收購了長徵九廠,收購時要接受長徵九廠的職工,當時長徵九廠一部分職工選擇拿錢買斷工齡自謀生路,一部分選擇留在泰永長徵工作,留下來的人原來在國營單位太懶散,到泰永長徵受不了還鬧過事,具體時間太久了記不清楚,但應該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的那一年。另有其它員工也佐證了這一說法。泰永長徵與天成控股都涉嫌虛假陳述
種種跡象表明,天成控股很有可能是向泰永長徵轉讓了全部的低壓類資產,而這些資產既有類似「長九」商標這樣的一些無形資產,也可能包括機器設備這樣的固定資產,這些資產也可能就是泰永長徵發展做大的基礎性資產,但是兩公司對此都諱莫如深。
投資有道記者翻查天成控股年報,2007年至2009年三年低壓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5001萬元、3370萬元、376萬元。銷售收入的變化也可推測出天成控股該塊低壓資產很可能就是在2008年被處置的,這與泰永長徵成立的時間也高度吻合。
天成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提及,將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的成套、低壓業務予以調整。在2009年年報中提及,「成套、低壓業務已調整完成實現退出。」然而記者翻閱2007至2011年的天成控股年報,均未發現該公司提及低壓業務是如何調整及退出的。一塊年銷售收入曾高達5000萬的上市公司資產被處置,居然沒有任何公告發布,甚至在相關的年報裡也沒有做任何披露,這比較奇怪。
而泰永長徵在招股書中的選擇性披露也絕不是遺漏信息那麼簡單,也是涉嫌虛假陳述。
還是以「長九」商標為例,記者查詢得到的準確信息是天成控股2009年直接轉讓給泰永長徵的,招股書對此沒有任何說明。而與長九商標一起轉讓給泰永長徵的原天成控股的低壓資產還有哪些?這些資產是怎麼合法進入擬上市公司的?所有這些都是個謎。
記者大膽推測,在面對監管部門質詢的時候,泰永長徵現在唯一可能給出的解釋就是:在2010年12月第一次增資時,泰永長徵大股東泰永科技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標、專利)的非貨幣資產方式注資3538萬,這些資產就包括天成控股的這些低壓類資產。
但是,就以記者隨便查詢的一個「長九」商標為例,事實上天成控股並沒有將它先轉讓給泰永科技,再由泰永科技注入泰永長徵,而是直接地由天成控股轉讓給了泰永長徵。合理推測,其它的天成控股相關低壓類資產應該也是直接轉讓給了泰永長徵。記者不明白的是,天成控股那些資產在財務帳上是怎麼處理的?如果違背程序無償或低價轉讓資產又是否屬於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
為此,記者就泰永長徵的財務數據和這些資產轉讓的問題專程發郵件採訪了泰永長徵的董秘,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聲明:(本文為投資有道籤約作者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視為侵權,本刊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