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中國近代租借史的縮影!

2020-12-24 車解剖

俗稱拾翠洲的沙面位於廣東西南部。為什麼小名叫沙面,這是因為它是珠江衝積而形成的沙洲,顧名思義為沙面。沙面北隔沙基湧,南瀕珠江白鵝潭,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約有大街小巷七八條。

在中國古代的元明清以及宋朝時期,沙面成為了我們國內外的旅遊勝地和通商重要的地方。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曾淪為英法聯軍的租借地。

鴉片戰爭發生的那段時期,沙面安設過兩門大炮。大炮是在佛山鑄造了每門大炮重大六千多斤。兩門大炮見證了勇敢無畏的廣東人民誓死抵抗外來侵略,更使廣東在中國的歷史上名垂千史。

沙面法租界屹立著一座聖母山。山上安放著露得聖母像。這座教堂經過時代的洗禮和戰爭的摧殘依舊是風華正茂。比較有特色的設計是複雜的採光鏡和四角星的尖塔,很符合西方人對上帝掌管的天國的想像。

英國法租界的英國雪場也是必遊之地。英國雪場在鴉片戰爭時期個製冰廠,始建與1900年初。它的風格主要偏向於近代化,功能區分布一目了然。

除此以外,沙面島有著一百四十多座歐洲風格的建築物。風格有中西隔壁的,哥德式的,巴洛克式的。這些建築在廣州的其他地方可是看不到的,你就不想來嘗試一下?

體積袖珍的沙面雖然不大,卻能讓你在這裡浪費一整天的時間來了解近代戰爭下的廣州。沙面的每一個角落都適合拍照。一些從外地趕來的業餘攝影師,沙面將會是你不可多得的拍攝地。嚮往著復古大片的小夥伴們,沙面會是你的理想所在。

沙面本來就是租借,來這裡主要看的是建築。網友們對沙面的一致評價是:小眾且文藝。樹木茂密的沙面,中間是街心花園,四周全是樹,樹木兩旁的歐式建築靜靜觀望著來往的客人,很稀罕這種濃厚的歷史沉澱的感覺。

