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曲山大廟看一位平民的驚天逆襲 兩岸專家教你讀懂文昌文化

2021-02-09 川越海峽

天上文昌星,地上梓潼神。一位蜀中平民何以驚天逆襲,成為華夏任期最長的「組織部長」?其撲朔迷離的傳奇身世,又透露著怎樣的玄機?

文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峽兩岸有著廣泛的影響。現在臺灣考生祭拜文昌都有哪些講究?.

2月18日,一場題為從七曲山大廟,看一位平民的驚天逆襲」的巴蜀講壇四川省圖書館舉行,海峽兩岸專家為大家精彩解讀文昌文化。

這是一場有亮點有乾貨的講壇,現場座無虛席,連過道也坐滿了聽眾。來自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澤洪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系與研究所專任教授、博士導師謝聰輝現場解讀文昌文化。當天,通過網絡電視直播收看實況的粉絲有30萬之眾。

▲以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為主題的巴蜀講壇現場座無虛席

▲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澤洪為大家講述文昌文化歷史淵源與傳承發展。

▲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系與研究所專任教授、博士導師謝聰輝為大家作「文昌文化在臺灣地區的傳播和影響」的講座。

➤原因有二:

其一,芸芸眾生之所以景仰文昌,是因為他在紛擾的塵世間,舉起了「忠國孝家」的大旗,豎起了「益民利物」的標杆。千百年來,文昌文化在教化民眾的同時,也成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很多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

其二,文昌文化更是連接海峽兩岸的重要紐帶,兩岸同根同源,同祖同文。

臺灣第一座文昌祠乃清康熙48年(1709)由福建巡撫張伯行首建於臺灣府治前;最早在官方府學中建立的文昌祠,則始於清康熙51年(1712),位於今臺南市孔廟內,距今已306年;第一座最早由官方建立的文昌閣,始於清康熙54年(1715),就在今臺南市孔廟朱文公祠後方,距今也有302年,後二者都是由時任福建分巡臺灣廈門兵備道的陳璸(1656-1718)倡建。

☞最早在臺灣修建文昌祠和文昌閣,

推動文昌文化在臺灣傳播立有首功的

陳璸像

「北孔子,南文昌」,文昌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文學藝術、倫理學、科舉教育、宗教、醫學、建築等,提倡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助人、行善,融儒釋道思想為一體,是具有世界性的寶貴文化遺產。

 據了解,以梓潼文昌祖庭為中心的文昌宮祠遍布海內外,每年的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和文昌祖庭祭拜活動已成為兩岸文化藝術界交流的盛會。

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神、梓潼帝君、梓潼真君、梓潼神君,是道教尊奉的司祿主文運之神。中華文昌文化內涵豐富,文昌帝君崇拜涉及社會的各領域。因此,張澤洪從封建皇帝敕封、道教信仰體系、道教忠孝觀念、道教經書、封建科舉制度、勸善書、文學作品、中國民間社會中的文昌會八個維度講解《芸芸眾生仰文昌》的話題。

「在中國道教的神仙系統中,文昌帝君與關聖帝君並列為文武二聖。1979年以來,在文昌文化發源地四川梓潼縣,已經恢復了傳統的梓潼廟會,近幾年七曲山廟會的參加者達數萬之眾。道教長期浸潤影響中國基層社會,在儒釋道三教中道教有與民間信仰緊密結合的優勢,因此民間俗神梓潼神的道教化提升,是其成為中國社會文化大神的關鍵。」張澤洪說。 

根據張澤洪的研究,文昌帝君能影響中國社會一千多年,與封建王朝的敕封和扶植有關。元延祐初明詔天下以科舉取士,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頒加封蜀七曲山文昌宮梓潼帝君寶誥,敕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禮典之神」。明憲宗圖繪的文昌帝君神像,完全是人間帝王形象威儀的製作,這反映文昌帝君在封建帝王心目中的地位。明代甚至有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來模仿製作文昌帝君神像。而明代已開始文昌帝君的國家祭祀。

▲朝中大臣形象的文昌帝君神像(左)與家庭供祀的文昌帝君像(右)。

從道教信仰體系來看,大致在宋代,蜀中的文昌醮科儀已經盛行於世。梓潼神張亞子是抗擊前秦的英烈,又是靈驗有影響力的民間神靈,符合道教神仙信仰的標準。道教將梓潼神納入自己的神仙體系,不僅改變其地方神的位格形象,而且道教以其在中國社會的長期影響,確立了文昌帝君文化神的神格地位。

