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將至|紫禁城如何優雅過冬?

2020-12-20 中外琺瑯美術館

冬至。十一月節,終藏之氣至此而極,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又被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節氣,同時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已有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子月,也就是一年的開始。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因此,古人認為冬至為大吉之日,自冬至開始,天地間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冬至日,古人先行祭祖,後彼此賀冬。冬至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進入一年中氣溫最低最寒冷的季節。

冬天的紫禁城,天寒地凍,寒風在宮殿之間的甬道內呼嘯而過,在難熬的漫漫寒冬,居住在紫禁城深宮禁苑內的帝後嬪妃在寒冷冬日也面臨著禦寒問題,古之皇室非比尋常人家,冬日禦寒上頗重「文質兼美」,除了必備的取暖功能,還分外講究視覺上的美觀及寓意上的祥和吉慶。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深宮禁院中的人們取暖過冬的奢華雅致。

宮牆禦寒

紫禁城內的建築,通常以院落為單位。每個院落都會有單獨的圍牆。其除了分隔空間的功能外,既可用來防火,還可抵禦冬天的寒風。此外,紫禁城內的大部分宮殿都坐北朝南,這種設計本身就有利於依靠自然光照取暖。再者,厚厚的牆壁和屋頂,也可以達到較好的保暖效果。

火炕暖閣

紫禁城內的宮殿大多設有火炕,炕下有火道,其結構與今天北方農村中的火炕相似。另外,宮殿內暖閣的地面也可以加熱,其結構與火炕也類似,這就是早期的地暖。

爐坑內設有爐膛,並與殿內煙道連通,由專門負責司爐的太監蹲身在此點燃柴炭,殿內循環的煙道就會產生熱流,烘熱地面,殿內溫度隨之徐徐上升,以達禦寒之目的。坤寧宮東暖閣,如今還保留著這種設施。殿前的爐坑口覆蓋著包著鐵板的木蓋,至今可見。

飲食器物

冬天吃什麼歷來都是頭等大事,清宮以食禦寒的首要辦法即是火鍋。日常都喜歡因時制宜的在吃飯時添個「鍋子」,因其不容易冷,吃起來暖和。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中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正所謂「以食為天」,禦寒第一步,自然從吃開始!

有清一代,火鍋最初從一種民間美食逐漸演變為宮廷御宴。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

清宮帝後,對「鍋子」鍾愛者不乏其人,其中翹楚首推清高宗乾隆皇帝,基本上走到哪兒火鍋就吃到哪兒。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下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他還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

清代畫家姚文瀚的《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畫中景象是清乾隆二十五年,春節間乾隆皇帝大擺宴席的場景,畫中一片喜慶熱鬧,這正與「火鍋」帶來的喜悅感不謀而合!

為了追求奢華的享受,清宮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火鍋,譬如銀火鍋、錫火鍋、甚至還有瓷火鍋,其中最為精緻的要數宮廷御用火鍋——掐絲琺瑯鍋。

清鹹豐藍地粉彩纏枝蓮紋火鍋

清鹹豐藍地粉彩纏枝蓮紋火鍋,是典型的清代瓷器火鍋。或許是因為瓷器導熱性實在一般,用起來等得人心焦,難受青睞,所以目前宮中所見瓷火鍋也僅此一件。

清掐絲琺瑯花卉紋火鍋

清掐絲琺瑯花卉紋火鍋,這件清晚期的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鍋體為菱花形,圈足,上附鏨刻鍍金的提手和螭耳。藍色地鍋身上飾紅、黃、藍、白等色團花紋,漫撒周身,疏朗而雋秀。

景泰藍火鍋製作工藝複雜,造型典雅華貴,其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令人嘆為觀止,滿滿的皇家尊貴氣息,無不體現著宮廷生活的奢華與精緻。

說到火鍋,紫禁城冬季驅寒怎能少得了美酒呢?溫酒壺是用熱水保溫酒水的器皿,造型端莊,製作精細。其分為內外兩個部分,內壺為圓柱形,有流、蓋及提梁,為盛酒器。內壺與外套之間有較大空間,用於盛裝熱水。煮一鍋火鍋,溫一壺美酒,由此可見,紫禁城的漫漫寒冬是這般雅致愜意啊!

清銀燒藍暖酒壺

過冬服飾

人體最直接的取暖方式可能就是穿得「厚厚」的,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衣料就是動物毛皮,這也是我們判斷古裝劇季節變化的一個指標——主角們是不是穿上了毛茸茸的戲服?事實上,皇家的過冬衣物比戲服更精美、齊全,暖帽、皮褂、大氅、綿襪、絨靴,帝后妃嬪們為過冬可謂是從頭到腳的武裝起來:

清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

清黃色暗團龍江綢玄狐皮端罩

清康熙藍色暗花緞拉鎖繡荷花山水紋綿襪

日常器物

以食禦寒之外,為了找到經濟實用的禦寒良方,清宮匠人沒少在日常器物上花心思。銅胎掐絲琺瑯手爐是紫禁城司空見慣的禦寒神器,手爐是嬪妃用冬天暖手用的小爐,爐內裝有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灶灰,爐外加罩,甚至可以放在袖子裡暖手,又被稱為「袖爐」「捧爐」。放在腳下暖腳的叫腳爐。腳爐要比手爐大一些,用錫或者銅做成,可隨身攜帶,或者放入被窩中。

