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特徵分析

2020-12-15 千家智客

  新型智慧城市在建設和服務上不斷呈現出新的特徵。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徵: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廣泛覆蓋的信息感知網絡是智慧城市的基礎。任何一座城市擁有的信息資源都是海量的,為了更及時全面地獲取城市信息,更準確地判斷城市狀況,智慧城市的中心系統需要擁有城市的各類要素交流所需信息的能力。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網絡應覆蓋城市的時間、空間、對象等各個維度,能夠採集不同屬性、不同形式、不同密度的信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智慧城市的信息採集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幫助。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漸入大眾視野。型智慧城市在建設和服務上不斷呈現出新的特徵。

  一、智慧城市建設特徵

  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徵: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一)全面透徹的感知

  廣泛覆蓋的信息感知網絡是智慧城市的基礎。任何一座城市擁有的信息資源都是海量的,為了更及時全面地獲取城市信息,更準確地判斷城市狀況,智慧城市的中心系統需要擁有城市的各類要素交流所需信息的能力。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網絡應覆蓋城市的時間、空間、對象等各個維度,能夠採集不同屬性、不同形式、不同密度的信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智慧城市的信息採集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幫助。

  通過傳感技術,實現對城市管理各方面監測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類隨時隨地的感知設備和智能化系統,智能識別、立體感知城市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感知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和處理,並能與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繼而主動做出響應,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的運行。

  (二)寬帶泛在的互聯

  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是以多種信息網絡為基礎的,如固定電話網、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網、傳感網、工業乙太網等,"深度互聯"要求多種網絡形成有效的連接,實現信息的互通訪問和接入設備的互相調度操作,實現信息資源的一體化和立體化。梅特卡夫法則指出,網絡的價值與網絡節點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在智慧城市中也會看到,將多個分隔獨立的小網連接成互聯互通的大網,可以大大增加信息的交互程度,使網絡對所有成員的價值獲得提升,從而使網絡的總體價值顯著提升,並形成更強的驅動力,吸引更多的要素加入網絡,形成智能城市網絡節點擴充與信息增值的正反饋。

  各類寬帶有線、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城市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城市各類隨時、隨地、隨需、隨意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寬帶泛在網絡作為智慧城市的"神經網絡",大大增強了智慧城市作為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智能服務的能力。

  (三)智能融合的應用

  在傳統城市中,信息資源和實體資源被各種行業、部門、主體之間的邊界和壁壘所分割,資源的組織方式是零散的,智慧城市"協同共享"的目的就是打破這些壁壘,形成具有統一性的城市資源體系,使城市不再出現"資源孤島"和"應用孤島"。在協同共享的智慧城市中,任何一個應用環節都可以在授權後啟動相關聯的應用,並對其應用環節進行操作,從而使各類資源可以根據系統的需要,各盡其能地發揮其價值。這使各個子系統中蘊含的資源能按照共同的目標協調統一調配,從而使智慧城市的整體價值顯著高於各個子系統簡單相加的價值。

  現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類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新一代全面感知技術的應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數據。集大成,成智慧。基於雲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並引入綜合集成法,通過人的"智慧"參與,大大提升決策支持的能力。基於雲計算平臺的大成智慧工程將構成智慧城市的"大腦"。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還將進一步推動"雲"與"端"的結合,推動從個人通訊、個人計算到個人製造的發展,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進一步彰顯個人的參與和用戶的力量。

  (四)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重塑了現代科技以人為本的內涵,也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戶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注重從市民需求出發,並通過維基、微博、FabLab、LivingLab等工具和方法強化用戶的參與,匯聚公眾智慧,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五)海量信息的智能處理

