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什麼物種保護、動物福利,其實都要體現在動物個體身上。比如我們用3D列印技術,給一隻缺了門牙的猴子裝上了大金牙。有一隻丹頂鶴打架打斷了嘴,我們也給它裝上了假喙。這樣能提高它們的生活質量,也讓它們在同類面前更有自信了。
我們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把一隻小猩猩送回它的家庭裡,送回它的媽媽身邊。
一個動物園的追求
大家好,我叫沈志軍,來自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2008年的時候,我被調到了動物園,那一年我37歲,應該是全國動物園裡最年輕的園長。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百獸之王。
我是學植物的,之前對動物園沒什麼了解。來到這裡之後,我發現這比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我每天要面對幾百號員工,幾千頭動物,還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初來乍到,我不懂,所以我也不說話。
最初的一年裡我都在觀察。每天巡山的時候,我都會去看那些場館裡的動物。我發現它們過得並不快樂。比如說狼,它們每天就生活在那10平方不到的冰冷的籠子裡面轉來轉去。動物們過著「三無」的生活:無聊,無奈,又無助。
我覺得它們的人生真是太可悲了。於是我很本能地在想,怎麼樣才能改變它們的生活呢?
出於同理心,比如說像我們人類,如果讓你從50平方的房子突然搬到200平方還帶有私家花園的別墅,那你肯定開心了吧?所以我們就從改造、提升動物的起居環境開始。
2009年開始,我們陸續地改造了狼館、熱帶鳥館、狐
猴島、犀鳥館、考拉館,以及細尾獴館等19個場館。
談戀愛
澳洲動物展區是我們改造的第一個場館。
這裡的鶴鴕是生活在澳洲東北部叢林裡的一種古老的鳥類。它在野外也僅剩15000隻左右,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它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鳥類,爪子鋒利,像個匕首,可以輕鬆地踢穿5毫米厚的鋼板。國內的鶴鴕繁殖已經停滯很多年了,國際上的繁殖記錄也不太多。
我們在改造的時候,把場館周邊的一片水杉林給圈了進來,讓鶴鴕在這裡面自由地散步、覓食、談戀愛。
沒想到這樣的改造,讓生活在紅山十多年的鶴鴕開始繁殖了。
在野外,鶴鴕的繁殖是一種走婚的繁殖機制:公鶴鴕和母鶴鴕談戀愛,母鶴鴕在生完蛋之後,接著就出去浪了,繼續談戀愛去,剩下的事情就交給鶴鴕爸爸。在這樣一個繁殖季,我們的母鶴鴕可以生兩到三窩蛋。
為了壯大這一瀕危物種,我們就利用這種走婚的繁殖機制,希望鶴鴕多生蛋,我們再把蛋拿出來人工孵化,這樣就可以繁殖得更多。但是我們查了很多的資料,都沒有找到鶴鴕孵蛋期間的相關數據的記錄。於是我們決定自己動手研究。
我們設計了一個假蛋,裡面裝著各種傳感器。因為鶴鴕很兇的,一般的溫度計、溼度計,都放不進去,會被它踢走。這顆假蛋就承載著記錄各項數據的作用。
這個蛋的設計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重心的設計,我們要讓它像真的蛋一樣,而不是像不倒翁一樣每次都有一個面朝上。不然鶴鴕爸爸會發現蛋是假的,把它踢走。
