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一農村俗語是何意思?一線究竟指啥

2020-12-13 鄂東三農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什麼意思?「一線」到底是指啥?這是有關氣候知識的農諺,是與「冬至」相關聯的「夏至」之間的農諺。農村還有一句農諺是「冬至至長,夏至至短」。意思是說,過了冬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長一點點,一直到夏至時終止,即晝長夜短;過了夏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短一點點,一直到冬至時終止,即晝短夜長。這是由於地球既圍繞著太陽公在公轉,同時地球又在自轉,與節氣之間產生的每天白晝和黑夜的時長變化。~

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開始,每天的白晝比黑夜時長要長一點點,到明年3月21日春分那天,白晝與黑夜時長相等,即晝夜等長,隨後,白晝繼續比黑夜時長要長一點點,一直長到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終止,即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簡稱「晝長夜短」。與之相反的是,明年6月22日夏至那天開始,每天的白晝比黑夜時長短一點點,到明年9月23日秋分那天,白晝與黑夜時長相等,即晝夜等長,隨後,白晝繼續比黑夜時長要短一點點,一直短到明年12月22日冬至那天終止,即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簡稱「晝短夜長」。~

農村農諺「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形象地借吃長長的麵條,寓意每天時長的增長。「一天長一線」的「一線」,指的是時長,即時間,即是說每一天長一點點時間的意思。這句農諺,是掲示冬至節日以後,太陽的照射、地球的公轉和自轉,與季節的變化規律,表現在每天白晝與黑夜之間的時間長短的變化規律。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這一句諺語,就把這一如此抽象而又複雜的太陽、地球之間的,照射、公轉、自轉以及與節氣之間變化的自然氣候變化規律表述很淋漓盡致,形象貼切,通俗易懂。~

總之,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講述過了冬至節那天,太陽的光照,與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每天產生的白晝和黑夜時長上的變化規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把這一抽象而又複雜的自然客觀規律,變得簡單化、直接化、明了化,通俗易懂,好記好用。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何意?「一線」到底指啥?
    在大雪節氣前後,很快的就迎來了冬至節氣。冬至這一天開始,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冷,特別是在三九天氣裡,氣溫很低,家裡有老人和小孩的是非常難熬的。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是什麼意思?「一線」到底是指啥?
  •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這是什麼意思?
    冬至已經是過去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冬至可是一個節日來過了,都說過冬至吃餃子,很多農民更是將冬至當小年來過的。在農村就有著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那麼要如何理解這句話呢?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是什麼意思?
  • 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多長?有多少分鐘?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啥意思,「一線」到底有多長?估計不少人都聽說過「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句老俗語,那你可知道「一線」到底有多長呢?是多少分鐘呢?(1)「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指什麼?到底多長?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過了冬至,一天長一蔥」是什麼意思?春節會長几蔥?農民說俗語
    今天是冬至,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農村城市中重要的節日風俗。在我們煙臺,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吃餃子,親友團聚,享受親情,為嚴寒冬天帶來溫暖。冬至節在節氣中的地位很特殊,是天氣冷暖的轉換時間,從此進入數九寒天,溫度會越來越冷,直至迎來大寒。另外,晝短夜長,也到達了全年頂峰。而與之同時,過了冬至節,白天像個孩子,一天長一蔥,一點一點地增長。朋友,您知道農村俗語所說的「一天長一蔥」是多少嗎?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俗話: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和逢壬數九是啥意思?老農給你說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今天是12月20號,農曆冬月初六,明天也就是冬月初七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冬至了。民間還有一個俗話:「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01.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①長不過五月:意思是說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天氣就是農曆五月間。那時候的早上5點左右天就亮了,晚上看《新聞聯播》的時候天還沒有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長夜短。
  •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06:22,迎來了今冬最重要的,也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冬至。冬至節氣又名「冬節」、「亞歲」、「長至節」,其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和冬至節氣相關的俗語,比如「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天長一線」,這是因為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節氣以後,白晝變長了,而夜晚開始縮短了。在北方地區還有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就是說在冬至節氣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農曆十一月初五,太陽黃經到達270°,鬥指子,冬至交節。這一天也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短的一天,所以冬至又叫「日短至」。此後太陽直射點漸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變長而黑夜開始變短。陽氣回升,大地消寒回暖,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應該祝賀。因此,冬至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又名「冬節」、「亞歲」,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從古至今,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有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所有這些都是根據冬至的日子,來預測一個冬天的天氣,應該說都是頗有道理的。「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如果冬至這個節氣發生在農曆的月初前幾天,那麼這個冬天在冬至到大寒是一個比較冷的冬天。」這是好長時間人們經過天時地利人和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也符合氣候氣溫。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關於俗語老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口來上幾句,但若是要針對某個節氣變化來說幾句經驗之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畢竟現在很多人的關注點已經改變,不像過去大多數人所專注的還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太多的行業值得我們去分心和專注,故而一些時令俗語很多人就漸漸忘卻了,秉承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冬至的俗語。
  • 冬至,願所有美好如約而至
    說起冬至呢,每個地方不同區域的人習俗是不一樣的,比如北方的人們更喜歡在過節的時候吃餃子,在北方冬至的這一天無論家裡貧富,餃子都是不可缺少的。有這麼一種說法:「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餃子。」一碗熱乎乎的水餃給在冬天給家人帶來的不僅僅是溫飽,更是暖心的祝福與寄託,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是啥意思?
    因為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所以,只好向一位農村老人進行請教,老人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飈」,是指「形勢浩大」的意思,而「飈」大雪的意思就是「下大雪」。這句俗語的通篇意思就是: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到來時天降大雪,那麼,翌年的糧食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在糧食豐收之後,糧價就會下跌了。聽了老人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大概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冬至將臨,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冬至晴天好還是陰天好?
    今年的冬至是陽曆的12月21日,陰曆的十一月初七也就是冬月初七,在這一天,人們會吃餃子、吃冬至面、喝羊湯,同時各種祭祀活動也會舉辦,這些習俗的意義就在於要在冬至這天驅走寒冷,畢竟冬至的開始標誌著真正的寒冷來臨了,所以人們會根據各種習俗來過這個冬至日。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文丨蟈蟈論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我國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過了冬至離年也就不遠了,所以在農村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關於冬至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喝羊湯,吃餃子之外,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除了這些,在我們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是非常的多,人們喜歡通過冬至的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的天氣變化和莊稼生產,有些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