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符號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臺灣學者: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符號

  【解說】7月4日,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開幕。來自中國、美國、法國、韓國等海內外300多名學者參會,共同研討文化與傳播裡的符號學。

  【解說】「符號學」是什麼?這個概念讓普通民眾既感到陌生又神秘,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中國符號學大師、四川大學教授趙毅衡表示,符號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同期】(四川大學教授趙毅衡)符號學這個學科它有一個特點,討論的問題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都是我們文化的  一個組成部分,符號學簡單說就是意義學,因為任何意義都是要靠符號才能傳達的,所有的符號也都是用來傳達意義的,所以每天生活在符號當中,我們淹沒在符號當中,我們的意識存在的目的就是尋找符號。

  【解說】當天,研討會以「新媒體時代的文化與傳播符號學」為主題,圍繞「新媒介技術時代的傳播符號學」、「新聞傳播符號學」、「電影電視的傳播符號學」、「中國符號學遺產」等單元主題展開學術探討。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表示,中華文化數千年的積澱,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符號。這其中「孔子」這個符號的變化,在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中值得注意。

  【同期】(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在新的時代裡面,我們發現孔子這個文化符號,性質已經改變了,跟過去代表的一種落後的,或者被批判的一個對象,逐漸轉化變得中性,甚至變得一種褒義詞,包括我們對海外,在傳播中國文化的時候,我們也把我們機構,把它稱之為孔子學院,也就是說孔子成為我們這個新時代,我們大家樂於以他作為我們文化的代言人,或者以他作為我們整體傳統文化的標籤,那這樣一種新的符號化的過程,我覺得也是非常值得觀察的。

  【解說】同時,龔鵬程表示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符號,在全球傳播中兩岸可以相互配合。

  【同期】(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這個部分可能兩岸共同合作,臺灣有臺灣的優勢,大陸有大陸的特點,我 覺得,如果大家來互相配合,可以把我們傳統文化的內涵做更多的挖掘,這樣才有利於在新時代,起到全球化的傳播新情景。