最後我們得到了非常珍貴的數據。在整個孵蛋期間,它的溫度是在36.1到36.3度期間,溼度是在55%到65%之間,鶴鴕爸爸每天翻蛋5次,每次翻蛋的角度是180度。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人工孵化。從2013年到現在,我們一共繁殖了32隻鶴鴕。為這一個瀕危物種的壯大,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紅山動物園有很多森林資源。猩猩館改造的時候,我們把附近的一片森林給了猩猩館的運動場,裡面的樹全部保留了下來,讓運動場看上去更加像一個茂密的森林。
在野外,紅猩猩它是最大的樹棲哺乳動物,被稱為「森林中的人」。它們會採摘新鮮的枝葉,每天給自己築一個巢。
這是來自臺灣屏東大學救助中心的一隻雄性猩猩,叫小黑,它進了運動場之後沒幾天,居然爬上樹開始築巢。在這之前,我們也只是在書上看到過紅猩猩築巢的描述。我想可能是野性的環境喚起了他的原始記憶。
這就是小黑,它爬上了樹,非常愜意。
它經常選擇自己喜歡的樹爬。這是它在採摘桑葚。秋天的時候它知道哪棵樹板慄熟了,也會上去採著吃。
小黑是一個暖男,它經常採果子送給它的老婆小律。
小律是和我們聯姻的一個新娘子,來自上海動物園。它們的感情非常好,去年還生下了一個小公主,叫黑妞。黑妞現在生活在外婆家,大家有時間可以去上海動物園看看它。
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區域,叫行為訓練展示區。在這裡我們經常給動物進行體檢,比如聽心跳、量體溫、採血、量血壓,甚至做B超。動物園的空間畢竟有限,所以說動物園裡的動物,它的業餘生活再怎麼豐富也不為多。我們的飼養員和猩猩還會一起學畫畫。這是我們飼養員讓它自己選顏色,經過引導,它自己作畫。
這幾幅是小黑的畫作。左上角是它的愛人小律的照片,我覺得右上角這張照畫特別像它愛人的身影。
白眉長臂猿夫婦的旅行史
除了把森林留給動物,我們還希望動物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比如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亞洲靈長館,通過一年多的設計,我們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
亞洲靈長館模擬了熱帶雨林、亞熱帶季風氣候、還有溫帶的叢林,不同地理環境裡最具代表性的靈長類動物都會在這兒展示。
首先我要介紹一個概念,就是分配通道。
最早的時候,動物園的動物展廳裡,A和B,就是它的臥室和外運動場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為了操作方便,我們就把臥室和外運動場分離開來。
再後來我們就把幾個相同的單元,用串聯的方式連在一起。
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動物的生活有一些變化。但是每次變化都有些麻煩,比如說我是住在A1的猴子,我要到右下角的B3外運動場的話,必須要經過A2和A3兩個猴子的家,這樣轉移不是非常方便,要讓其他的猴子讓開。像玩華容道一樣,有點困難。
我們在改建亞洲靈長館的時候,設計了新的並聯通道,在A和B之間又增加了一個通道。那麼這樣,我從A1臥室去B3的話,就不用經過A2和A3了,可以從中間這個並聯通道直接過去。
這裡面三個紅色的區域,就相當於高速公路上面的樞紐匝道,飼養員通過這個樞紐和開關機關,可以控制動物向不同的方向行走。這是我們的飼養員在對它進行引導。
行走得非常穩健。
我們再看一下亞洲靈長館的布局。紅色的就是我們設計的並聯式分配通道,它連接了整個亞洲靈長區的30個功能區,包括13個臥室,8個外運動場,3個溫室展廳,以及6個不展出運動場。
