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拍過《風聲》、拿過金馬、見過世面的高群書,肯定沒想到自己微博轉發量破記錄,僅僅是因為PO了一張別人的照片,這個「別人」的名字叫作鹿晗。徐靜蕾也沒想到,所以她也轉發了該微博「求科普」。
想被科普的顯然不止老徐,還有更多普通網友。上月28日這天,不少群眾在首都機場「受到了驚嚇」,「從沒在首都機場見到過這麼多人」,「出關的時候被嚇到了,沒見過這陣勢」。黑壓壓的人頭聚集在機場出口,他們在歡迎當晚要來北京參加活動的鹿晗、吳亦凡。而這場活動的票價,因為他們足足翻了20倍,從100塊炒到了2000塊。
大家都在問:鹿晗是誰?吳亦凡是誰?權志龍又是誰?為什麼紅到如此癲狂?記者對話多位媒體人、經紀人、資深粉絲,從數據入手,帶70後、80後的小夥伴們一起,更新一下大腦中的「當紅明星」列表。此文乃緊跟時代不被淘汰融入90後之必備寶典,同時@老徐。
左起:鹿晗、宋茜、尼坤、吳亦凡,這些都是新韓流中炙手可熱的偶像。
1273564次評論!對,你沒數錯要知道,在微博上,姚晨的粉絲超過5000萬,每條微博的評論數維持在幾千左右,多時達幾萬。但是最近剛當任某選秀節目評委,代替謝娜主持了《快樂大本營》的當紅偶像宋茜,她的微博不管發什麼內容,每條評論數都能過2萬,最高評論數過10萬。
另外一個名為「Mr_凡先生」的用戶微博,沒有認證,只發過兩條微博,其中一條是,「睡前打個招呼,微博再見」,這條微博的評論數達到了47萬。這個帳號被粉絲們認為屬於他們的偶像,EXO—M的隊長,吳亦凡。
如果你覺得這兩個數據還不夠讓人震驚,那可以嘗試搜索一個名為「M鹿M」的帳號, 粉絲不多,只有50萬左右,總共發了5條微博,但是單條最高評論數高達1273564次,對,你沒數錯,7位數!這個帳號雖然也沒認證,但是粉絲們都認為他是鹿晗,和吳亦凡一樣,是造成7.28北京機場塞爆的最主要原因。
倘若你還沒有直觀的印象,我們可以再做一個對比,去年7月21日北京暴雨時,雨神蕭敬騰在微博問候網友的一句「我在五棵松等你們」,這條微博引發了全民惡搞,但轉發和評論數加起來只有163501。
正如《環太平洋》裡那個呆呆地科學家說的,「數字不會說謊」。
100塊的門票炒到2000塊7月28日這天,不止是北京機場被塞爆,如果你在晚間來到五棵松體育館的門口,還會發現,全北京的小姑娘好像都在這兒聚集。她們的裝束差不多,有的還穿著一模一樣地團隊服裝,有人舉著海報,也有人拿著寫有偶像名字的燈牌。
她們大都一團團地圍著一個中年男人—黃牛,嘰嘰喳喳地跟黃牛砍價,但是砍價的餘地並不大,面值100塊的門票,早早就已經炒到了2000塊,最多也只能還個100塊。
拿到票的粉絲一邊興高採烈地往裡面衝,一邊還跟沒拿到票的小夥伴口述保證書,「嗯,我一定會多拍照片,多拍視頻的。」而更多沒拿到票的粉絲始終不願散去,渴望著能在散場時看自己家的偶像一眼。
他讓全世界球迷聯合起來了!能讓全世界球迷聯合起來的,除了權志龍面,還有誰!
