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 | 託爾斯泰:創作《復活》,在理想與現實之中掙扎

2020-12-14 澎湃新聞

辛峰 十點人物誌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名人傳》。

昨天我們了解了託爾斯泰創作的藝術理論與淵源,還有音樂對他創作的深刻影響。尤其是貝多芬的音樂,讓他不得不屈服於一種偉大的藝術力量對自身所產生的震懾。由此,我們也發現託爾斯泰在性格上的剛愎。

今天,我們將繼續閱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故事,在託爾斯泰的晚年,他又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文字收穫呢?

下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關於《復活》

《復活》與《科勒策奏鳴曲》的創作時間之間相隔了十年,這十年是託爾斯泰日益專心致力於道德宣傳的十年。《復活》與其所渴望的永恒生命所期盼的終極也被十年所分隔。

可以說,《復活》是託爾斯泰藝術上的遺囑,同《戰爭與和平》一樣,標誌著他藝術創作的成熟時期。《復活》是他暮年最大的成就,也是最高峰的作品,也許是最高的高峰——若排除最雄偉的話,是那在雲霧中消失的巔峰。

此時的託爾斯泰已是古稀之年。他著眼於世界、自己的人生、昔日的錯誤、信仰,以及聖潔的憤怒。他居高臨下地審視著它們。這思想同以往的作品中表述的思想一樣,反對虛偽、嫉惡如仇。

但是藝術家的精神表達與《戰爭與和平》中的一樣,都是凌駕於自己的主題之上。

在《科勒策奏鳴曲》和《伊萬伊裡奇之死》的陰沉嘲諷、騷動浮躁的心情之外,還加入了一種宗教式的靜謐——這是發自內心確切地反映世俗,從現實世界分離出來的一份明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說他成為了基督徒式的歌德。

我們在託爾斯泰後期的作品中所發現的藝術特徵,在這兒又有所表現了,尤其是凝練的敘述,在一部長篇小說中要比在一部短篇小說裡顯得更加突出。《復活》十分完整統一,這一點同《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截然不同。

書中基本沒有穿插小故事,只有一個情節在作品中十分緊湊地進展,其他細枝末節都圍繞著這一主線。與《科勒策奏鳴曲》一樣,人物形象生動、鮮明。

一種逐漸清晰、堅實、毫無顧忌的寫作性觀察,使他看到了人類的獸性——「人類那頑強可怕的獸性,越是未被發現,越深邃於所謂的詩意的外表之下,也就越讓人感到可怕。」

▲ 電影《復活》劇照

雖然《復活》中沒有他年輕時創作的那些作品那麼和諧完滿,儘管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戰爭與和平》,但是,《復活》仍不失為歌頌人類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詩篇,或許也是最真實的詩篇。

在這本書中,我能夠看到其他任何作品裡都看不到的託爾斯泰那明亮的目光,淡灰色的眼睛無比深邃,「那種直透人心的目光」,能夠令每個心靈看到上帝的存在。

信仰與現實的交戰

託爾斯泰的相貌具有一定的特徵,因此其形象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寬闊的額頭上深深地刻著兩道重重的皺紋,雪白濃厚的眉毛叢生,長老似的鬍鬚不禁讓人聯想起第戎城中的摩西。

蒼老的面容很溫和、慈祥,但往日的那份病患、憂傷的印跡依然存在。

從二十歲獸性的粗野到塞瓦斯託波爾當兵時的嚴肅、僵硬,再到現在,他的變化有多大啊!但是,他那雙清亮的眼睛仍舊深邃敏銳,顯示著無限的坦白,他不隱瞞一切,而又能洞察一切。

在託爾斯泰去世九年前,他給聖教會議的回信中寫道:「多虧了我的信仰,我才能平靜歡樂地生活,並能夠在平靜歡樂中走向死亡。」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古時候的一句諺語:「我們不該在人臨死前稱其為幸福的人。」

讓我們感到痛心的是:當你一輩子都在期盼著愛的世界的到來,你看到的卻是地獄般的景象,因為惶恐而不得不閉上眼睛。另外,即使你具有和託爾斯泰一樣的真切意識,也無法確保你的生活與你的原則完全一致。

在此,我們觸及到了他的暮年時——是不是可以說是他最後三十年最大的痛處呢。對這一痛點,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虔誠而膽怯的手輕輕觸摸它,因為託爾斯泰在儘可能地將它隱藏。它不單屬於死者,也同樣屬於他愛過、並愛著他的其他人。

