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活動方案確定

2020-12-12 閩南網

­  「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6月7日至10日將在石獅舉行,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為主線,在活動內容上更加突出「一帶一路」,通過閩臺文化交流,弘揚傳統對渡文化;在活動地點上更加突出「海絲三寶」,宣傳海絲文化史跡,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在充分展示閩臺多元民俗文化魅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同時,為「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遺產增光添彩。

­  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獨有的海上潑水活動,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自2007年起已連續舉辦九屆。該節慶不僅傳承了中原文化的古老元素,又融進了海洋文化特色,在海峽兩岸產生了深遠影響。2008年起,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將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納入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2009年起,文化部把閩臺對渡文化節作為文化部重點支持項目,中央文明辦列入「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2011年,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被列為第三屆海峽論壇·閩南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並在中國品牌節慶頒獎盛典上,被評為「中國最具地方特色民俗節慶」;2012年,被列為第四屆海峽論壇·閩南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2013年,被納入第五屆海峽論壇·世界閩南文化節系列活動。

­  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本著節儉辦節、與民同樂的理念,本屆對渡節不搭建觀禮臺,取消開幕式文藝表演,延續海上陸地活動交相輝映的傳統,讓市民和遊客更多地參與到具有觀賞性、趣味性、互動性的民俗活動中來,感受「閩臺對渡」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風採。海上民俗活動有海上潑水、王爺船巡海、海上捉鴨、龍舟邀請賽等;陸上活動有攻炮城、兩岸燈謎聯猜、攝影採風比賽、攻炮城、地方伴手禮展示、書畫展覽等。

­  第十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最大的亮點是增強參與性、展示性、多樣性,將原來一天的活動變成四天的活動,新增了「絲路情緣」、「絲路花雨」、「絲路映像」、「絲路霓裳」等四項海絲文化展示活動:6月7日晚7:00—9:00,「絲路情緣——季端話收藏」活動將在石獅市文化館音樂廳舉行,石獅著名僑領、知名收藏家邱季端將闡釋收藏文化的深遠意義,講述收藏人生的精彩故事,分享其在「一帶一路」收藏曆程中的心路感悟;6月8日下午4:00—7:00,「絲路花雨——古渡蓮花燈」活動將在「海絲史跡景點」林鑾古渡舉行,遊客和市民可以通過許願牆、漂流瓶、放蓮花燈等形式參與許願、祈福;6月9日晚上7:00—9:00,「絲路映像——微電影展映」活動將在「海絲史跡景點」姑嫂塔下朝天寺旁(星域汽車影城)舉行,一批石獅人拍攝、在石獅拍攝、體現石獅獨特風土人情的優秀微電影公開展映,石獅籍影視明星將到場點評影片並與遊客互動;6月10日下午4:00—6:00,「絲路霓裳——東方旗袍會」活動將在「海絲史跡景點」六勝塔公園舉行,大型旗袍秀與茶道、香道融合,傳承華夏傳統文化,展示絲路服飾文化變遷中東方旗袍的永恆經典,體現石獅作為中國服裝名城的豐富底蘊。(記者 傅文忠 通訊員 盧章達)