  智慧城市擁有體量巨大、結構複雜的信息體系,是其決策和控制的基礎,而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還需要表現出具有對所擁有的海量信息進行智能處理的能力,這要求系統根據不斷觸發的各種需求對數據進行分析,提煉所需知識,自主地進行判斷和預測,從而實現智能決策,並向相應的執行設備給出控制指令,這一過程中還需要體現出自我學習的能力。智能處理在宏觀上表現為對信息的提煉增值,即信息在系統內部經過處理轉換後,其形態應該發生了轉換,變得更全面、更具體、更易利用,信息的價值獲得了提升。在技術上,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術應用模式,是智能處理的有力支撐。

  (六)信息的開放應用

  智能處理並不是信息使用過程的終結,智慧城市還應具有信息的開放式應用能力,能將處理後的各類信息通過網絡發送給信息的需求者,或對控制終端進行直接操作,從而完成信息的完整增值利用。智慧城市的信息應用應該以開放為特性,並不僅僅停留在政府或城市管理部門對信息的統一掌控和分配上,而應搭建開放式的信息應用平臺,使個人、企業等個體能為系統貢獻信息,使個體間能通過智慧城市的系統進行信息交互,這將充分利用系統的現有能力,大大豐富智慧城市的信息資源,並且有利於促進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

  二、智慧城市的服務特徵

  (一)必須要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智慧城市應該構建起智慧的民生服務體系,實現智能照明、醫療健康、就業、公共安全、教育等智慧民生服務信息的數據開放、共享與融合,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讓市民能有公平、平等使用公共資源的機會。

  (二)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智慧城市應該更好的發揮信息數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城市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構建統一的城市管理系統。

  (三)發展綠色經濟

  智慧城市應該幫助構建可持續的綠色生態發展體系,實現環境保護、能源管理等領域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數據開放與融合。

       智慧城市應該構建政務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平臺,打破教育、交通、經濟等各個領域的數據障礙,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做到共享互利。

  (五)一定要確保網絡安全

  近年來數據洩露、殭屍物聯網、晶片BUG等信息網絡安全事件頻發。智慧城市有必要在網絡互聯的過程中,利用新一代技術保證信息與數據傳遞的安全,做到智慧城市的同時也要做到安全城市。

