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苦,是雲南人的一種情趣。人生就像每一道苦菜,只有走過艱難的路程,才能抵達絕美的風景。
挑戰你的味覺極限
撒撇,是景頗族人的風味美食,景頗族人將牛、豬和野生獸類的生肉、熟肉拌苦水(苦腸製作)或檸檬水做成調料,用烤熟的牛肚絲、牛肉絲、牛肉片和 涼米線蘸著吃,因此,有人又稱撒撇為德宏的過橋米線。
在傣族地區,由於天氣酷熱,腸胃極易「疲軟」,易上火,吃點苦撒撇,很保健。這道在傣族地區司空見慣的美食,許多外地人剛到時並不愛吃,可是一旦在當地呆上幾天,自然就會想嘗試一下,一旦嘗過後,就會愛上它。
苦子
用火烤,滿滿的民族風味。
苦子,是哈尼梯田邊1400米海拔以上零星種植的一種蔬菜,因苦子果實味苦而得名苦子,當地人們根據其果實味苦的程度、形狀、大小的不同,劃分為大苦子和小苦子,這裡介紹的是直徑大約5釐米左右。
苦子,俗稱大苦子,果實為扁圓形,有較多裂紋,果實未成熟時為深綠色,成熟後為桔黃色,其具有清涼、解毒的功效。
海船
會飛舞的蔬菜
基諾族居民的房前屋後經常種植著一些可食用的蔬菜和香料,這棵大樹上結的果實叫做海船,也是一種蔬菜,據說非常的苦,海船的外觀真的像一艘船,可以入藥,能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主治喉痺音啞,肺熱咳嗽,肝胃氣痛等。
海船,學名叫木蝴蝶,又名玉蝴蝶、千張紙、雲故紙、破布子、白故子、白玉紙、白千層、紙肉、故紙、千層故紙、白故紙、蝴蝶故紙。
保山小粒咖啡
濃而不苦,香而不烈。
雲南小粒咖啡種植區主要分布在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等,其中保山小粒咖啡地州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全國及至全球咖啡品質較好的咖啡之一。
早在20世紀50年代,剛剛種植收穫的保山小粒咖啡就在英國倫敦市場上被評為一等品,獲「潞江一號」美稱。在1980年的全國咖啡會議上,小粒咖啡被公認為「全國咖啡之冠」。1993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世界咖啡評比大會上,潞江小粒咖啡榮獲世界「尤裡卡」金獎,可以與聞名世界的藍山咖啡相媲美。
苦蕎
苦味人生的寫照
所謂苦蕎,就是吃在嘴裡有一絲苦味,如同我們吃的苦菜、苦瓜。《本草綱目》說它「性味苦、平寒,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能練五臟滓穢」。到了現在,醫學研究發現,苦蕎能降血糖、降血脂,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雲南的苦蕎還有很多風味:苦蕎粥、苦蕎米線、苦蕎涼粉、苦蕎包子、蕎皮、蕎絲,煎炸蒸煮一應俱全。就連昆明街頭的糕點店,也有配以糖、油製成的西式蕎餅四季出售。
苦涼菜
山野間、路樹邊、草叢裡,隨處可見。
在雲南少數民族村寨中,村民燥熱上火多半會上山採集山茅野菜回家食用起到清熱降火,明目清肝的作用,苦涼菜,學名叫做少花龍葵,是市場上經常出售,人們都喜歡食用的野生植物。
用苦涼菜為主要原料烹飪的菜餚,主要有素炒苦涼菜和涼拌苦涼菜,用其尖葉烹飪的菜餚,有清熱解毒、抑菌功用,用這種野菜烹飪的苦涼菜蛋酥,深受人們喜愛。
苦葉果
隨手可摘的苦味
苦葉果:中草藥,十有八九準是苦的。其實,許多植物又有苦味,適量和適當的做法,能讓苦菜變成美味佳餚。苦葉果可以素炒也可以葷炒,做成的家常菜,風味獨特。
在雲南,不用刻意栽培,這些植物自然生長,隨手可摘。因其通常具有清熱解毒降火之功效,備受人們的青睞。
秋葵
因其外形,被喻為「少女的手指」。
在雲南,有一種菜叫秋葵。作為一個有內涵的食物,秋葵有清新的外貌,切開之後可以看到五角星。
它的營養價值也絕對不可小視。秋葵嫩果中黏黏的液體物質含有果膠和黏多糖類等多糖,具有增強機體抵抗力,維護人體關節腔裡關節膜和漿膜的光滑效果。
苦菜
雲南人餐桌必備
苦菜,又名荼、荼草、苦馬菜,顧名思義,嫩葉生吃時略帶苦味,用開水燙過之後,苦味會淡一些,可炒肉、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也可以用沸水燙後蘸面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等。它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有非常好的降火效果……
