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化工企業集中的上海金山區,如何破解企業廢氣異味擾民難題?成效如何?
8月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金山區生態環境局獲悉,金山區藉助長三角大氣汙染防治聯防聯控平臺,以問題為導向、減排為目標,聚焦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全區環境空氣品質逐年改善,初步取得了群眾可感受的工作成效。
從監測數據來看,金山區的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從2014年的71.5%上升至2018年的80.0%,PM2.5平均濃度從2014年的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39微克/立方米。今年1-6月,空氣品質優良率79.0%,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
加大力度查處違法排汙
對於破解異味擾民這一難題,金山區在加強監測的同時,加大了對違法排汙的查處力度。
該區建立了大氣立體自動監測預警網絡,推進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小微站系統(即熱點網格)和全區大氣汙染監管綜合指揮平臺的完善,完成國貿站、新聯站等5座大氣自動監測站建設,大力推進工業企業VOCs專項整治,尤其是石化、化工、塗料、印刷、汽車塗裝與製藥等行業,開展針對涉VOCs排放企業的專項執法檢查。
僅在今年3月至6月的專項執法檢查過程中,區生態環境局即出動執法人員111批次、340人次,檢查涉VOCs排放企業292戶次,其中整改企業29戶次,立案處罰企業16戶次,處罰金額達316.4萬元。
為加強與各部門工作聯動,金山區建立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專用微信群,發現大氣汙染相關問題及時通過微信群互動,職能部門、屬地政府及時跟進、落實整改等相關工作,並通過微信群及時反饋相關信息,通過高頻次、地毯式巡查與指導,有效提升了問題發現和整改反饋的及時性。
制定「一廠一方案」
一廠一方案、優勝劣汰是金山區破解企業廢氣異味擾民的又一舉措。
針對區域內170家VOCs重點排放企業,金山區生態環境局要求企業結合生產現狀、VOCs排放情況、治理設施現狀等信息,制定「一廠一方案」,經第三方審核後啟動汙染治理。
一方面,對於其中汙染大、能耗高、效益差、通過治理無法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散亂汙」企業,加大執法力度;另一方面,對那些環保意識強、環保管理水平尚可、規模化的工業企業,全面開展達標治理工作;針對存在環境違法行為、但環境影響輕微、未對環境造成危害後果且能及時改正的企業,免於行政處罰,發出《環境監察執法意見書》,幫助企業儘量減少因處罰帶來的負面影響。
2017年至今,僅第二工業區立邦工業塗料、赫騰精細化工、匯得科技等9家企業,就已累計投入資金2.2億餘元,用於企業VOCs汙染治理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等項目。
立邦工業塗料(上海)有限公司通過廢氣深化治理項目,將原有的「除塵、水噴淋和光氧催化」技術改造成目前的「除塵、脂溶性吸收、鹼淋吸收、組合光催化氧化和深度氧化」技術,甲苯和二甲苯明顯減排。
市民公眾開放日制度
空氣品質好不好、環境治理做得到不到位,群眾最有發言權。
為了加強公眾參與,搭建民企溝通平臺,金山區探索建立市民公眾開放日制度,組建環保志願者隊伍,組織群眾參觀企業環保治理設施、參加環境信訪調處和執法檢查,倒逼企業加強環境治理。同時組織企業與市民信訪工作座談會,面對面聽取訴求、通報工作、解釋政策、協調問題,方便群眾及時了解信訪處理進程,積極化解信訪矛盾。
在信息公開方面,區環保部門依法將聽證、查封扣押、停產限產、行政處罰等信息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及時公開,要求全區重點排汙單位在「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上,對主要汙染物指標、防治汙染設施、應急預案等信息進行公開。區政府網站也對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受理、擬審批、審批決定三階段實行信息公開,公開環評文件全本及審批文件全文。
在加強輿論宣傳方面,區環保部門與區內電視臺等媒體合作舉辦「環保舉報熱線」,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和違法企業,正面宣傳環保守法企業。
據金山區生態環境局統計,自2013年以來,全區累計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項目880項,金山第二工業區實施深度轉型,一大批化工、醫藥、電鍍等高汙染高風險企業被搬遷或關閉,淘汰了一批「兩高一低」落後產能、整頓規範了一批「兩違」企業、關停了一批「散亂汙」村域小企業,令企業廢氣異味擾民情況得到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