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最全42本家譜,跨越了近3000年歷史!

2020-12-14 騰訊網

我們楊姓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家譜文化自然也是博大精深。而在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一位村民家中竟然藏有42本家譜,中間跨越了近3000年的歷史。其價值之高,數量之多,時間線之長都讓我們驚訝,這42本家譜完整記錄了他們這個楊姓分支從西周來的延續。

跨越三千年的42本家譜

楊青是椏溪鎮中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71歲,仔細算來,楊氏從西周楊伯僑開始,到楊青這一代已經是103代。這42本家譜是在1946年最後一次修的譜。

42本家譜,完整記載了中村這個分支從西周到現在的情況,中間跨越近3000年的歷史。家譜不但記錄了楊氏的歷史、譜序、姓名,還收錄了各朝各代對楊氏人的封官通知、各代名人的故事,甚至還記錄了家訓、家規、死後埋葬的地點,可謂研究「楊」姓的百科全書。

楊家的遷徙與發展

從楊氏家譜上看,該分支的楊家始祖是西周武王的二兒子楊伯僑,楊伯僑本姓姬,因被分封於楊,稱楊侯,後人也就跟著姓楊。自楊伯僑後,楊姓逐漸延展。在歷史長河中,楊氏出現了許多名人。

楊氏第19代楊敞,據稱是司馬遷的女婿,很有才華。第24世楊震是楊氏族譜上比較重要的名人,楊氏宗親點擊加入楊氏總群官至宰相,而且他的父親等也是高官。楊震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教育出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出息,成為朝廷大官。在家譜中,第27代漢太尉楊彪也是楊氏家譜重要人物,其兒子楊修更是才華橫溢,是個天才,可惜楊修最後被曹操所殺。

(楊敞)

到了71代,因為戰亂等原因,楊氏一支開始遷移。72代楊金鐸南渡到昆陽(今天的福建一帶) ,其後代、楊氏第74代楊祖信舉家遷到京口(今天的鎮江一帶),後來他的兒子又遷到高淳東壩和安徽郎溪。

這一支還沒有安定下來,第77代楊震龍有5個兒子,分別在馬鞍山、高淳等地,其中一個兒子楊時榮和家人一路逃難來到高淳長蘆,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淳溪鎮一帶,家譜中稱,「遷溧邑崇教鄉長蘆東莊,遂家焉,聚陳氏,俱以天年終。」而另一個兒子楊時盛則遷到東陵中村,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椏溪鎮中村附近,並延續下去。而楊震龍的後代有一支還遷移到了溧水駱山村。因此,從已經知道的幾處楊氏家譜來看,高淳、溧水的這幾處原是一家。

