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達成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等三合作意向
新華網福州9月21日電 (記者來建強)在福州參加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兩岸學界及海洋與漁業界人士,21日達成並籤署了共同制定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等三項合作意向。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與臺灣海洋大學籤署了《兩岸共同制定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意向書》。
-
養護海洋漁業資源共建和諧海峽兩岸
原標題:養護海洋漁業資源共建和諧海峽兩岸 據悉,此次活動以「兩岸攜手增殖放流,共創海洋生態文明」為主題。是2014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兩岸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養護兩岸漁業資源,進一步促進兩岸生態環境保護。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黃世峰介紹,此次活動期間投放408萬尾魚苗,其中包括大黃魚120萬尾、真鯛10萬尾、花鱸30萬尾、東風螺155萬粒等。
-
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研究項目取得可喜成果
對廈門漁民而言,臺灣海峽作為最主要捕撈場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沿海的普通民眾而言,臺灣海峽海域生態環境的好壞與否更是事關生活質量的一件大事。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多年來,由於受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再加上海洋汙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臺灣海峽的漁業資源正在不斷衰退,海域生態環境也出現了一定的惡化。
-
農業部福建省共辦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新華社福州9月27日電(記者 魏培全)由國家農業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儀式27日在馬尾福州海事局馬江碼頭舉行。活動的主題為「兩岸共海峽,情誼連萬家」。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劉修德向記者介紹說,漁業是幾千年來兩岸的傳統產業,通過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能夠促進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的恢復,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還能夠喚起兩岸民眾關注漁業資源的保護,促進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保護。
-
兩岸漁業攜手增殖放流 4.2億海洋物種投向臺灣海峽
原標題:兩岸漁業攜手增殖放流 4.2億海洋物種投向臺灣海峽 2015臺灣海峽增殖放流活動6月6日在福州閩江入海口附近海域舉行。當天,業界共向臺灣海峽海域投放各類經濟、特色和珍稀保護物種4.2億尾。以此養護漁業資源,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此次活動放流的物種有包括長毛對蝦、花蛤、海蜇、大黃魚、花鱸、鰻鱺等。
-
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啟動 372萬尾魚苗投向臺灣海峽流域
漁業部門和群眾一起在馬江碼頭放生魚苗、毛蟹等東南網9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實習生 陳虹虹)今日上午,以「兩岸攜手增殖放流,齊心共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2013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福州海事局馬江處碼頭舉行,372萬尾魚苗在600多名群眾的協助和見證下分別在馬江碼頭和閩江口川石島立樁礁附近海域放流。
-
第二十四屆海峽兩岸城市發展研討活動成功舉辦
研討活動以「韌性城市、永續發展」為主題,設置「適應氣候變化與沿海城市發展」、「韌性城市與災害管理」和「城市更新與文化保護」三個專題論壇。與會兩岸學者通過對話和交流,共同探討創建自我適應、自我恢復、自我發展的城市發展模式,以推動構建永續發展的韌性城市。
-
海峽兩岸學者聚首漳州共同探討黃道周文化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有100多人出席開幕式。 「黃道周是我國明末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儒學大師和大書法家,其一生勤於筆耕、著述宏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其精神值得一代代人學習。」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偉澤在開幕式上介紹說,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豐富,歷史積澱厚重,文化名人輩出,黃道周是歷史璀璨星河中的一顆耀眼明珠。
-
兩岸學者共同研討金廈生活圈
兩岸學者共同研討金廈生活圈 2013年06月12日 11: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金門消息 日前, 2013金門經濟高峰論壇在金門舉行,海峽兩岸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等圍繞金門的戰略價值、經濟與產業、金廈共榮生活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
