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 not alone.
3月9日,一位名叫「感受不到的風」的Up主在他的微博和bilibili動態裡發布了「第一屆中文圈線上速通馬拉松」(TNA 1)的公告。公告中表示,這次速通馬拉松活動定在3月25日舉行直播,8位不同平臺、不同項目的Runner將以接力的形式為觀眾帶來9個遊戲的速通過程。
所謂速通,簡單的理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通關遊戲。這項活動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PC遊戲《毀滅戰士》(Doom)中初見雛形,隨後迅速發展,逐漸從PC擴展至主機平臺,遊戲數量大幅增加,模式也出現了區分。2010年,第一屆遊戲速通大會Game Done Quick(GDQ)成功舉辦,並一直以每年兩屆的頻率持續至今。現在,隨著各個直播平臺的火熱,遊戲速通這個本來偏小眾、硬核的圈子在世界範圍的社交媒體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誕生了一批知名主播和大量速通粉絲。在中國,速通儘管還是個比較小的圈子,但隨著一些高手Runner不斷打破世界紀錄,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它。
作為一項正式活動,「感受不到的風」在B站發出的公告僅有不到2萬的閱讀量,與許多主播僅僅發一條簡短消息就能引來數萬粉絲轉發點讚的狀況難以同日而語;他的微博甚至沒有加V,粉絲數量也不多,儘管有一些遊戲圈熱門帳號的支持,但活動公告的最終轉發數也只有200多一點。
這對於活動的前期宣傳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然而他對此沒有特別在意,與許多期待著一鳴驚人的活動主辦者不同,他一直按照自己的計劃在做事,頗有些按部就班的意思。
我第一次與「感受不到的風」聯繫,就是因為速通。
他的ID有點長,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還「有點特殊的紀念意義」,因此朋友們都稱他為「阿風」或「風吹」。和所有常年混跡於視頻與直播網站的人一樣,我們沒有進行太多寒暄就直奔主題。
TNA 1是22歲的風吹第一次組織線上活動,他為此籌劃了將近2個月時間。儘管因為一位《光環》Runner時間實在無法配合而缺席,TNA 1最終沒有像風吹原本設想的那樣覆蓋到所有平臺,但他仍然對活動充滿了信心。
參加活動的8位Runner都是國內外速通圈的名人,比如FC速通大神——南極貓的眼淚、專攻《空洞騎士》的依諾祈、曾拿下《血源詛咒》速通世界紀錄的KKV、打破過《血源詛咒》《黑暗之魂》等世界紀錄的「餵狗組」成員羽毛和伯爵、臺灣地區的知名速通玩家六師傅(Qttsix),等等。
這些Runner都是風吹以朋友的身份邀請來的。「最初都是找熟悉一點的人來邀請的。」風吹說,「畢竟是第一次做,也不確定人家是不是願意來。」後來為了進一步擴大活動規模,南極貓和羽毛又分別邀請了自己的朋友來助陣。這讓風吹相當高興,像這樣一點一點增加影響力的過程總能讓他想到活動的初衷。
除了邀請Runner之外,他還有許多事要做。由於活動本身規模不算大,因此,時間規劃、內容統籌、各方聯繫、細節安排及宣傳推廣等等大大小小的工作都由他一人包辦,這對他而言也是一個挑戰。
從3月19日起(距離第一次公告的發布已經過了10天),風吹開始以每天一兩條的頻率更新Runner們的採訪視頻。
出於「第一次做剪輯」的原因,這些採訪視頻都不長,做得不很精緻,點擊量也參差不齊。風吹倒沒有指望它們能夠帶來多大的熱度,只是希望通過相似的幾個問題,體現出幾位Runner的不同個性,以及他們對於速通的理解。
在每段採訪視頻的最後,風吹都將TNA的全稱「Play game, speedrun. Together, not alone. 」作為結尾。在他看來,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希望得到一般觀眾認可的。
