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洞漫談

2021-02-24 iStructure

在建築結構的設計中,風是一個繞不過的問題。今天小i請到特約作者Panboa,為我們介紹風洞的歷史和發展。

風洞的歷史

最早的風洞,是為了測試飛機模型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而發明的。談到飛機,大家一定會想到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的第一次成功飛行持續了12秒,航程36.5米。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持續而且受控的動力飛行。萊特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他們把風洞技術應用到了飛機的設計中來。

當前輩們為了獲得升力數據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趴在滑翔機上靠扭動著身體來控制飛行時,萊特兄弟忽然想,把機翼固定起來,給它吹風不是也一樣嗎?於是,他們製造了一個簡單的風洞,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其實在萊特兄弟之前,英國的赫伯特.溫罕姆,在1871年便為英國航空學會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風洞。他是英國航空動力學的先驅人物,美國航空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儘管他那個風洞的實驗段尺寸只有0.46mX0.46m,比萊特兄弟的要小一些,但各國航空動力學研究者仍然承認,溫罕姆所設計的風洞是世界上最早的風洞。

風洞的大量出現則是在20世紀中葉。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風洞「Ames風洞」,屬於航天領域的老大——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1939年建造,總耗資30億美金。最初成立是為了從事對螺旋槳飛機的空氣動力學的風洞研究,逐漸發展到航天和信息技術。目前有2300名員工,每年享有8.6億美元的政府財政預算支持。

通過以下圖片我們可以感受到ames風洞的龐大。

1936年4月,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組自行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個5英尺航空風洞,風洞採用回流式,最大直徑為3米,試驗段剖面為圓形,直徑1.5米。該校王士倬等4人關於此風洞的論文被評為1936年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第一獎。1936年11月,清華大學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是舊中國僅有的兩個航空科研機構之一。

1937年,清華大學在南昌建造成4.5米回流式大風洞,圓形剖面試驗段正常直徑為4.57米,可以縮小一半,也可放大到6米,最大氣流速度58米/秒。這個風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風洞之一,比加州理工學院的風洞要大50%,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我國現在的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在風洞建設領域的巨大投入。目前,在四川西北的群山中,有一個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風洞群,擁有50餘座配套的低速、高速、超高速氣動力和氣動熱試驗設備和特種試驗設備。我國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

建築和橋梁的風洞試驗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風洞試驗從航空航天領域擴大到一般工業和民用部門。土木建築工程中的風流動主要涉及鈍體空氣動力學,解決這些流動的理論和計算方法難度較高,風洞試驗自然就成了該領域的研究工具。

20世紀30年代,英國物理實驗室在低湍流度的航空風洞中進行了風對建築物和構築物影響的研究工作,指出了在風洞模擬大氣邊界層湍流結構的重要性。1934年,德國L.Prandtl在哥廷根流體力學研究所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環境風洞,開展環境問題的實驗研究。

L.Prandtl教授和風洞設計圖

20世紀50年代末,丹麥M.Jensen對於風洞模型相似律問題作了闡述,認為必須模擬大氣邊界層的特性。另外,美國的Cermark在科羅拉多州大學以及加拿大的Davenport在西安大略大學分別建成了長實驗段的大氣邊界層風洞,標誌著對風工程有了專門的模擬實驗研究設備。

Davenport教授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氣邊界層風特性的模擬技術,特別是大尺度湍流的模擬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應用風洞模擬各種氣象、地面及地形條件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研究風載、風致動力響應問題的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邊界層風洞主要有回流風洞、直流風洞兩種。這兩種風洞一般通過尖劈、格柵和粗糙元模擬邊界層風剖面,也叫被動式邊界層風洞。區別於被動風洞,還有一種主動風洞。

▲回流風洞

▲直流風洞

▲主動控制風洞

建築和橋梁風洞實驗中,一般採用以下4種:測壓模型實驗,高頻動態測力天平試驗,橋梁專門模型(節段模型)實驗以及氣動彈性模型實驗。

▲測壓模型實驗

▲高頻動態測力天平試驗

▲橋梁專門模型(節段模型---測力、測振-識彆氣動參數)

