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簡稱「漢」,又名「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務院批准的中國中部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學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中心, 武漢亦是一座文化名城,而且有很多特色小吃,武漢每年都能吸引很多旅遊者,下面我們就談一談武漢各個轄區都有什麼特點吧……
武漢是由三鎮組成,市區內有兩條大江、三條河、一百六十六個湖,市區面積雖然大,但是被各種河流湖泊 分割得曲裡拐彎,所以造就了武漢城建與其他城市的別樣不同,內轄七個中心城區,六個遠城區,三個功能區。
一)武昌
整個武昌是古楚國文化的傳承之地,惟楚有才在武昌表現得特別突出,武昌整體上文化氛圍重,風景優美,美女如雲,這裡一個不經意就能遇見歷史的古典,又一個不經意撞見充滿前衛的未來感,傳統又科技,就像黃鶴樓和光谷並列的感覺,這是武漢之魂。
武昌區:文昌武不昌的武昌是省府所在地,屬於權力集中區域,加上還有厚重的歷史與鐵血的武昌首義,因此武昌在武漢是知識淵博,一身正氣的地方,這個區基本包括了大部分的東湖,水氣即是財氣,所以它的GDP目前在全市所有十三個城區中排第二位,是個實力強大到不用多說的城區。
洪山區:面積龐大,土地分散,幾個主城區裡最鄉土也是它,轄區內還有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最文化也是它,區域內有近四十所大學,全國都沒幾個大城市比它牛掰,改革開放後這裡開始迅猛發展,GDP實力在武漢十三個城區中排第四位。
青山區:青山區是建國後,新中國舉全國之力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建起的城區,本質上就像深圳一樣,國家大手筆投入,然後全國調人進入,但最終它被武漢人徹底同化,以前它的GDP全市第一,現由於寶鋼兼併武鋼迅速減產能,GDP排名倒數第二,但最近各區進出口排名它排在第六位,招商引資落實率排在第七位,估計在憋大招,實力仍不可小覷。早年的青山區城建由蘇聯專家規劃,因其城市化最早,區域內城建基礎較好,綠化率最高,現在其城建在不斷改進更新,反而沒有其他城區的某些缺陷。
二)漢口
雖然這裡把大漢口放在第二位來講,但其實它始終都很牛,這裡在近代史上發展得較早,現在也是武漢最繁華又最有民國風的地方,不僅有最地道的武漢美食,還出產外表洋氣個性大氣的武漢美女,這裡始終有一種精幹無畏、勇往直前的氣質,從它的歷史到現在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武漢之骨。
江漢區:其轄區面積最小,卻創造出了排在全市所有下轄區第三位的GDP,在所有城區中排第一,其金融和貿易佔比大,讓其餘十二個面積都比它大的行政城區皆望其項背,其餘遠城區就更不用談了,武漢六個遠城區的面積都相當的大,用武漢話說那是十分的苕大,最大一個的面積接近江漢區的八十倍,但是發展上確實存在相當差距。
江岸區:這個區屬於武漢市沿江的核心地段,市府和很多大企業也在這裡,沿江地帶的租界區是規模僅次於上海和天津的第三大租界區,曾是華中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這個區還是二七大罷工發源地,中共中央機關、八七會議、八路軍辦事處和新石軍軍部舊址都在這裡,現有大量晚清租界和民國時期的老建築,在視覺上與現代風格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衝擊,多種西方宗教文化曾在這裡留下痕跡,又在漢派文化中湮滅。武漢2018年經濟總量近1.5萬億,有七個下轄區GDP過千億,江岸區排在其中第五位,在十三個城區中排第三,也是個實力很強的區。
礄口區:礄口區曾經是老漢口民族工業的重心之地,解放後也有很多國字頭的企業集中在這裡,礄口人最擅長經營,它的經營故事簡直可以寫出厚厚的傳奇,所以有了名震天下的漢正街,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漢正街沒有將輝煌一直延續,從而給了義務小商品街的興起的機會。雖然現在的礄口區GDP只比青山區強一點,但也在努力尋求突破,畢竟這是有商業和工業底蘊的老城區。
漢陽區: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漢陽歷史既悠久又優美,隱隱還有古琴臺高山流水的琴聲在時空中迴響。漢陽是近代史上武漢重工業的發祥地,著名的漢陽造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有的鐵路發現至今還在用著漢陽造的鋼軌,為其質量立下了無字的豐碑,所以漢陽猶如武漢之血。改革開放後漢陽區有很長時間是停滯不動的,被漢口和武昌人鄙視,但是近年來也開始發力,去年GDP過千億,進入武漢前七排名,在十三個城區裡排第五。
江夏、黃陂、新洲、蔡甸、東西湖、漢南六個遠城區剛劃歸武漢的時候還比較老實,都站在原地看武漢扳命,現在跳起來你追我趕,誓要超過主城區,尤其是江夏區憑藉自己靠近光谷的區位優勢一騎絕塵,一下就衝到了四個遠城區之首,去年GDP排在武漢十四個轄區中的第九位,在十三個城區中排第六位,黃陂區和新洲區緊隨其後,黃陂區2019年進出口總額增長幅度巨大,令人驚嘆,新洲區的國家航天調度中心一期工程馬上就要起用,新洲向光谷靠攏的兩座跨江大橋也正式納入規劃,蔡甸區雖然暫時屈居末尾,但是中法生態新城等一系列大項目也在逐步落實,幾個遠城區也非常努力,有的遠城區地鐵線路甚至比主城區還多,不得不說武漢這些遠城區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三、三個功能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全市最牛掰的區,人口最少,GDP排第一。原來還有個發展最艱難的漢南區,武漢準備將其併入另一個區,但漢南區又是哭又是喊的,堅決要求併入武漢經開區,果然是慧眼識英雄,從此進入了新時代,過上了好日子,漢南人民滿意得不得了。但是在地域概念上,經開區還是屬於漢陽片的範疇,如果經開區的數字算入漢陽,那麼漢陽就是妥妥的第三了。
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這個就是赫赫有名的宇宙大光谷了,到處都充斥它的傳說,就不用多談了,總之大學生與高科技產業雲集的區域,是武漢腦力最強大、青春最飛揚的一個區,GDP目前僅次於武漢經開區。因為早期的東湖高新區大部分使用的是武昌的土地,所以雖然現在東湖高新區是獨立的功能區,但是在地理地域概念上,它其實還是屬於大武昌的範疇,如果光谷的數字算入武昌,那麼武昌就是妥妥的第一了。
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東西湖區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當時的GDP不到經開區或光谷的一半以下,但是作為武漢第三增長極,臨空港經開區近年發展迅猛,在項目籤約數、投資強度、開工數量等方面均創造出令人矚目的「臨空港速度」,未來可期。
好了,就介紹到這裡吧,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