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回憶錄的名字較長,但充滿了歷史感——《熱血記憶——陸軍149師邊境作戰三十五周年紀念文集》(以下簡稱《熱血記憶》)。
2014年是對越自衛反擊戰35周年,解放軍原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的一些參戰老軍人以心血合成,創作推出了上面這部紀念文集。《熱血記憶》共330頁,收錄了親歷者回憶文章和戰史記述40餘篇,並由149師老師長康虎振少將作序,又為歷史和讀者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陸軍149師大戰越軍316A師,這是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傳奇篇章。149師千裡南下,擔任昆明軍區預備隊,未及休整即進入戰場,冒雨跋涉,長途奔襲,同越軍王牌步兵師316A師決戰於黃連山峽谷,浴血奮戰,力挫強敵,為自己的戰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筆。以一個加強師對決越軍一個主力師,這在整個自衛反擊戰中是唯一的戰例。
越軍316A師前身叫316師,是越軍組建的第五個主力步兵師。該師在西北戰役和著名的奠邊府大戰中表現突出,後來又在同美軍作戰中屢建戰功,所屬多支部隊獲得過最高榮譽「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975年5月,越軍從316師抽調部分骨幹組建了316B師,原來的老部隊才改稱為316A師。
1979年戰爭打響後,越軍316A師擔任北部邊境第二軍區作戰值班部隊,奉命沿10號公路東進,企圖馳援駐守柑塘的越軍步兵345師,穩定防線,再反攻奪回谷柳、老街。根據昆明軍區指示,我西線主攻部隊陸軍第13軍組織39師一部搶佔代乃要點,卡斷10號公路,堅決阻擊越軍316A師東援,配合主力圍殲柑塘之敵。
這就打出了著名的代乃阻擊戰。39師116團和117團共4個連隊並肩作戰,在強大炮兵支援下,前後激戰六晝夜,牢牢守住陣地,重創越軍316A師先頭148團,殲敵900餘人,挫敗了其反攻的企圖。越軍316A師無法突破代乃,卻仗著機動力強,未迅速脫離戰場,而是沿10號公路布防,企圖儘量阻擋我軍向縱深挺進。
那邊第13軍主力攻勢凌厲,3天時間便攻佔柑塘,打垮了越軍345師。其後根據軍委和昆明軍區前指指示,命令配屬作戰的陸軍第50軍149師並指揮32師95團和炮兵、坦克一部,迅速進入戰場,沿10號公路向沙巴推進,對徘徊該地區的越軍316A師展開圍殲。
沙巴在老街西南約40公裡處,地處海拔高聳的黃連山麓,高山林立,峽谷縱橫,洞穴和懸崖峭壁較多,只有一條公路為交通幹線,地形絕險,易守難攻。149師於2月24日晚進入戰區集結,25日晨就緊急向沙巴開進,時間倉促,未及休息,而且戰場情況不熟悉,天又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濘,部隊疲憊,情況相當艱苦。然而149師不愧為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建立過功勳的英雄部隊,堅決執行命令,無人叫苦,迎難而上。
149師充分發揚我軍的作戰傳統,兵分三路,正面攻擊,側後穿插,在炮兵和坦克支援下,先圍後殲,邊進邊剿。越軍316A師戰鬥力強,依託公路沿線的野戰防禦工事進行阻擊和伏擊,雙方圍繞各要點反覆爭奪,連番激戰,打得甚是慘烈。
149師攻擊部隊不畏犧牲,頑強推進。正面進攻的446團和445團(欠2營)血戰4號橋,遇襲而陣腳不亂,奮力克敵,在沙巴之戰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右翼穿插的447團連經格蓋苗遭遇戰、新寨北側山埡口血戰,克服疲勞和斷糧困難,連續穿插作戰,終於佔領黃連山埡口,切斷了公路。只可惜越軍316A師警覺較早,除留部分兵力節節阻擊外,主力已先期向西撤過了黃連山埡口。
經過連續7天艱難苦戰,149師沿10號公路攻進33公裡,攻克沙巴縣城,重創越軍316A師174團、148團、98團7營和地方部隊一部,共斃傷俘敵2338人,完成了昆明軍區前指賦予的任務,為西線作戰勝利收尾。
149師千裡轉運,未及休息就投入戰場,地形不熟,天降大雨,遠道奔襲,狹路相逢,強攻越軍密集防禦體系,不顧傷亡,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沙巴之戰的勝利,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以一個遠道兵疲之師,擊敗一個以逸待勞之師,149師可以自傲了。
在《熱血記憶》中,當年的親歷者以飽含深情之筆回顧了一場場金戈鐵馬的戰鬥、一個個親愛精誠的戰友、一座座午夜夢回的墓碑,將無限的追思灑向了祖國的南天大地。屏邊烈士陵園中長眠的400多名149師將士,象徵著我軍的熱血軍魂,將永垂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