當天,另外一樁事件在網際網路上引起震蕩,皇馬、巴薩這些本來一直勢不兩立的球迷們,居然結成了統一戰線,同仇敵愾地去爆了一個韓國偶像的貼吧。這個人就是當紅偶像權志龍。
「龍龍(權志龍)的一場演唱會夠C羅踢一輩子足球了!……喜歡C羅、梅西是因為你們這些傻×都老了,足球是那些老去的"70後"才喜歡,一群"二貨"在草地上跑來跑去都不知道幹什麼呢!」
因為這一條微博,「潘夢瀅」可謂是一夜成名,成功引爆了足球迷同韓粉之間的戰火,甚至「前無古人」地做到了成功團結來自巴薩、皇馬、曼聯、尤文圖斯、國際米蘭等這些原本「相看兩生厭」的各路人馬。所有足球迷「同仇敵愾」捲入了足球VS韓娛的戰役。據不完全統計,持續近4天的互相扯皮謾罵總共涉及近600萬網友,這大概是二戰中德國在東線蘇德戰場的死亡士兵總數。事後有網友評論說:「能讓全世界球迷統統站在一條線的,問世間,除了權志龍還有誰?」
名詞解釋:爆吧(Burst The Bar),就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貼吧,在裡面不停發無內容的廢貼,把可以正常瀏覽的帖子刷到後幾頁去,達到影響正常交流的目的,所以也叫刷版。
鹿晗、宋茜、權志龍……這些人都什麼來頭?鹿晗、宋茜、權志龍,還有那號稱「只應天上有」的美男尼坤和「一見誤終身」的吳亦凡……這些陌生又紅到發紫的名字,到底什麼來頭? 他們又是憑藉什麼,俘獲了超高的人氣,能引起暴動式的圍觀?小夥伴們快來坐好,科普一下,以後跟小侄子、小外甥女們聊天時,不至於被嘲笑成老土。
360度無死角的男神吳亦凡和「鹿十八」鹿晗都是組合EXO中的成員。
他們都來自中國說起吳亦凡和鹿晗,就不得不提他們同屬的韓國當紅組合EXO,EXO是韓國的造星工廠S.M Entertainment(旗下成功案例:HOT、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EXO等)於2012年推出的男子團體組合,分為K隊(KOREA)和M隊(Mandarin),分別主要在韓國和中國活動。
作為EXO-M隊長的90後吳亦凡出道稍早,2007年就通過加拿大一家公司加入S.M Entertainment,被粉絲親切的稱呼為360度無死角帥哥、男神,走高富帥路線。很多女生覺得吳亦凡是「總裁文」中邪魅猖狂男主角的經典化身。因為出生在廣東,16歲時移民加拿大,所以吳亦凡精通廣東話、普通話、英語和韓語四種語言,這也是深受粉絲追捧的一點。
名詞解釋:總裁文,源自臺灣言情小說,此類型文章一般都有虐的情節。男主角多是帥氣、陽光的富豪總裁,身世顯赫;而女主角大都出身平凡,卻機緣巧合的受到男主角的垂青。
同樣來自中國的鹿晗,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曾是北京市海澱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的「校草」,2008年赴韓留學期間因「出眾的外貌和氣質」,在首爾明洞逛街時被星探發掘,進入S.M Entertainment,2012年和吳亦凡一起作為男子糰子EXO成員而正式出道。
鹿晗花名「鹿十八」,言下之意就是跟永遠跟十八歲少年一樣,嫩得能掐出水來。賣萌是他的秘密武器,再加上清秀的外表和一雙明眸,以及每次出席活動時的好動活潑,吸引了無數少女。而他與同為EXO團隊成員世勳的好「基情」也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
「維尼夫婦」捧紅「軟妹子」和花美男而出生在青島的「軟妹子」宋茜,在2007年舉辦的北京市舞蹈大賽中被S.M Entertainment相中,其展現出的驚人的「軟骨功」成為她的標誌性才藝。進入S.M公司後,她很快就獲得了青睞,參演了公司前輩組合SHINee的《姐姐真漂亮》MV,更與Rain合拍廣告,成了廣告界「新寵」。2009年宋茜加入F(X)組合正式出道,並擔任隊長。
看,我的雞蛋煎得不錯吧!(設計)圖為宋茜和尼坤組成的「維尼夫婦」