椏溪鎮中村的這一支楊氏後人就此安定下來,世代居住,此後還發生了一些遷移,但大部分都住在了椏溪鎮。

楊青手中的家譜對於我們楊氏而言十分珍貴,他們能將家譜保存的如此完整也值得我們驕傲和學習,正是因為我們平時如此珍視我們的家譜,我們才能將家族文化發揚光大!楊家人,了不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洪汝堂(新蔡)楊氏家譜序
    因世居洪河之濱、代傳汝河之畔,故曰「洪汝堂」,友才公即洪汝楊氏開基之始祖也。配尹氏,生二子,長諱春,字融和;次諱盛,無後嗣。二世楊春公,配李氏,生六子,長諱聰、次諱舉、三諱山字秀峰、四諱成、五諱名、六諱玉霖字雨亭。此六門者,蕃衍於長三六,散布於洪汝淮。耕讀傳家,詩書濟世。瓜瓞綿綿,螽斯繩繩。邇來六百多載,歷經二十餘世。因祖德澤被,家風薰染,故顯名於鄉黨,蜚聲於郡望。供職於省市縣,宦跡於黨政軍。
  • 楊氏家譜總譜
    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全聯典指楊姓名郡名堂。 程門立雪尊師道;孔聖傳家立美名。 上聯典指北宋哲學家楊時,有「程門立雪」傳說。下聯典指東漢的楊震。 三相才華齊鳳闕;千金詩賦重鐘山。 上聯典出明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宰相。
  • 楊氏族譜連載(二)第一編:楊氏溯源
    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 如皋兩支楊氏的血脈與文脈(六)
    其尤足敬者,楊氏之族亦云舊矣,而族譜失修已經數世。自孺人當日本敬宗睦族之心作源遠流長之計,所以罔惜經濟主修譜牒,後之復修者孰不曎然高望,嘖嘖稱羨推孺人為首功哉!嗟!夫孺人特一婦人耳,而其生平小之能定一時之安危,大之有關一家之興廢,近之克樹一門之風聲,遠之足為一族之表率,是其事可傳其節可傳其心,愈不可不傳也。」其後於鹹豐十年(1860)、光緒十二年(1886)、宣統元年(1909)進行過三次續修。
  • 你知道家譜中藏著多少秘密嗎?
    清明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祖宗的節日,人們莊重祭祀,以表達追思,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也正是一些家族宗親續修家譜的時節。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作為與方志、正史構成中國歷史文獻的三大支柱之一,家譜不僅記載了同宗共祖世系人物的關係和事跡,是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中的家規祖訓,對於傳承家風也具有重要意義。
  • 走近「楊氏宗祠」
    清明時節,本應祭祖掃墓賞杏花,完畢理當回家安靜一下。可是,中午時分陽光明媚,受高郵城南經濟新區(車邏鎮)原楊莊村老村長楊慶林、老書記楊慶茂邀請下,二位老幹部陪同我一起參觀座落於原車邏鎮楊莊村八組重建在舊址上的「楊氏宗祠」,通往「楊氏宗祠」的水泥路並不寬,路兩側開滿了金爛爛的油菜花,嫩芽吹落葉,綠油油的嫩芽正慢慢的向外延伸,二邊油菜列隊彎腰好象迎接我們向祠堂走去。
  • 九龍塬楊氏宗祠 書寫兩百年家國情懷
    嘉慶二十三年的《楊氏家譜序》記載:「惠鑑公(王氏),元順帝時進士,自湖北麻城縣孝感鄉來宦,蒼溪知縣。年老退居落業南邑九龍場夜靜山大塬。」  世遠年陳,這一段楊氏家族的史實已被九龍塬的森森墓碑掩埋。值得欣慰的是:《楊氏家譜序》記載,這一支「(楊門)人興族旺,八方遷徙。後裔分布在南(江)、旺(蒼)、蒼(溪)、巴(中)。」
  • 找尋你的足跡楊氏族譜
    對於本姓氏是如何產生、根在何處、始祖何人、名人有何、郡望何方、緣何聚散、如何演變等,大家確一無所知。為了弘揚中華姓氏文化、傳承先祖美德,近些年來,在各地掀起了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熱潮,不同姓氏人員通過各種方法、各種手段,透過紛繁複雜的歷史尋覓姓氏之根。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1上杭族譜館FJSH113龍巖楊楊氏族譜11上杭族譜館FJSH146閩臺館楊泉南後卿楊氏家譜12>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397閩臺館楊龍海海澄英埭楊氏家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398閩臺館楊雲霄弘農楊氏家譜敘錄11
  • 楊氏四知堂
