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護長江生態資源的常態之舉,從2007年開始,江陰連續18年舉辦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並將每年的6月12日定為「長江放流日」。6月19日上午,江陰舉行以「關愛生命長江、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2019年江陰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18年堅持增殖放流成效初顯,已累計向長江放流河豚等珍稀魚類和四大家魚魚苗魚種超過1.6億尾,對改善江陰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放流現場,志願者們打開一袋袋塑膠袋,輕輕向下傾倒,一條條魚兒躍入滾滾長江,回歸大自然懷抱。伴隨著滔滔江水,這些生命力旺盛的魚苗回到大江之中,將增殖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有助於長江生態環境的整體修復,為母親河注入新的生命和希望。據悉,放流現場共向長江放流河豚魚種137.69萬尾、四大家魚魚種2.097萬尾、花白鰱夏花464.9萬尾,共計604.69萬尾,繼續向長江補充魚類生物資源,不斷改善江陰水域生態環境。
江陰堅持18年放流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參加放流活動的中國海監江蘇省總隊總隊長程建新的「點讚」。他表示,堅持多年放流成效已經顯現,長江江蘇段漁業種群結構得到了有效恢復,水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增殖放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特別是近年來長江江陰段還出現了對環境、餌料要求很高的江豚,說明江陰段的水質環境改善、生物多樣性恢復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活動現場,有個熟悉的身影特別引人關注,他就是被譽為「長江放流第一人」的申港三鮮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金良。他參加放流活動連續堅持18年從未間斷,已累計放流了1317餘萬條河豚。2001年,他發現長江中再難尋覓河豚魚蹤跡,便決定將養殖河豚放流長江,「和其他魚類不一樣,河豚不放流就沒有希望了。」2008年,江陰長江段開始少量出現河豚魚,並且逐年增加。「說明我們人工放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行成種群,還需要繼續努力和一段時間。」
明年,鄭金良將把放流的交接棒遞到孫女鄭冰清的手上。「只要我這個家族存在,放流就不會間斷。」看著自己養大的河豚小魚苗被放回長江,在鄭冰清看來,這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鄭冰清目前是南京農業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同時也擔任著申港三鮮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職務。她說:「這些年我一直跟著爺爺養魚、參與放流活動,我會把他矢志保護長江漁業資源的使命一直傳承下去。」
放流活動現場,還能見到不少學生的身影,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將一袋袋魚苗送入長江。華士實驗小學學生徐梓涵說:「小河豚很可愛,希望它們在長江裡能順利長大。今後我要更加主動參加保護長江的各種活動中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志願者代表熊梅梅表示,今年是她第一次參加放流活動,保護長江還應該從自身做起,不亂扔垃圾、不亂排放汙水,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的生態環境。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