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幸福食堂裡的年味兒足

2020-12-18 環京津網

中新網西寧1月24日電 (魯丹陽)24日是農曆臘月三十日,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的廚師們為社區老人做了一頓特殊的團圓飯。

圖為西寧市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的廚師起鍋裝盤。魯丹陽 攝

早上八點,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的廚師長李廷璽帶領廚師們為社區老人準備備餐,「在平時我們給老人準備的午飯都是兩個葷菜、兩個素菜,外加主食和湯,今天過節我們專門準備了青海傳統的老八盤,有八個涼菜、八個熱菜,希望老人們能過一個溫暖的除夕。」

圖為西寧市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的麵點師和南川東路瑞馳社區老人及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包水餃。魯丹陽 攝

據了解,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於今年6月份啟動,共設有1個區級老年服務指導中心、1個「中央廚房」、29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幸福食堂」和若干個居民小區「助餐點」,食堂的送餐車輛每天準點將熱乎乎的飯菜送至社區或居民小區。

「幸福食堂開了以後,我和老伴兒再也沒有在家吃過剩飯,幸福食堂一頓乾淨衛生、營養均衡的午餐只收10元錢。」南川東路瑞馳社區居民李廣慶說,沒有想到在除夕這天,幸福食堂還會專門為老人們做一頓團圓飯,和社區的朋友們歡聚一堂,我感覺特別高興。

圖為南川東路瑞馳社區的老年人正在吃水餃。魯丹陽 攝

今年82歲的社區居民屠元生和78歲的老伴兒因為年紀大,在家做飯不方便,愛老幸福食堂解決了他們吃飯的困難,「幸福食堂解決了我們老年人的後顧之憂,我們在這裡吃飯不僅暖了胃更暖了心。」

圖為在社區吃團圓飯的南川東路瑞馳社區的老年人和社區工作者合影留念。馬銘言 攝

一周前,南川東路瑞馳社區的工作人員為了這頓團圓飯就開始忙活兒,打掃衛生、準備桌椅、貼窗花、買乾果……南川東路瑞馳社區黨委書記孫寶茜說,希望老人們在社區過一個幸福開心的除夕。

圖為南川東路瑞馳社區的老年人在社區圍坐一桌過除夕。馬銘言 攝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西寧市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運營以來,共為老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140846份,平均每日提供服務984人(次);老年人日就餐人數最高峰達1281人(60歲以上享受低保等條件、在政府購買範圍內的用餐老人199人,60歲以上社會自費老人286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796人)。(完)

