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什麼意思?「一線」到底是指啥?這是有關氣候知識的農諺,是與「冬至」相關聯的「夏至」之間的農諺。農村還有一句農諺是「冬至至長,夏至至短」。意思是說,過了冬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長一點點,一直到夏至時終止,即晝長夜短;過了夏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短一點點,一直到冬至時終止,即晝短夜長。這是由於地球既圍繞著太陽公在公轉,同時地球又在自轉,與節氣之間產生的每天白晝和黑夜的時長變化。~
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開始,每天的白晝比黑夜時長要長一點點,到明年3月21日春分那天,白晝與黑夜時長相等,即晝夜等長,隨後,白晝繼續比黑夜時長要長一點點,一直長到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終止,即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簡稱「晝長夜短」。與之相反的是,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開始,每天的白晝比黑夜時長短一點點,到明年9月23日秋分那天,白晝與黑夜時長相等,即晝夜等長,隨後,白晝繼續比黑夜時長要短一點點,一直短到明年12月22日冬至那天終止,即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簡稱「晝短夜長」。~
農村農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形象地借吃長長的麵條,寓意每天時長的增長。「一天長一線」的「一線」,指的是時長,即時間,即是說每一天長一點點時間的意思。這句農諺,是掲示冬至節日以後,太陽的照射、地球的公轉和自轉,與季節的變化規律,表現在每天白晝與黑夜之間的時間長短的變化規律。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這一句諺語,就把這一如此抽象而又複雜的太陽、地球之間的,照射、公轉、自轉以及與節氣之間變化的自然氣候變化規律表述很淋漓盡致,形象貼切,通俗易懂。~
總之,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講述過了冬至節那天,太陽的光照,與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每天產生的白晝和黑夜時長上的變化規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把這一抽象而又複雜的自然客觀規律,變得簡單化、直接化、明了化,通俗易懂,好記好用。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