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者聚四川梓潼話文昌(圖)

2021-01-13 中國臺灣網

  

  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綿陽訊  文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張亞子又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小神變成與孔子齊名的,被列入國家祀典的至高無上的文化尊神?日前,作為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研討會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進行。臺灣輔仁大學教授鄭志明,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道教與宗教研究所所長蓋建明等56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文昌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圍繞文昌文化的起源、傳承、演變以及當代的思想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綿陽市政協主席張錦明,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綿陽市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苗平出席研討會。知名辭賦作家、「巴蜀鬼才」魏明倫主持會議。來自海峽兩岸的文昌文化研究人士、學子,以及海內外文昌宮觀代表160餘人參加會議。

  鬱慕明在致辭中說,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經過漫長歷史發展過程,其思想內涵愈加豐富,「弘德崇文、明禮修身」的核心思想遠播華夏大地,在大陸和港澳臺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梓潼是文昌文化的發祥地、傳承地、光大地、擴散地。今天我們聚首文昌祖庭,共祀帝君、共緬懿德、共敘親情、共同探討文昌文化思想價值,共同祈願兩岸和平、和睦、和諧,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張錦明在致詞中說,梓潼縣繼2011年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以來,慕名前往七曲山拜文昌的臺灣同胞絡繹不絕,進一步推動了文昌文化的交流,增進了兩岸民眾的中華文化認同。今天,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再次聚首,深入研討文昌文化,既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必然,也是兩岸人民弘德崇文的現實需求。我們深信,通過大家的深入研究探尋,真知灼見,相互交融,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必將形成系列寶貴文昌文化交流成果,進一步推動文昌文化發揚光大。

  在兩岸專家眼裡,文昌文化以其「宏德崇文」的特點,在華人文化圈得到廣泛傳播,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文昌文化還以其「善良忠厚、仁義誠信」的道德內涵,發揮著引導向善、彌合矛盾的「社會治療」作用。

  「文昌信仰乘載了孝道、無論對文昌信仰的傳播來講還是對孝道的發揚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來自四川大學老子研究學院院長詹石窗以《文昌信仰與孝道傳播及其社會療治》進行了論述。他說,文昌信仰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文昌信仰所乘載的孝道思想內涵愈加豐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力推孝道的社會教化,就是移風易俗的過程、社會整治過程。《文昌孝經》的論述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實用價值。」

  「臺灣文昌信仰從清代開始,將科舉考試帶入臺灣地區,而文昌帝君也因此在臺灣被供奉、祭拜、祈求,形成因應考試文化的文昌信仰。」臺灣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林文欽以臺南地區為例,探討臺灣文昌帝君信仰的起源、發展以及現況。林文欽還介紹了臺灣地區現在盛行的獨特的祭祀文昌的儀式:考生前往祭拜文昌帝君,通常會帶上複印的準考證,直到考試發榜後,才由廟方人員拿到金爐化掉。祭祀的貢品也頗具含義,考生會準備橘子、梨子、桔子和蘋果四種水果,取 「甘來結果」之意,代表有好的結果。另外還準備包有菜葉的粽子三粒,代表「包你猜中」。除此之外,還要準備蔥三隻,代表聰明;蒜三隻,代表會算;芹菜三隻,代表勤勞。

  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蕭登福則重點論述了文昌帝君神格的演變與形成。「文昌,原為星座名稱,稱為文昌宮,屬於自然神。到了唐宋之際,星神逐漸人格化,以西晉末戰死的梓潼地方神張亞子為文昌神。早期史料中所見的張亞子僅是梓潼地區的地方神,多靈驗,至唐受帝王重視,至北宋才逐漸轉為掌文事之神,且有梓潼帝君之稱號,至元而受封為文昌帝君。」

  會議還收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專家學者學術研究論文64篇,涵蓋了文昌文化的內涵及價值取向研究、文昌文化思想的歷程及成因研究、文昌習俗信仰的考察與研究、文昌「人」與文昌「神」的生平演變與考釋、文昌文化藝術研討及文昌文化感言等諸多方面,對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文昌文化奠定了研究基礎。(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綿陽市臺辦聯合報導)