從道教忠孝觀念來看,道教的梓潼神主司倫理裁判,它負責士人德行的審定,德行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當時認為科場的糊名考校,只能反映出士人的文才優劣,而德行方面的鑑察甄別,則須仰仗文昌神潛搜冥索的考察,以保證選拔的士人文行相稱,德才兼備。

總之,通過宋元道教的悉心塑造,文昌帝君奠定了忠孝神仙的神格形象,以忠孝立身,以忠孝教人,道教宮觀甚至有取名忠孝道院的。

☞四川梓潼縣文昌帝君祖庭的魁星樓,又有忠孝樓之稱,並被譽為明代西蜀名樓。

☟千年文昌祖庭鳥瞰

時至今日,文昌帝君已是每個臺灣讀書人從小到大必拜的神明,文昌文化所代表的源遠流長的優良中華文化傳統深植每個臺灣信眾的心中,文昌信仰的祭祀活動也展現多彩多姿的豐富形式與內涵。

臺灣的文昌文化三百多年前即經由陳璸而與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文昌祖廟帝鄉而根源連結,而今臺灣許多奉祀文昌的宮廟與信仰的民眾,也紛紛回到七曲文昌祖廟進香參拜,表現出對文昌文化高度的認同與崇奉的情感。每一個人都應來接近文昌、祭拜文昌,體證文昌文化所帶來的正大光明的意義內涵,實踐孔子『富而好禮』的社會理想。」謝聰輝說。

謝聰輝表示,現在臺灣各地文昌廟宇平時為信眾服務,在傳統文昌祭典日期依例隆重祭祀,許多更擴充為二至三日的文昌祭典或法會;並且又配合各種考試日期的來臨,特地再為各類考生舉行祈求功名的祭儀,其中有些還是免費服務,等考生考上才由其自由還願。

考前考生得提供的物品,如影印的準考證、報名表、姓名八字與地址卡、許願卡,或自行購買文昌香燭、文昌金紙;考後則填寫還願答謝卡等。而考生帶回的物品,除原先準備的祭品外,儀式完周后,宮廟人員為幫考生準備文昌符、文昌文具(如筆、橡皮擦)、幸運卡與《陰騭文》小卡等,以為考生準備與考試過程庇佑加持。

蔬菜、水果、糕點齊上陣!與考試、智慧、運途相關吉祥諧音者為佳

有意思的是,在臺灣,現在考生祭拜文昌準備的祭品則特別注意到與考試、智慧、運途相關吉祥諧音者為佳:

——蔬菜類

    蔥,象徵聰明、智慧;

    芹菜,勉勵勤學;  

    竹筍:諧音直順、順利;

    青蒜,協助對數理計算與未來打算;

    蘿蔔,臺語就是「好彩頭」的意涵;

此類祭祀文昌神明的生鮮蔬菜,用紅紙包覆一圈,意味著喜事與表達對神明的尊敬。

——水果類

    菠蘿,考運旺來;

    水梨,你來高中;

    蘋果,考試平安平順;

    桔子:吉祥如意;

    棗子:早早中第;

若結合橘子、梨子、桔子和蘋果四種,則取「甘來結果」的美好意思。

——糕點類

結合包子與粽子,或再加包種茶,都是祈求諧音考試「包中」的意涵。

▲臺灣學子拜文昌

持續3個多小時的講座,讓不少文昌信眾直呼過癮,現場觀眾也聽得津津有味。講座結束,掌聲經久不息,大家意猶未盡,現場還與四川和臺灣的兩位專家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圍繞海峽兩岸如何做好文昌文化的傳承、臺灣的「五文昌」組合與淵源等問題進行提問。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進出口和過道也是擠滿了觀眾。



 

