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復活》:一部俄國貴族青年人性復活的懺悔錄

2020-12-14 九九重陽賞菊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是世界著名文學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這些小說皆可列入世界文學寶典。但是,你知道嗎?他的著名小說《復活》,卻是一部懺悔錄,深刻揭示了一個俄國貴族青年的良心發現和人性的復活。

列夫、託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大概有四十三萬多字,是一部長篇巨著。小說《復活》中的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因犯謀殺罪受審的妓女瑪斯洛娃,一個是貴族陪審員涅赫柳多夫。《復活》的故事情節也不複雜,主要講了女農奴的女兒卡秋莎,無依無靠,被涅赫柳多夫的姑媽收養。

在卡秋莎十六歲那一年,大學生、公爵涅赫柳多夫來到他姑媽家,住了些日子, 認識了卡秋莎。卡秋莎為此愛上了這個貴族青年。貴族青年涅赫柳多夫在當兵奔赴戰場的前一天夜裡,誘姦了卡秋莎。卡秋莎懷孕後,被涅赫柳多夫姑媽趕走後,無依無靠,因生活所迫淪為了妓女。卡秋莎因為一樁商人謀殺案,被牽扯了進去。有一天在審判這宗案件的時候,作為陪審員的涅赫柳多夫,看到這個被自己誘姦的女子。這時候卡秋莎已經改名瑪斯羅娃。涅赫柳多夫看到她成了妓女和罪犯,心靈受到了譴責。他痛苦地思考到:正是他的誘姦,使她懷了孕,姑媽才把她趕出家門,才能淪為了妓女,牽扯進了謀殺案件中。如果當初他不誘姦她,她就不可能懷孕被姑媽趕出家門,也不可能淪為妓女,也就不會牽扯殺人案件。想著,作為貴族青年的涅赫柳多夫受到了良心的責備。

為了懺悔自己給女孩造成的不幸,他決定替瑪斯洛娃伸冤,打贏這場官司。可是,沙皇時代的司法是十分黑暗的。儘管涅赫柳多夫打通各個關係,走了很多部門,妓女瑪斯洛娃還是被判刑流放西伯利亞。為了表示懺悔,涅赫柳多夫請求與瑪斯洛娃結婚。瑪斯洛娃考慮到涅赫柳多夫的貴族身份,不願玷汙他的名譽,不同意結婚。這時,涅赫柳多夫為了表示自己的懺悔,決定放棄貴族生活,一路陪伴瑪斯洛娃到西伯利亞去,直到她的人生有了歸宿為止。

列夫、託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寫於1889至1899年,素材是檢察官柯尼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錢而遭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準許自己同她結婚,以贖問罪過,不幸婢女在獄中死於斑疹傷寒。託爾斯泰以這個故事為主線,用了10年時間,六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

託爾斯泰的小說《復活》為什麼寫得如此真實,出版後受到人們的歡迎,其實和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1828年9月9日,託爾斯泰出生於俄國圖拉省一個名門貴族家庭,父親尼古拉伊裡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軍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託爾斯泰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他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父母病逝後,姑媽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中,成了他的監護人。1841年姑媽去世,他的另一位姑媽又成了他的監護人。由於少年時代缺乏父母的嚴管和教養,託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過一段放蕩生活。他不好好讀書,像一般貴族紈絝子弟一樣,天天賭博、借債。一些俄國貴族青年身上存在的惡習,託爾斯泰全沾染上了。後來,他厭倦了上流社會這種渾渾噩噩的生活,對自己非常不滿。認為自己的放蕩生活無異於禽獸。為了痛改前非,他把自己放蕩的原因一一查找出來,全部寫在日記本上:缺乏剛毅力,自己欺騙自己,有少年輕浮之風,不謙虛等。從此,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併到部隊和戰場上鍛鍊自己,最終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託爾斯泰正是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寫作小說《復活》中才能得心應手,把人物心理活動刻畫得十分細緻,對人物形象把握逼真到位。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即使檢察官給他講的故事再生動,他也不可能把小說寫得真實貼切!

