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副總裁鄭迅:未來一定會帶貨 但暫時先做好內容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馬蜂窩副總裁鄭迅:未來一定會帶貨,但暫時先做好內容

本報記者 李甜 北京報導

今年,受疫情影響,旅遊業有三四個月時間,線下業務幾乎停擺。為了緩解困境,業內一些公司做起直播。攜程旅行網的老闆梁建章去到多地,通過抖音的直播,賣酒店套餐,扮相多樣,可謂拼了,在業內、業外都引起一定聲勢。在線旅遊公司馬蜂窩也做了直播,但時至6月,馬蜂窩也沒怎麼帶過貨。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去年底,馬蜂窩就想過做直播,不過,當時精力重點放在短圖文、短視頻上。疫情促使馬蜂窩加速推出直播。在2月下旬,馬蜂窩的直播以插件形式先上線,3月10日,直播頻道正式上線。五一期間,馬蜂窩直播了1500多場,在要做什麼樣的直播內容上,積累了一些可標準化的經驗。

直播是馬蜂窩「視頻化攻略」戰略的重要發力方向。馬蜂窩把直播理解為內容媒介,主要播出戶外體驗,想要把直播內容打造成為動態型攻略。馬蜂窩副總裁鄭迅強調,馬蜂窩未來一定會帶貨,但暫時階段,以先做好內容為主,先讓用戶喜歡看。

馬蜂窩方面認為,「帶貨」的本質是一種銷售方案,並不是直播唯一具有的商業可能性。馬蜂窩商家直播負責人鄒媚娜說:「賣貨肯定也是要賣的,但絕對不是5折酒店套餐這麼賣,因為那種賣,對於商家來講,它不是可持續的,不是長久的,也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一定程度上,馬蜂窩對直播的定位理性而本質,但背後也呈現出,一家講究審美的商業公司的掙扎和被動:要兼顧體面、與自我認同,並在交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努力摸索。

不著急帶貨 先做內容

記者了解到,馬蜂窩的直播內容,主要是呈現戶外體驗,要求主播親自到現場,直播的內容得起到一種攻略價值,能夠對目的地有深度講解、有細節、有趣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來分發。

攻略是馬蜂窩多年的核心內容和主要對外認知。今年,馬蜂窩的戰略是「視頻化攻略」。馬蜂窩方面認為,傳統的文字攻略可以拿視頻再做一次。視頻化攻略的終極目標是帶動用戶留存與帶動消費。鄭迅說:「用戶在站內對這種消費和頻次會變得更好,希望用戶能夠接受馬蜂窩給出的這種新型的攻略型內容。在馬蜂窩,能看更多的內容,不光是視頻,包括傳統的遊記、攻略、筆記,所有的內容形態都能看得更多、更好。」

直播,使用靈活,能帶來真實感,被馬蜂窩作為落地視頻化攻略的重要承載方式。在疫情期間,直播更顯示出它在激活旅遊市場方面的能力。

馬蜂窩直播業務負責人趙倩提到,做戶外的直播,針對品類來講,其實非常有優勢,並且也能跟其他的平臺打出一個差異。主播中,旅遊達人和商家主播為主,比例約1比1。

鄭迅說,近幾個月,馬蜂窩一直在做內容。在運營方面,不斷地跟好的主播溝通,設計好的內容;在產品方面,也會做更多凸顯旅遊內容的功能。比如能夠在直播間展示無人機所拍攝的錄播內容,這個是馬蜂窩較具旅遊特色的直播功能。鄭迅表示: 「在這個階段,會把精力更多用於這些有助於打造直播間好內容的地方,讓我們的直播先被用戶喜歡,至於未來,在這個事情裡面,我們的商家也好、達人也好,他們的所求,會在下一階段慢慢地去滿足到大家。」

在未來,馬蜂窩仍然有很大可能會做直播帶貨。

鄭迅表示:「最終,我們認為,賣貨、帶貨、帶旅行商品、帶酒店,一定是馬蜂窩會做的事情。而且在我來看,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把一場直播的內容做好,如何讓我們的用戶喜歡看馬蜂窩的直播,喜歡看我們的直播內容,無論我們播的是一個美景,是一個旅遊的體驗,是一個景區的新項目,還是一個達人的經驗分享,這些不同品類的內容,該怎麼設計、怎麼去播、怎麼才能讓用戶喜歡、怎麼才能讓用戶把我們的直播傳播開來。我把直播理解為內容,只有播出了好的內容,後面才會有更多的人氣,才有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直播,那麼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地出現,他要去買,或者預訂一些旅行的商品。所以我們也認為,像商業化的生態和內容的生態在這個階段,非常的密不可分。我們會不斷地去完善內容生態的建設,而不是先去把項目、帶貨的功能做得很順。」