雖然,宋茜憑藉出色的個人才華在韓國娛樂圈嶄露頭角,但真正讓其爆紅的還是與中泰混血兒尼坤在韓國著名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組成的「維尼夫婦」(取宋茜的英文名Victoria(微博)和Nichkun的首字母)。這對王子公主般的假夫妻,憑藉無敵的外貌和可愛的個性,俘獲了無數的粉絲,「維尼夫婦」一度也成為《我們結婚了》的收視保障。
說起尼坤,他的出道經歷也有些特別。中泰混血的他1988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2006年在美國觀看韓流明星巡演時被另一家著名經紀公司JYP相中,經過兩年練習生培訓後,以2PM組合成員的身份正式出道。憑藉著「只應天上有」的外表,尼坤的人氣火箭般地躥升,很快就成為韓國的「國民弟弟」,還因為血緣關係,擔任了泰國的形象大使,在泰國總理英拉訪問韓國期間,成為路演主嘉賓。
圈中的「老人」,最有才華的偶像7月28日那場「爆吧」運動,讓權志龍的名字浮出水面。說起來,1988年生的權志龍已經是韓國娛樂圈中的「老人」了,5歲時就參演電影《太白山下》,6歲便以小孩組合ROORA成員的身份證正式出道,13歲正式啟用藝名G-Dragon,憑藉參與企劃的專輯《大韓民國Hip-Hop Flex》,被YG公司楊賢碩社長看重,開始練習生生涯。到了19歲,作為男子團體BIGBANG隊長正式出道。
位列「韓國十大作曲家」之首的權志龍,最讓粉絲著迷的就是他的創作能力,其經典之作《謊言》,讓BIGBANG爆紅,並進一步邁入天團行列。其粉絲口頭禪是,「你知道權志龍寫了多少好歌嘛!」此外,「相當會耍帥」也使他吸引諸多女性粉絲,穿著搭配和舞臺造型經常登上時尚報章。
他們為啥能走紅?平均每年砸10億韓元造星韓流一波又一波,為什麼每一波都能在中國「興風作浪」?資深韓粉「重口味抹茶」就表示,韓國公司強大的包裝能力,是韓流偶像能如此走紅的最主要原因。不過,她同時也提到了,韓國公司這幾年針對龐大的中國市場,頗有目的性地挑選潛質偶像,經過培訓之後,再打回中國市場,比如在內地大紅的EXO組合裡,中國人就有4個之多。
公司砸錢,360度無死角包裝從找人開始,韓國的經紀公司便開始「神農嘗百草」,選秀、自薦、比賽乃至星探掃街,各種方法一一試遍。找到合適的練習生(新人儲備)後,公司便開始對他們進行3-5年的培訓,這個階段漫長又艱苦,練習生們要學習的東西五花八門,從唱歌、舞蹈、演技,到語言、禮貌,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有專門的訓練課程,可謂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包裝。特別要提到的是,韓國偶像培訓體系中特別注重舞蹈部分,唱不好可以假唱,但是舞蹈一定要跳好,所以像宋茜這樣有舞蹈功底的練習生就特別受重視。
宋茜在韓國備受青睞,得益於苦練出的舞蹈功底。
在練習生的培訓過程中,韓國的經紀公司特別捨得花錢,有韓國造星工廠之稱的S.M公司平均每年會砸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0萬元)培訓團體成員。對於有市場潛力的偶像團體,他們更是會加大投入,重點打造。以少女時代為例,從練習生到2007年正式出道(約5年時間),S.M投資金額超過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00萬元)。高付出也就意味著高回報,據韓國《朝鮮日報》去年的報導稱,少女時代在2012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就已經高達217.37億韓元(約合1.2億人民幣)。