雲南人把青菜叫「苦菜」歷史久矣,五百年前蘭茂先生的《滇南本草》裡有:「青菜,一名苦菜。味苦,性大寒。」蘭茂還說,苦菜是一味藥,難怪雲南人這麼離不開苦菜了。
苦筍
苦而適口,妙不可言。
竹筍每年農曆冬臘月從土中萌發筍芽,長到來年二三月間,高約20cm時味苦濃鬱,故叫「苦筍」。苦筍是傣族人最愛吃的一種素菜。
吃苦筍最講究佐料,人們稱這種佐料為「南秘」。可以用魚、蝦、螃蟹製作而成,比較簡單,最普遍的是用西紅柿製作的南秘。吃的時候只要拿燒好的苦筍蘸上「南秘」即可食用。這時的苦筍是又苦又香,又辣又酸,主味是苦,但傣族人吃筍很特殊,他們是越苦越愛吃。
石榴花
石榴花開,暖風習習,花香縷縷。
吃過石榴,卻不知道石榴花可以吃吧。石榴花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炒石榴花要配有韭菜和幹辣椒。成菜香氣宜人,口感鹹香可口,略有一絲苦味。但這道菜中的苦味會讓人上癮,停不下嘴!
石榴花有清熱、解毒、健胃、潤肺、澀腸、止血等功效,在一邊品嘗美食的同時也達到了排毒的目的,真是一舉兩得啊!
野苦瓜
苦瓜雖苦,但讓人懷念,宛如人的一生。
苦瓜為夏季食用佳品,營養豐富,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可炒肉、燒魚,清脆爽口,別有風味。具有增食慾、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等作用。
野苦瓜比一般的苦瓜苦味更重,但吃後嘴裡會有一股淡淡的回甘味,雲南的少數民族都喜歡把野苦瓜放火裡燒熟,後蘸醬調料食用,別有一番風味。多食野苦瓜能促進食慾、解毒、祛寒。
刺椿頭
保山人稱「刺苞苞」
因長在刺椿樹的枝頭而得名。刺椿樹屬落葉喬木,滿身都長滿了鋒利帶鉤的刺,初生的枝芽呈包莖狀,像剛冒出的馬鹿角。
雲南騰衝產出較多,一般在2-4月份為採集季節,新鮮椿頭採摘回來後,要趁新鮮及時食用。
食用方法:先去除比較硬的刺,軟嫩的刺可以不用管;除乾淨刺後,洗淨放入煮沸的開水中煮3-5分鐘,到七層熟後撈出,漂洗,然後就可以根據口味烹製:可以切碎涼拌,或者打蘸水蘸著吃,或者可以炒吃等。椿頭其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熱天吃起來很爽。
蒲公英
一顆種子,一陣微風,就能營造一片燦爛。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黃花地丁等,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帶根的全草,全國多有分布。《本草綱目》說:「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如苦苣,俱小耳,嫩苗可食。」蒲公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核黃素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在食用方面,夏季多用嫩葉涼拌,也可烹調。蒲公英多吃不傷人,而且還可入藥治病。中醫認為,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利膽、保肝、健胃、降血壓、提神、抑菌、抗癌等作用。
蒲公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為葉、花、花莖、根,其嫩葉、未開花的花蕾、根狀莖均可食用。蒲公英一類的介紹說,蒲公英多吃不傷人,而且配肉還是美味的菜餚。
車前草
些許泥沙,一方淺窩,便可安身立命。
即車前草,又稱蛤蟆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長不高,掌狀或羽狀複葉,小葉面呈蛤蟆皮狀(故因此得名),有的3或7枚。花單生,花瓣5,通常黃色。多生於潮溼山坡、荒地。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楚雄等地喜歡用來做湯,清涼下火。
苦應該是所有味道中,大家最不喜歡的了,但是苦卻能清涼解毒,最後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