至於什麼貨物是在馬蜂窩直播間適合買的,鄭迅舉例,比如對房車的直播。房車,屬於一種小眾體驗,其實已經不適用於OTA傳統的選品邏輯,依靠影響力、便宜或者線路的優劣去決策。對於這類,需要通過播出好內容,讓用戶自行感受,來刺激用戶需求,衍生消費的可能性。

鄭迅想看看,在帶貨上直播有哪些潛力。他說:「一旦把所有東西規範下來以後,商品只推這樣的貨物,這個時候就沒有創造力了,就沒有更多的新東西在這個平臺裡面留下了。」

「實際上,你追求的是一種銷售方案」

儘管沒怎麼做帶貨,但馬蜂窩在直播上的商業化,廣告價值已顯現。

作為商家直播負責人,鄒媚娜多次被平臺內商家追問「什麼時候賣貨,到底賣不賣貨」等問題,鄒媚娜經常得引導商家去認識馬蜂窩直播的商業價值。

在現場,她坦率地提出她的思考: 「我跟商家講,你所謂的賣貨是什麼,你不要覺得賣貨就是要加一個產品連結,實際上,當你賣貨的時候,你想說什麼?你就是想說,直播內容怎麼去商業化的問題。我說,如果想清楚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去進行商業化的問題,你的思路就會更廣闊和更本質一些了。因為實際上,旅遊行業裡邊有直播賣貨的了,我們的攜程大佬,包括薇婭也都去帶了一些貨,但實際上我們看到非常熱鬧的直播間背後,大家可能並沒有關注到,他們所有賣的產品大都是五折的酒店套餐,可囤可退。五折,我就問我們的商家,如果你能拿到這樣的貨的話,我們隨時可以賣,但是怎樣扶持和把直播的內容工具賦能給他們,我覺得不是那麼簡單地說『』我給你掛一個產品連結,你去賣』就好了,我覺得那個不負責任。因為我們的商家在這裡面,他們自己並沒有想得那麼清楚,他們覺得你給我,我能賣貨就行,但實際上,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產品的議價能力和談判能力,其實可能並沒有達到那種水平。」

記者了解到,一位在模里西斯共和國做旅行社的商家,在馬蜂窩先後做了80多場直播。他其實並不擅長在鏡頭前講演,但非常堅持,馬蜂窩也有意扶持他,直播的觀看人次也從千到萬,逐漸提升。在當地,這名商家其實已經小有名氣,最近他做的一場動物園直播,熱度達到五六萬人次,這場直播其實是當地品牌主和資源方邀請他去的。

鄒媚娜提到,對於境外旅遊局或目的地資源方,國內這種線上直播間的熱度其實會令他們感到震撼。「所以,商業化的品牌營銷方面,其實我覺得我們很多商家已經走到前面了,我跟他們說,但凡你有廣告主,你有資源方,需要你去推廣的,你要告訴我,我這場就會保證你肯定火,所以大家現在都挺帶勁的。」她說。

鄭迅說,內容和廣告之間,有一個匹配的聯結,即營銷。「這個直播間很熱,你播好的內容有人跟你互動,然後你再講一些東西,你講的這些東西,觀眾會比較認真地去聽,這個場景特別適合廣告。外界對馬蜂窩的理解更多是,我們的交易是面向C端客戶去收錢的這種邏輯,但實際上,公司還有很多的這種行業的合作夥伴,跟我們也站在一起,那麼這部分是我了解到的,商業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覺得進展還蠻意外的,是一個小小的驚喜。」鄭迅說。

鄒媚娜認為,除了營銷價值,馬蜂窩相當於把直播工具給到了旅行社和達人。主播有機會去發展個人品牌,推定製業務,旅行社可以拿來宣傳自己的旅行社、發展團遊。她提到,有個主播去爬玉龍雪山,中途累了,吸了口氧,有用戶就問,氧氣罐多少錢?主播很聰明,說要是來參團,就免費送氧氣罐。之後,就有人來詢問,雪山一日遊如何報名,價格如何。

「所謂直播的商業化,它是一個產品連結的事。你可以覺得,它是一個產品連結,但它又不一定是。所以,實際上,你追求的是一種銷售方案而已,我們就是說,怎麼去幫你解決這種銷售方案而已。聰明的人,我覺得已經跑到前面了。」鄒媚娜說。