3月25日中午12:00,活動正式開始。儘管風吹一直強調速通是個小圈子,然而到了比賽當天,直播間裡還是聚集了數百位觀眾。
為了進一步增加活動的觀賞性,風吹找來了幾位解說。這卻在活動之初給他惹來了一點麻煩——為第一輪《空洞騎士》做解說的是「蘇易塵」和「汙汙汙汙汙茶」,兩位經驗不甚充足的新手解說由於「語氣刻板」「內容顯得照本宣科」 ,很多觀眾並不買帳。
「彈幕都太嚴格了。」風吹在活動結束後苦笑著說。他知道兩位解說在活動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不僅對遊戲的流程、操作、技巧、Bug等要素如數家珍,還見縫插針地對遊戲的背景、故事、設定等內容作出了介紹。只是解說水平略顯生澀,看直播的觀眾又十分挑剔,這讓風吹也無可奈何。
所幸接下來的《黑暗之魂》《茶杯頭》和《黑暗之魂2》讓活動漸入佳境,幾位Runner都在各大直播平臺擁有自己的直播間與粉絲,經驗豐富,與觀眾的互動也輕車熟路。由於本次是推廣活動,不涉及時間和紀錄,Runner們打得都比較隨意,有時為了向觀眾展示一些Bug打法,不惜多次「翻車」(死亡),而觀眾們也紛紛用出平時直播間裡常用的吐槽,一時間「日常翻車1/1」「翻車了,快切錄像」等彈幕滿屏飄飛。
下午場則給風吹和觀眾帶來了更大的驚喜。這份驚喜來自解說「火月的八年」。
八年負責3個遊戲的解說:《洛克人無限》《踢王》和《鏟子騎士》。他的風格輕鬆幽默,不僅點評專業、吐槽到位,還十分注重節目效果,擅長與直播彈幕互動,帶動彈幕節奏。而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造出了此後在速通圈流傳起來的「勉強高手」和「一般玩家」梗。
在Runner南極貓的《洛克人無限》和《踢王》速通過程中,八年將很多技術要點和卡Bug操作融合進吐槽之中,效果拔群:
「這一關,讓我們看看這位玩家有沒有身為高手的自覺……(一陣操作之後)看來他還可以勉強算是一個高手。」
「我們要看看他進第一個房間之後的操作。一般不死一次的話不算高手,因為這是一個極限,不採取極限的話怎麼算是高手呢……看來他只是一個一般玩家,跳了那麼多才衝刺。」
「對於一個成熟的速通玩家來說,如果你在一輪半之前沒有把這個Boss帶走,那麼你就是虛有其表……看來他無法一輪半帶走了,那麼兩輪能不能帶走呢?」
「《踢王》這個遊戲是可以拿經驗值和魔法值的……你技術到位了以後,想打出好成績,就要瘋狂地刷(經驗),如果人品不好,天都不幫你,那還是不要玩這個遊戲了。」
「(不慎翻車之後)剛剛這個情況和選手已經沒什麼關係了,就是人品差,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風吹將八年的解說視為「下半場一上來就開了個好頭」,這也是觀眾情緒最高的時刻之一。在後面幾個遊戲的速通過程中,一旦Runner出現失誤,或者翻車,彈幕上一定會刷過成片的「勉強高手」「一般玩家」,再配上數量繁多的「233333333333」,十分熱鬧。
這堅定了風吹對於解說的信心。在未來TNA 2的規劃中,他希望像一些專業比賽那樣,「給每一個Runner配一個專業解說」,然而他也擔心,「國內這樣既懂技術又擅長解說的人太少了」。
速通《洛克人X4》的Runner六師傅(Qttsix)來自臺灣地區,出於技術原因,他需要在自己的Twitch上直播,然後將視頻轉到Bilibili的主直播間。正因如此,Twitch直播間裡的聊天內容也一併被轉了過去。
六師傅的臺灣觀眾們顯然也發現了這一點。由於Twitch直播間出問題導致計時器無法顯示,他們也在艱難地刷著B站,並堅持在大規模的卡頓和黑屏之中觀看了其他遊戲的流程。一個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在六師傅自承「老馬」,失誤翻車、卡Bug失敗後,Twitch聊天室的粉絲們紛紛刷起了新鮮出爐的「一般玩家」和「勉強算一個高手」……
