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八米長卷再現兩岸情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兩岸十餘位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 錢晨菲 攝

中新網杭州6月1日電(錢晨菲)6月1日,以「共享發展,共同圓夢」為主題的「2019年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暨『二十年·一幅畫』富春江雅集20周年紀念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開幕,兩岸150餘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師生代表齊聚《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共繪、共唱、共話兩岸情。

杭州富陽古稱富春,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作品《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如今,這幅曠世名畫卻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分隔於海峽兩岸,成為兩岸文化的鮮明標籤。

兩岸十餘位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 錢晨菲 攝

1999年,杭州富陽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書畫家圓合《富春山居圖》暨富春江雅集」活動,從此開啟了二十年海峽兩岸基層交流的文化品牌活動,也激發起兩岸書畫藝術界人士共繪新「富春山居圖」的熱忱。

二十年後,兩岸書畫家再聚富春江畔,為《富春山居圖》續寫了新的故事:當日,在富春山館,15位書畫家現場創作了一幅八米長卷——《山居富春圖》,重現二十年前富春江雅集的盛況。

據《山居富春圖》主創人員、杭州公望美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偉介紹,該畫在尊重黃公望原畫、傳承其水墨文脈的同時,加入了新的繪畫手法,以宋人的手法作處理,著意傳統,又顯富春山水靈異之境。「畫中描繪了新時代的富春山水,增添了包括剛剛開通的杭黃高鐵、春江兩岸打造的新景點等新元素。」

「自1999年參加富春江雅集後,我就對富春山水產生了深厚情感。時隔二十年,再次與兩岸書畫家共畫富春山水,其中的情誼是一直都在的。」參與創作的藝術家之一、臺灣著名書畫家羅永貴說,二十年間,他往返富陽臺灣之間十餘次,走遍了富春江兩岸的風景名勝,創作了大量以富春山居為主題的畫作,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二十年、一幅畫,將富陽和臺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現場,臺北愛樂婦女合唱團和富陽尚香女子合唱團的成員們還同臺獻技,共唱富春。

「為了此次相逢,我們從三月份就開始排練了,昨晚第一次與富陽尚香女子合唱團配合就非常默契,當時我就心生感動,藝術是沒有界限的,搭起了兩岸的溝通之橋。」臺北愛樂婦女合唱團成員劉容燕說。

據悉,除當日舉行的紀念活動外,本次「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活動期間還包括兩岸青少年同慶「六一」國際兒童節文藝晚會、兩岸書畫家作品展、兩岸民宿發展論壇、兩岸女子合唱音樂會等子活動。(完)