清宮殿內冬季通常設有燻爐(燻籠)。燻爐的製作十分精美,分為盆和籠兩部分。大的燻爐重達數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銅鎦金的,有的是掐絲琺瑯的,十分華貴。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內,都陳列有燻籠。燻爐材質不同,樣式各異,有的上面還有仙人、走獸、祥雲圖案,象徵蓬島仙境。

掐絲琺瑯八寶紋長方燻爐

除了大的燻爐,還有一種小的火爐如西瓜大小,隨手可以提動,放在腳下暖腳的叫腳爐,用來暖手的叫手爐,它們的製作更加精美講究。當然,這種小的火爐只有帝、後及妃、嬪們才能使用。手爐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手爐上端設有提梁,根據主人的意願,可以由太監或宮女隨時移置到適宜之處。現如今,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上百件清代手爐。

畫琺瑯雲龍紋圓手爐

手爐小巧玲瓏,製作精美,一般高18釐米、長15釐米、寬10釐米左右,以圓形和橢圓形為基本形狀,再加以裝飾性的變化。其結構分外殼和內膽兩層:外殼可根據需要,運用不同的工藝進行製作、裝飾;內膽為銅製,架於外殼的口沿之上,以備燃炭。口沿上設置鏤空蓋,用以通風換氣。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至燙手。

手爐的製作工藝多以銅質鎦金或掐絲琺瑯為主。掐絲琺瑯是在金屬胎體上,用細而薄的銅絲焊成圖案輪廓,在其內外填充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經燒制、打磨、鍍金而成。裝飾內容都是具有吉祥意義的鶴鹿、雙蝠、花卉、壽字等……,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手爐,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皇家宮苑對待生活的那份認真和細緻!

木炭除了可以放在手爐裡取暖,還可以放在火盆裡燃燒取暖。炭盆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盆,有三足,盆口侈大邊,用對稱的提梁,上部為罩,鏤空,作成花卉圖案,做工精細,銅質,畫琺瑯、掐絲琺瑯燻爐更顯高貴。掐絲琺瑯炭盆這種形式並非每一座宮殿、每一個人都可以享用的,而是要根據使用人的地位、等級來安排實際使用數量。

掐絲琺瑯火盆

銅胎掐絲琺瑯海馬紋火盆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一種金龍手提暖爐是專供皇帝冬季出巡時由貼身內侍太監拎著的暖爐。這種暖爐為銅質鎦金,提爐由爐杆、鏈、爐三部分組成。爐高16釐米、寬23釐米。爐為圓形,似桶,上部略大。爐上有圓形蓋,蓋面微隆,鏤空八卦紋。蓋頂有一龍鈕,爐體有三個凸起的獸面,獸口銜環,環接聯提鏈,爐下有三個象首,象目前視,象鼻下卷為爐足。爐鏈頗長,一端接爐,一端接鏈盤,鏈盤上有一鈕,鈕上有環,接於提杆。提爐金光閃閃,看上去暖洋洋的;但爐內並不一定點燃有炭火,以免燒著皇帝的龍袍,這種手提暖爐也是宮廷儀仗用器之一。

冬至如約,祁寒待暖。一堂和煦,雅致紋茵。

「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詩不覺冷,漏永夜未央」。

古代匠人精巧構思和匠心獨運的智慧精髓溫暖了紫禁城的漫漫冬日,使得紫禁城的帝后妃嬪得以雍容華貴地抵禦寒冷侵襲。

寒來暑往,社會變遷,在故宮建成600年之際,尤其讓人欣慰的是以皇家宮廷技藝景泰藍為代表的眾多民族傳統技藝,榮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眼一年冬又至,十冬臘月,晶瑩白雪,將年年講述景泰藍等非遺技藝在歷史長河中,淬火升華、溫潤歲月、光彩照人、大美無言的永恆時刻!

歲月清寧,冬至將至,即時珍重,順祝冬安!