相關焦點

  • 國泰新點發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論壇
    4月20-21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論壇暨《中國信息年鑑》(2018)年會在河南鶴壁順利召開。此次年會是在國家信息中心、鶴壁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信息年鑑》期刊社和鶴壁市智慧城市管理辦公室聯合主辦。國泰新點作為協辦單位出席會議並發言。
  • 智慧城市進入和發展三次浪潮的特點與趨勢分析
    該階段在中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重點推進RFID、3G/4G、雲計算、SOA等信息技術全面應用,系統建設呈現橫縱分割特徵,信息共享基於共享交換平臺、以重點項目或協同型應用為抓手。推進主體上,中央部委層面由住建部牽頭,在全國選取了290個試點,廣泛探索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和模式。國內外軟體開發商、系統集成商、設備商等積極參與各環節建設。
  • 智慧園區發展至今,都具有哪些特徵?
    目前,智慧園區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園區智慧化的廣泛建設,不僅提升園區吸引力,而且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賦予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順應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趨勢。 在分析智慧園區的特徵之前,首先要知道智慧園區是什麼?智慧園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區域內的設備進行統一的管控。
  • 2019-2020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出爐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為全面推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美麗宜居幸福便民、產城人文融合創新的我國各級各類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鎮和智慧小鎮,太昊國際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評級聯合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促進網網絡發展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連續第六年組織開展2019
  • 國脈:中國智慧城市的願景與本質特徵
    ,讓城市中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徵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其本質是更加透徹的感知、更加廣泛的聯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計算,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
  • 吳曉敏: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驅動、智慧引領
    新華網烏蘭察布7月19日電 在今日舉行的 2017中國創業創新博覽會「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城市發展聯盟副秘書長吳曉敏發表了主題演講《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從智慧城市的興起之因、發展歷程與現狀、關於新型智慧城市的解讀、思考與建議等維度,跟與會者進行了互動分享。
  • 南京萊斯山君泉:新型智慧城市離不開信用體系建設
    2020年12月3日,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 合作共享」為題的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北京展覽館拉開帷幕。此次智博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作為指導單位,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國際商會、智慧城市發展聯盟共同主辦。
  • 智慧城市的三個定義、四大特徵及建設路徑
    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並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 濰坊市智慧城市建設及數字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開班
    濰坊市智慧城市建設及數字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開班 2020-12-2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濰坊市召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中期評估會議
    本次會議邀請國家信息中心、山東省計算中心專家,青島、淄博、煙臺、威海、日照、聊城、利津、莒縣等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市、縣大數據主管部門負責人以及關心智慧城市建設的市民和媒體代表,對濰坊市和壽光市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工作進行中期評估。濰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部分縣市區大數據主管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關注】延吉榮登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全國百強縣榜單
    日前,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聯合太昊國際網際網路區塊鏈評級等權威機構發布了《2019-2020年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通報》,延吉市是吉林省唯一一個上榜百強區縣的城市,位列第74名。
  • 山西省舉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專題視頻講座
    圖為講座現場黃河新聞網訊12月18日下午,中共山西省委網信辦、山西省發展改革委聯合舉辦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專題視頻講座,旨在進一步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指導各地各單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結合實際推進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 一圖解讀青島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熠 青島報導  記者從青島市大數據局了解到,當今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推進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選擇。市大數據局落實數字青島規劃部署,對標上海、深圳、杭州等先進城市做法,按照「1+5+N」攻勢打法加快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用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迎來風口:多地落子,「將成為21世紀的第一產業」
    12月3日,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新型智慧城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強大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表示。特別是在疫情之下,智慧城市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未來城市 全球智慧---智慧城市發展論壇暨智能礦山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3日,由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智慧城市發展論壇暨智能礦山建設論壇」在北京西郊賓館順利召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董事長王敬民出席本次論壇並致辭。
  • 螞蟻金服易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輕、快、活」
    螞蟻金服城市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易賽在會上表示,隨著政府城市管理從單向治理向多向協同發展,要更有效、更快速地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更多社會化公司、平臺的參與,共建智慧城市生態。螞蟻金服城市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易賽(攝影 央廣網記者韓靖)  「在所有的服務當中,從線下搬到線上來的時候,第一要解決的是身份的問題。」易賽指出,實名能力是建設指揮城市的重要基礎。
  • 智慧園區發展至今,它都有哪些特徵
    智慧園區有哪些特徵 智慧園區是當今社會經常聽到的一個名詞,它離我們很近,又離我們很遠,那智慧園區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又有哪些特徵,什麼樣的園區才稱得上是智慧園區呢?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有人說,新的技術是由於人們的懶惰而發展的更快的。這句話不無道理,科技的蓬勃發展有可能是因為人們的懶惰,因為人們想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更智能,除去不必要的管控與生活步驟。科技的發展帶給人們的便利,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體現。 在分析智慧園區的特徵之前,我們要知道智慧園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東西。
  • 2019年我國智慧園區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北極星大氣網訊:中國智慧園區定義級產業鏈特徵智慧園區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具備迅捷信息採集、高速信息傳輸、高度集中計算、智能事務處理和無所不在的服務提供能力,實現園區內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以提高園區產業集聚能力、企業經濟競爭力、園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園區發展理念。
  • 智能經濟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將在寧波舉行
    智能經濟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將在寧波舉行 2017-09-01 11:38:00來源:央廣網
  • 數字孿生城市的理念與特徵
    在「比特」空間上,所構建的城市虛擬映像疊加在城市物理空間上,將極大改變城市面貌,重塑城市基礎設施,形成虛實結合、孿生互動的城市發展新形態。藉助更泛在普惠的感知,更快速度的網絡、更智能融合的計算,一種更加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將得以創建。不久的將來,以數字孿生城市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讓城市生活變得更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