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神話消亡史:冒險、暴富與泡沫-虎嗅網

2020-12-16 虎嗅APP




再有十幾天,2018年就結束了,時間過得可真快。


這一年,不管您是從事哪行哪業,可能都聽說過一個詞兒,叫做比特幣。


最紅火的時候,這個圈子有兩個口號:「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未來一年,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


各種行業都缺風的2018年,幣圈一度被認為是今年最大的風口。


直到7月份,「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被曝光一段錄音,稱「成功就是能忽悠傻逼」,大談幣圈如何收割韭菜,大家這才發現:操,原來又雙叒被騙了。


隨著監管部門掄下來的大棒,還沒挺到年底說一句明年會更好,幣圈就徹底消停了。


這事兒新鮮嗎?說新鮮也新鮮,畢竟是2018年的一大新聞。但回頭看看,也不新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些事情卻兜兜轉轉,一次又一次重回原點。


其實,類似幣圈的「神話」早在世紀初就上演過了,只不過那時它有個更神氣的名字,叫做「東方神犬」,也就是藏獒。



1


1969年,美國探險隊員巴利畢索普從喜馬拉雅山麓帶回去一頭純黑色藏獒。


玩探險的圈子,大多是些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的硬核男子。馬可波羅筆下「體大如驢,奔馳如虎,吼聲如獅,儀表堂堂」的藏獒,他們以前只聽過沒見過,這回終於親眼看到了,紛紛為之怦然心動。




由於這一批人的推動,美國人民覺得藏獒這種狗可真是牛逼壞了,給起了個「來自世界屋脊的神犬」的名號。


但70年代美國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兩次石油危機重創經濟,並沒有餘糧拿出來投機炒作藏獒。


直到80年代,隨著經濟復甦,投機客們終於有錢把藏獒販賣進美國,各種協會和比賽也出現了藏獒的身影。


把藏獒從西藏搞到美國是件苦差事,也很費錢。加上藏獒來到美國後,自帶世界屋脊的神秘感,價格很快就被炒起來。


本來炒起來就炒起來,跟中國大陸沒什麼關係,可壞就壞在一名臺灣演員身上。


1983年,臺灣當紅小鮮肉,《昨夜星辰》男主角張佩華從美國買了一隻藏獒並帶回臺灣,這隻叫喬克的藏獒花了他120萬臺幣,相當於一部戲的片酬,能在臺灣買一幢樓房。







在藏獒一步步邁向巔峰的歷史進程裡,這是張姓小鮮肉個人的一小步,卻是藏獒「西學東漸」的一大步。


可以想像,假如吳亦凡抱著一條天價狗出現在媒體面前,這條狗還是大家從沒見過的品種,廣告效果會是如何的skr。


當紅明星做背書,加上驚人的價格,藏獒迅速在臺灣走紅。


一時間,凡是有藏獒出現的狗展,場場爆滿,臺灣中南部愛犬人士集體包車北上看藏獒。


由於藏獒當時還只能從美國引進,相當於有兩個中間商賺差價,到臺灣後就更貴更稀缺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80年代末臺灣一犬風行,一隻藏獒幼犬能賣到20萬到30萬臺幣,種犬的配種費也高達20萬臺幣。



20萬臺幣相當於一個什麼概念?縱使80年代末臺灣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也是一個高級白領不吃不喝一年的總收入;換算成人民幣,當時約為4.35萬元,而那會大陸的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300塊,農民年均收入只有600塊,34個城鎮職工或者73個農民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起一隻品相一般的藏獒幼犬,哭了。


敏銳的投機客,很快就想到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大陸。而此時,大陸還對這條「致富彎道」一無所知。


2


1985年,當福建商人拿著幾張藏獒的照片找上門時,河南農民王佔奎只覺得一頭霧水。


王佔奎並不知道,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中國藏獒之父」。



王佔奎算是懂狗的內行。1983年,他開辦了國內第三家個體養狗場,因為養德國牧羊犬而小有名氣。


福建商人希望王佔奎能找到藏獒這種狗,再轉賣到臺灣去。


但王佔奎卻不認識這種狗,留了個聯繫地址就讓對方先回去了。


後來,當地供銷社主任告訴他:「鞏義有個勞改犯剛從西北回來,帶的那條狗也許是藏獒。」


王佔奎聞訊去找,看到一隻從未見過的大狗,正拖著個磨盤在院子裡瘋跑,力氣極大。


震驚之餘,他拍下照片寄到福建,對方回信:這就是藏獒。



1986年春,帶著跟福建人籤好的合同,王佔奎第一次進了藏區。


上世紀80年代交通不便,王佔奎走了整整兩天,當地海拔接近4000米,晚上幾個人頭疼得睡不著覺,當時連這是高原反應都不知道。


十幾年後,你隨便走進一家獒園,每個老闆都能給你說上一段去藏區找獒的艱苦過程和奇聞秘事。


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正是從王佔奎這批先行者的敘述中衍生出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藏民非常淳樸,王佔奎來到當地才發現原來藏民不賣狗。


