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記者從12月14日召開的河南省「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已累計培育貧困村致富帶頭人5.07萬人,實現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動態清零。
據介紹,2016年至2019年,河南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34.9元增加到13252.5元,年均增長10.8%,比全省農村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同時,河南省堅持宣傳引導、氛圍營造、激發動力、文旅富民等多措並舉,不僅讓貧困群眾從物質貧困中「走出來」,更從精神貧困中「站起來」。
「回頭看這些年,我們改變過去習慣的送錢送物方式,深入細緻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鼓勵群眾靠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我們改進幫扶方式,採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多種形式,組織動員貧困群眾參與幫扶項目實施,多方面增加收入。」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說。
據介紹,河南省已實現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省貧困村全覆蓋、縣級融媒體中心和「百姓文化雲」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全省縣(市)全覆蓋、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全省貧困縣所有鄉鎮全覆蓋。此外,河南省實現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動態清零。截至目前,河南省縣級以上文明鄉鎮建成率91.74%、文明村建成率57.23%。
曾德亞用一部電影《鐵拐》詳細說明了河南省脫貧攻堅的成效。電影主人公王慶春的原型,是三門峽市盧氏縣殘疾貧困人員楊書春。1992年,楊書春在一次煤礦井下事故中受傷,左腿高位截肢。在黨的扶貧政策激勵下,他憑著頑強的意志,用一副鐵拐撐起家庭的一片天,通過種香菇、養黑豬,不但自己率先脫貧,還帶領全村200餘戶群眾增收致富,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據了解,河南省在開展脫貧典型帶動、持續深入開展脫貧題材文藝創作等實踐活動的同時,堅持理論宣講與實際幫扶相結合,真正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推動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轉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