為什麼需要不展出運動場呢?就是動物在特殊的時期,比如懷孕、哺乳、生病了處在康復治療期間,或者它心情不好不想給大家看,這時候我們就將它們放在不展出運動場。在這裡面它也能曬曬太陽,吹吹微風,呼吸新鮮空氣,這是對它最基本的福利的保證。
這是一號展廳裡的白眉長臂猿。
還有黃頰長臂猿,白頰長臂猿和「戴著白手套、穿著白襪子」的白掌長臂猿。在這個溫室展區裡,就有四種熱帶的長臂猿出現。
我再帶大家來看一下,我們這對白眉長臂猿夫婦的旅行史。它們去到了三號展廳,這裡是東南亞風情的。
又來到了「無量山」,
這是廣西風情的,
這樣就實現了它每天都來一場的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是我們的溫室展廳,我們選擇了20多種能夠體現熱帶風情的植物,裡面有美麗針葵、朱蕉、扶桑等等。
其實建一個溫室不難,難的是在溫室裡面養猴子,因為猴子的破壞性很大。我們必須選擇無毒無害的植物,防止動物誤食。但既然它無毒無害,動物就會折騰它們,我們飼養員就得每天想盡辦法去做一些玩具和各種各樣的設施,來吸引猴子們來玩玩具,而不是去折騰植物。
我們把這個展區設計成熱帶風情的,主要是想還原我們原生態棲息地的面貌,給大家傳遞這種棲息地保護的信息。在亞洲靈長館,我們還實現了一個技術性的突破,那就是大樹環套。
這是我們正在申請的一個技術專利。外面的大環承載了整個籠網頂部的重量,裡面那個小環包住了樹幹,但它卻不是非常緊密的,有一個自然伸縮的過程,可以讓大樹繼續自由地生長。
在沒有運用這個技術的時候,大樹只能犧牲自己,削足適履,我們只能根據籠網的高度來限制大樹的高度。
而有了大樹環套技術以後,我們亞洲靈長館從外觀上看上去就是原來的森林和植被,看不出來植被下面還有一個場館。
再難也要給大象挖個水池
那在空間不夠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提升動物的福利呢?大象館的改造就給了我們一個挑戰。
南京動物園原來的大象館,室外沒有遮陰,炎熱的夏天裡大象熱得無處可藏。而且室外的地坪是冰冷堅硬的水泥地,大象平時在這裡很無聊,無事可做。
這個項目得到了德國博世集團100萬的改造資助,我們和英國的設計師金龍博士一起設計了這個場館的改造方案。改造之後我們有兩組巨型的三葉草的遮陰系統,同時在遮陰系統下面還有噴淋系統。
炎熱的夏天,大象可以在遮陰傘底下衝涼。
同時,外運動場也改造成了沙地。我們有臺小挖機,經常把踩板的沙地給挖挖松,堆起小沙丘,讓大象在裡面沙浴更加愜意,更加鬆快。
大家看一下這堵牆。
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只是上面有幾個洞而已。那我帶大家到牆的後面去看看。後面有6個玻璃盒子,我們的飼養員每天可以隨機地選幾個盒子,在裡面放上食物。
當然大象在牆的那邊,不知道哪個洞裡面有食物,它就得利用自己非常敏銳的嗅覺去發現食物,然後通過這個洞口去取食。我們有時候還會給它增加取食難度,讓它拿到食物之後有一種快感。
因為這個項目,都柏林動物園的副園長Gerry來到了我們動物園,他手把手地教我們飼養員怎麼給大象修腳。這讓我們南京動物園的大象成為了中國第一隻享受美甲服務的大象。
在去都柏林動物園訪問之前,我曾經一度想要放棄給大象挖水池,因為這個運動場底下全是巖石,挖個水池既費勁又費錢。可我在都柏林動物園,看到了人家的大象在水池裡面愜意地遊泳。
〓 都柏林動物園
回來之後我就下決心,再難也要給它挖一個水池。
大象擁有了這麼自信、幸福的生活,我們的教育活動也就有了魅力和說服力。南京動物園設計的「假如我是大象飼養員」的研學活動,是我們動物園最受歡迎的教育活動。
動物便便怎麼辦?
大家知道一頭大象一天要拉多少便便嗎?
它每天要拉8到10次,每次要拉6到8顆糞球,每顆糞球大概1.5公斤,一天大概70顆左右。這樣算下來,一頭大象每天大概要拉150斤的便便。這麼多的便便,一年下來有多少?