他一直都沒法把自己的信念傳達給他最愛的人,他的妻子和兒女。我們看到,他的忠實伴侶能夠勇敢地分擔他在生活及藝術創作上的重擔,對於他放棄藝術而改奉她所不了解的一種道德信仰時,她感到十分痛苦。

▲ 託爾斯泰的妻子與小女兒

當自己不再為最好的女友理解時,託爾斯泰痛苦萬分。他曾給丹納羅莫寫信說:

「我深切地感受到下面幾句話的真切道理:丈夫和妻子不是分離的兩種生靈,他們應該是合二為一的……我強烈希望能夠把那種讓我超脫人生苦惱的宗教意識傳遞給我的妻子,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好。我期盼著能夠將這種意識傳遞——不是由我,而是由上帝——給她,雖然這種意識不易被女性所接受。」

他與家人思想上的距離使他苦惱;他為無法逃避的世俗交際而苦惱,他為來自世界各地令人厭惡的客人而苦惱;他為那些疲於應付的美國人和時尚人物的來訪而苦惱;他為家中強迫他過的那種「奢侈」生活而苦惱。

但是,根據曾經到過他那簡樸的屋子裡的人的敘述,他所指的「奢侈」其實只是最低的生活標準。

幾件樸素的家具,一張鐵床,幾把破椅子,光禿禿的牆壁!這份舒適的「奢侈」竟會讓他難堪,成為他揮之不去的苦惱。在《法蘭西信使報》上刊登的他的第二篇短篇作品中,他就自家的豪華景象與身邊的苦澀貧困慘狀作了對比。

他為此寫道:我的活動,不管在其他人眼中是多麼有意義,它都在逐漸喪失,因為我的生活無法同我宣揚的東西完全一致。

逃離與死亡

託爾斯泰在1879年6月8日寫給妻子的一封信中,暴露了他晚年思想深處的痛苦:

我親愛的索菲亞,很長時間,我都因為生活與信仰的不一致而感到痛苦。我不強迫你們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習慣。而且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疏遠你們,因為我想,如果我離開,我將帶給你和年幼的孩子們一定的影響,並且給大家造成極大的痛苦。

可是,我實在無法再像過去的這十六年那樣,繼續生活下去,不能偶爾與你們抗爭,讓你們感到不快,偶爾屈服於我那早已習慣了的圍繞在我身邊的影響和誘惑。

現在,我決心實施我思考了許久的計劃:我要離開……就像印度老人那樣,到了六十歲便隱居山林,猶如信教的老人,自願將自己的殘年奉獻給上帝,而不是通過說笑打趣、胡鬧、玩球之類的事情消磨時間。

我也一樣,已經年屆古稀,我一直想獲得寧靜與孤獨,而且,如果得不到一致的話,那至少也不要在我的生活與良心之間出現不一致。假如我離開,你們必然會哀求,在經過一番爭辯後,我勢必心軟,或許當我本應將決定付諸實施時,反而會放棄。

我的做法若令你們傷心難過,那麼請你們原諒我。尤其是你,索菲亞,請你離開我吧,不要找我,也不要恨我,更不要責怪我。我雖然要離開你,但並不表示我對你有什麼怨恨……

我知道你不會,你也無法像我那樣去觀察和思考。所以你根本無法改變你的生活,無法為那些你並不認為的東西犧牲。對此,我沒有絲毫怪你的意思,相反的是,我會滿懷愛意與感激地回憶我們共同走過的那段漫長的三十五年,尤其是前半段時間。

你用你那天賦般的堅定與忠誠,勇敢地承擔起你所認為的一切使命。你不僅給了我,還給這個世界你所能給予的。你付出了巨大的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卻要分道揚鑣。

我難以相信,我自己竟是罪魁禍首。我很清楚,假如我因此而改變,那並非是為了我的快樂,也不是為了世界,而是因為我不得不這樣做。我無法指責你絲毫不聽我的,我反而要感謝你,我會永遠心懷愛意地去回味你所帶給我的一切。

別了,我的索菲亞,我愛你。

在最後的逃離途中,他四處流浪。他曾投宿到一所修道院,然後又上路,最終病倒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城裡。彌留之際,躺在病榻上的託爾斯泰痛哭流涕,他的淚不是為自己流,而是為那些不幸的人。他哽咽地說道:

「大地上有千百萬生靈正在忍受煎熬,但你們為何都在這裡照顧一個列夫·託爾斯泰呢」?