說到託爾斯泰創作《復活》的經歷,我不僅想到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曹雪芹正是有了大觀園風花雪月的經歷,才創作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可見,每一部名著的背後,都有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影子。

相關焦點

  • 《復活》:託爾斯泰,壞人,會在某個時刻,良心發現嗎
    《復活》:託爾斯泰,壞人,會在某個時刻,良心發現嗎在我小的時候,目睹了一次殺狗的情景,大人們用繩索套住了它的脖子,跑上了二樓,用力的往上提,這條狗掙扎著,很快就咽了氣,當時,我只覺得大人們真聰明,而且後來端上來的狗肉也真香,一晃,二三十年過去
  • 《復活》:託爾斯泰世界觀發生劇變後,最後一部長篇巨著!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 《復活》是託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峰。
  • 《琉森》開出人性「懦弱」之花,便結出《復活》「自我反省」之果
    今日珍兒給大家帶來列夫託爾斯泰的兩部現實主義小說,一提到託爾斯泰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想必是讀者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即使沒有真正讀過文本的人,也能明確地說出這是託爾斯泰的作品。因為列寧曾這樣評價託翁的作品: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 紀念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復活》:掛起為世界照路的燈
    今年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託爾斯泰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19世紀世界文學的三座高峰。其中,1889年至1899年創作的《復活》是託爾斯泰最後的傑作,尤其在中國,它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 《復活》列夫·託爾斯泰小說全集
    《復活》 列夫·託爾斯泰 著 草嬰 譯 現代出版社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復活》(1889~1899)是託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節的基礎是真實的案件。貴族青年聶赫留道夫誘姦姑母家中養女、農家姑娘卡秋莎·瑪斯洛娃,導致她淪為妓女;而當她被誣為謀財害命時,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  《復活》導讀:託爾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講給他聽一件真實的故事:有個上流社會的年輕人,在充當法庭陪審員時,認出一個被控犯盜竊罪的妓女就是他親戚家的養女。他曾誘姦這個姑娘,使她懷了孕。
  • 託爾斯泰《復活》裡那些美好與救贖
    作者簡介託爾斯泰,俄國作家,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82歲病逝。作品簡介本書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復活也許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改變現狀,但是卻可以讓內心趨於平靜。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對心靈的拷問,雖然裡面道德說教的內容顯得有點冗長。卡雷裡卓夫的死讓男主痛苦,也讓他思考,聶赫留朵夫自我救贖的過程,可能是託翁內心的思考和反省。
  • 救贖-《復活》列夫·託爾斯泰
    —題記列夫·託爾斯泰,是公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復活》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主要通過瑪絲洛娃的經歷,揭露沙皇統治時期俄國社會的種種暴行,也是託爾斯泰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相互救贖,也許是成長,也許是復活,總之兩人現在感覺人生有了些追求。鑑於身份懸殊,瑪絲洛娃害怕影響聶赫留朵夫的前途,沒有和他結婚。最後選擇了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
  • 名人傳 | 託爾斯泰:創作《復活》,在理想與現實之中掙扎
    昨天我們了解了託爾斯泰創作的藝術理論與淵源,還有音樂對他創作的深刻影響。尤其是貝多芬的音樂,讓他不得不屈服於一種偉大的藝術力量對自身所產生的震懾。由此,我們也發現託爾斯泰在性格上的剛愎。今天,我們將繼續閱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故事,在託爾斯泰的晚年,他又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文字收穫呢?
  • 《復活》:靈魂墜入深淵後的「復活」之路
    託爾斯泰在自我精神的探索過程中,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兩種人:「精神的人」和「獸性的人」,精神要如何戰勝獸性?《復活》,這部花了託爾斯泰十年時間(1889——1899),具有史詩規模的社會心理小說,用「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了俄國專制社會各種偽裝, 達到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頂峰。
  • 《復活》這本書為何讓我念念不忘 —「復活」源於人性向善的執拗
    墓地:向死而生我想說說列夫·託爾斯泰的《復活》,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瑪斯洛娃由於環境、遭遇和自身原因,人性從純真到墮落再到復活的故事。聶赫留朵夫的「麻煩」是他的人性轉向(從純真到墮落)並不徹底,由此帶來衝突和懺悔。主角的每一次人性轉變都伴隨著某種「危險」:由純真到墮落讓他更接近上流社會,但卻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消隱和泯滅;人性從墮落到復活的轉變更加符合主人公的「本性」,但讓他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自己的階級」。
