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將玳瑁放歸大海。 駱雲飛 攝
中新網三沙6月12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和三沙市海洋和漁業局12日上午聯合在三沙舉辦2020年西沙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玳瑁及海龜145隻,各類經濟魚苗248萬尾。
本次增殖放流是近年來海南在三沙海域放流規模較大的一次。當日上午,工作人員在永興島岸邊及海上增殖放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玳瑁4隻,綠海龜141隻;經濟魚類青石斑魚50萬尾,紫紅笛鯛111萬尾,紅鰭笛鯛87萬尾。
玳瑁及綠海龜均為中國二級保護動物,是珊瑚礁生態系統、海草床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礁區海藻、海草、海綿等生長起到重要作用。本次放流的玳瑁和海龜均為海南省救助,生長情況良好。
圖為工作人員將海龜放歸大海。 駱雲飛 攝
本次放流的青石斑魚、紫紅笛鯛和紅鰭笛鯛是中國南海常見魚類品種和重要經濟魚類。
三沙是中國主要熱帶漁場,也是南海珍稀瀕危水生動物寶庫。受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三沙海洋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加大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勢在必行。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海洋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劉維介紹,通過開展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既能對南海漁業資源進行人工補償,增加天然漁業資源量,又能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目前南海處在禁漁期間,開展增殖放流效果更為明顯。
三沙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海宇表示,三沙設市後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漁業資源養護工作,多次組織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加強漁業執法,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