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攜程、投資美團和滴滴 Booking的中國野心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在中國一向低調的繽客在2018年顯得「招搖」起來。

  Booking.com(繽客)是Booking集團旗下的子品牌之一,在今年2月之前,這家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集團的名字還是以另一子品牌Priceline.com的名字來命名的。關於更名,Booking集團表示是為了更好的國際市場競爭,因為Booking在美國之外的知名度遠遠高於Priceline,這其中尤其包括中國市場。

  目前Booking Holdings集團(簡稱Booking集團)的子品牌有六個,分別是:Booking.com(繽客)、Agoda(雅高達)、Priceline.com、KAYAK、rentalcars.com以及OpenTable提供在線旅遊服務, 業務涵蓋酒店、機票、度假、租車以及餐飲等多個方面。

  繽客官方旗艦店雙11上線飛豬

  近期,繽客官方旗艦店鋪趁著雙11上線飛豬平臺試水。據新京報記者查詢,目前上線產品的最高銷量51份,產品數量也遠不及繽客官網,分類以日韓港澳、東南亞、神州華夏等為主,仍然延續了官網先信用卡擔保預訂、後到店支付的支付方式,未接通支付寶服務。

  上線飛豬,繽客無疑是看上了飛豬背後的阿里系的生態體系和用戶群,同時,繽客今年新任命的中國區總裁馬佳曾任阿里巴巴天貓B2B市場總經理,這一淵源無疑也讓馬佳更能了解到阿里能給繽客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帶來什麼。

  對於急於擴張新市場的Booking集團來說,中國市場的消費者體量可觀,2017年出境遊人數就已經突破1.3億人次。Booking集團也一直在釋放發力中國市場的信號,此次在飛豬上線旗艦店更是有一種從暗中撒網到進一步走向臺前的意味,力圖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與中國企業「亦敵亦友」

  「如果在中國市場爭奪不了一席之地,那麼你就會處於劣勢。」Booking集團CEO Glenn Fogel表示。為了在中國拿下一席之地,Booking集團在近幾年的確下了不少功夫。繽客在2010年進入中國市場,2016年在中國設立產品和商務部門,使中國成為除阿姆斯特丹總部之外唯一擁有獨立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團隊的市場。今年6月,繽客和春秋航空達成合作,發布了一架外觀噴塗繽客官方logo的春秋航空A320客機,同時春秋官網的酒店頻道也可直接搜索繽客所擁有的房源。

  Booking集團和中國的平臺企業尤其是在線旅遊平臺的關係顯得更加微妙。早在2014年8月,Booking Holdings集團以5億美元入股攜程,並在2015年5月和12月先後增持股份。根據2018年5月披露的攜程股權結構,Booking集團持股8.5%,為第三大股東,攜程和繽客也持續共享酒店庫存。但是,當攜程在中國OTA市場成為行業老大,美團、飛豬崛起競爭的同時,Booking集團在2017年10月耗資4.5億美元投資美團,Booking集團旗下的Agoda也將自己的海外酒店庫存開放給美團;更有意思的是,在滴滴和美團大戰網約車和外賣市場時,Booking集團在今年7月又以5億美元戰略投資滴滴出行並達成合作關係,計劃未來雙方資源在APP互通。

  在與中國的對標企業競爭時,Booking集團顯然沒有採取直接對峙的方法,合作是最先擺出的姿態。不過隨著Booking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深入和中國本土企業出海的步伐加快,「亦敵亦友」的關係逐漸明顯。攜程、美團等中國本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Booking集團則開始通過新媒體營銷、上線飛豬等方式在中國國內建立自身品牌的影響力。Booking集團的多次投資也不僅僅是為了建立合作關係,更是被業內認為是在掣肘中國本土企業的出海速度。

  擴張面臨內外壓力

  Booking集團在中國市場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投資入股、打通房源是其目前在中國拉攏合作夥伴最常用的策略。有業內人士表示,Booking集團看中合作夥伴的流量入口以及本土經驗,投資涵蓋多種服務的多個平臺,其實也是在為自身多個子品牌的擴張打下基礎。

  動作頻頻的Booking集團想要在中國市場擴張其實並不容易。除了與具備本土優勢的攜程、美團等中國企業競爭,目前Booking集團的對手Expedia也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正在加碼亞洲業務的發展。另外Booking集團正在發展的民宿房源也受到國際共享住宿平臺Airbnb的強力競爭,尤其是Airbnb在近兩年也集中發力中國市場,Airbnb的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和Glenn Fogel一樣十分強調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對於Booking集團來說,外部競爭已經是「群狼混戰」。