【編輯:李玉素】

相關焦點

  • 從108米青海之眼看幸福西寧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今天,朋友圈被西寧海洋世界(科普館)、石榴籽園霸屏了!坐在108米的青海之眼摩天輪上,我看到了幸福西寧的樣子。」8月18日,西寧新華聯國際旅遊城童夢樂園正式開園,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遊玩。
  • 來自愛老食堂的西寧幸福感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在西寧,從推行的社區愛老幸福食堂,到農村老年之家,一頓頓熱乎可口的飯菜焐熱了一位又一位老人的心。在這裡, 「一座愛老幸福食堂」溫暖了一座城,也帶給了西寧老人幸福安康的生活展望……在西寧,老人們的幸福就是「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寧的幸福。(記者 王瓊) 老人們吃飽吃好就是我們的幸福 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經理 李政陽 如何讓老人從「吃得到」到「吃得好」?
  • 青海西寧:文旅力量助力市民幸福迎新年
    西寧親子生活節啟動 數千家庭在西寧遇見幸福由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城西區人民政府主辦,西寧文旅公司承辦的西寧親子生活節是西寧市「三節」期間的重點周期性文旅活動。活動自2020年12月12日啟動以來,有數千組家庭參與到西寧親子生活節的系列活動中,他們通過體育健身、文化傳承、研學教育等一系列的親子互動,觸摸了西寧溫度,感知了生活在西寧的幸福,使這個新年變得有學、有玩、有意思。「我們舉辦西寧親子生活節的目的,旨在豐富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兒童在『三節』以及寒假期間的文化生活,同時也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向全社會及我們的下一代傳遞幸福西寧的城市內涵。」
  • 「一碗飯」暖了老人心——西寧「愛老幸福食堂」觀察
    新華社西寧12月9日電 題:「一碗飯」暖了老人心——西寧「愛老幸福食堂」觀察新華社記者江時強、王大千兒女遠走高飛,老人獨守空巢。在我國城鄉,九成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吃飯成了一大難題。配餐車從中央廚房開到社區食堂,不到15分鐘。熱氣騰騰的保溫箱一打開,飯菜的香味就往鼻子裡鑽。剛一坐穩,秦桂馥先拉著老棋友爭論頭一天的勝負,譚瑞珠則習慣性地把米飯一多半先撥給他。「雖是家常菜,但雞丁是蒸熟後再加少量油炒的,白菜豆腐燉得綿軟,四菜一湯都是低鹽。」
  • 西寧最大愛老幸福食堂等他們品嘗幸福的味道
    6月18日,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正式運營,這將有效解決該區高齡、孤寡、獨居、空巢及其他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西寧市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的正式啟動,標誌著西寧最大的愛老幸福食堂正式開門迎客啦。10大功能區、7輛小廂式送餐車、58名專職人員構建了城中區助餐送餐配餐「15分鐘服務圈」。
  • 在西寧遇見幸福 西寧親子生活節啟動
    12月12日下午,由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城西區人民政府主辦,西寧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西寧親子生活節在青海大劇院啟動。    此次西寧親子生活節在幸福西寧的背景下,以「在西寧,遇見幸福」為主題,將西寧市優質文化、旅遊、體育、教育等親子互動資源融為一體,讓家長和孩子們通過參加各類活動觸摸西寧溫度,感知生活在西寧的幸福。
  • ...西寧河湟文化旅遊藝術節 · 第三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寧...
    重啟自由自在,享受幸福西寧! 華燈初上,清風送爽,嘉賓雲集,美食薈萃! 7月17日晚,海湖新區唐道637和北城七區廣場熱鬧非凡,以 「品味河湟文化·暢遊幸福西寧」為主題的西寧河湟文化旅遊藝術節第三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寧美食節 盛大開幕!
  • 突兀虎臺下的幸福西寧
    公元397年,河西鮮卑貴族禿髮烏孤稱西平王,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後遷樂都(分屬青海),史稱南涼,領有今日甘肅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其弟禿髮利鹿孤登基後,國力強盛,一度雄據西陲,虎臺就是那時所築。至禿髮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於後涼呂光。東晉隆安元年(397年)烏孤與後涼決裂,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次年改稱武威王,399年遷都於樂都,建立南涼政權。南涼太初三年(399年)八月烏孤死,弟利鹿孤繼位,遷都西平(今青海西寧)。401年,利鹿孤改稱河西王。利鹿孤率軍徵戰二年多,戰事多勝。402年三月,利鹿孤死去世。
  • 做大做好這碗飯——聚焦西寧愛老幸福食堂系列報導之八
    77歲的王改英在城中區香格裡拉社區的幸福食堂高興地吃著飯的照片頻繁在各大媒體亮相,成了幸福食堂的「網紅」老人。  雖然是「網紅」,但王改英來這裡吃飯的原因和來就餐老人都一樣:年齡在80歲左右,多是獨居或是身體狀況欠佳,做飯有困難的老人。在王改英看來,幸福食堂的飯菜不僅經濟實惠,而且種類豐富、乾淨衛生,比在家裡吃飯還要好。
  • 青海西寧十大特產 青海西寧十大特產有哪些