相關焦點

  • 2018年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舉辦時間地點介紹
    ­  往年潑水節盛況 (柏峰 攝)­  海上潑水、海上捉鴨、賽龍舟、攻城炮……6月17日至20日,「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系列活動將在石獅市蚶江鎮舉行。作為今年新增的三大特色配套活動項目之一,本社將邀請全國30多家晚報的總編、攝影記者以及中國晚報攝影學會負責人齊聚蚶江攝影採風,一起用鏡頭聚焦這一民俗活動盛事。­  海峽兩岸蚶江與鹿港對渡船隻在蚶江海邊追逐潑水習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自2007年起也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
  • 石獅蚶江閩臺對渡(海上潑水節)習俗介紹(圖)
    石獅蚶江的閩臺對渡(海上潑水節)習俗,是一項獨特的端午節民俗活動。  蚶江位於石獅市北部的泉州灣南岸。明清時期,蚶江是中國大陸與臺灣通航通商的中心碼頭,特別是清政府詔令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後,海上交通貿易繁榮興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政府在蚶江設正五品海防官署,統轄泉州一府五縣的對臺貿易。
  • 第十四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
    2020年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抗疫防疫」的號召,把握雲旅遊發展態勢,第十四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把線下活動搬到線上,邀請全民參與線上互動活動,通過新穎的線上熱門遊戲,讓民眾在海上潑水節線下活動停辦的情況下仍能感受節慶的魅力
  • 第十二屆閩臺海上潑水節(石獅)攝影比賽徵稿
    《火力太猛》 吳彩明 攝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源遠流長(據考證,蚶江海上潑水始於明,盛於清
  • 【端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啦!
    今天中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在蚶江鎮後垵澳古渡口舉行。林志鵑表示,石獅與臺灣一衣帶水、血脈相連,兩岸同胞在這片海域上舟行往來、互通有無,海上潑水活動演化為兩岸人民交融情誼的獨特方式。本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作為「第三屆海絲國際藝術節」的預熱活動之一,將以助力「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為主線,通過閩臺文化交流,展示兩岸多元的民俗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
  • 石獅:海上潑水、攻炮城 多彩民俗活動過端午
    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活動,福建省「我們的節日·端午」主場活動——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於18日中午在石獅市蚶江鎮後垵澳古渡頭開幕,相關民俗活動將持續至20日結束。
  • 感受世界唯一的海上潑水節,這潑的是汙水吧
    一提起潑水節,大家腦海裡立馬想到的肯定是泰國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宋幹節,還有我國雲南傣族的潑水節,想想就立馬一身清涼。但是要說海上的潑水節,估計大家都會一臉懵,怎麼還有這個節日。作為一個偽資深旅遊人士,而且又在福建生活了那麼多年,竟然不知在閩南的石獅蚶江,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海上潑水節,真是說來慚愧了。
  • 蚶江王爺船巡海,這樣熱鬧的場景和獨特的信俗,你見過嗎?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中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  石獅蚶江有國家級非遺「閩臺對渡習俗」,每年端午節,蚶江後垵澳古渡頭熱鬧非凡,兩岸民眾在海上競相潑水,令人嘆為觀止,王爺船巡海是海上潑水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蚶江和臺灣許多地方都要舉行「金再興」號王爺船巡海儀式,祈求保佑海上行船平安。
  • 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