  記者胡敏成都報導

相關焦點

  • 兩岸學者對話「中華文化對當代教育的意義」·杭州日報
    本地訊(記者 王夏斐)昨日,兩岸文化教育界的有識之士相聚杭州,進行了一場「2014兩岸人文對話」,共同探討中華文化對當代教育的意義。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錢復作總結髮言。市長張鴻銘,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佔祥,國臺辦副主任、中華文化促進會顧問葉克冬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市政協主席葉明等出席。
  • 兩岸學者雲集中華文化論壇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需警惕民進黨當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王琪】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鑑於當下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高雄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約150人將以參加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參會。
  • 學誠法師倡導海峽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復興大計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國際在線消息(通訊員曉東):12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辦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倡導海峽兩岸的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復興大計,認真審視傳統文化的精神命脈——心文化,一起感悟它帶給現代人類的重要啟示與智慧指引。
  • 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說起
    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說起  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對共同價值觀的自我傳承。漢字是中華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鮮明標誌,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是全球華人的共同信仰,心心相印,代代相傳。
  • 兩岸學者研討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管理事宜
    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來建強)「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研討會」20日在福州召開,這是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來自兩岸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漁事管理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這是近年來兩岸學界第四次舉辦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的研討會。
  • 弘揚漢字藝術 溯源中華文化——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
    9月26日至10月10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舉辦。本次活動是兩岸藝術家以藝會友的盛會,也是此前舉辦了七屆的「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的延續。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海外網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大陸企業攜手臺灣藝術大學 共同傳承中華文化
    日,臺灣藝術大學校長謝顒丞(右四)一行,在深圳匯德豐集團董事長藍海(左二)等人的陪同下,拜會中華文化促進會,就兩岸如何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等議題與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右五)進行交流。 陳小願 攝    3月26日,臺灣藝術大學校長謝顒丞(左五)一行,在深圳匯德豐集團董事長藍海(右二)等人的陪同下,拜會中華文化促進會,就兩岸如何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等議題與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右四)進行交流。
  •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聚焦中華傳統教育思想
    論壇以「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18位教育學研究領域及有關方面專家學者與會。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新成致辭表示,中華傳統教育思想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對世界教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世界發展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 孫中山影響兩岸政治 文化符號滲透兩岸日常生活
    是誰破壞臺灣形象,真正丟臉的是現在的『執政黨』跟現在的領導者陳水扁。」   此前,國民黨「立委」盧秀燕11月7日質問「行政院長」蘇貞昌:「您覺得由陳水扁來主持這個中華文化復興禮義廉恥大會適合嗎?我們一些委員說,禮拜五我們就要穿著禮義廉恥的衣服,去向陳水扁討教禮義廉恥。」
  •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2012兩岸人文對話」——溝通與交融之道
    2012年初,中華文化促進會與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在共同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宗旨下,就合作舉辦年度性高端文化論壇達成共識:取名「兩岸人文對話」,邀集兩岸專家學者以中華文化視角,對兩岸共同關心的世界議題和普適價值進行探討。
  • 海峽兩岸學者聚首漳州共同探討黃道周文化
    何凌霄 攝  中新網福建東山6月14日電 (何凌霄)14日上午,漳州市黃道周文化學術研討會系列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開幕。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有100多人出席開幕式。何凌霄 攝  開幕式後,隨即舉辦了本次活動的重頭戲——黃道周文化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文法學院教授黃震雲主持,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就黃道周文化進行了主題發言。  「黃道周在臺灣也有幾處廟宇,這對閩南文化建設和兩岸交流很有意義。」
  • 兩岸學者共同研討金廈生活圈
    兩岸學者共同研討金廈生活圈 2013年06月12日 11: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金門消息 日前, 2013金門經濟高峰論壇在金門舉行,海峽兩岸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等圍繞金門的戰略價值、經濟與產業、金廈共榮生活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 兩岸學者齊聚廈門 探討「兩岸融合視野下臺灣史」
    「兩岸融合視野下臺灣史論壇」17日在廈門開幕。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文化,以及新時期兩岸融合發展等話題進行廣泛交流。
  • 「慎終追遠」,清明節是兩岸共同的文化
    兩岸航空公司增開清明包機,特別是2008年12月兩岸直航以來,往來的路更通暢,返鄉的臺胞人數更是逐年增長。△2009年4月3日,以大陸海協會顧問林麗韞(左二)為團長的「大陸老臺胞返鄉謁祖文化參訪團」清明返鄉祭祖。另一方面,大陸老臺胞也回到家鄉祭祖。
  • 相約香城泉都 兩岸專家學者縱論溫泉文化
    相約香城泉都 兩岸專家學者縱論溫泉文化 2014-09-29 13:13:41、鹹寧市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湖北鹹寧)溫泉旅遊文化與產業發展論壇在香城泉都—湖北鹹寧舉行。
  • 兩岸共編《媽祖文化志》在臺灣首發
    同年12月,福建省地方志學會與臺灣媽祖聯誼會籤署《關於共同編纂〈媽祖文化志〉協議》。該學會副會長俞傑介紹,學會組織人員多次赴臺,擬定編纂方案、大綱及撰稿人員、印刷出版等事宜;相關研討會也三度在福建舉辦,以解決編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 大陸學者探討一國兩制「臺灣模式」:不等同於「香港模式」
    中國臺灣網6月25日訊 第三屆京臺學者共研會23日在京開幕,兩岸學者圍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議題,探討了對「一國兩制」臺灣模式的理解,分析了臺灣民主化進程,分享了對推動兩岸融合進程的看法。據香港中評社北報導,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政黨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星關注與兩岸交流對和平統一的作用。他將兩岸交流劃分為「情感、政策選擇、利益結構」三個層次,認為三者之間,情感是最基本的粘合劑和推進劑;經濟交流推動兩岸政治關係持續向緩和的方向發展;兩岸之間隨著共同利益增加,共同認知和共同情感會得到發展,推動兩岸社會融合,促進兩岸關係發生質的變化。
  • 兩岸專家學者共推「非遺」產業化發展
    臺灣學者、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院長管幸生做主旨演講。 林玲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2日電 (林玲)第二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12日在福州舉行,加強兩岸文創產業的溝通和交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發展。
  • 臺灣學者:珍惜中華文化+維持臺海和平,是臺灣安身立命的法則
    @銳看臺灣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文/ 採訪對象供圖)一本大陸出版的兒童繪本讓民進黨政客興師動眾,「大陸製造」的民用拍照無人機更讓民進黨政客如臨大敵。近日,臺灣島內又掀起一波「反中」小高潮。對此,臺灣嘉義大學歷史系吳昆財教授認為,這種盲目「去中」「反中」的作為,其實突顯了臺灣方面在發揚中華文化上漸失自信與野心,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進步也缺乏與時俱進、客觀評價的眼光與肚量。臺灣島內綠營政治人物操弄「反陸」民粹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