相關焦點

  • 慧澤兩岸 福聚崑山 --崑山慧聚廣場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圖為孫德聰在慧聚廣場(張笛攝)     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2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新批准了五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崑山慧聚廣場也成為了蘇州市首個獲批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崑山的慧聚寺始建於梁代,已毀壞多年。2005年,臺商寶成集團董事長蔡其建以及崑山臺商協會決定募捐重建慧聚寺,並引進媽祖文化的概念。2008年5月,慧聚寺項目動土。2010年9月,臺灣鹿港天后宮媽祖分靈被恭請到崑山,安座于慧聚寺媽祖廟。  「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我們臺胞,我們才能在崑山修建慧聚寺。」
  • 從七曲山大廟看一位平民的驚天逆襲 兩岸專家教你讀懂文昌文化
    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峽兩岸有著廣泛的影響。現在臺灣考生祭拜文昌都有哪些講究?.來自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澤洪,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系與研究所專任教授、博士導師謝聰輝現場解讀文昌文化。當天,通過網絡電視直播收看實況的粉絲有30萬之眾。▲以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為主題的巴蜀講壇現場座無虛席
  • 兩岸及港澳青年學者聚臺北 研討孫中山思想
    兩岸及港澳青年學者聚臺北 研討孫中山思想 2016-09-17 1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徐德金)近30位海峽兩岸及香港
  • 兩岸文昌文化季在高雄舉辦 梓潼洞經古樂現場吸睛
    四川梓潼文昌文化交流團赴臺參加活動。 據了解,此次四川梓潼文昌文化交流團赴臺活動,是3月9日在梓潼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延續,交流團還參加兩岸文昌文化交流論壇、參訪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在傳播弘揚文昌文化的同時,增進川臺人文交流,不斷增進同胞間的了解認同。
  • 海峽兩岸道教交流
    1990年4月,應中國道教協會邀請,臺灣天師府秘書長、《道教文化》創辦人龔群,香港《大道》雜誌創辦人陳達強、美國舊金山市紫根閣閣長謝滿根一行三人,在參觀了四川、廣東等地道觀後說:「國內道教不愧為世界道教的楷模,道教真正的希望在祖國大陸。」(《中國道教》1990年第3期)近年海峽兩岸的道教交流更是頻繁。
  • 海峽兩岸學者藝術家聚首廈門話南音
    新華網廈門9月20日電(記者餘瑛瑞)「海峽兩岸南音學術座談會」經過兩天的學術交流,於20日閉幕。近5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就南音的傳承、發展和兩岸間的合作與交流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海峽兩岸南音學術座談會」在廈門臺灣藝術研究所舉行,是17日開幕的海峽兩岸南音展演暨民間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
  • 兩岸學者聚會澎湖共商臺灣海峽環保大計
    新華網澎湖8月16日電(記者裴闖 文赤樺)「第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澎湖論壇」16日在澎湖科技大學舉行,兩岸200多位環保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商臺灣海峽環保大計。
  • 【焦點】越西組團參加梓潼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農曆二月初三,系文昌帝君壽誕。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綿陽梓潼縣舉行,活動旨在增強海峽兩岸同胞的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越西縣,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受梓潼縣邀請,越西縣派出了以縣政協副主席曲木政府莫為領隊的「文昌故裡嘉賓團」參加活動。上午,嘉賓們齊聚七曲山大廟,共同祭祀文昌帝君。
  • 兩岸學者研討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管理事宜
    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來建強)「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研討會」20日在福州召開,這是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來自兩岸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漁事管理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這是近年來兩岸學界第四次舉辦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的研討會。
  • 【海峽論壇】兩岸學者參訪龍山文創園 感受廈門文創活力
    原標題:【海峽論壇】兩岸學者參訪龍山文創園 感受廈門文創活力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訊 (記者 汪明珠)8日上午,廈門龍山文創園迎來十餘位兩岸學者的參訪。兩岸學者參訪廈門龍山文創園。(中國臺灣網 汪明珠 攝)  講解員向兩岸來賓介紹了該園區從過去的老舊廠房「變身」為時尚文創園的過程,以及如今的發展狀況。
  • 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四川自貢召開