定位清晰,一人紅帶動一隊紅在熬過了地獄般的幾年練習生生涯,再經過激烈競爭成為正式的組合成員,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能自由發揮了。韓國公司在藝人出道前都會和其籤訂3-19年的「賣身契」,其中針對每個人在團體裡的表現都有細緻而嚴格的規定。誰負責賣萌,誰負責耍帥,誰又負責唱歌或跳舞,誰得扮演創作型的才子,這些其實在出道之前就已經設計安排好。這也是韓國娛樂圈聰明的地方,粉絲想看什麼就給你什麼,總有一款適合你。
韓國為什麼那麼多偶像團體?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深諳「一人紅就能帶動一隊紅」的操作手段,一般來說,粉絲在接觸某個團體時通常最感興趣的只有A一個人,不管是外貌還是實力。然後隨著慢慢了解,粉絲們發現自己喜歡的那個人在團體中跟B關係很好,在熟悉A的過程中又認識了B,根據粉絲花心定理,就很容易又喜歡上了B。正是通過這樣的途徑,粉絲逐漸認識了整個團隊,這簡直是比傳銷還要犀利的洗腦方式。有時候,經紀公司還會故意向粉絲傳播所謂的「王道」,就是把偶像團體中關係不錯的兩個團員配成「王道」,用一個人的影響力去帶紅另外一個人。
鹿晗世勳的搭配,也是經紀公司推行的王道策略。
名詞解釋:王道,又稱CP(couple),源自日本動漫,指同性之間「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微妙狀態,既用在組合內的成員間,也用於和其他組合成員的搭配。如庚花王道指的是SJ的韓庚和東方神起的在中。中國內地也逐漸有了明顯化的王道,比如最早出現的明櫟王道—俞灝明和王櫟鑫。
先上節目混臉熟,才讓發專輯韓國的偶像培養機制中,有一個環節和華語娛樂圈有很大不同—華語娛樂圈對於偶像,尤其是歌壇偶像的包裝,經常是先打造專輯,讓潛在粉絲通過專輯認識偶像。但是在韓國娛樂圈,剛出道的偶像歌手,很少有發專輯的機會,必須要經過各種綜藝節目的磨練,先有觀眾緣,再出專輯賺錢。
韓國的新人團隊,一般都只出單曲,這種單曲通常都是口水歌,有著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簡單直白的歌詞,唯一目的就是方便粉絲好記。然後就開始排期上各種綜藝節目,在節目中展現自己的個性,爭取觀眾的支持,《X Man》《情書》之類的綜藝節目都是韓流明星們出道初期或者打歌時期的標配。
在KBS、MBC、SBS三大臺的綜藝節目上都混個臉熟 ,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後,韓國的藝人或組合們會進入下一個不斷出單曲,再參加打歌節目、綜藝節目的循環期。但這個時期的打歌和新人時期不同,目的也從混個臉熟朝著高端大氣的組合路線前進。
提到綜藝節目,就又要感謝偉大的網際網路和字幕組,讓內地的韓粉們幾乎可以無時差地收看到韓國的綜藝節目,這些偶像團體也就慢慢地深入內地韓粉的心中。比如宋茜在《我們結婚了》節目中,被節目主持人認定為「最佳兒媳婦」,這檔節目不僅讓宋茜在韓國的人氣更上一層樓,也讓更多內地觀眾重新認識了宋茜這個名字,和宋茜組合成「維尼夫婦」的尼坤,也在中國急速躥紅。接下來,尼坤已確定出演中韓合拍偶像劇《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暫名),該劇於7月在廈門開機。
頻繁在內地露臉,讓尼坤在中國竄紅速度更快。
誰在粉他們?90、00後是主力 送十幾萬豪禮去年,一部講述HOT粉絲成長史的《應答吧 1997》不僅在韓國收視火爆,傳播到內地之後,也帶動了中國韓粉們集體懷舊。不少70、80後的韓粉在網上發帖追憶當年的追星生涯,有一位網友就在帖子的最後感嘆,「老了,青春不再了。以前用生命在追星,現在不是不喜歡了,就是會淡定很多。」
90後、00後是新韓流粉絲主力粉絲群成員名都用k-pop打頭,意思是韓國流行樂。
騰訊娛樂記者為了調查新韓流粉絲的主力,隨機加入了某個新晉韓國偶像團體的QQ群,在這個總人數81的小群裡,男生僅為27名,剩下54名全為女生粉絲。在線抽樣聊天的粉絲群體當中最小的居然只有11歲,還有一位活躍粉絲14歲,卻已經有了4年的哈韓經歷。群裡絕大多數為初、小學生,但與當年那些70、80後韓粉們明顯不同的是,社會的富裕讓現在的韓粉有了很大的支配能力,接機、包場、送禮物,毫不手軟。