  如果從Booking集團內部出發,本土化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速。從目前飛豬平臺上的繽客旗艦店只能使用信用卡預付就可窺見一二,繽客在中國的客戶服務仍然建議以郵箱方式諮詢和投訴,電話方式則必須輸入一長串訂單編號才能進行諮詢,並不符合當前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2017年和2018年,Booking、Agoda也曾被公開報導消費者投訴的案例,提出退款流程複雜、Booking的中國酒店價格不及中國在線旅遊平臺便宜等問題。和不少國外企業一樣,Booking集團的中國本土化進程仍需努力。

(文章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DF314)

相關焦點

  • 入股攜程、投資美團和滴滴,Booking的中國野心
    Booking集團和中國的平臺企業尤其是在線旅遊平臺的關係顯得更加微妙。早在2014年8月,Booking Holdings集團以5億美元入股攜程,並在2015年5月和12月先後增持股份。根據2018年5月披露的攜程股權結構,Booking集團持股8.5%,為第三大股東,攜程和繽客也持續共享酒店庫存。
  • 先投資攜程美團又下注滴滴 OTA巨頭Booking圖啥?
    (原標題:先投資攜程美團,又下注滴滴,這家市值近千億美元的OTA巨頭圖啥?)
  • 投資滴滴牽手攜程 在線旅遊巨頭Booking掘金中國
    他表示,目前集團已經與滴滴、攜程、美團、馬蜂窩等中國OTA(在線旅行社)企業均達成了合作,旨在通過與中國本土品牌的合作,進一步打響Booking Holdings在各個消費者群體當中的影響力。不過想要迅速提升市場份額,即使對於Booking Holdings這樣的巨頭而言也並不容易。
  • Booking做中國本地化:美團上市前加碼滴滴
    通過合作, BookingHoldings旗下的app將為用戶提供滴滴叫車服務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將可以直接通過Booking.com或Agoda平臺預訂酒店住宿。Booking最近在中國簡直是動作太多,上個月剛剛跟攜程秀完恩愛。
  • 滴滴出行加快全球擴張步伐對標Uber,獲Booking 5億美元投資
    滴滴還通過入股與國外其他企業建立聯盟的方式拓展全球業務。目前已經與滴滴出行建立合作關係的打車公司有Uber在美國的競爭對手Lyft、東南亞的Grab、印度的Ola、巴西的99、愛沙尼亞的Taxify以及服務於中東和非洲兩個市場的打車平臺Careem。
  • 上市在即的美團,為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但因為BookingHoldings與美團的投資關係,以及美團與滴滴在網約車和外賣業務上的激烈競爭,使得這次投資變得分外有趣。原因在於Booking Holdings同樣是美團老對手攜程的股東,Booking對美團的投資,讓許多人認為其是在對快速變化的中國酒旅市場重新下注,導致攜程的股價跌得有點慘。
  • OTA巨頭的中國野心:Booking.com合縱連橫謀取更大市場份額
    在攜程、滴滴出行、美團的股東名單中,均可見Booking Holdings的身影。不過,這位OTA巨頭已經從早年戰略投資者的潛行狀態中現身,更強調團隊的本土化運營,直接參與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在2019年攜程一家獨大,飛豬、美團、同程藝龍跟隨其後的格局之下,Booking.com繽客如何利用母公司強大的全球資源,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
  • 淨利潤為攜程的25倍,Booking是最會賺錢的在線旅遊企業
    說到在線旅遊平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攜程、飛豬、美團。殊不知,全球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在線旅遊企業其實是 Booking。2001 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斥資 7352 萬美元投資 Priceline,多次增持後持股比例超過 30% 一度成為最大股東。投資入股後,李嘉誠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精簡冗員、減少辦公室面積、壓縮運營成本、改善服務質量等。終於,Priceline 度過難關,並在泡沫危機結束後開啟了新一輪的擴張。
  • 同是在線旅遊巨頭,攜程為何比不過Booking?
    相比十五年前,如今的攜程早已不復當年「一家獨大」的意氣風發,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OTA市場格局:競爭者從四面八方湧來——阿里、騰訊、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等一批巨頭出重手圍獵旅遊業;從京東到網易,再到谷歌,甚至小米、360、蘇寧易購及唯品會,都涉足了旅遊行業;一批新興OTA
  • 先後下注攜程與美團點評,Priceline的中國擴張意欲何為?