更多精彩活動內容請關注

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

「翰墨文昌」海峽兩岸中國畫名家展


 2月15日至24日

海峽兩岸文昌文化「巴蜀講壇」


2月18日

 項目推介&臺商考察

兩岸學子拜文昌

 2月27日

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

丁酉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

文昌出巡展演

梓潼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中華文昌•兩岸同源」文藝晚會

 2月28日

文昌文化研討會

帝鄉大講堂

 3月1日

[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七曲山大廟高考香火旺 燒香就能金榜題名?(圖)
    七曲山大廟高考香火旺 燒香就能金榜題名?(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6日 23:29 來源: 來源:中新網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有一座七曲山大廟,當地有個歷史悠久的說法,到七曲山大廟為學業祈禱特別靈驗,已經有很多人來燒香之後,實現了金榜題名的夢想。  正因如此,這座大廟遠近聞名,香火很旺,尤其在高考之前。
  • 【文化與傳承】 簡述文昌文化的產生與形成
    OR 點標題下方藍字「綿陽旅遊」關注 梓潼是文昌帝君的發源地,七曲大廟是中華文昌祖庭。在四川省梓潼縣城北七曲山上,有一座元、明、清三代形成的古建築,殿宇樓閣雄偉壯觀,正殿供奉著高大的鐵鑄造像,神情威嚴,兩目深邃,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梓潼文昌帝君。
  • 兩岸文昌文化季在高雄舉辦 梓潼洞經古樂現場吸睛
    據了解,此次四川梓潼文昌文化交流團赴臺活動,是3月9日在梓潼舉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延續,交流團還參加兩岸文昌文化交流論壇、參訪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在傳播弘揚文昌文化的同時,增進川臺人文交流,不斷增進同胞間的了解認同。
  • 四川福地——梓潼七曲山大廟。拜文昌帝君,祈福學業有成
    她自古就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裡」的美稱,孕育了豐富多元的秦漢文化、三國文化、漢唐文化、文昌文化、紅色文化和以國醫聖手蒲輔周為代表的中醫文化。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梓潼的七曲山大廟。七曲山大廟雖名為廟,卻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是百姓為祭祀張亞子而建,最初名叫「亞子祠」,後來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祠堂就擴建成了大廟,改名為「文昌宮」。
  • 【焦點】越西組團參加梓潼文昌文化交流活動
    農曆二月初三,系文昌帝君壽誕。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綿陽梓潼縣舉行,活動旨在增強海峽兩岸同胞的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越西縣,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受梓潼縣邀請,越西縣派出了以縣政協副主席曲木政府莫為領隊的「文昌故裡嘉賓團」參加活動。上午,嘉賓們齊聚七曲山大廟,共同祭祀文昌帝君。
  • 臺灣宮廟到文昌祖庭恭請神像赴臺
    2018-03-22 09:29:05    華夏經緯網
  • 鑄鐵造像——七曲山「鎮山之寶」
    OR 點標題下方藍字「綿陽旅遊」關注七曲山大廟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有「古建博物館」之稱的殿宇建築外,還有不少的文物珍品,其中文昌正殿和桂香殿內的大型鐵鑄文物被稱為七曲山的「鎮山之寶」。文昌正殿是大廟的中心殿堂,又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殿內有高大空心鐵像9尊,文昌坐像正居高臺之上,高4.7米,身為帝君便為帝王之像,短頸粗體,方面大耳,頭戴冠冕,身著龍袍,全身鎏金,神態安詳,手持牙笏,莊嚴肅穆。兩旁侍從各4位,高均為2.1米,按官位排列呈八字形,形神兼備,體態各異,老臣慈祥,少臣飄然,他們侍候帝君畢恭畢敬。
  • 大涼山越西之旅文昌故裡遊記
    說起文昌帝君張亞子,大家一定會想起綿陽的七曲山大廟,就是紀念文昌帝君的重要場所。每年高考之前,就有不少考生家長去綿陽七曲山大廟拜謁文昌帝君,保佑孩子高考考上大學。在全國各地都建有文昌宮,古代讀書人時不時都要去文昌宮拜謁文昌帝君。在讀書人心中文昌帝君有著和孔子一樣的地位,故有「北有孔聖人,南有文昌君」之說。說起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出生地,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 帶上文昌帝君的祝福,高考加油!
    「北孔子,南文昌。」綿陽市梓潼縣是全國文昌文化發祥地,七曲山大廟是全國文昌祖庭。「拜魁星點鬥,祈金榜題名」,成為每年中高考前期,到七曲山風景區觀光旅遊、祈福朝聖的一大特色。文昌文化以「勸善」、「孝親」、「仁慈」、「勤學」為核心,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由於受文昌的教誨,梓潼歷史上人才輩出,據史料記載,後唐時梓潼出了袁峁、孟芻兩名進地士,兩宋時期,梓潼出了趙載(紹熙),張炎上(慶元),兩宋時其出進士12人。梓潼時代有進士5人,舉人9人,清代順治至光緒二十九章,梓潼考中舉人19人,另有武舉3人。
