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份以來,武漢13個行政區域中部分區更新了本區的2019年GDP,這是因為從今年開始,地方GDP將逐步由國家統一核算(地方配合統計),這可以杜絕地方上自己核算GD的注水現象,但其實對地方也是一件好事。
小編今天統計了各區官網上公布的2019年GDP,說明如下:
幾個新城區的數據都是來自4-6月份更新後,說明是國家統一核算後的數據,真實可信主城區的數據要麼來自各區官網上1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要麼來自該區的政府工作報告,說明武漢主城區的2019年GDP還未經過國家統一核算;東湖高新(光谷)的數據來自於民間流傳(光谷是功能區,和行政區不同)統計表如下: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武漢三個開發區確實厲害,佔據了前四中的三位,只有武昌區還可以抵擋一下。
武漢的千億區有7個,漢南、武昌、東西湖、江岸、江漢、洪山和黃陂(光谷,武漢經開和臨空港都是功能區,不具備統計GDP功能,行政區才可以公布,所以武漢經開需要和漢南合併,臨空港也需要和東西湖兩個牌子一套人馬)
再看按開發區、主城區和新城區分開對比後的圖。
曾經有個朋友在我文章後留言說,20年前武昌也是比漢口強的,真的嗎?我們統計一下漢口地區三個城區的GDP之和吧,江岸江漢加礄口總共3440億,還是比武昌洪山加青山的3429億多,現在都稍微領先的漢口,在20年前比武昌絕對更強大,因為那時候的洪山還大半部分是農村、
統一核算後的GDP真是天翻地覆。
2018年的漢陽區還是1140億,統一核算後,2019年減少到761億,縮水379億;2018的東西湖GDP只有903億,統一核算後,2019年的GDP增長到1351,增加了448億有人說,漢陽之所以跌和東西湖的漲,是因為中煙武漢捲菸廠總部從漢陽搬遷至東西湖而導致,似乎很合理,東西湖增長減去漢陽縮水的數值為448-379=69億,剛好相當於東西湖去年經濟增長率為7.6%。
但一個武漢捲菸廠的產值有這麼高嗎?
2018年,江夏區的GDP為906億,2019年僅為948億,增加了38億,顯然是統一核算後水分被擠出;2018年,蔡甸區的GDP還有440億,統一核算後,2019的GDP減少到400億,沒增長不說,總量竟然還少了40億;同樣是有人說,這兩個區因為緊鄰光谷和經開,有些地方的產值(比如光谷託管的江夏部分)在重複計算,既統計入光谷的數據裡,也統計進江夏的數據,此次統一核算後,重複統計的部分全部剔除。
黃陂2018年的GDP僅為809億,統一核算後,2019年達到了1071億,增加了262億,扣除自然增長,肯定是有某些原來未計算的數據統一到黃陂頭上;新洲2018年的GDP也才804億,統一核算後,2019年達到了951億,增加了147億,同樣也是有原來未統計的數據統計到新洲頭上最後還是這個人說,黃陂的增加,估計是機場的產值統計到黃陂頭上,新洲的話,或許是陽邏的某些老牌武漢國有企業也統計到新洲的頭上去了。
當然,這個人上面的所有說法都是猜測的,僅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