▲全橋氣彈模型實驗

促進風理論進步的兩起風災

在談論邊界層風洞技術的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有必要介紹兩起促進了風工程理論發展的風災事件。

1)渡橋(Ferrybridge)電廠冷卻塔倒塌事故

1965年英國渡橋(Ferrybridge)電廠冷卻塔群中,處於下風向的三座塔在五年一遇的大風中發生倒塌,引起人們對冷卻塔風荷載的極大關注。根據事故調查,倒塌原因主要歸結為沒有考慮脈動風作用和群塔幹擾效應而帶來的設計強度不足,因而導致迎風面子午向鋼筋的拉破壞。

2)塔科馬懸索橋垮塌事故

1940年11月7日,美國華盛頓州新建成的塔科馬懸索橋,在風速為19 m/s的大風中加勁梁經受70 min的劇烈振動後垮塌,振動中主跨1/4點附近扭角振幅約±35°。自1940年7月1日開通運營以來,即使微風輕拂,加勁梁的豎向振動經常發生。這種豎向振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當地公眾的注意,並為該橋贏得「疾馳Gertie」的綽號;另一方面,該振動引起了密切監測橋梁振動型式的結構工程師的高度關注。

塔科馬橋垮塌後,美國當局發起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在華盛頓大學Farquharson教授帶領下進行,以弄清橋梁失效的原因,並為懸索橋的抗風設計提供指南。研究結果編成5卷報告,內容包括:(1)風致橋梁損毀的歷史性回顧;(2)懸索橋結構動力學;(3)懸索橋氣動分析的平板勢流理論;(4)全橋模型及節段模型的風洞試驗技術;(5)跨越塔科馬海峽新懸索橋的氣動設計。該報告在橋梁氣動領域公認具有裡程碑意義。

數值風洞

與風洞實驗相對應的是數值風洞技術。隨著計算機軟硬體的迅速發展及計算流體力學的日趨成熟,使在計算機上建立風洞模型成為可能。所謂數值風洞,就是在計算機上做風洞試驗。它基於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原理,選擇合適的空氣湍流數學模型,再結合一定的數值算法和圖形顯示技術,能夠將「風洞」結果形象、直觀地顯示出來。相比於傳統的模型試驗方法,數值風洞計算周期短、價格低廉、數據信息豐富、並且可方便模擬各種不同情況。

數值風洞技術廣泛應用於軍用與民用領域,作為風洞實驗之外的補充與另一選擇。

 

參考文件:

1 百度百科

2 維基百科

3 渡橋電廠冷卻塔倒塌的塔型因素分析_沈國輝

4 渡橋電廠冷卻塔風毀事故介紹和分析_張軍鋒

5 60年後塔科馬大橋的空氣動力研究_萬田保

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彩文章,請移步公眾號首頁分類菜單

設計合作

我們很高興與結構專業的同行探討設計問題,同時也很願意為建築師提供結構方案、諮詢建議、找形分析等。如有需求,請直接在公眾號首頁留言,或投稿請聯繫郵箱 istructure@aliyun.com,微信號415910338,小i會在第一時間與你聯繫。歡迎設計合作!歡迎交流討論!歡迎投稿!

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  iStructure微信公眾號

開設iStructure公眾號的初衷是分享結構工程領域的見聞、優秀的設計和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向更多人呈現結構設計有趣的一面。