對於賣貨,鄒媚娜表示:「賣貨肯定也是要賣的,但絕對不是5折酒店套餐這麼賣,因為那種賣,對於商家來講,它不是可持續的,不是長久的,也不能真正幫助他們。」

趙倩提到,希望未來,馬蜂窩的直播成為一個主流營銷工具。馬蜂窩希望通過圖文、視頻、直播等所有內容形態,給主播打造一個人設,具有統一的內容格調,這是未來要發力的一個方向。

馬蜂窩公關負責人提到,馬蜂窩已經與韓國旅遊發展局達成直播合作,後者從5月到12月每個月在馬蜂窩上做一場直播,以此方式來加強人們對中韓旅遊的信心,同時也希望人們通過直播先「種草」,等有機會赴韓旅遊時再消費。

觀察:將帶貨後置背後的局限

對於直播,馬蜂窩堅持想要通過直播間,輸出能為用戶帶來具有行程參考價值的內容,這值得被尊重,但這背後商業方面的局限,亦難以忽視。

資源的有限,顯得更為實質。正如鄒媚娜所說,平臺內商家也想去賣貨,但實際上,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的產品議價能力和談判能力。這一點,直指馬蜂窩交易底子還相對薄弱,客觀上,走帶貨這條路會吃力一些。馬蜂窩2010年正式公司化運營。2019年12月19日,在馬蜂窩新旅遊電商大會上,據其高級副總裁都斌所言,2019年這一年,馬蜂窩在交易端,布置多領域資源,方搭建出從內容到交易的閉環體系。有報導稱,馬蜂窩電商板塊交易額已經做到200億元。一個明顯對比是,在2019年,攜程GMV達到8650億元。

其次,人們對馬蜂窩較為普遍的認知是來到這兒能找到攻略,對旅行途中好好玩兒有幫助。平時,沒事兒時也適合閒逛。但在交易上,截至目前,攜程、去哪兒網、飛豬等仍是強勢平臺。

馬蜂窩清楚自己的外界認知。不過,馬蜂窩似乎「認命」了。近一年多來,高層們所對外輸出的思考,似乎不是多想扭轉這種印象,而是想強化它,並希望傳達一種「線上資產」概念。鄭迅說:「馬蜂窩的內容核心是攻略,這件事情,它無論是有疫情沒疫情,只要用戶有出行的訴求,他們就會有這種攻略的需求。所以我們會拿出這個點,持續地去優化我們每一個內容形態。」

某種程度上說,馬蜂窩的交易可以相對弱勢,但如果內容也薄弱,對於用戶來說,失去了對旅遊決策的參考價值,那麼馬蜂窩就失去了它的強勢優勢,同時也就失去了很多商業可能性。在情感上離用戶變遠,這是馬蜂窩不願意看到的。這兩年,馬蜂窩想走短內容路線、視頻化攻略路線,也呈現出對文字長內容不再適應時代的擔憂。

以內容立身,並想適應變化,持續站在流量潮頭,這就要求,馬蜂窩做起直播,也需要格外兼顧內容,而對內容的兼顧,本身容易導致一種「慢」。

直播的確有很多商業可能性,但馬蜂窩對直播的理解,某種程度上,是它基於自身特性,先選擇了「守正」,做好內容,至少獲取廣告價值。至於能否「出奇」,本身需要去思考、嘗試。

據馬蜂窩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馬蜂窩短內容的滲透率同比去年上升125%。記者注意到,在去年底,馬蜂窩仍在重點發力短內容,馬蜂窩對短內容的價值理解和對直播的想法具有相似性,都強調要產出優質內容,也都強調了內容的營銷價值。直播本質作為一種工具,具有難以消失而長期被使用的價值,但風口更迭如此之快,注意力經濟時代下,尤其隨著5G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新的產品,在注重格調、後置C端交易的基礎上,馬蜂窩也有可能進入一種什麼都有、但不溫不火的狀態。

在面對筆者「直播帶貨耐得住等待嗎?」的問題時,鄭迅回覆說,做業務不能靠是否新鮮來做,仍然有人力投入在短視頻的生產、分發上,短視頻的內容也會有所提升。鄭迅表示:「其實說馬蜂窩的生態到底現在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我們確實會願意和我們所有的新型商家,就是在這個時代慢慢成長起來然後新湧現的商家一起成長,而不是著急把一些原來可能賣線路的產品的商家強行拉到直播間裡,在原來用貨架的方式賣。現在用直播的方式賣,這樣我覺得效果其實不好,也很難做出好內容,所以這是我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大量企業破產倒閉,為中國企業界帶來了要注重線上經營,避免再次因突發情況出現,導致公司業務難以推進的深刻教訓。馬蜂窩的線上運營能力,有機會幫助旅遊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造,甚至作為營銷環節參與上遊,實現「貨找人」,引領需求。馬蜂窩在這方面的優勢,或也將被更多看見。