1910年11月20日早上六點多,他所提到的「解脫」終於到來了,「死亡,是一種幸福的死亡……」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了託爾斯泰的作品《復活》,以及他的晚年在理想與現實之中的掙扎,還有最後的逃離與死亡。到這裡,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就讀完了。

《名人傳》⑨ | 託爾斯泰為什麼不喜歡貝多芬?

《名人傳》⑧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名人傳》⑦ | 苦難,一門人生必修課

-領讀-

辛峰,青年作家,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十點課堂邀約作者。著有長篇小說《西漂十年》,文學評論集《文字的風度》。微信公眾號:西漂十年(ID:xipiaoshinian),個人微信xinfengshanghai,現居西安。

-主播-

宸聲,電臺主播。有一種對白是文字幻化聲音後的遇見。微信:宸聲(chen-voice)。

▼ 戳這裡,經典人物傳記免費聽閱讀原文

原標題:《《名人傳》⑩ | 人生怎麼過,才不算後悔》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念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復活》:掛起為世界照路的燈
    今年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託爾斯泰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19世紀世界文學的三座高峰。其中,1889年至1899年創作的《復活》是託爾斯泰最後的傑作,尤其在中國,它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 救贖-《復活》列夫·託爾斯泰
    —題記列夫·託爾斯泰,是公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復活》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主要通過瑪絲洛娃的經歷,揭露沙皇統治時期俄國社會的種種暴行,也是託爾斯泰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他們相互愛慕,那時聶赫留朵夫年輕、有朝氣,充滿理想主義。瑪絲洛娃美麗、善良、純真。短暫的相處之後,兩人告別。三年後。
  • 託爾斯泰、《復活》:一部俄國貴族青年人性復活的懺悔錄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是世界著名文學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這些小說皆可列入世界文學寶典。但是,你知道嗎?他的著名小說《復活》,卻是一部懺悔錄,深刻揭示了一個俄國貴族青年的良心發現和人性的復活。
  • 茨威格《三作家傳》:卡薩諾瓦、司湯達、託爾斯泰的「自我」
    《三作家傳》中譯本茨威格《三作家傳》是其傳記文學叢書《世界建築大師》的第三卷。第一卷為《與魔搏鬥》,「告訴人們,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採是受魔力驅動的悲劇品格的三種變化的基本形態」;第二卷為《三大師傳》,「說明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文學世界創作者的典型」。
  • 託爾斯泰《復活》裡那些美好與救贖
    作者簡介託爾斯泰,俄國作家,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82歲病逝。作品簡介本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在欲望的沼澤裡掙扎。美好你覺得美好的人是誰?卡秋莎接受了毀了他生活的人的懺悔,為了不拖累別人拒絕了留朵夫的幫助,這樣的行為令人佩服,因為卡秋莎在自己處境艱難的情況下,還能替別人考慮。這樣一個姑娘是一個美好的存在。
  • 《復活》:託爾斯泰世界觀發生劇變後,最後一部長篇巨著!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 《復活》是託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峰。
  • 《復活》:託爾斯泰,壞人,會在某個時刻,良心發現嗎
    《復活》:託爾斯泰,壞人,會在某個時刻,良心發現嗎在我小的時候,目睹了一次殺狗的情景,大人們用繩索套住了它的脖子,跑上了二樓,用力的往上提,這條狗掙扎著,很快就咽了氣,當時,我只覺得大人們真聰明,而且後來端上來的狗肉也真香,一晃,二三十年過去
  • 託爾斯泰《復活》首次改編成歌劇 將於北京劇院展演
    12月6日,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張揚(左)與旅奧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右)於航天禮堂《復活》劇組排練現場接受採訪。12月6日,段興濤導演於航天禮堂《復活》劇組排練現場接受採訪。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7日電 (黃彥雁) 全球首次根據列夫•託爾斯泰原著改編的大型歌劇《復活》將於今年12月11日-12月12日晚於北京劇院展演,旅奧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以及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張揚將領銜演唱
  • 託爾斯泰《復活》歌劇版下周首演,唱詞改編貼近中國觀眾
    新京報訊(記者 楊暢)12月11日至12日,根據託爾斯泰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歌劇《復活》即將在北京劇院進行首演。據悉,本劇是全球第一部以歌劇形式改編託翁《復活》的作品,由馮玉萍擔任總策劃,王海平編劇,段興濤執導,張楊、宋元明擔綱男女主角,講述了男主人公涅赫柳朵夫與女主人公瑪斯洛娃的情感故事。歌劇海報。