相關焦點

  • 超A乾貨:風洞,風洞,是個啥子玩意?
    這次可不是什麼網紅景點,也不是什麼人間美味,沒曾想,這哥們玩起了黑科技——汽車風洞。你是不是瞬間聯想到了黑洞?No!此洞非彼洞,聽么哥、么妹兒給你介紹一番。啥子是汽車風洞?么妹:這個嘛,我只知道個大概。汽車風洞就是用來產生人造氣流(人造風)的管道。
  • 中國風洞實驗室
    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  位於川西山區,裝備有亞洲最大風洞群,累計完成風洞試驗50餘萬次,先後建成低速風洞和亞、跨、超和高超聲速風洞52座,擁有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上海地面車輛風洞中心由兩個風洞組成,一個是我國第一個汽車氣動聲學汽車風洞,另一個是我國第一個熱環境風洞,前者測量風、阻力和噪音,後者測量溫度和環境。環境風洞噴嘴面積14m2/7m2,最大風速200km/h,溫度控制範圍-20℃-55℃,溼度控制範圍5%-95%,照度範圍300-1200W/m2。作為中國最先進的汽車整車風洞,上海地面車輛風洞中心環境風洞在國際風洞中心年會上被吸收為國際風洞聯盟中心成員,成為該組織第一個中國成員。
  • F1風洞詳解(譯)
    圖片來自原文和網際網路】因成本和環保的原因, F1一直在考慮在賽車研發過程中禁止或至少嚴格限制風洞的使用。但要真正理解這個決定,你必須對風洞試驗有所了解:它的重要性,歷史,用途等等。隨著技術在整個70年代和80年代的不斷進步,一種更規範的研究形式對於確定空氣動力學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風洞試驗。第一支在F1中使用風洞的車隊是1963年的Brabham,直到20世紀80年代風洞試驗才成為標準。
  • 汽車風洞的作用是什麼
    【太平洋汽車網】汽車風洞能夠模擬各種行車環境中遇到的空氣阻力、噪聲、熱力學狀態,以及天氣環境甚至太陽輻射等,用以測試樣車的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是汽車外形設計、整車熱管理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汽車風洞有模型風洞、實車風洞和氣候風洞等,模型風洞較實車風洞小很多,其投資及使用成本也相對小些。在模型風洞中只能對縮小比例的模型進行試驗,其試驗精度也相對低些。實車風洞則很大,建設費用及使用費用極高。
  • 新加坡-iFly風洞飛行
    iFly風洞飛行設在聖淘沙西樂索海灘,是耗資2500萬元打造的全新室內跳傘艙。這是世上最大的室內風洞艙之一,風速每小時高達216公裡。風洞艙高17米(約5層樓)、寬5米,總面積達3250平方公尺。iFly新加坡是全世界唯一能看到南中國海海景的室內風洞艙,也可看到聖淘沙的煙花表演。
  • 攻克世界難題,中國超級風洞的來龍去脈
    正所謂「一代風洞、一代飛行器」,風洞是空天飛行器研究的最可靠的實驗手段,因此這場角逐的基礎就是擁有先進的地面實驗風洞。面對這場角逐,中國是絕對不能缺席、不能落後的。目前中國擁有兩座世界領先的超級風洞,而在它們的背後,凝結了中科院力學所幾代人的心血。
  • 簡單、高效、低成本風洞測試方案
    風洞作為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航空飛行器研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利器。隨著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的逐漸成熟,航空專業人才的不斷輸入,各企業和研究機構更加關注民用無人機的氣動性能,而風洞測試的需求也日漸增加。
  • 20世紀,美國宇航局風洞實驗室舊影
    設計新的飛行器必須經過風洞實驗。圖為1920年,第一個風洞設施,一號隧道的進氣口建成。蜂窩狀的開路進氣,保證了空氣的穩定、非定常湍流流動。1932年7月,一艘特製的偵察飛行艇研製成功,用於全尺寸風洞試驗。
  • 風洞飛行來襲,要你來戰!
    『垂直風洞』首次登陸濱城,6月22日-6月30日龍湖 陽光城·雲峰原著心跳來襲,驚豔首秀,颳起地表最強的十七級旋風!「風洞」又叫風洞實驗室,TA是通過人工地控制氣流,來進行的一種空氣動力飛行,更多地用於飛機、火箭實驗,也是美國太空人的訓練項目。
  •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2015年05月28日 10:04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鄔啟斌   5月25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風洞實驗室項目啟動儀式在汽研中心新園區內舉行,中汽中心主任趙航,中汽中心書記於凱,天津市東麗區區委書記尚斌義,天津市東麗區區長楊茂榮出席並致辭。