  • 復活•艱難的抉擇
    在列夫·託爾斯泰的筆下,這就是曾經放浪荒唐、風流成性的涅赫柳多夫到後來的思想覺悟、人性復活的涅赫柳多夫的轉變過程。可最終,她也無法擺脫人性的枷鎖,她的愛慕虛榮使她淪落為風塵女子。或許這個可憐的女人的命運早已被她自己預言——「我在這裡,在泥濘裡,在黑暗中,任風吹雨打,站著哭泣。」 幸好,最終,他們都還是復活了。
  • 關曉彤挑戰列夫·託爾斯泰《復活》角色,成為最可愛的瑪絲洛娃
    近日,關曉彤參加了北影期末匯報演出,關曉彤參與的正是外國經典文學《復活》,在匯報演出中飾演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人物角色在歷經滄桑精神中復活,對於青春偶像女主角關曉彤來說,這個角色是不一樣的挑戰。《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1899年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這部巨作,經常成為老師推薦清單的必讀書籍
  • 《復活》:看聶赫留朵夫的精神蝶變
    靜靜地翻開書頁,享受文字間流淌的那份寧靜、喧囂、成長以及帶著社會和人性的生活哲理,覺得時間很慢也很長。《復活》,是我今年讀的第一本長篇小書,它和《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並為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先生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庫中永不磨滅的珍品。
  • 經典著作《復活》導讀,解讀列夫託爾斯泰的內心世界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偉大的俄國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巨匠,託爾斯泰不僅用筆來寫作,更是用靈魂來寫作。他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深地烙印社所有的著作當中,形成託爾斯泰主義這一座精神文明的寶藏為了研究託爾斯泰的世界觀,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這一寶藏,從託爾斯泰遺留下來的文學名著中仔細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
  • 俄國文學三巨頭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美能拯救世界
    這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白痴》的一段描寫。俄國文學的三巨頭是誰,屠格涅夫、託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屠格涅夫以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詩意的筆調展現美好。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 俄國近現代文化崛起的裡程碑
    一般認為,世界文學史有3座高峰:古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戲劇和俄羅斯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小說,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是託爾斯泰的創作;人們又公認《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為託爾斯泰最偉大的3部小說,而《安娜·卡列尼娜》不僅是這三部小說中承上啟下的一部,是託爾斯泰創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世界範圍內被讀者閱讀最多
  • 歌劇《復活》致敬託爾斯泰同名原著
    12月11日晚,根據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改編的歌劇《復活》在北京劇院首演,以此向名著致敬,並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本劇基本按照託爾斯泰小說原著敘事邏輯和故事脈絡改編,劇情結構分序曲、結尾和四幕共六個部分,通過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瑪斯洛娃的情感故事,抒寫一支讚頌人性和生命復活的心靈交響曲。《復活》按大歌劇結構創作,序曲、合唱、大的詠嘆和劇情的起承轉合,可以使各種歌劇元素得到充分展示的空間,同時為豐富表現形式,還加入了情景表現和舞蹈渲染。
  • 託爾斯泰《復活》首次改編成歌劇 將於北京劇院展演
    12月6日,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張揚(左)與旅奧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右)於航天禮堂《復活》劇組排練現場接受採訪。12月6日,段興濤導演於航天禮堂《復活》劇組排練現場接受採訪。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7日電 (黃彥雁) 全球首次根據列夫•託爾斯泰原著改編的大型歌劇《復活》將於今年12月11日-12月12日晚於北京劇院展演,旅奧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以及國家大劇院駐院男中音歌唱家張揚將領銜演唱
  • 外國文學——《復活》2
    在上文中,我們知道了,這本書名為「復活」,講述的主要是男女主人公的復活之路,男爵在不斷的反省中從貴族社會的泥潭裡甦醒,在對女主瑪絲洛娃和旁人實施的救助中明白善與惡的界限,繼而逐步實現了自己靈魂和精神的復活。相比公爵復活之路的曲折,女主的復活之路似乎更加順暢,但同樣的也是由幾個部分來逐步實現的,分別是男爵的三次探監和男爵跟隨女主流放到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