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

2021-02-28 閩南文化保護中心

點擊上方閩南文化保護中心關注



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

石獅蚶江的閩臺對渡習俗,是一項獨特的端午節民俗活動。

蚶江位於石獅北部泉州灣南岸,擁有 「海上航標」宋代六勝塔和以唐代航海家、晉江東石人林鑾命名的林鑾渡(碼頭)。蚶江與臺灣鹿港相距130多海裡,宋元時期是泉州刺桐港門戶,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明清時期是大陸與臺灣通航通商的中心碼頭,特別是清政府詔令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後,海上交通貿易繁榮興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在蚶江設正五品海防官署,統轄泉州一府五縣的對臺貿易。矗立在當年海防衙門遺址的嘉慶十年(1805)《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又稱「對渡碑」,是海峽兩岸對渡通航的歷史見證 。碑文稱:「蚶江為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利之所在,群趨若鶩。」當年蚶江有郊商百餘家,對渡船隻300餘艘.

蚶江閩臺對渡習俗見證了歷史上閩臺兩岸關係變遷和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和現實。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清廷禁止與臺灣通航,兩岸各項活動被割斷。1683年施琅統一臺灣後,兩岸恢復貿易往來,就有了對渡習俗。1894年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向日本割讓臺灣與澎湖,蚶江與臺灣對渡從此成為歷史。20世紀80年代以來兩岸民間往來逐步恢復和發展,1988年,為了紀念蚶江、鹿港對渡205年,政府相關部門牽頭髮起,組織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海上潑水節」,端午蚶江對渡民俗活動又得以復興。

 

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有海上潑水祈福習俗、王爺船巡海信俗、採蓮與龍王信仰、龍舟競渡習俗,還有祭祀及其他陸上活動。

更為獨特的是將海上潑水祈福和龍舟競渡相結合的競舟潑水鬧端午活動。《蚶江志略》(1993年)載:「競舟潑水是蚶江與鹿港人端午節同江活動的特殊風俗。」每逢端午節,晉江兩岸賽龍舟熱火朝天,而位於泉州灣的石獅蚶江常有風浪,不宜舉行賽龍舟,因而獨創了別開生面的「競舟潑水鬧端午」。當天,蚶江與臺灣鹿港兩地民眾身著節日盛裝,同江競舟追逐潑水,人們視此水為「聖水情雨」,可驅邪消災,祈求吉祥、海上安寧,寓意為人與船大洗禮。這血濃於水的兩岸對渡船隻相互追逐潑水,交融情誼,互祝吉祥的民俗活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僅此一絕的民俗活動。

王爺船巡海信俗也是情系兩岸的特殊民俗。王爺信仰是閩南地區特有習俗,五月初五是蚶江「五王爺廟」王爺生日,蚶江和臺灣多個地方都要舉行「放王爺船」儀式。傳說曾經有臺灣船在大海中迷航,幸遇蚶江答老大的「金再興」號導航脫離險境。後來臺灣船來蚶江答謝,蚶江無人姓答,只有五王爺廟有位答王爺,也只有求取五王爺廟有條「金再興」號王爺船。後來臺灣各地船家紛紛來到蚶江求取五王府香火,鹿港、彰化、淡水、園林、基隆還建起了五王府宮,廟宇、神像、神船也與蚶江一樣一樣,並在端午節同放王爺船和王爺船巡遊,祈求行船風順。在蚶江,五王爺廟「金再興」號王爺船巡海儀式更是別有一番景致,王爺船沒有遙控裝置,僅憑小船上的構件,順潮流出海,又順潮流返回,使這種民俗活動,平添幾分神秘感。

蚶江端午節還有採蓮和祭江等活動。據傳,採蓮(嗦囉嗹)是古越族人遺風,從五月初一起,人們抬著敬奉在「忠仁廟」的木雕龍頭,吹奏嗩吶,走村串巷,挨家挨戶「撣塵」,祈求吉祥平安。採蓮隊伍將龍圖騰擁迎到蚶江與鹿港對渡的古渡頭或鄭成功水操寨上,舉行隆重祭江儀式,宣讀祭文,朝拜海神,祈求海上平安。同時舉行各種民俗歌舞表演和海上捉鴨等民俗活動。