遺憾的是,同樣出於技術原因,很多Twitch觀眾儘管可以觀看B站直播,卻無法發送彈幕;習慣了B站的觀眾們,大多也不會費勁跑去Twitch(儘管一部分人後來還是去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奇特的局面:Twitch聊天室的人在專心觀看B站彈幕,而B站觀眾也聚精會神地盯著Twitch右下角,一旦有人提出問題,雙方就會在自己的屏幕上作出解答。
不少臺灣觀眾表示自己不懂「233」的意思,B站彈幕當即發出「233=XDD」,「233是我們這裡一個論壇的表情號碼,意思是大笑」,偶爾也有「233≠www」的糾錯。
B站觀眾也不明白第一關時聊天室裡狂刷的「臺灣孔雀」的含義。這個問題在Twitch裡引發了一片尷尬而不失魔性的笑聲。很多人刷著「這個要解釋嗎」「不會被封嗎」和「臺灣孔雀沒說全」一類的句子。最終,有一個好心人給出了正確解答:「臺灣孔雀」其實源自修改《洛克人X4》中一位俗稱「孔雀」的Boss的語音包,改後的孔雀會罵出一些臺灣髒話,全稱「臺灣孔雀XXX」,而這個詞在六師傅此前的速通視頻中也多次出現。
像這樣的隔空互聊一直持續著,儘管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提醒「認真看六師傅的操作」,但很多人仍然樂此不疲。由於六師傅也是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小失誤難免多些,故而他經常掛在嘴邊上的「沒事沒事」也被發揮成了「沒4沒4」「沒關C沒關C」,從Twitch擴散到B站。
最終,六師傅以正常水準完成了《洛克人X4》,他興致勃勃地講起了自己對於速通這款遊戲的看法——在技術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最後其實都是『靠賽』」。這樣說可能B站的觀眾會聽不懂,總之就是憑運氣的意思。而Twitch觀眾們也用一個剛學到的、在B站「黑暗之魂」系列速通中指代運氣的詞語回復了他:此時的聊天室裡,迅速刷過了一大片「法蘭」。
正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樣,真正的速通,實際上需要反覆練習,過程相對枯燥乏味,還很容易前功盡棄。對於學生或者閒暇時間較多的人來說,或許只需要面對技術上的問題;但假如是一位上班族、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反覆練習速通則需要更大的毅力。
曾經打破《血源詛咒》速通世界紀錄的KKV在談到自己的速通經歷時就毫不諱言:「其中波折很多,結果也五味雜陳。」由於要同時兼顧工作與遊戲,他在《血源詛咒》練習和直播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自身和觀眾的巨大壓力。最終打破世界紀錄之後,他不得不放下遊戲,安心修養,一段時間之後才宣布復出。
不只是KKV,在風吹製作的訪談視頻中,每一個Runner談起自己一次又一次鑽研、練習的過程時,「意志」和「堅持」是被提到最多的兩個詞。在他們看來,速通不僅是突破自身的極限,也是對遊戲熱愛的一種表現。因為足夠喜歡,才會去研究各種極限的通關方法,為此不惜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忍受枯燥與痛苦。
而對於風吹來說,他對速通的熱愛還體現在其他的方面。
風吹自己曾經嘗試過「索尼克」系列和《黑暗之魂》的速通,但成績都不太理想。在很難用遊戲水平為速通貢獻力量的前提下,儘可能擴大它的影響,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就成了他的另一個選擇。
「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啊。」在我問他「為什麼想要推廣速通」時,風吹如此回答。「就像你有一件特別喜歡的寶貝,肯定非常想顯擺給別人看的。要說高大上的理想,也有,但真的要說為什麼,那就是因為我喜歡遊戲,也喜歡速通。」
作為速通愛好者,風吹對於世界知名的速通網站Speed Demos Archive和由它舉辦的大型速通活動「Games Done Quick」(GDQ)都很感興趣。他在B站投稿的視頻,起初也以搬運GDQ的活動錄播為主。
