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從一開始就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在種茶,採茶,飲茶中慢慢地形成了茶文化,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遍覽唐宋元明清文學作品,寫茶的詩詞數不勝數,茶葉在古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可見一斑。然而,今人喝茶越來越成為一種附庸風雅,年輕人更是敬而遠之,轉而追捧咖啡文化。中國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愛喝茶了呢?
首先,中國傳統茶文化延伸出來的紛繁複雜觀念反而成了一種羈絆,過多的文化宣傳,使中國茶束之高閣,脫離了年輕人的現實生活。年輕人也慢慢地產生了「只有老年人才喝茶」和「喝茶過於高雅」這兩種價值觀
其次,茶悠久的歷史,以及與文人雅士之間密切的聯繫,喝茶往往被視作一種高雅的人生意趣。靜坐半晌,飲茶細品人生況味,這對於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一件難以理解或說是極度奢侈的事。
除此之外,繁瑣的泡茶流程也讓茶與日常生活多了幾分距離感。不同品類的茶對應不同的泡茶方法。茶具也十分講究,但就算買齊了一整套茶具,還要學習泡茶的一套操作方式,由於現在年輕人日益速食化的生活方式,面對泡茶的繁瑣,大家自然就選擇遠觀了。
看來,不是年輕人不愛喝茶,是中國的茶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人求快、求簡的需求,茶文化也和中國年輕人接受的文化脫離太遠了。
然而,茶文化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還需要靠一代代年輕人來傳承。要做到傳承,首先要破開陳舊的枷鎖,與年輕人的生活融合,在潛移默化間讓中國茶重回現代人的視線,在這一點上,做的最好當屬小罐茶。
小罐茶上市三年來,提及最多的群體反而是年輕人。能做到這點,有賴於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的「消費品思維」。
杜國楹將茶葉視為消費品,意味著,既不把茶看作農產品,也不把茶看成高高在上文化品。後兩者,才是中國茶葉市場的最主流打法。在這個市場中,無論是賣家還是買家,更講究茶的品種和產地,而非品牌。
於是,雖同屬歷史悠久的文化代表,茶行業卻沒能出來一個諸如茅臺(市值1.3萬億)一樣的標誌性品牌,港股上市的天福茗茶一年賣16億,市值52億人民幣,90%以上的茶企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農業部數據)。
小罐茶成立之初從高端破局,根據市場調研發現很多現代人有喝茶的習慣,同時他們渴望簡單方便喝茶,但不想成為茶葉專家。於是,針對需求的痛點,小罐茶拋開傳統中那些繁複的飲茶習慣和不透明的價格體系,用大師技藝快速建立好茶的認知標準,用統一的小罐包裝強化品牌、弱化品類,同時還弱化山頭概念,無論什麼茶都一樣定價。
另一方面,在傳承茶文化時與時俱進,提倡用現代高端消費品的理念,通過與時尚、設計、藝術、攝影、餐飲等領域的跨界結合,去營造全新的現代茶文化。
通過三年的市場驗證,小罐茶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在年輕人心中,提到茶不再是一種陳舊古老的形象,而是一個具體的現代化的品牌。相信未來,小罐茶還會給行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新的驚喜。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