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啟動 372萬尾魚苗投向臺灣海峽流域

2020-12-13 東南網

漁業部門和群眾一起在馬江碼頭放生魚苗、毛蟹等

東南網9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實習生 陳虹虹)今日上午,以「兩岸攜手增殖放流,齊心共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2013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福州海事局馬江處碼頭舉行,372萬尾魚苗在600多名群眾的協助和見證下分別在馬江碼頭和閩江口川石島立樁礁附近海域放流。

本次活動增殖放流活動旨在通過活動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養護兩岸漁業資源,保護兩岸的生態環境。本次放流的372萬尾魚苗種中,投放海水魚類品種為大黃魚50萬尾、真鯛15萬尾、海蜇200萬尾、中國鱟2萬隻、東風螺55萬個;淡水魚類品種為鰱魚15萬尾、鱅魚10萬尾、鱸魚10萬尾、毛蟹15萬隻。

 「為確保增殖放流活動收到實效,福州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業執法機構將採取各種措施,確保放流魚種順利融入增殖放流水域。」福州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佳丁介紹,2013年9月7日至9月30日為增殖放流臨時監管期,監管區域為在馬尾羅星塔與對岸垂直連線以東水域以及琅岐島——日莊礁——七星礁——四母嶼——定海連線向連江縣陸地一側水域。嚴禁從事定置網、流刺網、桁杆蝦拖等各種可能危害和影響增殖放流魚類發育、洄遊的捕撈作業以及電炸毒魚等違法行為。

 據了解,2010年以來,福州市在臺灣海峽、閩江流域、羅源灣等水域開展了大量的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的品種達20多種,共計投放各類魚苗約1800萬尾,長毛對蝦7.33億尾,中華絨毛蟹350萬隻,海蚌、鮑250萬粒,厚殼貽貝、蜆子等近5000公斤,受到沿海沿江及內陸山區群眾的普遍歡迎。