但GDQ畢竟遠在美國,加上語言的隔閡,關注度仍然有限。國內為數不多的速通Runner都分散在各個視頻網站和直播平臺,儘管也吸引了一部分愛好者和粉絲,卻無法給一般人帶來更加深刻的印象。正因為如此,風吹才有了將自己力所能及聯繫到的Runner集合起來、舉辦活動的想法,這個活動就是後來成功舉辦的TNA 1。
TNA 1在形式和流程上都借鑑了GDQ的很多東西。除了規模遠遠不及,TNA 1的馬拉松玩法、全程直播、解說等方面都與GDQ如出一轍。風吹表示,「學習歐美成熟的活動是很重要的」,在他看來,一個良好的模式是讓活動能夠進行下去的重要保障——實際上,TNA 1的反響的確不錯,不少人在剛剛結束後就在詢問第二屆的消息。
這讓風吹有了更多「用愛發電」的自信。未來的兩三年裡,風吹打算把全部精力投入速通的推廣活動中。
除了計劃每年一屆的TNA之外,他還在策劃TNA的衍生活動TNAF——一些入門簡單、精通略難的速通比賽,可以讓入門級玩家甚至初學者都嘗試挑戰。在遊戲的選擇方面,他也在考慮拓寬範圍,從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遊戲到上手簡單,或者看上去對抗性不是很強的遊戲都可以選入。
「比如《我的世界》九宮格或者十六宮格的速通賽。」風吹舉例說明,「就是9個或16個難度有一定曲線的成就,兩個玩家同時開始,誰先完成3個就算勝利。這些成就大家都能做,會實時匯報進度,假如成就A被甲完成了,那麼乙做這個就沒用了。」
這種形式看上去與傳統的速通完全不一樣,但在風吹看來,這會大大降低速通的門檻:通過調整成就的內容,可以對整體的難度有一個把控,既不會因為太簡單而失去競爭性,也不會因為太難而令人望洋興嘆,而且,「與反覆打同一個遊戲相比,會更加有趣」。風吹看得很長遠,「如果想要一直做下去,總要有一些新挑戰的」。
與風吹聊天的時候,我也問過他,在推廣速通上投入這麼多,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就是因為生活上有點事,才促使我下定這個決心。」他回答。
風吹原本是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學生,但他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他讀的是工科化學,但內心真正想學的是理科化學。這讓他十分苦惱,在重讀本科和考研之間難以抉擇。現在風吹戲稱自己是「無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算是有了時間和精力夠他「折騰」,讓他有條件去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對於風吹來說,推廣速通的意義相當重要。一方面,毫無疑問是因為喜歡;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在不斷思考自己前進的方向,不論最終有沒有結果。
這也是風吹將TNA 1命名為「Play game, speedrun. Together, not alone. You are next」的原因。速通(Speedrun)和玩遊戲(Play game)是活動的意義,宣傳圖片Logo被畫成了接力的樣子,代表「You are next」;「 Together, not alone」這個簡潔有力的句子則被拿出來當成了活動的名字。
「原意就是要這麼長的。」風吹堅持,「因為不只是做一個目標把大家聚集到一起,還希望有新血液加入進來。」他希望國內的速通活動能與玩家們一起成長。
這是一個很樸素的理想,正因如此,它才能讓人看到更多實現的可能性。
至於自己和TNA是否能夠一直堅持下去,風吹並不糾結,他展現出更多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其實折騰兩年之後肯定還是要去上學的,」他說,「但現在就是要先把手頭的事情搞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