    青海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那麼青海西寧有哪些特產呢?1、青海冬蟲夏草冬蟲夏草,是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複合體,主要分布在中國西藏、青海省為主。2、湟源陳醋湟源陳醋是青海西寧名特產之一,是以青稞、麩皮為主要原料,其酸味純正,清香甜潤,質地濃稠,多吃能增食慾,助消化健脾胃。
  • 幸福食堂飄出幸福味
    臨近11時30分,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內,香氣撲鼻,十幾名餐廚工作人員忙碌著自己的工作。當天食堂菜單是:紅燒鴨子、素炒蘑菇、豆腐肉末、洋蔥炒肉、素炒菜心、素炒蘿蔔絲六個菜。中央廚房負責人吳春娟介紹,公園巷社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隸屬燒鵝仔餐飲有限公司,總共有三個高標準的中央廚房,負責10個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每天就餐的老人有好幾百人。
  • 忘不了的青海美食,不一樣的西寧味道
    可最近,這個問題有了新答案:為期一個月的第二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成了市民及遊客的首選。夜幕降臨,西寧市區東、西、中、北四個分會場,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和遊客接踵而至,尋找各式可以大飽口福的特色小吃。雖然本報陸續報導過美食節主會場及各大分會場的盛況,可誰又能抵得住美食的誘惑呢?每去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驚喜。
  • 初見青海西寧
    祖國很大,如果不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好好走走看看,那在往後餘生的歲月裡也許會有所遺憾吧,我是這樣想的,所以今年就來了。在來青海之前就對這裡的風景名勝有所了解,與青海省同名的青海湖自然是一大景觀,那它本身也是中國第一大湖泊,而在它東側不遠處的地方又有一處美麗景區——
  • 百萬網友 雲端點讚幸福西寧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手機上看城洽會還是第一次,西寧令人驚豔!」「為更美麗、更和諧的西寧點讚!」……7月23日,2020西寧城洽會如約「綻放」,不同以往的是,我市首次將展會搬上「雲端」,令人耳目一新。截至當日17時,記者在開幕式直播平臺看到,已有121.7萬網友觀看並回播,點讚次數更是高達620.78萬次,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在刷新。
  • 「綠水青山·幸福西寧」走進古城西安
    本報訊(記者 張豔豔)10月22日,由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海北州文體旅遊廣電局、黃南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協辦的「綠水青山·幸福西寧」文化旅遊推介會暨援青文旅聯盟推廣活動在西安市舉行。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陝西省旅遊協會、西安市旅遊協會和西寧市、海北州、黃南州文旅局以及兩地旅遊企業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此次推介活動。
  • 青海西寧火車西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
    青海西寧火車西站青海西寧火車西站途經公交車路線:69路;70路青海西寧火車西站69路公交車路線:06:30-21:00:火車西站→火車西站東→西站一巷→文苑橋西→文苑橋東→薩爾斯堡→文匯橋南→文景街東→五四二橋西→五四西路西口→師範大學→省郵政大樓→西寧市測繪院→楊家寨→五四西路口→新寧廣場北→現代婦產醫院→氣象巷→五岔路口青海西寧火車西站70路公交車路線:06:20-21:00:火車西站→火車西站東
  • 青海:涵養綠色生態 建設幸福西寧
    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延虎介紹,「一芯、兩屏、三廊道」就是把整個市區原有的32.6萬畝土地拿出來作為城市的綠芯,就像一個人的肺一樣。兩屏分為內屏和外屏,內屏就是南北山,離城郊比較近,外屏指南面的拉脊山,北面的北山、大阪山,西邊的日月山,構成了西寧外圍的生態屏障。三廊道就是南川、北川和西川三廊道。
  • 舌尖上的青海西寧美食攻略
    ),肉質鮮美,份量足!西寧有三條美食街:1、眾所周知的莫家街,幾年前整改後,我已經很少去了,裡面基本上只有馬忠食府,專門給遊客吃的,這裡只有一個優點:如果不想東奔西跑,店裡的小吃種類還是比較全的,味道尚可,缺點是:味道中庸、價格高。
  • 「我們都是幸福西寧人」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後,貫穿著西寧市始終堅持「建設幸福西寧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城市發展思想,反映著對百姓美好生活嚮往的執著追求,見證著不斷為城市賦予文明底色的堅實步履。聚焦民意讓群眾安心「以前小區裡設施老化,亂扔垃圾,亂貼小廣告,小區地面坑坑窪窪,沒有物業……」住在西寧市城中區解放路社區新華街1號院的居民要秀玉提起小區曾經的狀況,有道不盡的苦水。「如今,小區大變樣,路面整潔了,樓道燈亮了,汙水管道不堵了。」
  • 西寧舊事:青海的製革業,特種犛牛皮
    考古學家曾在格爾木市東140公裡的諾木洪搭裡他裡哈古文化遺址中發現犛牛皮製成的革履,距今有四五千年。據文獻記載,九百年前,青唐城內已有犛牛皮製成的革履;明末清初,個體靴匠在牧區用犛牛皮製作藏靴。1927年,傅順山從蘭州遷來西寧,在觀門街開設了西寧第一家手工業皮革作坊,以犛牛皮為原料,鞣製牛面革、帶革、底革(俗稱藥功皮),製作皮帶、槍套、皮鞋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