應援物品包羅萬象,小到飲料大到車房送偶像禮物這種行為在韓粉圈還有個專門的名稱—應援物,這個詞很好解釋,就是想偶像所想,急偶像所急。應援物的發起皆源於粉絲對偶像的心疼,要知道,在韓國這個藝人數快趕超粉絲數的國度,經紀公司又殘酷壓榨,偶像藝人們的生活,尤其在新人階段,並不太好過,於是粉絲就有了自發性的送禮行為。
應援物一般來說分為兩種,食物應援跟禮物應援。偶像打歌或者參加巡演期間,粉絲會準備好精美的壽司、水果沙拉、健康飲品等,做很多份並貼上粉絲標誌,一方面給自己的偶像打氣,一方面也有點「賄賂」工作人員的意思,讓工作人員關照該組合。禮物應援種類則更加繁多,送車、送房、送存摺的都有。資深韓粉「諾兒」就表示自己曾經花了幾萬塊給偶像買高檔奢侈品。「這些都不算大的,還有人在網上給偶像買過十幾萬的生日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應援行為中竟然也包括慈善事業。比如在韓國頗為流行的送偶像大米,俗稱米花籃,就是用大米代替普通的花環作為應援物,既可以支持偶像,又可以把大米以偶像的名義捐給慈善機構。這是韓國特有的一種明星與粉絲共同操作的社會慈善行為。此外,EXO死忠粉「朝朝鹿鹿」跟騰訊娛樂記者表示,在雅安地震期間,EXO粉絲就代表EXO捐款2925元人民幣。
EXO演出現場,大部分粉絲都自備「大炮筒」為偶像拍照,經濟條件看來都不錯。
他們在韓國也這麼紅麼?很少有人能中韓通吃這批迅速成名,短短幾年就俘虜無數中國粉絲的韓流明星們,他們在韓國本土是否也這麼紅呢?經過調查,記者發現並不盡然。
EXO只屬於上位期,BIGBANG「中韓通吃」在首爾生活數年的中國姑娘耗子(化名)告訴騰訊娛樂記者,EXO在韓國的公開活動全然沒有在中國多,仍屬於上位期,遠未到達像前輩東方神起那樣的巔峰。而f(x)火爆程度也是一般,根本比不上另一個韓國組合少女時代的走紅程度。在中國崛起的這群新韓流偶像中,只有BIGBANG和權志龍是中韓一樣火,屬於「中韓通吃」型選手。
「在韓國很紅的,比如Beast、Bap,在中國的人氣就沒那麼爆棚。以Beast為例,我一個朋友是這個團體的粉絲,聽說他們要在上海開粉絲見面會,早早買好了票,結果因為票賣得不好,主辦方最後取消了活動。而像2PM這樣組合則屬於曾經在韓國流行樂界紅極一時的團體,現在只能算前輩級的。」資深韓粉「重口味抹茶」向記者解釋道。
偶像更替速度遠大於走紅速度作為一個走在路上碰見10個人,就能撞見1個明星,2個練習生的國度,韓國娛樂業的發達有口皆碑。行業的發達勢必帶來殘酷的競爭,就像 「重口味綠茶」說,在韓國其實很難用紅不紅來形容一個團隊,「因為更新換代快的速度已經超越了走紅的速度。」據介紹,如今韓國娛樂業,除了SM、YG、JYP三大製作公司之外,還有許多頗具實力的小公司,推出了諸如Sistar、Infinite等實力組合搶灘市場。
總結陳詞:這一大波集中出現的韓流新人,看著有點嚇人,但仔細想想,離上一波大紅的韓流明星,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哈韓又變了年輕人的時尚,也是情理之中。但有意思的是,這一大波新韓流中,來自中國的面孔比以前多了許多,其中原因自然有韓國公司為了中國市場有意而為之,但不得不承認,韓國公司的造星能力,確實也高過了華語圈幾個段位。
這幾年,內地通過選秀節目選出了無數快女超男好男兒,但是真正能像本期《貴圈》中提到的幾位新韓流明星這麼紅的,還真數不出幾個來。韓國公司捨得砸錢,也尊重市場規律,內地的娛樂公司籤個新人,還未培訓到位就逼著出去賣唱賺錢,偶像團體時常出一個死一個,出兩個死一雙。所以,不能光看著人家賺錢羨慕嫉妒恨的,該從頭好好學學如何打造偶像這門大生意。 (來源:新藍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