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因冷凍時間不足,製冰廠產的基本都是空心冰。
②零售方的工人在加緊碎冰。
③菜農將碎冰撒在蔬菜上保鮮。
④一名蔬菜商人因來晚沒有買到碎冰。
近日,隨著京城持續高溫,新發地市場的冰塊生意分外紅火。冰塊產量大增,價格也大漲,製冰的、加工冰的、買冰的,都忙得不亦樂乎。
製冰廠由於高溫天氣下果蔬容易腐爛,而用冰塊或冰末降溫是最簡易、直接的保鮮方法,因此冰塊在新發地市場大受歡迎,已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記者從新發地市場製冰廠了解到,近日廠裡每天產冰約七八百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0多噸。在製冰廠門外,冰塊還沒從製冰機裡取出,門口就已經有卡車在排隊等待拉冰,其中大部分是加工零售商。
製冰廠本來需要十五六個小時才能產出實冰,目前只冰凍八九個小時就不得不「出爐」了。這些「速成」的冰塊基本沒有實心冰,都是空心冰。
零售方在新發地中央糧油市場,一排碎冰零售店前,每個店都有十幾個工人正在將碾碎的冰塊裝車或裝袋。一家零售店的師傅鄭先生告訴記者,從製冰廠買來大冰塊後,他們就將冰塊送進碾冰器,碾完後將碎冰賣給附近市場的商販給果蔬「防暑降溫」。目前他們店每天約加工出售40噸碎冰塊,店裡八九個工人每天需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
據一家零售店老闆介紹,以前一塊實心冰重200斤,單價15元,而現在能買到的冰基本都是空心的,還是按單塊算,價格不變,但「稱重後也就110斤,少了近一半」。如此折合下來,他們進冰的價格已經翻番,相當於從每噸150元漲到了近300元。
記者注意到,由於天熱,零售店門口裝冰塊的大車一直在滴滴答答地淌水。老闆稱,桑拿天冰塊化得也快,所以折損很大,「加之加工成本和人力成本,總成本可不低」。零售冰塊時,為了保住客源,一些老客戶他們還得照顧一下,價格便宜點,但一些零散的客戶就無法顧及了,「沒辦法,冰塊是賣火了,但我們零售商這裡賺得可不如製冰廠多」。
果蔬販加工後的碎冰一般6斤裝的2元一袋,8斤裝的3元一袋,10斤裝的5元一袋。到零售店前購買碎冰的果蔬商販絡繹不絕,有的人一次只提幾袋走,需求量大的則用小推車裝運。
據市場商販介紹,果蔬在保存及發往市內各超市、市場的過程中都需要加裝冰塊。以往,50斤一包的西蘭花,只用加3塊錢的冰就足夠了,但最近天太熱,加10塊錢的都不一定夠。「保鮮成本增加,但也沒辦法,否則東西爛了損失更大。」
文/本報記者張曉鴿 圖/本報實習記者任海寧
(責任編輯:徐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