(編輯: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旅行社3個月沒收入,馬蜂窩想了這招
    墊資5億,度過「壓力最大時刻」後,陳罡有了新難題,用戶困在家中,旅遊行業停擺,馬蜂窩該怎麼辦?陳罡想了一招,直播旅遊景點。從用戶的搜索行為、瀏覽數據中,他看到「雲旅遊」的真實需求。馬蜂窩副總裁鄭迅告訴《21CBR》記者,直播是馬蜂窩一定要做的業務,疫情加速產品上線。
  • 馬蜂窩鄭迅:馬蜂窩97%的核心商家已經開通或打算開通旅遊直播
    新京報訊 8月8日,在新京報夏季峰會旅遊分論壇上,馬蜂窩旅遊副總裁鄭迅介紹,疫情雖然對旅遊行業影響很大,但總體來說,相信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旅遊市場會逐漸復甦。馬蜂窩也一直在思考疫情之下和在「後疫情」時代,馬蜂窩的業務該如何發展,旅遊直播是我們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其他直播不同,馬蜂窩對旅遊直播的理解更偏向內容,而非交易。
  • 馬蜂窩鄭迅:安全成旅遊消費第一需求,「安心遊攻略」勢在必行
    跨省遊恢復近一個月,市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旅遊業的春天是否已經來了,立足當下,旅遊企業對旅遊市場的未來又有什麼願景和期待?8月8日,在新京報夏季峰會旅遊分論壇上,馬蜂窩旅遊副總裁鄭迅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馬蜂窩旅遊副總裁鄭迅。
  • 馬蜂窩鄭迅:市場正逐步恢復,安全是遊客的第一需求
    新京報訊 8月8日,在新京報夏季峰會旅遊分論壇上,馬蜂窩旅遊副總裁鄭迅表示,目前旅遊市場還處於一個逐步恢復的過程,馬蜂窩認為這個階段安全是遊客的第一需求。相比往年,今年馬蜂窩平臺上安全相關的內容所佔比例要高很多。近期發布的《後疫情時代的「新旅遊」——Z世代旅遊消費變化報告》顯示,年輕遊客在強調個性和調性的同時,也把安全和衛生放在了第一位。
  • 馬蜂窩「攻略式」直播 構建完整旅行玩樂內容生態
    馬蜂窩也通過「旅遊直播」再次完成了內容生態的補充和升級,與企業高管帶貨直播不同,馬蜂窩建立了自己的直播標籤——好看的攻略式直播。根據馬蜂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直播頻道上線後已開展近萬場直播,5月直播觀看人次環比4月上漲96.2%,直播總觀看時長環比4月上漲180.5%。
  • 短內容用戶季度 增長超3倍 馬蜂窩如何玩轉短內容?
    作為擁有近十年歷史的旅遊內容社區,一直以來,馬蜂窩都是旅遊界做內容的標杆。那麼馬蜂窩又是如何來做短視頻等短內容呢?今天,馬蜂窩旅遊網內容高級總監鄭迅向媒體分享了馬蜂窩的短內容戰略,並闡釋了馬蜂窩對好內容的定義以及維護良性短內容生態的方法論。
  • 為什麼說做好內容是旅遊業的未來?
    隨著用戶成長,供應端信息差逐漸縮小,用戶對出行決策權的把控越來越強,傳統模式下平臺缺乏對用戶這一需求的主動滿足,內容正好能補上這一短板,滿足消費者在旅遊消費決策層面的需求,進而將消費者導入消費環節。簡言之,「內容+交易」,這是旅遊行業愈發清晰可見的未來,但要做好這兩個環節的建設與協同,並非易事。誰在做內容?
  • 馬蜂窩陳罡:內容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可以說,內容會給整個旅遊度假帶來非常大的機會和價值。疫情之後,馬蜂窩也推出自己的旅遊直播。如今打開馬蜂窩APP可以看到來自日本、西班牙、麗江的直播。然而,馬蜂窩的直播不是在做直播賣貨,我們希望用直播的方式把當地最好的風土人情甚至旅遊產品的實況帶給用戶,從遠方拉到用戶屏幕前。這樣的傳遞,並不是只是簡單的價格。
  • 馬蜂窩陳罡:把內容做到極致,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疫情的變化其實不是旅遊從業者可以掌控的,也許未來疫苗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希望,但目前它給旅遊業帶來的損失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每次重大的危機都在重塑整個產業乃至重塑整個世界。可以說,內容會給整個旅遊度假帶來非常大的機會和價值。疫情之後,馬蜂窩也推出自己的旅遊直播。如今打開馬蜂窩APP可以看到來自日本、西班牙、麗江的直播。然而,馬蜂窩的直播不只是在做直播賣貨,我們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展現當地最好的風土人情甚至旅遊產品的實況,從遠方拉到用戶屏幕前。這樣的傳遞,並不是只是簡單的價格。
