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說起刀郎動了誰的「奶酪」?我要給小年輕們普及一下我們父母的青春,刀郎這麼一個人,他的姓名,眾人皆知。他蒼桑頗具感召力的響聲遍及街頭巷尾,走紅的刀郎可以稱作是一線歌手,他擁有的獨特的嗓音,唱功了得,在作詞作曲方面也頗有建樹,讓人看起來他就適合吃音樂這碗飯啊,祖師爺賞飯。
刀郎說實話已經成為了傳奇!成為了十分經典的知名歌者。而他也確實也真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極為好聽的歌曲,例如《衝動的懲罰》《西海情歌》這些歌曲等等。但他卻也一直被主流音樂所非議。
而刀郎這個人其實說是經典,但並不神秘,他像一個熱血的傳奇。沒有專業知識的他,就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與自己的一腔熱血愣是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小天地。歌曲紛紛爆紅,就是連鄉村的婚喪喜慶都循環播放。
甚至是讓富豪王健林都成為了他的歌迷,公然在舞臺上唱起刀郎的《西海情歌》。但高處不勝寒,刀郎他很快也就遭到了所謂圈裡專業歌星的批判。例如我們都知道的,那英說刀郎的歌欠缺音樂性,沒有觀賞價值,更是吐槽刀郎的歌都是農民聽的。
其實對於這一點我就要反駁了,就算是只適合農民又如何,農民是最樸實的一類人,沒有億萬的農民哪有我們吃的五穀雜糧呢?為農民做歌有什麼可醜可被質疑的呢?農民是最應該被歌頌的一群可愛的人。
其實我們也明白,因為網絡的不發達,歌手賺錢還沒那麼容易,所以刀郎的爆紅給那些所謂專業的同行帶來了壓力。這才讓他們對刀郎的歌曲「惡語相向」。
其實細細想來,刀郎作為一個爆紅的「野路子」,似乎和這些同行沒啥聯繫吧?竟然沒聯繫自然也就不會得罪他們。但其實刀郎還是搶了他們的「奶酪」的,必定不說歌手,就是隨便地舉一個例子,三百六十行中,各行各業的圈子就那麼大。而圈子就那點,刀郎的出現自然也就讓已經出現「規則」的行當發生了一些問題,那這自然而然也就讓行業產生了動蕩,同行自然是不開心了,刀郎也自然會置身過街老鼠。
於是就理所當然的出現了排擠,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人紅是非多」。其實按照我們這些大眾的想法來說,除了這些音樂圈內的專業人士,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作為歌迷,誰又太在乎這個所謂的音樂性是個什麼呢?我們要的很簡單,就是簡簡單單地歌曲好聽就可以了,最好歌詞再能夠穿透我們的心。而刀郎的歌其實聽起來也會讓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感觸,還是很有內涵的。就像我們常說的,我們在聽一首歌,忽然特別喜歡!我們是在聽這首歌嗎?不,我們是在聽自己!
而刀郎我覺得他的錯,唯一的錯就是自身成名的太過突然,而他也沒有一個心理建設,也就是沒有做好出名的準備,而他的心裡又太過在意圈裡音樂人對他的「點評」。其實就是指指點點!所以他消失在了我們的眼前。
眼見遭受遏制,他不懂逆流而行,反倒挑選急流勇退,挑選像駝鳥一樣,將頭埋進碎石子中,害怕聽外部的響聲,害怕看大伙兒的評價。因此他在這類躲避中放棄了自身,也放棄了粉絲,歸屬於他的哪個流行銷售市場不負幾乎,刀郎的光輝也就這樣了。泯然眾人矣呀!
而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他的傳說。刀郎淡出歌壇,似乎總結的結果就是因為來自各方的壓力,和他的自尊心。但事實上還有他想要過平淡的生活,在樂壇這麼一個圈子裡,有很多人渴望成名,但一直也沒能成名。而一些人成名的很快,但選擇了急流勇退。所以說,對於這件事,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