    天地一楊、楊氏一家親、楊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楊氏文化,傳播楊氏正能量,打造楊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楊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據載,松岙鎮五百岙楊氏源自今屬慈谿市周巷鎮東周塘村,「始祖元禮公分支,住姚地二百餘年。穆積四世,毓芳公孫男金世公,分住寧波府奉化縣五百岙村柏坑嶺腳,並建『四知』堂。」四知堂目前尚存,但其是否為東漢時期楊震後裔,現無從考證。
  • 廣西桂平楊氏、廣東河源市楊氏、湖南安化楊氏、四川閬中楊姓族譜略記
    ,即可加入楊氏大家庭,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四知文化,傳播楊氏正能量廣西桂平楊氏資料提供:廣西桂平市楊健生堂號名稱:四知堂 祠堂駐地:廣西省家譜主修:楊健生 字輩排序:杼公98世孫楊氏始祖楊杼公 周武王姬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父之弟
  • 廣東珠海南屏鎮北山村:楊氏大宗祠的建築典範(組圖)
    ,更何況在海戰前的南宋皇族和軍隊共計幾十萬人員的逃亡中,珠海是其最後的落難地,鬥門區的南門村滿村趙姓人家更是有家譜可查的宋朝皇族後裔,同樣在載著悠悠歲月的珠海市區的前山河畔有一個可能與南宋朝廷後裔有關的宗祠,那就是坐落在南屏鎮北山村的楊氏大宗祠。
  • 家譜歷史發展過程的前世今生
    如今,家譜同各姓氏的郡望、堂號一樣,不僅為區別姓氏源流,可作為數典認祖、研究歷史、地理、社會、民俗等參考資料,它還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家譜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萬般無奈之下,羅太汪不得不向土酋楊端求救,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楊端率領鄉兵從合江、消州等地進入播州,並與當地士族聯合,打敗了南詔,並乘機喧賓奪主佔據播州,取代了羅氏對播州的統治,並就此開創了725年楊氏土司統治播州的歷史。
  • 天下楊氏出弘農:《楊氏宗譜》與中國的楊姓傳承和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楊姓歷來以望族聞名天下:在皇為皇軒,在帝為帝嚳,在王為武王,在霸為晉文此之謂不朽;西京為丞相,東漢為司徒,魏室為九郵,晉朝為八座,此之為代祿。目前,全國各地的「楊姓家譜」皆以黃帝為1世祖,玄囂為第2世初祖,此後的世系傳承則是后稷、公劉、周文王這一脈。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些內容,最終凝聚為一個家族的共同紐帶和信仰——用當下最流行的話,那就是鄉愁的載體。如今,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遷徙最頻繁的時代,多數人都是遠離故鄉的遊子。是鄉愁的力量,讓春運如約而至。誰是鄉愁的最重要書寫者?家譜。家譜就是書寫、儲存家族記憶的晶片。家族祭祀、遊子尋根、生兒育女——最重要的參考指南都是家譜。
  •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成都「貓壩」楊氏宗族 30字家規傳承300年   孝父母、睦相鄰、務職業、守誠信…家訓有十戒,家教強調崇德重義、修身養性等  在成都溫江繁衍300年的楊氏宗族,家規家訓多得令人吃驚。
  • 天台姓氏文化:楊氏
    榮王楊白隱居地天台的楊氏,主要有八支。狀塘楊氏。修於1910年的《天台狀塘楊氏宗譜》記載,源出隋榮王楊白。肇基新昌彩煙。修於1946年的《天台楊氏宗譜》記載,楊智於宋嘉定十七年(1224)由新昌擇前遷天台南山上楊。後代主要居住在南山上楊、前楊、裡翁等村。 南山楊氏。修於1914年的《天台南山楊氏宗譜》記載,楊瓚於宋紹定五年(1232),由汴梁桐巷遷天台南山。後代主要居住在南山前楊、下楊、韓家等村。 妙山楊氏。
  • 百家姓楊氏:清白傳家四知家風
    天下楊氏第一村 華山仙峪是坐落於華山主峰西邊的一條美麗的山峪,公元前514年,楊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祁楊之難」秘密逃亡到了華山仙峪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我國鄉鄉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 千年文明古國,歷經滄海桑田,身處其中的百姓家族無論大小,不分貴賤,都有著豐富的家族故事,這些細微生動的家族史與個人生命史共同編織著中國歷史的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