石獅蚶江閩臺對渡活動始於明代,興於清代,盛於當代,展示閩臺多元文化,見證兩岸商貿興盛,關係變遷,習俗相同,文緣相續。如今蚶江港石湖碼頭是國家一類碼頭,兩岸往來是大貨輪,端午對渡活動依舊,代有傳承,成為傳揚海內外的閩南文化習俗。「端午節(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摘自泉州市政協《泉州文史資料》新三十二輯

   主  編:粱雲南

副主編:黃麗紅  龔勤勤  黃炳祥

 

共有的閩南文化  共同的精神家園

歡迎掃碼關注  閩南文化保護中心

                                



相關焦點

  • 石獅蚶江閩臺對渡(海上潑水節)習俗介紹(圖)
    石獅蚶江的閩臺對渡(海上潑水節)習俗,是一項獨特的端午節民俗活動。  蚶江位於石獅市北部的泉州灣南岸。明清時期,蚶江是中國大陸與臺灣通航通商的中心碼頭,特別是清政府詔令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後,海上交通貿易繁榮興盛。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政府在蚶江設正五品海防官署,統轄泉州一府五縣的對臺貿易。
  • 【端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啦!
    今天中午,第十一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在蚶江鎮後垵澳古渡口舉行。林志鵑表示,石獅與臺灣一衣帶水、血脈相連,兩岸同胞在這片海域上舟行往來、互通有無,海上潑水活動演化為兩岸人民交融情誼的獨特方式。本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作為「第三屆海絲國際藝術節」的預熱活動之一,將以助力「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為主線,通過閩臺文化交流,展示兩岸多元的民俗活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
  • 「對渡」端午節 兩岸一家親
    新華網福州5月28日電(記者 胡蘇)「歡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與鹿港,對渡來通航……」伴隨著歡快的民謠和喧天的鑼鼓聲,兩岸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的象徵——「王爺船」被送入大海,掀起了「閩臺對渡文化節」的高潮。
  • 石獅:海上潑水、攻炮城 多彩民俗活動過端午
    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活動,福建省「我們的節日·端午」主場活動——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於18日中午在石獅市蚶江鎮後垵澳古渡頭開幕,相關民俗活動將持續至20日結束。
  • 臺北華岡藝校將獻藝「閩臺對渡文化節」
    臺北華岡藝校將獻藝「閩臺對渡文化節」 2014年07月29日 11:53:12  來源:福建日報   素有「臺灣演藝圈搖籃」之稱的臺北華岡藝術學校,將在端午節期間
  • 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活動方案確定
    ­  「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6月7日至10日將在石獅舉行,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為主線,在活動內容上更加突出「一帶一路」,通過閩臺文化交流,弘揚傳統對渡文化;在活動地點上更加突出「海絲三寶」,宣傳海絲文化史跡,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在充分展示閩臺多元民俗文化魅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同時
  • 第十二屆閩臺海上潑水節(石獅)攝影比賽徵稿
    《火力太猛》 吳彩明 攝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源遠流長(據考證,蚶江海上潑水始於明,盛於清
  • 2018年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舉辦時間地點介紹
    ­  往年潑水節盛況 (柏峰 攝)­  海上潑水、海上捉鴨、賽龍舟、攻城炮……6月17日至20日,「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系列活動將在石獅市蚶江鎮舉行。­  海峽兩岸蚶江與鹿港對渡船隻在蚶江海邊追逐潑水習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自2007年起也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石獅建市30周年,石獅舉辦本屆活動,旨在擴大對臺文化交流合作,積極推介石獅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進一步提升石獅知名度和美譽度。
  • 第十四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
    2020年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抗疫防疫」的號召,把握雲旅遊發展態勢,第十四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把線下活動搬到線上,邀請全民參與線上互動活動,通過新穎的線上熱門遊戲,讓民眾在海上潑水節線下活動停辦的情況下仍能感受節慶的魅力