我們動物園每一年產生的動物糞便有240立方,大概有40大卡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園林廢棄物,比如枯枝、枯葉。
這些廢棄物,我們原來就是挖一個坑把它們都埋在裡面,但這對環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臭味難當,它們發酵產生的高溫還會引燃周邊的一些垃圾和枯草。這個問題讓我們頭疼了很多年。
直到前年,我們和南京農業大學,還有南京登博公司,三方一起研發出了智能的一體化臥式密閉發酵罐。這個發酵罐裡的溫度有60到70度,能夠快速地分解發酵木質素以及動物的糞便,經過殺菌、滅卵、除臭一些程序之後,我們得到的是沒有任何臭味的綠色有機便便肥。
那麼這個肥料會用到哪裡呢?我們在南京的八卦洲,有一塊150畝的動物飼料特供基地,這個肥就用在這裡,提高土壤的肥力。這裡面種著12種熊貓吃的竹子,14種考拉愛吃的桉樹,20多種靈長類動物愛吃的水果和樹葉,還有大象吃的青草,以及黃豆、山芋等等農作物。
動物拉出來的,我們又種出來給動物吃回去了,我們實現了能量的自產自銷的循環。
本土動物
提起動物園,大家想到的一般都是大象、長頸鹿。其實還有很多我們身邊的本土動物也值得我們去關注。南京動物園去年建了一個「中國貓科館」,把金錢豹、猞猁,還有豹貓放在這裡飼養,雖然還沒有對外開放,但動物們已經進駐了。
〓 空中的「天貓通道」,讓遊客有機會看到居高臨下的大貓們
這個場館充分利用了我們動物園的山林特色,把這些動物在野外的生活環境直觀地表達了出來。我們還把中國貓盟在山西和順華北豹的保護基地給搬了過來,希望公眾能更關注中國野生動物的野外保護。
動物園決定了哪些動物會被展示和看見,我們想讓大家更多地看到這些就生活在中國、在我們身邊的動物。
在城市中也生活著很多的野生動物。這些是我們用紅外相機在南京動物園裡面拍攝到的。
這隻貉用它的天性行為,表達了對我們攝像機的尊重。
我們南京動物園還是江蘇省和南京市兩級野生動物保護收容救助中心,每年大約有1000隻左右的動物會被送來救助,其中60%是非本土動物,它們經過救助調理之後,只能在動物園裡面過餘生。如果是本土動物,進行健康治療並經過評估之後,我們會將它放歸野外。
〓 蜥蜴、陸龜和黃鼠狼
每年我們動物園都會接收六七十隻貓頭鷹。雖然我們一直對外宣傳,如果你在野外遇到小貓頭鷹,不要去撿它,等著親鳥來救援它,這是最科學的。雖然我們每年宣傳,但還是每年都有人撿來,送過來。
我們不得已辦起了一個貓頭鷹學校,讓小貓頭鷹們生活在一起,相互學習如何做一隻真正的貓頭鷹,學習捕獵捕食,減少對人類的依賴。畢業一隻,放飛一隻。
這是畢業的幾個小同學。
猩猩回群
我們談什麼物種保護、動物福利,其實都要體現在動物個體身上。比如我們用3D列印技術,給這隻缺了門牙的猴子裝上了大金牙。
這隻丹頂鶴打架打斷了嘴,我們也給它裝上了假喙。
這樣能提高它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讓它們在同類面前更有自信了。
有一些動物是在群體中生活的,這些個體在離開群體之後,就沒有朋友,也沒有社交行為了。所以今天我還要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把一隻小猩猩送回它的家庭裡,送回它的媽媽身邊。(這個黑猩猩家庭的關係非常複雜,可能會看懵,強烈建議大家去看視頻。)
我們動物園有這麼一個家庭,一夫兩妻,男的是小童,兩個夫人是小玉和小珊。在這裡面,大夫人小玉的地位最高,小童和小珊都得聽它的。小玉生下一個大兒子,叫黑豆,這時候它們的家庭還非常和諧,小珊經常幫著小玉帶黑豆。
問題出現在二夫人生下孩子烏豆的時候。小玉不允許二夫人擁有小孩,就把烏豆搶了過來,不還給小珊。三十多個小時過去了,烏豆的哭聲越來越弱,於是我們團隊決定把烏豆拿出來人工飼養。
國外的研究發現,猩猩作為一種群體性動物,如果不能及時地返回到群體裡,長大了之後就很難回群,即使回群,它自己的行為和心理都會有障礙,會造成它的繁殖甚至育幼的缺失。
