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鋒認為,未來十年,科技創新創業大有可為。即便當下的創業環境受政治、疫情等不確定性影響,創業者和投資者對中國科技創業、投資的短期、中期、長期仍保持非常樂觀。這是鄧鋒在2020WISE大會上的分享,核心觀點包括:
1、未來十年在中國做科技創業和投資是最好的歷史機遇,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更強調本土技術創新,本土企業迎來加速發展的時間點。
2、投資和創業的機會總是來源於變化。如果你對變化足夠敏感,就能夠發現新的商業機會。
3、比起賺不賺錢,投資人更關注項目的可規模性、可防禦性和可持續性。
作者 | 莫莫
編輯 | 蘇小蘇
出品 |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
鄧鋒,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2005年創立北極光創投,目前主導管理5支美元基金和5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逾三百億人民幣。
鄧鋒長期聚焦早期、科技領域投資,在高科技、網際網路、消費及健康醫療等領域已領導投資數百家企業。由他直接負責投資及投後管理的部分公司包括:美團網,中科創達,兆易創新,山石網科,騰訊音樂,藍港互動,中文在線,連連科技,百合網,華大基因等。
「投資人說」尊重每一個有價值的認知,並希望這些深度思想被更多人看見。
未來十年中國科創賽道值得關注
「
在中國做科技創業和投資是最好的歷史機遇。
」
為什麼是現在?
疫情之下,世界產業格局巨變。全世界經濟都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並未出現衰退。從市值的角度看,疫情並沒有給科技企業帶來大損失,帶來的更多是未來的機遇。
中美關係存在不確定性。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促使中國大力發展自主可控的高科技,這使得今天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又獲得了更大的市場。
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更強調本土技術創新,本土企業迎來加速發展的時間點。
圖片來自於36氪 2020 WISE大會現場
為什麼是中國?
中國消費市場會超過美國。當下中國外貿正在持續增長,中國消費市場也正在實施雙循環,推動著國內消費市場的發展。
中國企業市場發展正在提速。如企業軟體市場中,用友等企業的市值在提高,收入也在提高。很多中小企業已經進入了大型企業和政府的採購名單,這意味著這些中小企業的成長速度很快,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在加速。
中國資本市場更加開放,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注入新活力。資本市場如科創板的開放使得企業的融資環境變得更好,投資的人也可以更快的退出。過去投資一個早期企業,可能要10年才能退出,大家也多關注中後期企業。科創板開放後,早期企業越來越受到關注,資本也獲得了在早期階段的新退出機會,資本將退出的錢重新投到創投企業當中,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
關注快速變化帶來的創新機會
「
投資和創業的機會總是來源於變化。如果你對變化足夠敏感,就能夠發現新的商業機會。
」
圖片來自於36氪 2020 WISE大會現場
說到投資,大家不要上來就問哪個具體的行業有機會,應該先觀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和格局變化,進而再向下看行業。
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機會總是來源於變化。只有格局發生變化、新趨勢產生、信息不對稱發生時,才有創業和投資的機會。接下來舉幾個關於變化的例子。
科技變化:科技處在加速發展的長周期當中,往後5年、10年、20年也是如此。如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不斷發展,加速發展螺旋上升,帶來了很多的創新創業和投資的機會。再比如中國最強的優勢就是軟體和硬體的結合。硬體產業鏈優勢加上軟體快速迭代的能力,使中國裡軟硬結合的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代際變化:消費趨勢的變化來自於代際的變化,但不要只盯住年輕人正在發生的變化,實際上老年人、新父母、年輕人、孩子每一代都和以前不一樣。比如今天的老年人跟過去的老年人比,已經可以很好地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
政治經濟格局變化: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速變化,只要有變化,就有創新的機會,就有投資的機會。由地緣政治導致的進口替代就是一大機會。
變化使得創新的方式和模式也在發生改變。當下的科技創新,越來越多出現跨界玩法。比如我們投資的幾家企業和創業者,他可能原來不是做醫療,而是搞光學的,這就是跨界的創新。
變化使得中國企業在迅速落實數位化轉型。與過去企業強調的信息化和數位化不同,數位化轉型不僅僅是利用數字提高效率和勞動生產率,還需要通過數字來引導決策。比如用AI參與產品設計,反饋回來改善你產品設計等等。
如果你對變化足夠敏感,就能夠發現新的商業機會。
投資人眼中的好項目、好創始人
「
創業不是根據方向選最好的創意,而是看你自己的DNA是什麼。
」
在投資人眼中,具備可規模性(scalability)、可防禦性(defensibility)、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具體來說,VC看項目會關注市場、團隊和創新三大板塊。
為什麼是市場而不是技術或者產品?這是因為,通過市場投資人可以判斷企業所關注的是哪群人,這群人的剛需的需求是什麼,以及為此你可能做出幾個產品。技術是可以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引進迭代的,但市場必須得是聚焦並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變的。有特定的人群,並且在特定的一種環境之下有特定的應用,才能是場景。
團隊上, 經驗、經歷、能力和價值觀非常重要。能力中特別看重快速學習能力,價值觀則關注創始人的理想、責任感和胸懷。
創新必須是有壁壘的創新。在投資創新的科技企業時,投資人其實不光會考量你的技術和創意,更加會關注你的技術是否能建立壁壘。舉個例子,人工智慧並不是看企業的算法和算力如何,而是看數據如何、應用場景如何。數據的歸屬權決定了企業將來的可持續性。
投資人在投項目的時候,考慮的不僅僅是你的賺錢能力。今天賺錢不賺錢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你的未來要能夠賺錢,並且可以持續地賺錢。
今天的科技類企業,我們更關注它是不是足夠快。這裡的速度不一定是產品收入成長的速度,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速度和迭代的速度。為什麼一些創新的中小企業能夠戰勝大企業?歸根結底就是速度。
創投看好什麼樣的企業家?關鍵詞是:經驗、能力、價值觀和韌性。科學家不等於企業家;產品不等於技術;組織建設不等於管人。
企業家的融資能力很重要。能融到資就比別人快一個身位,然後資源會向頭部企業集中,進而繼續領先更多的身位,越做越大,變成正反饋。
企業家還要對行業的發展規律有所理解,人脈能力要強,在商業變現上也要有經驗能力。
做科技企業的企業家,經驗經歷是很重要。但比經驗經歷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價值觀、責任心、胸懷理想、堅持等等。
圖片來自於36氪 2020 WISE大會現場
目前北極光看好的賽道有三個:硬科技、大消費以及醫療健康。
當下創業的方向太多了,創業不是根據方向選最好的創意,而是看你自己的DNA是什麼,你在哪有資源。
總的來說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科技處於加速發展的長周期中,跨界創新將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流。總的來說,未來十年中國科技創新創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