  • VR電影體驗風洞感受
    TLT公司表示,此次展會通過VR電影讓客戶體驗TLT在地鐵通風和風洞應用的尖端科技,詣在在地鐵領域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乘坐體驗;在風洞領域也希望能為中國的航空航天、汽車領域的研發測試設施貢獻綿薄之力。
  • 蘭州大學建成多功能環境風洞實驗室
    新華社蘭州1月18日電(記者 張澤遠)1月18日上午,蘭州大學多功能環境風洞實驗室正式建成。蘭州大學表示該實驗室將在滿足自用的情況下向更多的科研單位開放。    據蘭州大學副校長鄭曉靜介紹說,風洞實驗是風工程與工業空氣動力學的一種主要研究方法。
  • 南格洛斯特郡空客風洞投用60周年
    民航資源網2017年6月2日消息:位於菲爾頓的空客風洞正在紀念其投入測試工作60周年,這個風洞曾幫助測試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些氣動設計,包括協和飛機和一級方程式賽車。  在其60年歷史中,這個空客低速風洞完成過許多工作,包括空客生產過的每一款新機型。
  • 世界最大立式娛樂風洞在荊門首飛成功
    中國航空報訊:近日,在荊門愛飛客航空小鎮飛行體驗中心太空體驗館內,由飛行家(荊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發的直徑5米、高15米的世界最大立式娛樂風洞正式試風,湖北跳傘隊的8名隊員在風洞中「乘風」而起,完成多項精彩的空中動作,標誌著該風洞首飛成功。
  • 大型試驗平臺FL-10風洞投入運行
    ­  臧海濤 攝­  中國航空報訊:日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試驗平臺——FL-10低速風洞,在中航工業氣動院正式投入運行。­  FL-10風洞是國家重點關注的總體規劃建設項目,氣動院人歷經6年多的建設和調試,圓滿完成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填補了我國回流式大型低速風洞的空白,使我國具備了比肩世界上最先進的德荷低速風洞的基本條件。FL-10風洞的投入運行,將對各類軍民用航空飛行器及其他氣動力相關產品的研製起到巨大的支撐保障和技術推動作用。­  FL-10風洞具有流場品質好、可擴展性強等特點。
  • 全國最大的民用建築風洞正式投入使用
    據廣東省國資委5月15日消息,近日,廣東建工集團所屬廣東建科院CGB-2風洞正式投入使用,該風洞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民用建築風洞。 圖為廣東建科院CGB-2風洞 CGB-2風洞截面為8m(W)×5m(H),最高風速可達40m/s。
  • 揚大曆時十年建成大型低速風洞實驗室
    日前,揚州大學投資近千萬元建設的低速風洞實驗室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對風洞建設情況經行細緻評估,結果表明該風洞實驗室流場品質等部分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甘肅最大環境風洞實驗室建成啟用
    新華社蘭州10月14日電(記者王銘禹)記者從蘭州理工大學獲悉,甘肅省最大的環境風洞實驗室日前在該校建成啟用,成為甘肅省最大的風能利用、風工程綜合實驗平臺。  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李仁年介紹,該實驗室依託甘肅省風力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建築面積900平方米,目前擁有最大風速30m/s的0.6×0.6m直流低湍流度風洞、最大風速20m/s的2×2m U型邊界層風洞和最大風速40m/s的0.7m回流低速風洞各一座。實驗室可開展複雜大氣湍流邊界層模擬、風力機流場特性研究、列車空氣動力學研究等多項風能、風工程相關實驗。
  •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揭秘
    本報記者 趙波 本報通訊員 周建君  風洞,簡單地說,就是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用以模擬各種飛行器在空中飛行的龐大試驗設備。風洞是我國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搖籃」,所有的飛機、火箭、衛星、飛彈、飛船都是被風洞「吹」上天空的。   陽春3月,記者走進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領略風洞裡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