  • 《月亮與六便士》: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的人生
    這兩件物品作為理想和現實的隱喻貫穿於整部作品。書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無不交纏著理想與現實、善良與邪惡,熱愛與仇恨、靈魂和肉體等等一系列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割裂和統一,創作出一個個悲劇人生,引人深思。斯特裡克蘭——從割裂到統一的傳奇人生。
  • 關曉彤挑戰列夫·託爾斯泰《復活》角色,成為最可愛的瑪絲洛娃
    近日,關曉彤參加了北影期末匯報演出,關曉彤參與的正是外國經典文學《復活》,在匯報演出中飾演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人物角色在歷經滄桑精神中復活,對於青春偶像女主角關曉彤來說,這個角色是不一樣的挑戰。《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1899年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這部巨作,經常成為老師推薦清單的必讀書籍
  • 世界名人老照片;託爾斯泰、羅伯特·李,瑪格麗特公主等
    ——彼得·海爾《在歷史中遭遇》 一,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7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 名人介紹,孫雲蔚、託爾斯泰、劉小光
    蘇聯作家 阿·託爾斯泰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俄語:Алексей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格里曆1883年1月10日(儒略曆1882年12月29日 -1945年2月23日),蘇聯著名作家
  • 名人傳的意義深遠,連傅雷先生都特意選它翻譯,了解更多就更佩服
    為什麼《名人傳》能成為羅曼羅蘭最偉大生平著作之一呢?連傅雷先生還特別對這部作品做了翻譯,因為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如果通過一部作品就能夠了解到三個偉人各自的傳奇生活,羅曼羅蘭創作的核心是激勵人心、鼓舞鬥志的,所以給孩子們講一講名人傳,了解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米開朗基羅、託爾斯泰。從一本書中了解到這麼多偉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家長們和同學們關注和學習的作品。
  • 《復活》列夫·託爾斯泰小說全集
    《復活》 列夫·託爾斯泰 著 草嬰 譯 現代出版社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復活》(1889~1899)是託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節的基礎是真實的案件。  《復活》導讀:託爾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講給他聽一件真實的故事:有個上流社會的年輕人,在充當法庭陪審員時,認出一個被控犯盜竊罪的妓女就是他親戚家的養女。他曾誘姦這個姑娘,使她懷了孕。收養她的女主人知道這件事後,把她趕出家門。姑娘生下孩子後把他送給育嬰堂,她從此逐漸墮落,最後落入下等妓院,當了妓女。
  • 歌劇《復活》致敬託爾斯泰同名原著
    12月11日晚,根據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改編的歌劇《復活》在北京劇院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並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本劇基本按照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敘事邏輯和故事脈絡改編,劇情結構分序曲、結尾和四幕共六個部分,通過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瑪斯洛娃的情感故事,抒寫一支讚頌人性和生命復活的心靈交響曲。《復活》按大歌劇結構創作,序曲、合唱、大的詠嘆和劇情的起承轉合,可以使各種歌劇元素得到充分展示的空間,同時為豐富表現形式,還加入了情景表現和舞蹈渲染。
  • 黑澤明:在莎士比亞與託爾斯泰之間
    &nbsp&nbsp&nbsp&nbsp列夫·託爾斯泰不喜歡莎士比亞是出了名的。&nbsp&nbsp&nbsp&nbsp然而不幸的是,託爾斯泰的焦慮在20世紀都變成了現實,而且更糟:兩次世界大戰及各種局部戰爭,核武器,信仰的坍塌。並且,連同人道主義一起破產了。&nbsp&nbsp&nbsp&nbsp當然,託爾斯泰也難免偏頗,「墮入一邊」。
  • 中俄藝術家共同合作,歌劇《復活》致敬託爾斯泰同名原著
    12月11日晚,根據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改編的歌劇《復活》在北京劇院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並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本劇基本按照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敘事邏輯和故事脈絡改編,劇情結構分序曲、結尾和四幕共六個部分,通過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瑪斯洛娃的情感故事,抒寫一支讚頌人性和生命復活的心靈交響曲。《復活》按大歌劇結構創作,序曲、合唱、大的詠嘆和劇情的起承轉合,可以使各種歌劇元素得到充分展示的空間,同時為豐富表現形式,還加入了情景表現和舞蹈渲染。
  • 理想與現實素材(作文素材)
    理想與現實素材(作文素材) 2013-09-05 11:1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