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我國CPI和物價水平變化分析
核心提示:從商品需求角度,疫情緩解後,居民對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會使得商品價格上升;從商品供給角度,國外疫情愈發嚴重,導致國內出口的增加,也會使得國內物價趨於上升。
一、背景
2020年11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同比下降0.5%,為11年來首次,上一次全國CPI負增長還得追溯到2009年。從CPI的構成來看,食品類同比下降2%,非食品類同比下降0.1%,消費品類同比下降1%,服務類同比上升0.3%。
而伴隨著CPI同比的負向增長,最近一兩個月,「姜你軍」、「蒜泥狠」捲土重來的報導不絕於耳,國內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也普遍呈現上漲趨勢。
隨著深冬季節的到來,農產品市場裡菜價不斷上漲,其中蔥姜蒜價格集體上漲,生薑價格更是創下近5年的新高。根據農業部發布的《2020年第50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動態》,蔬菜價格普遍上漲,分品種看,27種蔬菜價格上漲,1種下跌。
我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也普遍上漲,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11月中指百城價格指數報告》,1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上漲0.32%,同比上漲3.63%;二手住宅環比上漲0.29%,同比上漲2.70%。
故而CPI為負仿佛與居民日常的感受相互背離,菜市場裡的菜價不斷上漲,房地產價格也不見下跌,而11月的CPI卻罕見變為負數。
二、2020年CPI同比為負的主要原因
CPI指消費者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CPI由八大類商品的價格指數構成: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娛樂文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與通信、居住。
註:圖片來自於百度圖片
CPI環比增長率表示連續兩月內量的變化,例如2020年12月同2020年11月的物價水平相比較。CPI同比是指今年第n月與去年第n月比,CPI同比可以消除季節變動的影響,用以說明本期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物價水平對比而達到的相對變化,但CPI同比也存在眾多局限。下文探討的CPI為CPI同比變化。
圖1 CPI食品類和非食品類同比增速(2020年11月,數據來源於Choice資料庫)
由上圖可以看到,今年CPI同比為負的主要原因是豬肉、蛋、交通工具用燃料三類產品價格相比於去年同期的大幅下降導致的。蔬菜價格雖然上漲,但豬肉、蛋類降幅更大,而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並不計入CPI。
對於食品類,雖然蔬菜、鮮果、牛肉等食品價格都有一定程度上漲,鮮菜價格上漲近10%,牛肉、鮮果價格上漲近5%,但是豬肉和蛋類食品價格大幅下跌,蛋類食品價格下跌近20%,豬肉價格下跌近15%。故而即使蔥姜蒜價格不斷上漲,從食品類整體而言,CPI食品類同比仍是表現為下降。
非食品類CPI同比下降0.1%,非食品類項目CPI同比更多表現為上升狀態,例如家庭服務、醫療服務、其他用品和服務,其價格同比上升都接近5%。非食品類CPI整體的下降更多與交通業有關,受疫情影響,乘坐公共運輸存在感染病毒的風險,公共運輸價格不斷下跌。最明顯的就是機票價格,疫情期間旅客數量急劇下降,航空公司為了減少虧損,不斷調低機票價格。
另外,CPI沒有包含房產、股票等資產價格,無法合理反映現實生活的整體物價水平。央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演講,「CPI反應的只是消費品的價格變化,並沒有完整反應整個社會經濟的通脹水平變化趨勢,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目前的CPI雖然包含「居住」,但這裡的居住只包括租房和水電燃料兩項。而一旦納入房產、股票等資產,今年11月的CPI同比不會為負。
三、2021年年初CPI同比大概率反彈
2020年3月份正是疫情的起點,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在2020年3月份都跌倒了谷底,而隨著經濟逐漸趨於復甦,國內生產漸漸恢復,到了2021年3月份,大概率出現CPI同比的大幅上升。接下來根據汽油價格、雞蛋價格、豬肉價格、蔬菜指數價格四個商品的價格走勢,比較2020年11月與2019年11月的價格,觀察2020年3月的價格所處位置,推斷到2021年時,其價格大概率如何變化。
註:汽油價格來自於Choice金融資料庫,2010年4月到2020年12月,單位(元/噸)
由上圖看到,汽油出廠價格在2010年來,就一直在6000元/噸到9000元/噸震蕩,而在2020年年末,汽油價格已達到歷史低點。隨著國內疫情的不斷緩解,對汽油需求的上升,汽油價格在未來一定會漸漸上漲。