<部分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做「小年」,它也是我們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當天在我們北半球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期天氣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
  • 今日冬至:紫禁城開啟冬至金光濾鏡
    【今日冬至:紫禁城開啟冬至金光濾鏡】每年冬至,白晝雖是一年最短,但紫禁城乾清宮的匾額陳設,卻迎來了一年中最富光影魅力的時刻。(圖/故宮博物院)
  • 今日冬至,新年將至!
    今日冬至,新年將至。今日冬至,晝短夜最長,但自此以後,晝漸長夜漸短。今日冬至,寒冬數九的頭一天。因為三九嚴寒,九九開一,首日便是今日的冬至。今日冬至,而冬至是「節」,有節必吃,冬至作為24節氣最早制的節日~「冬節」,「冬至大如年」,美食端來。首先是冬至要端餃子碗,再有湯圓勺勺迎冬至……今日冬至,自後將有「凌寒紅梅獨自開」,將會看到紅梅傲雪凌霜的景。今日冬至,陽光正好。
  • 音樂人馬卡龍新歌《過冬》冬至即將暖心陪你
    如果你有空,陪我過個冬一句暖心的問候換來一季的溫柔這個冬天需要你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馬卡龍最新單曲《過冬》告別孤獨「有我陪你」音樂人馬卡龍最新單曲《過冬》12月21日即將暖心上線,這是馬卡龍第三首不同情感表達的音樂作品,一改往日風格,開啟溫情的路線,沒有《我不存在》那種失戀後的釋放,《隱秘的你》中那種探尋暗戀的朦朧感,新歌《過冬》暖心中飽含著特別的情感,這個冬至,溫情陪你。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年哪天冬至?暖冬已成定局了嗎?
    摘要: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暖冬成定局了嗎?答案來了!文/農夫也瘋狂大雪節氣已過,冬至也快要到了,在往年早已經進入冬季了,可是今年筆者的家鄉這邊還沒有入冬。村裡會看天氣的老王頭說,如果冬至節氣以後,天氣還這麼暖和就要遭殃了。俗話說「該冷不冷,難有年景」,這樣的話明年就要遭殃了。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啥意思呢?今年是哪天冬至,現在天氣還這麼暖和,難道暖冬已成定局了嗎?冬至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是小年,過了冬至節氣,春節也就快到了。
  •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僑鄉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鹹湯圓受青睞(圖)
  • 擬定幼兒園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
    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綜合評估制定將對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的制度的要求,管理人員通過移動本質安全技術隨時隨地進行幼兒園擬定開展「迎冬至,溫暖過冬」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檢查,根據系統累計得分,幼兒園上級部門對確定各幼兒園達到的等級,進而進行獎懲。
  • 【冬至】南方人如何不靠抖過冬?請收下這份「祖傳禦寒秘籍」→
    【冬至】南方人如何不靠抖過冬?今日冬至又到了南方人靠抖求生的季節南方的勇士們將再度以一身「天罡正氣」迎戰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的作者吳敬梓運氣比他筆下的範進還差不僅考場上屢試不中後來還遇上家道中落生活窘迫到連靠抖過冬都成問題
  • 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今天是12月13號,離冬至節氣也不遠了,冬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最為寒冷的隆冬時節就要來了。冬至節氣二十四節氣的排名第二十二個節氣,是冬季第四個節氣,冬至節氣後面有小寒和大寒,隨後就要到春季了。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冬至將至,貴陽牛羊肉價格如何?火鍋店需要預定嗎?
    現在牛羊肉價格如何? 市場銷售情況怎麼樣?小張告訴記者,今年冬至準備在餐館裡吃羊肉火鍋,感覺價格並沒有多大變化。 「冬至我們沒有特定習俗,我們家比較隨意,吃什麼都可以。」陳先生告訴記者,冬至基本上都會和家人聚在一起,往年都會和家人出去外面下館子。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可能會選擇呆在家裡煮火鍋。
  • 今日冬至,原來老廣過冬有咁多講究……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在冬至這一天,家家都會吃團聚吃飯,吃冬至特色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健健康康!
  • 紫禁城的皇帝如何取暖?
    紫禁城的皇帝如何取暖?時間:2015-07-27 10:20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我國北方,冬季漫長而又寒冷。有氣象數據顯示,明清時,一年內北京約有一百五十餘天是寒冷天氣,最冷時氣溫可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杜甫有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
  • 冬至將至,園區祭掃攻略,點擊進入…
    冬至將至,園區祭掃攻略,點擊進入… 2020-12-16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將至,「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啥意思,今年過年冷不冷?
    冬至節氣將至,「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19年春節天氣如何?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農曆24節氣之一的冬至了,這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了,在民間一直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有些地方在今天還有著冬至節氣給去世親人燒紙的習俗。雖然冬至在公曆每年的日期基本不變,即12月21-23日(今年冬至12月22日),但是在農曆的日子,則每年是不一樣的。
  •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
    俗語說:「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冬至將至,不妨一看不知不覺冬至馬上就要到來了,大家早上出門都要裹緊衣裳,從而抵禦嚴寒。在農村,一些稍有經驗的人也在猜測冬至的天氣如何,他們說"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這句話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我們的先輩們總結出來的俗語,雖然聽起來還挺不靠譜的,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這句俗語的"中獎率"還挺高的。
  • 冬至將至 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本周末將交通管制
    冬至將至,預計本周末開始,合肥各大陵園將迎來一波祭掃、落葬高峰。12月10日,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園發布冬至祭掃路線,冬至期間(12月19日到21日)前往陵園祭掃,道路將進行單行道交通管制。同時,從12月12日起到21日,該陵園將開通免費專車循環路線(詳細交通出行路線參見圖片)。
  • 冬至將至,牛羊肉價格如何?火鍋店需要預定嗎?跟著記者去實地探訪
    12月21日,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這時候,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圍著火爐話家常。再來一份熱氣騰騰的牛羊肉火鍋,這是老貴陽獨有的溫暖與愜意。現在牛羊肉價格如何?市場銷售情況如何?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