我們就開始做烏豆回群的準備。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飼養員穿得都很另類,要麼是破麻布袋,要麼是毛茸茸的,還有漁網的。
我們人類抱小孩是真正地去抱著他去託著他,但是猩猩抱小孩,實際上是小猩猩去抱著媽媽。因為在野外,猩猩每天都要去覓食、遷徙甚至攀爬,它沒有足夠多的手去抱小孩。所以烏豆要回群的話,首先要練習抓握。
因為它沒斷奶,我們還得讓它適應隔著籠子來餵奶。
這兩步都還算順利。接下來我們就把烏豆給它的親爸親媽——不是直接給,而是隔著籠子讓它們先培養感情。一段時間之後,小珊和烏豆有很好的互動。我們很開心。
但是突然有一天,它的親爸小童發怒,把烏豆的手拽過籠子,打成重傷。這件突發事件讓我們團隊一下子就喪失了信心,很長時間都沒有走出這個陰影。
因為小珊沒有哺乳,所以它很快又懷孕了,生了它的第二個小孩,也是這個家的老三,叫憨豆。因為烏豆的事件給小珊造成了一些心理陰影,所以小珊不肯帶憨豆,把它扔在一邊。不得已,我們又把憨豆拿出來人工育幼。
去年3月份,我們把烏豆回群又提上了工作計劃,想了很多方案。我們把烏豆給它的大媽媽和親媽,還有它的哥哥,希望它能夠回到這個群體。但是小玉的地位比較高,它不允許小珊和烏豆有互動,只要它們兩人出現親密的行為,小玉就會去揍烏豆,而且揍得很重。所以這個方案就以失敗告終了。
還是去年,我們又嘗試了第二個方案。既然小玉地位最高,那我們就把烏豆給它,如果小玉接受了烏豆,那今後烏豆回這個家庭的路就好走多了。
但是小玉對它的親兒子黑豆非常溺愛。烏豆和黑豆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有一些過頭之舉,一旦黑豆受了欺負,親媽小玉逮著烏豆就是一頓胖揍。這個方案又失敗了。
今年上半年,我們又嘗試先把憨豆給了小珊,這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接著,我們又把烏豆給它們母子倆,雖然這過程中也有一些摩擦和磕磕碰碰,但現在母子三個還算比較和諧。
這是過程中一些溫馨、和諧的時刻。
這是憨豆回歸了她媽媽的懷抱。
這些畫面看起來很舒服,但其實不是常態。在整個回群的過程中,我們團隊每個人的心都像坐過山車一樣。這兩天它們很和諧,我們很開心,但是不知道過兩天會出現什麼暴風驟雨——我們統計了一下,在接近三年的回群時間裡,打一耳光、踹一腳這些都不算,烏豆被正式地揍了14次。
但是尤其到後期,我們都告訴自己,不能每次它一挨揍我們就把它拿出來,因為它如果隔出群體,這一頓揍就又是白挨了。烏豆必須知道它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必須要尊重黑猩猩群體的規則,這樣它才會知道今後該如何在這個群體裡面生存。
動物園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大家可能不知道,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是全國省會城市的動物園中唯一的自收自支型事業單位。前面我說的那些,絕大多數都是我們自籌資金做的。
年初的時候,我們遇上了疫情,閉園51天,收入歸零,損失了2000多萬。
閉園期間我們還創辦了動物園直播欄目,讓公眾知道我們是如何在疫情期間照顧毛孩子們的。我們發起了動物愛心認養活動,來自全國以及海外的一些愛心人士用認養的形式來幫助和支持我們。我們還創建了Zoo商城,把小黑的畫以及有機便便肥,放在這個商城裡來賣。
有人說疫情過後會有一波報復性出遊,可是我等了三個多月,還沒有多少人來報復我。未來動物園將如何生存下去,讓我很焦慮。
我歡迎大家來我們南京紅山動物園遊玩。你們來遊玩了,就是對於我們動物園最大的支持,同時也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