    石獅蚶江的閩臺對渡習俗,是一項獨特的端午節民俗活動。蚶江位於石獅北部泉州灣南岸,擁有 「海上航標」宋代六勝塔和以唐代航海家、晉江東石人林鑾命名的林鑾渡(碼頭)。蚶江與臺灣鹿港相距130多海裡,宋元時期是泉州刺桐港門戶,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明清時期是大陸與臺灣通航通商的中心碼頭,特別是清政府詔令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後,海上交通貿易繁榮興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在蚶江設正五品海防官署,統轄泉州一府五縣的對臺貿易。
  • 泉州市各地開展民俗活動迎端午:賽龍舟 海上潑水
    多彩民俗助陣 迎端午祝安康包粽子、賽龍舟、水上捉鴨、海上潑水……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泉州市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意蘊深遠的民俗活動,人們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之中。昨日,第十三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市蚶江鎮舉行,海上潑水、海上捉鴨、龍舟賽等活動精彩上演。圖為海上潑水活動現場。(陳英傑 攝)在晉江,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好戲連臺,安海「嗦囉嗹」民俗表演、「水上捉鴨」等民俗項目輪番上演,吸引眾多市民圍觀,共享歡樂。
  • 第十二屆閩臺海上潑水節(石獅)攝影比賽評選揭曉
    、石獅市蚶江鎮人民政府主辦,石獅市攝影家協會承辦的第十二屆閩臺海上潑水節(石獅)攝影比賽於3月27日,在福州評選揭曉。86幅(組)入展作品緊扣石獅市蚶江鎮海上潑水節及與之相關的人文活動,全面展示「海絲」熱點城市石獅的山海之美、人文之美以及海峽兩岸源遠流長的「五緣」關係。
  • 臺灣宗親石獅蚶江水頭村尋根謁祖
    ­  據資料記載,早在明朝時期,石獅蚶江水頭村的洪姓大房帶著另外6房親戚到臺南北門蚵寮定居。如今,水頭村的宗祠成了這些後人認祖歸宗的平臺,在宗祠裡他們找到了最珍貴的血脈記憶。今年6月中旬,王靖仁一行3人在福建省臺辦、泉州市臺辦和石獅市僑臺外事局有關人員陪同下,到蚶江鎮水頭村尋根謁祖,尋找五府千歲的源頭。
  • 石獅真砍蘭,你知道嗎?傳瘋了…
    林鑾渡又名「通濟橋」,位於石獅蚶江石湖村西南側。唐開元年間(713~741年),航海家林鑾為「渡蠻舟之便」,在石湖港西南側所建渡頭。宋、元間重修。建於二座天然巖石間,巨石砌成,長70米、寬2.2米,高2.41米。
  • 建議創辦「印象潑水節」助推石獅旅遊業發展
    政協七屆四次會議期間,農工石獅總支建議:在蚶江林鑾渡或永寧濱海處開設一場所,創辦名為印象潑水節的石獅民間文藝匯演場所。集會大成:如拍胸舞、舞北獅(技藝高超獲國家金獎)、舞龍、高腳戲、什音、南音、木偶戲等等民間文藝特技。一方面豐富百姓文藝生活,弘揚地方文化特色,光大優良傳統,展示非遺項目,吸引來石獅的遊客,另一方面增加民間藝人生活收入,促使就業轉移。
  • 自駕泉州蚶江古鎮:品千年港口風情,看多元宗教融合,小眾安寧!
    其實宋代六勝塔、唐代林鑾渡這兩處世界文化遺產都位於蚶江鎮,它在宋元時期就是「光明之城」、「東方第一大港」—刺洞(泉州)的門戶,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除去遊客較多的六勝塔、林鑾渡,在古村內走走也有不一樣的風情。自駕可以導航到「蚶江海防官署碑記」,前面有個停車場。但在村裡其實靠邊停車不擋道的話都還是挺方便的,不像在城市裡停車難。
  • 石獅蚶江也有一個「半邊井」 你見過沒?(圖)
    石獅蚶江也有一個「半邊井」 你見過沒?網友「我愛我家」供圖東南網-石獅日報9月2日訊(記者 林子)大家見過的水井近日,石獅網友「我愛我家」通過本刊交流平臺報料稱,在石獅蚶江看到「半邊井」。網友「我愛我家」告訴記者,其看見的「半邊井」位於蚶江,附近還有以前的民兵營房和煙塔。該網友稱,他在網上搜索時,尚未發現有人提到石獅有「半邊井」。
  • 閩南文化創意煥發石獅新魅力
    「我以前都不知道石獅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看了手繪地圖才知道。」市民林小姐說,《石獅旅遊手繪地圖》的畫面簡單清晰,而且每個景點都畫得很可愛,讓她很驚喜。「以前在廈門機場看到廈門的手繪地圖,我就一直在想石獅怎麼都沒人來畫手繪地圖呢。」
  • 福建石獅:山海城聯動打造「獅來運轉」旅遊品牌
    「百家姓,萬人煙,官印七十二顆」的盛景,呈現的不僅是石獅獨特的歷史遺蹟,更是這座城市勇敢搏擊、愛拼敢贏的精氣寫照,是石獅包容四方、海納百川的興盛文風。遙望蚶江古渡的潮起潮落,昔日的海絲盛況與現今的繁榮商貿猶如歷史的輪迴,見證著「海絲」之路的開拓,見證了先輩們漂洋過海、闖蕩世界的壯舉,更見證了石獅的繁榮發展,見證了石獅人的勇往直前。十裡黃金海岸聚集濱海度假石獅三面環海,在長達64公裡的海岸線上,分布著豐富的海岸資源,岸、灣、浪、潮、沙、礁,樣樣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