  • 梓潼七曲山,張亞子是如何成為文昌帝君的?
    文昌帝君塑像關於大廟的稱呼,史書一直有解釋,比如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鄭玄就備註:「大廟,始祖廟也。」今天我所講的這座大廟就處在川西北一帶丘陵,那裡崇山峻岭,柏樹青青,常年濃雲不散。這個地方叫梓潼,它在歷史上經歷的事情頗為神奇,尤其是一個叫張亞子的地方神,最終成為令一代代學子趨之若鶩、香火旺盛的文昌帝君,頗為有趣。西晉太康八年(287年),張亞子生於四川涼山州越西縣的金馬山,他避母仇,舉家遷來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後被當地百姓奉為梓潼神,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地方神,他又是如何成為文昌帝君的呢?
  • 海峽兩岸學者聚四川梓潼話文昌(圖)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綿陽訊  文昌文化的內涵是什麼?張亞子又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小神變成與孔子齊名的,被列入國家祀典的至高無上的文化尊神?日前,作為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海峽兩岸文昌文化研討會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進行。
  • 梓潼文昌閣真「靈驗」,高考之前一定去請炷香,網友:不相信
    說起文昌閣,那真的是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是各地芊芊學子祈求學業有成的地方;而文昌帝君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廣大學子的保護神!又到一年畢業季,很多家長就在這春暖花開之時,帶著孩子去附近的文昌閣燒香祈福,希望孩子都能金榜題名。
  • 掌管天下文運的文昌帝君
    《明史》所載並不夠清晰,連這個張亞子都是虛構的人物——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起兵反抗前秦苻堅的統治,自稱蜀王,兵敗被殺,後人在七曲山為他建祠;當時七曲山上還有座梓潼神亞子祠,這兩座祠離得很近,久而久之後人們便將它們合稱為「張亞子」。
  • 二月初三你拜文昌帝君了嗎?
    文昌帝君祭祀大典2019年3月9日,農曆二月初三,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第1092屆文昌廟會之文昌祭祀大典在梓潼七曲山開幕。梓潼七曲山一年也許要接待千萬級的遊客,但文昌祭典這一天才是是七曲山一年之中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天。
  • 創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七曲山古郎當驛即將改造展新貌
    最近,梓潼縣七曲山風景區水觀音部分殿堂維修改造、七曲山文化廣場、步遊道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目前,大多數項目已建成,其中郎當驛古驛站也將改造。這些項目是七曲山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7個項目建設的一部分。
  • 文昌吾鄉·大廟共享農莊:歸園田居,竹韻美宿
    走進文昌吾鄉大廟共享農莊,蜿蜒的溪流、整齊的房屋、茂密的竹林、參天的古樹依次映入眼帘,猶如一幅山水畫。吾鄉大廟共享農莊以其廣闊的田洋風光、田園耕種文化體驗、瓊北民居特色、文昌雞美食文化以及各種互動娛樂為特色,讓那些懷念原始鄉村風情的人,有了一個可以舒展身心的地方。
  • 成都濃園「2019探索巴蜀文化研學營」到綿陽市開展研學活動
    成都濃園「2019探索巴蜀文化研學營」到綿陽市開展研學活動 2019年08月14日 08: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四川省綿陽市展開了為期四天三夜的巴蜀文化探索之旅,濃園創客發展中心主任謝柏園率臺灣僑光科技大學、玄奘大學學生一行30餘人參加研學活動。
  • 非遺口述史系列之十一——神像與遊走:文昌出巡
    民間稱神仙為老爺,像土地神叫土地老爺,我們這個區域沒有特指時,老爺專指文昌神文昌帝君和其父母供奉在七曲山大廟。每年正月十二從大廟請其入城巡幸、與民同樂,佑護邑人來年物阜糧豐、安康福壽。縣城專建「文昌行祠」安放神像,正月十八送神歸山。出巡分掃蕩、迎文昌、祭文 昌、送文昌四個階段。正月初一開始文昌掃蕩,由各地的文昌宮廟在文昌神像抬下山之前,掃除瘟疫鬼怪,確保環境清靜。
  • 同溯中華文昌文化淵源,搭建兩岸交流合作橋梁
    2017年1月9日,寶島臺灣,溫潤的19攝氏度,由縣委副書記、縣長賀旺率隊的「梓潼縣文昌文化參訪交流團」在臺北市錦華大飯店舉辦了「第三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臺灣交流會」,宣傳推介文昌文化、拓展兩岸交流合作
  • 綿陽安州羅浮山「拍了拍」山城市民:邀你看紅葉滿山、層林盡染
    重慶之聲10月16日訊 藉助2020重慶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舉辦的契機,綿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來到重慶,舉行旅遊推介會,邀請市民到綿陽安州羅浮山爬山泡溫泉,看平武紅葉滿山,層林盡染。 推介會上,來自綿陽的旅遊界代表通過播放旅遊宣傳片、講解旅遊資源等方式,向重慶市民展示了綿陽獨特的城市風貌,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