傅昆成: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傅昆成認為,「臺灣淺灘」位於海峽中線附近,應為海峽兩岸共同管理的區域,兩岸加強在該區域的合作,共同管理和保護。(中評社記者攝)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
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傅昆成在於汕頭舉行的「海峽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交流會」上說,大陸所稱「臺灣淺灘」即「臺灣堆」,是臺灣海峽重要的漁業孵化區,兩岸應該合作將「臺灣淺灘」列作海洋特別保護區,因為這裡的平均水深只有12米,日照充足,同時受到大洋洋流「黑潮」作用,是臺灣海峽和南海北部的漁業孵化帶。
-
會議報導|2018(第十六屆)海峽兩岸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學術研討會 在臺灣臺東大學成功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與中國科學與地理資源與資源研究所、臺灣亞洲大學、臺東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灣鄉村旅遊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由臺灣娜魯灣集團、統茂休閒旅館集團、臺灣觀光創新協會、北京地理學會、京臺鄉旅(北京)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協辦。此次研討會議的召開增進了海峽兩岸休閒觀光,特別是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鄉村旅遊的共同發展。
-
臺灣當局行動過激,兩岸漁業糾紛不斷
近一時期以來,兩岸間的漁業糾紛不斷呈上升之勢,九十月間的江少南事件和臺灣巡部門開打傷大陸漁民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件。漁業糾紛直接關係到兩岸漁民根本利益,已日益成為兩岸間一個應予正視的問題。一方面把江少南送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並將其安置在賓館;另一方面則在臺灣民間人士的聯繫下,以最快的速度對江少南返臺事宜做出安排。江少南事件發生後,在臺灣當局一片「檢討海巡模式」聲浪中,「獨派」媒體公然鼓吹「我甩槍克制換不來臺海無波」。臺「行政院長」遊錫()揚言「這起事件已涉及國家安全」,要求相關單位全面檢討海上巡邏模式,以強化海防安全,並建立日後發生糾紛的處理準則。
-
臺中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在廈門設常駐辦事處
> 海峽影視季揭幕:「臺灣閩南語電影之夜」演繹閩臺民俗文化 兩岸特色廟會鳴鑼開市:「臺灣朋友很高興,大陸朋友很享受」 海峽影視季:《一九四二》和《甜蜜殺機》獲兩岸最受歡迎電影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開幕:「兩岸一家親 未來在青年」
-
"臺灣海峽漁業氣象海況預報"開播 服務兩岸漁民
中新網福州1月1日電 (記者 孫賢迅)為更好地服務在臺灣海峽及其毗鄰海域作業的海峽兩岸漁民,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臺灣海峽漁業氣象海況預報》今日在福州開播。
-
海峽兩岸學者聚四川梓潼話文昌(圖)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綿陽訊 文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張亞子又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小神變成與孔子齊名的,被列入國家祀典的至高無上的文化尊神?日前,作為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研討會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進行。
-
兩岸學者聚會澎湖共商臺灣海峽環保大計
新華網澎湖8月16日電(記者裴闖 文赤樺)「第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澎湖論壇」16日在澎湖科技大學舉行,兩岸200多位環保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商臺灣海峽環保大計。
-
和臺灣人聊聊怎麼「養魚」(圖)
參加論壇的代表在認真記錄 杭州網訊 2010年6月,呂祖善省長訪臺期間,浙江水產學會與臺灣水產學會在臺北籤署了《海洋與漁業學術交流與合作意向書》,確定了浙臺水產學會合作舉辦學術論壇,共同研討、交流海洋與漁業科技研究成果的意向。
-
福建和臺灣將開展能源互通與技術合作共同加快兩岸電力聯網建設
昨日,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齊聚廈門,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2019海峽科技專家論壇·海峽兩岸能源網際網路技術論壇,聚焦海峽兩岸能源領域,開展民間技術交流。 該論壇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福建省電機工程學會、臺灣旅沙電力協會、臺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等10家單位聯合舉辦,重點圍繞「新四通」與新福建融合發展、兩岸能源融合發展兩大目標,以「清潔能源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海峽兩岸學者藝術家聚首廈門話南音
新華網廈門9月20日電(記者餘瑛瑞)「海峽兩岸南音學術座談會」經過兩天的學術交流,於20日閉幕。近5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就南音的傳承、發展和兩岸間的合作與交流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海峽兩岸南音學術座談會」在廈門臺灣藝術研究所舉行,是17日開幕的海峽兩岸南音展演暨民間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