  • 在線新經濟:直播帶貨+雲旅遊成旅業復甦法寶
    作為攜程的創始人,梁建章或許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坐在直播間銷售帶貨。而疫情之下,當旅遊業受到衝擊時,一系列的直播帶貨、雲旅遊、智慧服務和跨界轉型等在線新經濟模式成為旅遊業自救和復甦的法寶。攜程「BOSS直播」在「五一」前帶貨總成績突破2億GMV(商品交易額)。無獨有偶,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是頻繁直播,其在直播中發放3000萬消費券,讓多款產品當場售罄。直播中,吳志祥與搭檔圍繞蘇州工業園區「夜遊」、「夜食」、「夜購」、「夜宿」、「夜娛」等主題開啟直播間帶貨,直播觀看人次近300萬。
  • 馬蜂窩旅遊陳罡:做好內容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11月26日,以「重構&共生」為主題的2020環球旅訊峰會在上海舉行,馬蜂窩旅遊聯合創始人、CEO陳罡受邀出席峰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如何在疫情之後重建遊客的旅遊消費信心,提高疫後旅遊消費決策效率的密鑰在哪裡,中國旅遊業還應為全球旅遊的重啟做好哪些準備,國內旅遊又該如何抓住出境遊暫停的窗口期迅速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陳罡給出的答案是——深耕旅遊內容。
  • 從旅遊社區到內容電商,獲騰訊投資的馬蜂窩做對了什麼?
    從2015年入局電商至今,馬蜂窩一直在強調,「內容+交易」是它的核心商業能力,新一輪融資顯示出了資本對它的肯定和對未來的信心,市場對於它的IPO前景又多了一分期待。從最初的國內頭部旅遊社區,到今天完成商業閉環構建的內容電商,馬蜂窩經歷了一場非典型的進化路徑。
  • 共克時艱 大連金石灘旅遊集團總裁直播帶貨突破困境
    2021年1月8日,一場以「海菜包子」為主題的直播帶貨活動在大連金石灘文化博覽廣場舉行。活動由大連金石灘旅遊集團主辦,集團總裁畢雲峰主持。活動利用當下電商直播的主流形式,旨在突破旅遊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和困境,為2021年旅遊旺季的到來做好市場鋪墊,實現全員營銷自救。
  • 大佬帶貨掀搶購風潮 旅遊直播能走多遠?
    為旅遊產品直播「帶貨」的不只有景區和酒店,各地文旅局長也「組團」為自己的城市代言;馬蜂窩還將直播鏡頭搬到了川藏,旅遊達人全程探秘,疫情以來更是開展了近萬場直播,深度體驗類的直播內容受到超七成用戶的青睞。
  • 祝曉晗、葉公子、梁笑笑等千萬粉網紅的帶貨方法論
    如果你不做,也不是不行,也不是活不下去,但有一個機會擺在眼前,你也有能力去做好,卻選擇放過它,那我就覺得有點蠢了。這種事情我們做不來,所以一定要抓住時機。 新榜有貨:帶貨直播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 徐福記總裁空降京東直播,狂撒福利玩轉帶貨新模式
    (原標題:徐福記總裁空降京東直播,狂撒福利玩轉帶貨新模式) 隨著618
  • 馬蜂窩用直播定義新旅遊 用內容做好營銷
    4月30日-5月5日,馬蜂窩不間斷地帶來了1500多場直播,其中包括「愛上世界的100種方式」特別企劃,通過100個直播鏡頭記錄了100座城市以及其中發生的100件美好的小事。陽光明媚的下午,馬蜂窩主播「歐來歐去」走進了荷蘭鹿特丹著名的風車村,藍天白雲之間,風車緩緩轉動,綠草如茵上牛群慢慢行走。主播還申請到進入風車的特權,我們得以窺見巨大風車內部運轉的奧秘。還有日本、德國、塞爾維亞……馬蜂窩在直播間裡構建出全新的旅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