你要是去藏民家,說很喜歡他的狗,那很好,藏民很高興。但你要說買狗,就是倆字,不行。




因為藏民全員佛教徒,他們覺得花賣狗的錢,就跟吃老祖宗的肉一樣,缺了八輩子德。


沒辦法,王佔奎只好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一個以物易物的轍。


他在縣城買了收音機、電燈泡等,花了45天時間,跟牧民換來23隻藏獒。


23隻藏獒被拉回河南鞏義,王佔奎留下了3隻母狗、2隻公狗,這5隻狗成了王佔奎藏獒養殖場第一批種犬。


餘下18隻藏獒,交付給福建商人,它們被運到福建,再偷渡去了臺灣。


把那些收音機、電燈泡換算成人民幣,一隻藏獒付出的成本從50元到200元不等,轉手賣出去則高達7000元一隻。


這意味著,在萬元戶可以成為致富典型、可以上報紙的80年代,王佔奎成了十萬元戶。


第一次把藏獒帶到內地,王佔奎就製造了一個財富神話。


3


1994年,搖滾歌手、大帥逼鄭鈞發行了一張名為《赤裸裸》的專輯,其中有首歌叫做《回到拉薩》: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顛把我的魂喚醒


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


這首歌寫得不錯,也挺好聽,但此時鄭鈞卻從未去過拉薩,只憑對西藏生活的美好想像和嚮往寫出了這首歌。




這其實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社會思潮,八九十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關於西藏的小說、詩歌。


究其原因,一個是因為當年前往西藏,遠不如現在這麼方便,使西藏的宗教和人文保有極強的神秘感,神秘感意味著有逼格;


另一個,是改革春風吹滿地,把一部分敏感脆弱的文藝青年率先吹頹了,面對商品經濟這個難以把握的大時代,他們感到迷茫,於是轉身從犄角旮旯裡挖掘出各種「感悟」,這些感悟更令西藏成為一個時髦話題。


而藏獒,非常符合這一流行文化趨勢。


1998年,王佔奎主動找到媒體,講述了以西藏、東方神犬、驚險坎坷的為關鍵詞的尋獒故事。


1998年9月4日,大河報發表《千裡尋藏獒,中原聽咆哮》,把王佔奎塑造成一名不畏艱險入高原,發掘推廣藏獒讓更多人認識的義士。


本來只是為了賺錢而走進西藏的王佔奎,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搶救保護藏獒第一人。







中國人從來不缺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對各種神秘未知事物的誇大想像。


世界屋脊、臺灣富商、一隻藏獒能抵擋兩隻金錢豹、瀕臨滅絕的珍貴犬種……與藏獒相關的大量文章,充斥這些吸引眼球的關鍵詞。



最牛逼的,要數上面這張圖右上角小字,說藏獒的綜合價值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更具煽動性的是,藏獒被冠以「中國獨有」這個稱號,有了民族主義這個超級大Buff,這些故事立刻散發出不可抵擋的魔力,文章很快被其他都市報轉載。


包括《西寧晚報》《拉薩晚報》《海峽都市報》《春城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十幾家省級報刊,都刊登了王佔奎的故事。


藉助輿論攻勢,藏獒也從這年開始走向全國,實現了內陸價格攀升的1.0階段。


1999 年,一條2個月大的幼年藏獒,在國內價格最高達 5 萬元,成年藏獒最高已經可以賣到20萬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那一年北京天通苑的房價,1平米只要1000多塊錢。


同年,美國犬舍俱樂部的存欄服務中列入了藏獒,被投資者認為是個重大利好消息。


一貫開在中國快車道的上海,在九十年代末有句流行語:買棟房子、找個老婆、生個兒子、買輛車子、養條藏獒。


這話正代表了這一時期,人人想從藏獒身上撈筆金的財富夢想。


4


上世紀末投機者大發藏獒財,靠的還只是信息差來牟取暴利。


直到2003年,事情開始起變化。


2003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悲喜交加的一年。這年,第四代領導人正式交接,之後非典疫情爆發,此外還有一件會被載入歷史的大事,就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成功升空。


然而,對於那些奔波於大時代中掙命的小人物來說,面對這些大事時,除了看看新聞,為之歡欣或者為之揪心之外,能決定的東西少之又少。能直接改變他們命運的,是另外一些事情。


比如在藏獒投機者們眼裡,這一年最好的消息就跟上面毫無關係,而是「金牌教練」馬俊仁做了中國藏獒俱樂部主席。




雖然,這個俱樂部不過是個民間組織。


選舉藏獒俱樂部主席那天,王佔奎當時也在現場:「當時開會的有20多人,大家想著老馬是名人,他能把藏獒的熱度炒上去。」


後來的事情證明,老馬不僅能把熱度炒上去,還能把自家一隻藏獒,喊到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的4000萬天價。