相關焦點

  • 農業部福建省共辦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新華社福州9月27日電(記者 魏培全)由國家農業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儀式27日在馬尾福州海事局馬江碼頭舉行。活動的主題為「兩岸共海峽,情誼連萬家」。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劉修德向記者介紹說,漁業是幾千年來兩岸的傳統產業,通過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能夠促進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的恢復,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還能夠喚起兩岸民眾關注漁業資源的保護,促進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保護。
  • 養護海洋漁業資源共建和諧海峽兩岸
    24日,由農業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啟動儀式在福州海事局馬江碼頭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漁業界第三次攜手增殖放流。   據悉,此次活動以「兩岸攜手增殖放流,共創海洋生態文明」為主題。是2014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兩岸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助於養護兩岸漁業資源,進一步促進兩岸生態環境保護。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黃世峰介紹,此次活動期間投放408萬尾魚苗,其中包括大黃魚120萬尾、真鯛10萬尾、花鱸30萬尾、東風螺155萬粒等。
  • 兩岸漁業攜手增殖放流 4.2億海洋物種投向臺灣海峽
    原標題:兩岸漁業攜手增殖放流 4.2億海洋物種投向臺灣海峽  2015臺灣海峽增殖放流活動6月6日在福州閩江入海口附近海域舉行。當天,業界共向臺灣海峽海域投放各類經濟、特色和珍稀保護物種4.2億尾。以此養護漁業資源,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此次活動放流的物種有包括長毛對蝦、花蛤、海蜇、大黃魚、花鱸、鰻鱺等。
  • 8.5萬尾魚苗增殖放流確保色達縣漁業生態穩定
    為加強色達縣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修復長江上遊流域漁業生態環境,11月2日,該縣開展了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活動,8.5萬尾魚苗被放流至色曲河中。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放下水後,向四面八方遊開,為色曲河增添了新的活力。
  • 廣州南沙漁業增殖放流 229萬尾魚苗躍入珠江口
    南沙舉行2020年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攝影 李夏同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舒霞):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當天,廣州市南沙區在萬頃沙十九湧以南伶仃洋水域舉行2020年全區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放生魚苗和種魚。共計229萬尾魚苗躍入珠江入海口。  據介紹,此次活動共放流一帆風順胭脂魚、草魚、鯉魚、黑鯛等9個品種。「此次活動是為推進區內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提高社會各界保護海洋資源的意識。」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 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研究項目取得可喜成果
    為了修復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為漁業生產的發展尋找新途徑,2007年以來,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省海洋與漁業廳先後對「東海區主要漁場重要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兩岸聯合開展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與管理」等4個系列的研究項目進行立項,重點研究臺灣海峽主要漁場的形成機制,調查評估臺灣海峽重要漁業資源,挖掘潛在漁業資源種類,提出漁業資源科學利用和養護方法,推動漁業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
  • 海南西沙漁業增殖放流百餘只海龜近250萬尾魚苗
    駱雲飛 攝中新網三沙6月12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和三沙市海洋和漁業局12日上午聯合在三沙舉辦2020年西沙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玳瑁及海龜145隻,各類經濟魚苗248萬尾。本次增殖放流是近年來海南在三沙海域放流規模較大的一次。
  • 70萬尾魚苗!水城縣開展淡水經濟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12月22日,水城縣農業農村局在龍場鄉八一水庫、深溝水庫等4座水庫和山塘開展2020年淡水經濟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活動當天,共向水庫和山塘投放魚苗70餘萬尾,價值13.5萬元。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
  • 兩岸達成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等三合作意向
    新華網福州9月21日電 (記者來建強)在福州參加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兩岸學界及海洋與漁業界人士,21日達成並籤署了共同制定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等三項合作意向。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與臺灣海洋大學籤署了《兩岸共同制定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意向書》。
  • 廣東深圳市將於6月6日在蛇口漁港碼頭舉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市水產行業協會承辦的深圳市2014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暨「休漁放生節」活動,將於今年6月6日在蛇口漁港碼頭舉行。&nbsp&nbsp&nbsp&nbsp關心水生生物資源問題&nbsp&nbsp&nbsp&nbsp據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專家介紹,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增殖放流的效果非常好。
  • 嶽陽市增殖放流1870萬尾「夏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8日訊(記者 徐亞平 徐典波 通訊員 李天明 李丹陽)今天,嶽陽市在漁港碼頭舉行 2018年度三峽後續項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嶽陽市農委黨組成員、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鄒國良,市農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高四新帶領漁政系統執法人員、市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小學生及漁民代表,將1870萬尾「夏花」放歸東洞庭湖。本次活動由嶽陽市農委與嶽陽樓區農林水務局聯合舉辦,主題為「增殖漁業資源 養護洞庭生態」,共放流「四大家魚」6萬多公斤。為了提高魚苗成活率,主辦方製作了專用放流槽進行放流。
  • 花白鰱、尾細鱗鯝……上海在黃浦江上遊增殖放流近20萬魚苗
    2000斤花白鰱、134336尾細鱗鯝被放流,它們將用於改善黃浦江的水域環境。2020年12月10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執法總隊在米市渡碼頭(黃浦江上遊松江段)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 黃浦江上遊松江段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 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
    」為主題的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了十餘萬尾魚苗。圖說:黃浦江上遊松江段增殖放流十餘萬尾魚苗 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供圖(下同)增殖放流是國內外通行的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的重要措施和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有效手段,通過採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庫等公共水域投放魚、蝦、蟹、貝等親體、苗種等活體水生生物的活動,達到改善水域環境、保護生物多樣化的目的。
  • 視頻|增殖放流,東莞今日300多萬尾淡水魚遊進東江
    東莞今日300多萬尾淡水魚遊進東江6月23日上午,在東莞市石龍鎮金沙灣公園,鱅魚、草魚、鯪魚、鰱魚苗、草龜苗等一批適合東江流域投放的淡水魚被投放到江中。其中,市財政資金投放300多萬尾,社會各界熱心單位、人士捐贈投放的28萬多尾,共計投放328萬多尾。本次2020年東莞市江河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主題為「增殖灣區漁業資源,共建生態美麗東莞」,由東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石龍鎮人民政府、廣東省漁政總隊東莞支隊協辦。
  • 黑龍江撫遠放流120萬尾大馬哈魚苗入黑龍江
    4月28日,黑龍江省撫遠市舉行了2020年大馬哈魚人工增殖放流活動,120萬尾大馬哈魚苗經過數月的人工繁育飼養後被投放到中俄界江黑龍江中,撫遠市已連續31年來向黑龍江流域進行大馬哈魚人工增殖放流活動。
  • 教授詳解黑鯛魚苗放流入海 廈門舉辦今年第5次增殖放流活動
    小朋友參加增殖放流活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 通訊員 許曉煜)今天上午,一輛載滿黑鯛魚苗的恆溫車緩緩駛入市海洋管理公務碼頭。這是我市今年第5次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7萬餘尾黑鯛魚苗在現場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流入大海。
  • 澄江市向撫仙湖增殖放流100萬尾抗浪魚
    掌上春城訊為恢復撫仙湖抗浪魚的種群數量,12月9日,雲南省澄江市向撫仙湖增殖放流了100萬尾人工養殖的抗浪魚魚苗。撫仙湖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國家一類飲用水源地,也是我國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近年來,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撫仙湖抗浪魚種群數量得到了初步恢復。澄江市撫仙湖管理局水產工程師張力介紹,本次增殖放流的抗浪魚魚苗總共100萬尾。投放當天,撫仙湖管理局對三個投放點的魚苗進行了檢驗,每車魚進行三次取樣,每次取樣一公斤,進行魚苗的體長測量、數量計數等,以此來確定每一公斤魚苗裡面有多少尾抗浪魚,以及魚苗的成活率、總重量等。
  •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開展2020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為了切實解決深圳市海洋漁業資源所面臨的問題,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提升漁業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水平,8月12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聯合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在大鵬新區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漁業管理處、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給予了大力支持。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夏東同志參加活動。
  • 江陰堅持18年人工增殖放流成效顯現 累計增殖放流魚苗魚種超過1.6...
    作為保護長江生態資源的常態之舉,從2007年開始,江陰連續18年舉辦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並將每年的6月12日定為「長江放流日」。6月19日上午,江陰舉行以「關愛生命長江、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2019年江陰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