夏天的沙面飽滿,有一點不足的是你眼前除了建築,還是建築。街上沒有什麼好逛的小店,單純地散步或者是騎個車來欣賞沙面就足夠了。

沙面大門常打開,等待著有緣的你我他!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街區:沙面歷史文化街區
    和上海、天津、漢口等地的租界相比,沙面實屬彈丸之地。然而,作為中國最早的租界之一,沙面曾是引領廣州城市現代化的橋頭堡。清末,廣東地方政府還提出以沙面之整齊潔淨為模範,發展長堤和大沙頭。  在沙面漫步,可以領略包括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折中主義、現代主義、拱券廊式等建築風格的建築群。
  • 見證廣州近代變遷,沙面留下了租界史的歷史
    都不是,其實就是——沙面。沙面面積不大,有八條大小不一的街巷,總面積只有0.3平方公裡,慢慢走一兩個小時就可以走完,景區是全開放式的免費景點,裡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銅質雕塑和老建築,鴉片戰爭後沙面一度淪為英、法租界,因此歐陸風情建築特別多。
  • 沙面小記
    沙面小記     廣州西南一島,曰沙面,又稱拾翠洲,詩情畫意的名字,詩情畫意的風光。沙面為珠江衝積而成的沙洲,因此得名。
  • 漫遊廣州沙面島,感受歐陸風情#品牌好物#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同意把沙面&34;給英、法帝國主義,該地淪為英法租界,改為現名。、周恩來總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 讓我駐足的地方——美麗的沙面,訴說著廣州變遷的近代歷史故事
    珠江很出名,而且由於流水衝積在珠江白鵝潭邊上形成的沙洲也非常有名,那就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沙面。沙面公園沙面保留了近代以來廣州發展的痕跡,記載了一個個廣州變遷的歷史故事。英勇的戰士們曾經在這裡創造了抵抗外敵侵略的光輝業績。
  • 廣州記事:租界史的縮影,沉澱歷史的露天博物館——商埠沙面
    ,即使盛夏徜徉在沙面之上,也有一種難得的清涼感覺。臺灣銀行露天建築群博物館過往的中國甚是封閉,尤其是在封建體制統治之下,國內能通商的外貿城市沒有幾個。而沙面自古就是「對外開放」的佼佼者,明代政府在此設立「華節亭」,用於管理外商貨物的進出。到了清代末期,廣州更是當時中國唯一對外的外貿港口。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兩國以「十三行被毀,須恢復商館洋行」為藉口,逼迫清政府把沙面劃為租界。
  • 《沙面要事日記:(1859—1938)》|尋找廣州沙面百年足跡
    沙面,廣州的其中一張名片,一個面積0.3平方公裡的小島,古時中國通商的要津,圖:1938年沙面風景照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歷史進程,一百多年來,多國領事機構和商館在此設立,東西文化在此交融。歷史的足跡似流星划過,轉眼滄海桑田,現在的沙面已是AAAAA級風景區,是廣州著名的遊覽區和歷史文物保護區。
  • 廣州沙面公園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衝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湧,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裡。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
  • 建在人工島上的中國西方建築群——廣州沙面
    建在人工島上的中國西方建築群——廣州沙面廣州沙面建築群是是國務院公布的重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廣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文化保護區。沙面曾是中國唯一的租界人工島,市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廣州人民反帝鬥爭的歷史見證,也是近代西方建築文化輸入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 廣州沙面島的「前世今生」
    今天一起來探索沙面的前世今生 沙面|以前 舊時的沙面,是珠江衝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它曾經有一個古雅的名字——拾翠洲。
  • 沙面,一個很美的地方!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衝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湧,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裡。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
  • 廣州旅遊詳細攻略——沙面
    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這裡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景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沙面以前是英法租界,建築風格比較歐式,適合拍照,容易出片。可將陳家祠、上下九、沙面作為行程一併遊覽。沙面裡有一個沙面公園,也是很值得去逛逛的,在沙面就不要導航了,隨意逛就好。有一個星巴克,可以去喝喝咖啡。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篇:廣州沙面建築群
    近代以來,這裡曾經是英、法兩國的租界區,島上建有眾多西洋風格建築,目前有50餘處文物保護建築。1996年,沙面建築整體被認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英法兩國原本打算在舊有「廣州十三行」的河對岸設立租界,但遭到當地居民反對,無法徵收土地,遂決定將江中一處小沙洲作為租界地址,隨後填築成島,命名為沙面島(Shameen Island)。
  • 沙面:老租界的改造方式
    ■ 沙面,一座只有0.3平方公裡的小島,最初不過是由珠江衝積而成的拾翠洲,1859年後被英法聯軍看中強行掠奪,成為中國最早的租界之一。■ 它的形狀恰似一粒水滴,默默地依偎在珠江邊上,一百五十年來,這裡凝聚了太多的愛恨情愁。
  • 廣州市恩寧路、沙面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喜獲2020年度中國風景園林...
    近日「2020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正式公布,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的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及實施方案項目和沙面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提升工程項目在1218項作品中脫穎而出,均獲得該獎項(規劃設計獎)一等獎,據悉,全國僅20個項目獲得該殊榮。
  • 圓山故事集 印刻近代臺灣歷史縮影
    即將於5月10日邁入甲子之年的圓山飯店,這座臺灣最資深的飯店,不單以其放眼全球絕無僅有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外型馳名,更承載著近代臺灣發展歷程的豐富故事,在60歲生日之前,《圓山故事》專書編撰完成發表,歷史影像與文物同時展出,為臺灣近代留下珍貴的印記。
  • 廣東旅遊好去處:廣州沙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廣東廣州的一個古老的景點——沙面老街。沙面位於廣州荔枝灣區珠江白鵝潭北岸。街內有許多精美的歐式的建築群,它們排列的非常整齊,有參天的大樹和藍天白雲,兩兩點綴透露著她的古典和奢華。他就像一個美麗的貴婦人高傲地屹立在珠江邊。
  • 沙面公園也是5A級旅遊景區
    實拍沙面公園千姿百態的風貌,值得旅遊與欣賞, 沙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湧,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沙面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餘久。原創 褲網雄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已被開發成國家5A級景區,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閒勝地平常人來人往的遊客也是特別多,沙面公園旁邊的遊客,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欣賞旁邊美麗的風景,有的在談風說笑、清晰的可以看見形態萬千的亭子建築是那般的引人注目
  • 沙面,廣州最具歐洲風情的小島
    圖為沙面大街56號,建於1893年,曾作美國領事館,正金銀行(日本)。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圖為沙面南街20號,建於1890年,曾作法國領事館,東方匯理銀行(法),現在是廣東外事博物館。沙面也是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圖為沙面南街22號,建於1913年,曾作日本領事館,中法實業銀行。沙面島上的歐洲風格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 一眼盡覽沙面百年浮沉,這兩周到廣州文化公園
    舉報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荔宣  1月12日,《沙面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