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海軍建造並投入使用的最後一級戰列艦是衣阿華級戰列艦,1945年9月2日,日本人就是在該級的密蘇裡號上簽訂了投降書,徹底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衣阿華級戰列艦一直服役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海灣戰爭中,衣阿華級不僅使用406毫米巨炮轟擊岸上的伊拉克目標,艦上甚至還裝有戰斧巡航飛彈用來執行戰略打擊任務。整個20世紀後半葉衣阿華級出盡了風頭,儼然成了美國海軍戰列艦部隊的象徵。
事實上,衣阿華級並非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只不過當年噸位最大、火炮最強的大和級戰列艦早早的沉入海底餵了魚,後來世人能看到的只剩下了衣阿華級而已。其實美國海軍在二戰爆發前本打算繼衣阿華級之後再建造一級能和大和級媲美的更強大的戰列艦,這級艦如果真的建造出來,那後來在全球橫著走的恐怕就不是衣阿華級了,這型從未真正建造出來的美國最後的戰列艦,就是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建造、但從未實際建造的一艘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設計的最後一級戰列艦。蒙大拿級的設計與衣阿華級戰列艦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一脈相承。由於當時美國海軍已經得知日本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擁有巨大的排水量和前所未有的460毫米巨大艦炮,為了與之相抗衡,美國人選擇了寧可部分犧牲航速,也要讓新戰列艦外形更大,裝甲更重,火力更強。
最初美國海軍希望將蒙大拿級的標準排水量限制在45000噸,但是很快美國海軍就認識到這麼小的排水量不能滿足壓倒大和級戰列艦的要求。因此美國海軍決定不再限制排水量,為通過巴拿馬運河而制定的艦體寬度不能超過33米的規定也被取消。美國海軍甚至決定對巴拿馬運河進行擴建,專門建造兩座海軍專用船閘,以便蒙大拿級戰列艦可以順利通過。1940年夏,美國海軍決定建造五艘蒙大拿級戰列艦,此後,該級戰列艦進入詳細設計階段,經過反覆修改設計,到1944年3月最終確定建造方案時,蒙大拿級標準排水量已經上升到了60500噸,滿載排水量達70500噸,艦長281.9米,寬37米,如果這個方案真正實現,那麼蒙大拿級不僅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大小和大和級也將不相上下。
蒙大拿級戰列艦相較之前的型號,第一改進重點是強化火力。最初,美國海軍提出要在蒙大拿級上安裝457毫米艦炮,以保證火力至少不弱於大和級的460毫米艦炮,但由於新的457毫米艦炮雖然威力強大,射程也還可以,但是射速相比美國海軍當時正在使用的406毫米艦炮差了一些,且由於戰列艦排水量的限制,火炮安裝數量必然較少,影響了火力密度。經過一番權衡,美國海軍放棄了457毫米炮方案,轉而選擇採用舊的406毫米艦炮,但比衣阿華級戰列艦多安裝一座三聯裝炮塔,主炮總數達到12門。副炮方面,蒙大拿級計劃採用新研製的54倍口徑127毫米艦炮,這種艦炮在1945年裝備了中途島級航母,區別在於中途島級安裝的是單管型,而蒙大拿級計劃安裝的是雙聯裝型號,後來由於蒙大拿級戰列艦計劃的取消,這種雙聯裝副炮的研製計劃也被取消。除了主炮和副炮,蒙大拿級極為重視防空,美國海軍計劃在艦上安裝19座四聯裝40mm高炮和45座單管20mm高射機關炮,可以想像如果這級艦被建造出來,這麼多高炮羅列其上,整艘艦看起來就像是刺蝟。
真正讓蒙大拿級戰列艦上的火力最大限度發揮效能的,是美國海軍準備為其安裝的雷達火控系統。當時美國擁有地球上最強大的電子工業,能夠提供最好的對海對空警戒和火控雷達,有這些先進設備的加持,蒙大拿級火炮擁有遠高於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命中率,同時夜戰能力也將是超群的,技術裝備帶來的優勢是日本人無論怎麼拼命練也無法彌補的。
計劃中,蒙大拿級將擁有美國戰列艦史上最強的裝甲防護:垂直裝甲方面,主裝甲帶厚度408.94毫米,還有19度的傾角,外加35毫米的背板,可謂皮糙肉厚;水平裝甲方面,布置了多層裝甲防護,46毫米+24毫米的炸彈甲板,上面還有152毫米+35毫米的裝甲甲板,底層還有27毫米的防崩落層,總體上等效於236.7毫米的裝甲厚度;炮塔防護方面,正面457毫米+114毫米,側面264毫米,背面283毫米,頂部297毫米,炮座571毫米;動力艙室183毫米,彈藥庫240毫米外加10度傾角。總體上看,蒙大拿級裝甲防護基本等同於大和級。
為了進一步提高動力艙室的防護性和可靠性,蒙大拿級所有的8座鍋爐與渦輪機都安裝在了獨立艙室中,彼此間有隔壁隔開,抗浸水、抗打擊能力大幅提高。不過這種布置方式帶來了結構重量大幅上升的問題,為了減輕動力裝置的重量,蒙大拿級只好選擇給主機減重,減重後的主機功率只有172000馬力,比依阿華減少了足足50000馬力;弱化的動力外加強大的裝甲防護導致的重量大幅增加,蒙大拿級的航速降到28節。
如果蒙大拿級戰列艦全部建造完畢,那麼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美國海軍將會擁有17艘戰列艦,其中15艘是30年代中期以後建造的快速戰列艦。這種規模將使美國海軍戰列艦部隊獨步天下。不過在1945年,蒙大拿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被全部取消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在太平洋戰爭中,對美國海軍來說,航空母艦、兩棲登陸艦和驅逐艦才是第一優先的艦種。為了給以上幾種艦型讓路,蒙大拿級建造計劃一拖再拖,到1945年5月全部取消蒙大拿級戰列艦還沒有鋪設哪怕一根龍骨。戰列艦在海戰中的地位也一再受到質疑,特別是1945年4月初,蒙大拿級戰列艦計劃中的對手,大和級大和號戰列艦在菊水特攻中遭遇美軍數百架飛機圍攻而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兩小時之內就被送進海底的事實,更是讓美軍認識到了時代的變化。於是蒙大拿級這個計劃中的美國最強戰列艦,就這樣永遠停留在了設計圖紙上。
有趣的是,蒙大拿州儘管在歷史上有兩艘同名的戰列艦,但兩艦均在建成前被取消,除了蒙大拿級首艦外,另一艘曾計劃用蒙大拿命名的是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一艘。蒙大拿州有幸成為美國歷史上僅有的一個沒有同名戰列艦的州,被美國海軍戲稱為「沒有玩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