    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在四川自貢召開 2019年11月25日 09: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訊 日前,海峽兩岸第二十六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暨自貢燈飾照明產業對接會在「中國燈城」四川省自貢市舉行。
  • 四川旅遊閃亮2016海峽兩岸高雄旅展
    四川旅遊閃亮2016海峽兩岸高雄旅展 2016年05月19日 16:04:54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8日訊(
  • 同溯中華文昌文化淵源,搭建兩岸交流合作橋梁
    2017年1月9日,寶島臺灣,溫潤的19攝氏度,由縣委副書記、縣長賀旺率隊的「梓潼縣文昌文化參訪交流團」在臺北市錦華大飯店舉辦了「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臺灣交流會」,宣傳推介文昌文化、拓展兩岸交流合作
  • 情系兩岸薈萃花燈 海峽兩岸中秋燈會9月亮燈
    與久負盛名的臺灣燈會相呼應的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今年將於9月20日亮燈,兩岸民眾將從流光溢彩的花燈之上欣賞兩岸文化薈萃。圖為燈會效果圖。中新網崑山8月3日電 (黃瑩)記者3日從崑山市臺辦獲悉,與久負盛名的臺灣燈會相呼應的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今年將於9月20日亮燈,兩岸民眾將從流光溢彩的花燈之上欣賞兩岸文化薈萃。今年是兩岸打破隔絕狀態、開啟民間交流30周年。崑山作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地區和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熱點地區,已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典型,約有十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
  • 海峽兩岸學者聚首漳州共同探討黃道周文化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有100多人出席開幕式。  「黃道周是我國明末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儒學大師和大書法家,其一生勤於筆耕、著述宏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其精神值得一代代人學習。」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偉澤在開幕式上介紹說,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豐富,歷史積澱厚重,文化名人輩出,黃道周是歷史璀璨星河中的一顆耀眼明珠。
  • 兩岸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八米長卷再現兩岸情
    兩岸十餘位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6月1日電(錢晨菲)6月1日,以「共享發展,共同圓夢」為主題的「2019年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暨『二十年·一幅畫』富春江雅集20周年紀念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開幕,兩岸150餘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師生代表齊聚《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共繪、共唱、共話兩岸情。
  • 四川青城山祖天師首次赴臺巡遊 兩岸道教交流再添盛事
    四川青城山祖天師首次赴臺巡遊 兩岸道教交流再添盛事 2016-11  此次活動名為「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文化慶典」,由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省民族宗教委員會、省道教協會與臺灣高雄道德院聯合舉辦。來自成都、綿陽等地的天師洞、青羊宮、上清宮等20多座宮廟道觀的道教界人士近百人,恭護祖天師、太上老君、哪吒三太子三尊神像巡遊臺灣,並舉行祈福慶典以及舞龍、武術匯演等宗教文化交流活動。
  • 音聲聚鷺島,再譜海峽情 ——第二屆海峽兩岸合唱教育大會在廈門舉行
    音聲聚鷺島,再譜海峽情。8月22日至27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合唱教育大會在廈門順利舉行。此次大會由福建省藝術教育協會主辦,廈門市合唱協會協辦,以合唱課程培訓、合唱團工作坊、專場音樂會三個模塊為主,為期6天。
  • 2018海峽兩岸漢字節在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開幕
    開幕式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當天上午9點多,在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文化中心,隨著過去10年兩岸評選出的10個年度漢字依序「跳躍」在大屏幕上,兩岸嘉賓按下手印,共同揭開了2018海峽兩岸漢字節的序幕。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京舉辦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京舉辦 2020年12月11日 16: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10日上午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北京市臺聯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訊 (記者 普燕)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臺灣中華文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10日上午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共展出兩岸知名書畫家作品6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