  • 泉州市各地開展民俗活動迎端午:賽龍舟 海上潑水
    多彩民俗助陣 迎端午祝安康包粽子、賽龍舟、水上捉鴨、海上潑水……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泉州市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意蘊深遠的民俗活動,人們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之中。昨日,第十三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石獅市蚶江鎮舉行,海上潑水、海上捉鴨、龍舟賽等活動精彩上演。圖為海上潑水活動現場。(陳英傑 攝)在晉江,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好戲連臺,安海「嗦囉嗹」民俗表演、「水上捉鴨」等民俗項目輪番上演,吸引眾多市民圍觀,共享歡樂。
  • 泉州端午最強攻略!除了吃粽子,還可以做這些事…
    更多龍舟賽看這裡:➣  6月9日,泉州石獅蚶江鎮的第十屆閩臺對渡文化節也可以看到龍舟大賽。➣  6月4日至18日,第二屆海絲之路龍舟爭霸賽將在晉江池店百信御江帝景私家內湖上舉行。石 獅 蚶 江 鎮泉州石獅市蚶江海上潑水民俗活動,是國內唯一海上潑水節,至今已傳承了200多年,成為一種別具特色的閩臺對渡文化習俗
  • 福建關於端午的這些習俗門道,你一定不知道!
    又是一年端午時節,一年又過去了一半。端午節,許多人想到的是掛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等標誌性活動。然而,福建端午節的民俗活動五花八門,許多還不走尋常路。但這些習俗絕對讓你大開眼界,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吧!因此在端午節吃綠豆糕就這樣被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泉州·濃濃的閩南風情特色: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1.石獅蚶江海上潑水節
  • 粽葉飄香香滿堂 端午民俗喜歡暢
    當日,蚶江畔,鞭炮起,佾舞動……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交流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配套活動,福建省「我們的節日·端午」主場活動——第十二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在泉州石獅市開幕。蚶江鎮蚶江村後垵澳,「王爺船」巡海儀式進行得如火如荼。信眾恭抬「王爺船」放置海邊,根據風向調整風帆,由1艘舢板船護送出海直至回岸,信眾恭送「王爺船」回「五王府」,安置原處。
  • 走訪臺灣鹿港 探尋閩臺對渡史
    鹿港老街里舖滿紅磚的巷弄。 「『鰲』指的是鰲城,也就是今天的石獅永寧鎮,說明林家的祖先是從泉州來的,所以才叫『鰲波東注』。」提起閩臺對渡史及日茂行的往昔盛景,身為日茂行創始人林振嵩十三氏孫的林景堂感慨萬千。
  • 第十二屆閩臺海上潑水節(石獅)攝影比賽評選揭曉
    大賽評委合影留念由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泉州市攝影家協會、中共石獅市委宣傳部、石獅市文體旅遊廣電新聞出版局、石獅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福建泉州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有這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福建泉州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有這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又是粽子飄香時節,滿街上都是粽子的香味。每年的端午節到了,各處的端午也將上演起一場風俗端午。各個地的端午都有其特色,而在閩南的濱海名城泉州的端午節也是有著其獨有的端午色彩。
  • 邀臺胞共度端午
    5月27日,以「田園·北京」為主題的2017年在京臺胞端午節聯誼活動在通州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農場舉行,170餘名在京臺胞、臺生到場參與。5月30日,第九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六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拉開帷幕,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亦稱採蓮)和妙趣橫生的水上捉鴨如期上演
  • 石獅邀你來過年!
    六勝塔(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重要航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鑾渡(唐代航海家林鑾為通勃泥而建的碼頭)石獅市博物館(國內首家專門展示「閩臺獅文化」的特色博物館,以不同角度展現石獅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兩岸源遠流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