    美團點評的40億融資讓它的戰略投資者Priceline再次受到關注,作為已經投資攜程的全球最大OTA企業,Priceline已經在度假線上形成了全球的生態布局。此次參投美團點評也達成了兩者在在線旅遊領域的戰略合作。實際上,Priceline投資美團點評不僅加劇了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競爭,也是Priceline進軍中國市場的戰略一步。
  • 頭部玩家|滴滴牽手Booking 誰才是最大贏家?
    和訊網消息 7月17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與在線旅行企業Booking Holdings(納斯達克代碼:BKNG)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並獲得來自Booking Holdings的5億美元戰略投資。正值美團上市前夕的特殊時期,滴滴頻繁動作的時間點可以說是非常微妙,前者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進軍網約車,已經入局的還有另一旅遊巨頭攜程。網約車作為滴滴的核心業務,此舉或許可被解讀為是滴滴的反擊。雖然滴滴此前曾予以澄清,但其正如火如荼投入美團的外賣領域,自上線4個月以來,滴滴外賣已登陸4個城市,並將在下周一入駐鄭州。
  • Booking,最會賺錢的在線旅遊企業
    2001 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斥資 7352 萬美元投資 Priceline,多次增持後持股比例超過 30% 一度成為最大股東。   投資入股後,李嘉誠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精簡冗員、減少辦公室面積、壓縮運營成本、改善服務質量等。終於,Priceline 度過難關,並在泡沫危機結束後開啟了新一輪的擴張。
  • 滴滴獲Booking5億美元投資,這次融資稍微少一點
    網約車內參訊(文/康二聰)7月17日,南方都市報報導稱,滴滴將接入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同時還將獲得Booking Holdings 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實際上,這一輪融資比起滴滴的歷史融資記錄並不起眼。
  • 攜程曾說不做滴滴,但滴滴可能要認真賣酒店了|旅訊8點正
    對滴滴的投資更像是布局,業務上的協同和故事留給未來,「美團有成規模的酒旅業務,滴滴目前在酒旅上還沒有開始發力,此番動作,也可以理解為兩不誤兩促進。海外酒店業務首選和美團合作,同時高頻入口這塊還有滴滴是備選」。
  • 冬天裡的OTA:攜程、飛豬、美團三國殺
    01 從舊三國,到新三國OTA新「三國殺」是從舊「三國殺」進化而來,後者指的是攜程、藝龍、去哪兒。自2015年攜程入股藝龍,和去哪兒合併後,OTA此前數年幾分天下的局面便結束了,攜程再次一家獨大。雖然飛豬和美團在體量和市場份額上都和攜程仍有較大差距,但兩者業務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對攜程的統治地位造成了一定威脅。美團投資人徐新之前有過一個評價,她說,美團這種超級平臺模式,是可以不斷「長出花」來的,而旅遊就是其中的一朵。具體說來,這是一家「吃貨」聚集的平臺,但吃喝玩樂之外,用戶自然也就有了在當地住宿旅遊等更多需求。
  • 攜程全球化:Booking、Expedia、谷歌三面壓境
    步步為營的出海布局雖然在今年攜程才正式提出進軍國際市場的策略,但其實在10年前的2009年,攜程已經有了進軍國際市場的野心。在那一年攜程走出中國大陸,投資了中國臺灣的易遊網,收購了永安旅遊百分之百的股權。之後攜程逐漸推進國際化戰略,開始一系列投資和併購。
  • 京東騰訊電商、攜程去哪兒、滴滴UBer,合併背後的男人是他
    58趕集、優酷土豆、攜程去哪兒、美團點評、滴滴快的、滴滴Uber中國、京東騰訊電商,這些公司在相互的廝殺過程中,沒有辦法「殺死」對方,在背後資本的運作下完成了合併。 合併最大的受益者是雙方的股東。2、滴滴、Uber中國合併快的和快滴合併成立新的滴滴公司之後,出行市場滴滴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Uber在中國成立子公司Uber中國,Uber在出行市場上拿出20億美金進行巨額的補貼,以搶佔市場和滴滴進行競爭,滴滴也不甘落後,同樣用巨額補貼和Uber競爭,那段時間,對司機和乘客來說,都是最幸福的,作為Uber和滴滴的早期投資者張磊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
  • 攜程大股東看好美團旅行,Priceline與美團旅行戰略合作
    而此前,Priceline在2014年8月,以5億美元投資攜程,並於2015年進行增持,成為攜程重要股東。而2015年對於攜程也意義非凡,在這一年先後完成對老對手藝龍和去哪兒的收購,OTA行業僅剩單一巨頭。但此後,攜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不斷被爆出消費者的不滿。
  • 攜程與Booking恢復蜜月期:繼續共享酒店庫存
    早在2012年8月,Priceline旗下酒店預訂平臺Booking.Com就與攜程展開合作,隨後Priceline於2014年成為攜程的投資人之一,並於2015年和2016年追加了對攜程的可轉債投資。然而,隨著近年攜程加大對國際業務的投入,昔日合作夥伴不可避免產生直接競爭。為此,Booking Holdings採取了入股攜程競爭對手的做法以進行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