而這就導致,到2021年3月份,汽油價格會帶來CPI同比的上升。2019年11月5日,汽油價格為7580元/噸,而到了2020年11月20日,汽油價格下降到6150元一頓,汽油價格下跌了18.8%,和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17.6%基本一致。而隨著國內經濟不斷復甦,居民對於汽油需求上升,且從供給角度,國外疫情不斷加重,國際貿易爭端的加劇,都使得來年油價趨於上行,2021年3月份的汽油價格一定高於2020年3月19日的6090元/噸,而帶動CPI同比價格上漲。
註:雞蛋價格為雞蛋期貨價格,數據來自於Choice金融資料庫、大連期貨交易所,2013年11月到2020年12月,單位(元/500千克)
由上圖,雞蛋價格在2019年11月4日時達到歷史高位,每500千克價格為5411元,而到了2020年11月27日,雞蛋價格每500千克價格僅為3469元,價格下降了35.8%。而在2020年3月27日,雞蛋每500千克價格僅為2685元,價格已經幾乎是近幾年來的低位。可以預見2021年3月份時,雞蛋價格也會帶動CPI同比的上升。
註:豬肉價格為國內鮮豬肉現貨批發價,數據來源於Choice金融資料庫,從2010年1月到2020年11月,單位(元/千克)。
豬肉價格從2019年5月的每千克20元上漲到2019年10月的每千克50元後,價格在每千克40元到50元震蕩。2020年11月相比2019年11月,價格下降7.32%,而2020年3月價格為每千克47.57元,若是來年三月份豬肉價格波動較小,來年豬肉價格對CPI同比變動的影響有限。
註:蔥姜蒜類數據為指數數據,數據來源於Choice金融資料庫、中國壽光蔬菜網,從2015年4月到2020年11月,單位(點)。
可以看到,蔥姜蒜價格從2019年11月17日到2020年11月22日,有略微上漲,價格指數從110.2點上漲至116.97點。而蔥姜蒜指數自2020年年中,就開始加速上漲,如果在2021年仍保持這種勢頭,勢必帶動2021年年初的CPI同比上升。
四、建議與總結
故而本文認為,2021年年初CPI同比大概率出現反彈,這是由於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物價水平普遍處於歷史低點。但CPI同比的變化不能反映什麼,一是CPI的構成並不合理,二是同比指標受上年影響過大。
更長期來看,2021年的物價水平將整體處於有序上漲趨勢。
從商品需求角度,疫情緩解後,居民對商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會使得商品價格上升;從商品供給角度,國外疫情愈發嚴重,導致國內出口的增加,也會使得國內物價趨於上升。
從貨幣角度,2021年國內貨幣會更趨於小幅寬鬆的狀態,貨幣的寬鬆使得物價趨於上升。國內貨幣趨於寬鬆,一是因為全球疫情的不斷加重,全球央行不斷向社會放水,如果我國國內貨幣狀態不趨於寬鬆,會導致人民幣過度升值,影響國內出口、就業;二是出於保護我國三萬億外匯儲備購買力的需要,若是美元貶值,會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而這些外匯儲備都是一點一滴攢起來的。三是國內經濟的不斷復甦,需要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來支持國內生產的恢復。
某種角度上說,本文認為CPI同比會恢復正增長,並且從長期來看,物價趨於小幅上漲,恰恰說明中國經濟長期正增長的趨勢,也是中國率先走出因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的重要象徵。
針對CPI同比的局限性,提出幾點建議:
(1)CPI同比的局限性很強,應適當關注其他指標變化。CPI同比受往年同期的價格影響極大,一旦往年同時期發生某事件,即受翹尾因素影響,CPI同比不再能很好衡量國內物價變化,可以適當關注CPI環比的變化。
(2)CPI的意義越來越小,央行應提出新的指標來衡量國內物價水平變化。目前國內民眾在衡量物價水平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便是CPI同比變化,而CPI同比的變化可能向民眾釋放錯誤的物價信號,影響居民生活,也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從而應制定新的物價指標替代CPI同比。例如原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將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計量。
CPI同比的有效性極大受翹尾因素影響,此時居民不應過多關注CPI同比的變化,而應綜合考慮多種指標,例如CPI環比,M2增速。此次CPI同比的負增長,主要是受到了食品價格的影響,主要是豬周期的影響,通縮目前來說不存在產生的基礎,CPI也不會長期負增長。
CPI指標不僅僅是冷冰冰的一個數據,對於國家經濟決策,對於居民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執政者需要通過數據來了解經濟情況,居民的投資儲蓄習慣也會根據CPI的變化而變化。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CPI的指標或許需要一定的改變。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