相關焦點

  • 兩岸畫家共繪《新富春山居圖》 擬明年2月赴臺
    兩岸畫家共繪《新富春山居圖》 擬明年2月赴臺 2011年08月31日 08: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畫家圓卷《富春山居圖》邀約真跡合璧
    新華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馮源)來自海峽兩岸的九位山水畫家20日上午在富春江畔將《富春山居圖》臨摹於長卷上,同時還體味古意,試補了原圖的殘缺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發出了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真跡能夠在這一名畫誕生地浙江富陽合璧展出的邀約。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富陽展出,再次讓人眼前一亮。6月1日,以「山水夢圓」為主題的紀念「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創建五周年系列活動,在富春江畔的杭州市富陽區公望美術館隆重啟幕。與此同時,「公望富春」兩岸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也同步開啟,讓兩岸老、中、青三代書畫藝術家共享文化盛宴。多年來,作為《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富陽在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和基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富春山居圖》中的永恆風景--瀟灑桐廬
    他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不斷萌發出要把富春江變化描入畫卷的想法,並最終下定決心,要畫一幅《富春山居新圖》長卷,一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蕭瑟冷落之氣。作為主攻人物的中國畫家,葉淺予自稱畫山水還是有些吃力。然而,故鄉氣象萬千的新變化,讓葉淺予激情湧動,再也放不下手中畫筆。葉老憑著濃烈的愛鄉之情,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創作計劃。
  • 湘繡《富春山居圖》"合璧" 欲贈故宮博物院
    這不是水墨山水畫,而是湘繡大師以針代筆、以線代筆,還原、再創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卷。在分別存放於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即將在臺合展之際,5月18日,《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長卷,在長沙沙坪湘繡博物館舉行了封針儀式,使這幅傳世名畫以湘繡的形式提前「合璧「。 該館負責人表示,希望將此作品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2011年03月07日 15:5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新華網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將在11月前合展《富春山居圖》,大陸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安民表示,《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寓意著兩岸終將分久必合
  • 《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緣
    東方網東方財經6月3日訊:2011年6月1日,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兩岸60餘年的《富春山居圖》得以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見證兩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圓了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並見證他有一個完整的結局。
  • 滄桑三百年分隔兩岸 富春山居圖終合璧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幅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經歷了非常傳奇的一段歷史,那麼首先它是元代的名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品,而且黃公望在晚年是花了據說七年的時間,才將這一幅巨作畫成,這個畫幾經轉,轉到明朝末年的時候被一位收藏家收藏,那麼這位收藏家原本是因為太愛這一幅畫了,所以在自己離世的時候,希望將這個畫作也一起焚毀
  • 《富春山居圖》畫飛雲江兩岸風景 有三處取景點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圖片由瑞安黃公望研究會提供  溫州網訊 「黃公望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畫的正是飛雲江兩岸的風景,作畫地點就位於瑞安馬嶼的聖井山。」  瑞安一族譜有「黃公望」的署名記載  黃公望,元代畫家,其山水畫自創一格,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圖》為黃公望傳世之代表作,完成於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是黃公望為友人無用師所繪,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富春山居圖——名畫名家
    《富春山居圖》是六接紙本的水墨畫。所謂六接紙本,即由六張紙接成的長卷。長卷上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筆墨清潤,意境深遠。作者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元朝時期的著名山水畫家,被董其昌稱為「子久畫冠元四家」。黃公望名字的來歷頗為有趣。
  • 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 《富春山居圖》全卷盼合璧
    浙江日報臺北1月5日電 滿紙空靈秀逸,筆墨意境悠遠,富春江兩岸數百裡精粹聚於筆端——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靜靜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一幅名畫,一分為二,數十年未能合在一起。今天,記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講解員不停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講解這幅名作的前世今生。
  • 真假難辨的《富春山居圖》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等。原畫在六張紙上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黃公望並沒有按著每一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於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角度也非常千變萬化。被譽為 「畫中蘭亭」、「曠世奇畫」。慘遭劫難:《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
  • 義烏南江畔再現「富春山居圖」
    南江江畔,山青水碧,水流潺潺,如同一幅長長的「富春山居圖」。與大自然零距離,對城裡大部分孩子來說很稀缺。大人帶著孩子在南江抓魚撈蝦,輕鬆自在。鍾村附近南江江畔,市民們在戶外野炊。南江兩岸,樹陰下,是大人孩子們休閒遊玩的樂園。5月下旬,當你開著車,從義烏佛堂大道許村村口進入徐佛線,一路過去,會發現這一帶的環境非常寧靜優美,頗有公園溼地的味道,令人心曠神怡。南王店、鍾村、石壁村、八嶺坑、畫塢坑等這些村落,安安靜靜地散落在青翠欲滴的群山之間。
  • 《富春山居圖》顛沛流離的一生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畫繪製在六張紙上,由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黃公望並未按照每張紙的大小長寬構思結構,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作悠然於山水之間,遠近觀賞各有不同。
  • 富春圖合璧折射兩岸割捨不斷的民族情懷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11日在浙江省博物館點交啟運,將經由北京後赴臺,於6月1日在「山水合壁——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上,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聯合展出。這將是該畫作兩部分在分別360年後首次實現合璧。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 你所不知道的《富春山居圖》,它描繪的竟是這裡
    這幅《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是一幅無價之寶,如今他被一分為二,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被收藏在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大家了解它的作者嗎。關於《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故事,有這麼一說:元四年,黃公望79歲,一次從松江歸富春山居,偕好友無用禪師同行。暇日,黃公望始於山居南樓援筆作此長卷。但他經常雲遊在外,而畫卷留在山中,只得「逐旋填札」,故「閱三四載未得完備」。無用似不放心,怕被人奪愛,便請黃公望在畫中題文,明確歸屬。但最後何時完成,終不得而知。
  • 他將《富春山居圖》的景色倒流逆轉,畫成7米長卷
    他把700多年前的歷史名畫《富春山居圖》溯江而上的景色掉轉, 改為順流而下的江景,「反臨」元代大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畫出了七米長卷《順水圖》,這是藝術家鄭力2016年為杭州公望美術館的落成首展所創作的大手卷。鄭力 《順水圖》2016 水墨 古紙本 35 x 696 cm1964年出生的鄭力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副教授。
  • 中國郵政5米「富春山居圖國寶大郵票」發行公告
    焦點關注:千年國寶《富春山居圖》是中國文人畫鼻祖「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傳世名作,更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中唯一一件分處海峽兩岸的國畫孤品。經過兩岸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2011年6月1日《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在臺北實現完美合璧。紀念中華國寶名畫「富春山居圖」完美實現山水合璧,我國特種收藏郵票首度亮相。至國寶畫損毀後被分別裝裱迄今已360年,直到去年經過海峽兩岸努力才終於有機會在臺北實現合璧,這是兩岸人民共慶的大事,是收藏界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