馬俊仁是中國田徑隊的前主教練,靠著明補王八湯、暗扎興奮劑的雙面手,在那個夢幻時代帶出了一支長著喉結的女子田徑夢之隊,屢獲金牌,掙足了「面子」。



現在分析馬俊仁,這個人能在特殊年代「大放異彩」,其實主要靠兩點,一是利用民族主義,二是鼓吹個人英雄主義。


而且,只要讓馬俊仁找到靠這兩點支撐起來的項目,這人還真他媽是個運營奇才。


馬俊仁跨進藏獒圈之後,第一步就是給藏獒引入了民族主義的概念,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我養藏獒,不是因為缺錢,是因為世界犬業中中國沒地位,而藏獒數來數去該是最好的犬。


只要下功夫弄,咱們一定能拿世界冠軍。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不能讓人看不起。


我這些藏獒,以後要出去參加世界比賽,論個頭兒,論品相,論顏色,論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奪銀牌。


以後出口藏獒,我還要為國家賺外匯。


馬俊仁生生把養藏獒也說成了為國爭光。


而事實是,藏獒並不是中國獨有,印度和尼泊爾也有。1958年,尼泊爾就給美國總統艾森豪送過2隻。




第二步,就是鼓吹「純種」,間接吹自家獒園的藏獒最好:


全國純種藏獒剩下不超過100隻,幾乎有一半都在我手上。


在老馬面前,「狗」是需要屏蔽的敏感詞。一聽到「狗」字,他會大怒:「我馬俊仁培育的是藏獒!不是藏犬、藏狗!」


當然,馬俊仁突然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搶佔業內製高點的這些話,也激起了其他養犬人不滿。北京一位從90年代就養藏獒的資深獒友,就告訴記者:


「馬老師在田徑界是大腕,但是在獒圈連小學生也算不上!」


但不管怎麼說,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馬俊仁確實把藏獒價格給炒起來了。


2005年,中國首屆藏獒展覽會在河北廊坊開幕,馬俊仁一口氣帶去30隻藏獒,其中有一隻叫「小王子」,並給它喊出了4000萬天價,妥妥的頭條大新聞!



與此同時,好消息再次傳來,藏獒正式在美國犬舍俱樂部比賽中亮相。


於是,大量資本受虛假繁榮吸引,盲目跟進市場,藏獒迎來了第二波價格攀升。


這一年,一般成年藏獒均價已經突破10萬元大關,之後迅速邁入大躍進時代。


2009年,杭州新精品中國藏獒展會上,最貴的藏獒標價3000萬元。


2011年12月,北京一場獒展,某青島藏獒號稱身價3000萬元。


2012年2月,石家莊第二屆北方藏獒精品博覽會上,某藏獒號稱育種一次就要 120萬元,曾有人出價3000萬元買,但被主人婉拒。


在其他五花八門的藏獒展上,基本都有開價五六百萬元的「純種」藏獒撐場面。


5


2009年9月9日,30輛清一色的黑色奔馳車,列隊駛入西安鹹陽機場停車場,引起路人駐足觀看。



製造這一幕盛景的,不是哪位土豪老闆兒子娶媳婦,只是為了迎接一隻名為「長江二號」的藏獒,而這隻藏獒身價達到400萬。



而這,不過是當年藏獒炒作的冰山一角。



各個藏獒養殖場,通過互相倒手,對外號稱成交價格幾百萬元、上千萬元,媒體「老老實實」地按開價報導,而養殖場私下可能連個轉帳都沒有,空手套白狼,白借媒體之嘴,塑造起市場繁榮的景象。


還有一些炒作手法和今年幣圈如出一轍,比如名人站臺這招。今年李笑來敢給「空氣幣」站臺,當年王佔奎也跑到西安給這隻「長江二號」站了臺。


馬俊仁就更厲害了,比如,你辦個獒展把馬俊仁請來,他說句:老鄉,你這隻狗低於500萬可不能賣啊。


那你這隻狗就值500萬了。簡單,粗暴。


真掏錢買狗的都是些外行,聽說什麼藏獒俱樂部主席、藏獒之父都看好這條狗,能不信嗎?


不僅群眾信了,就連見多識廣的名嘴老梁都信了。


2011年,梁宏達專門講過一期藏獒,標題叫做《藏獒,炒不出來的傳說》,歌頌了藏獒忠誠、勇敢的美德,還肯定了馬俊仁這些名人對養藏獒行業的推動。



2013年,藏獒市場頹了,大家都知道是泡沫以後,老梁幡然醒悟,又做了一期《藏獒沒那麼神》。在節目裡一頓闢謠,從智商來說,藏獒IQ很低根本算不上好狗;從戰鬥力來說,甭跟什麼狼啊、豹啊比,就連牛頭梗也打不過;說藏獒能打過狼的那都是炒作。



這說明啥,當局者迷啊。泡沫破之前,老梁都沒看出那是泡沫,何況是買狗群眾。


除此之外,炒作還衍生出一些特別殘忍、殘酷的事情,比如2005、2006年頻頻出現給藏獒灌食的事件。


那些看起來有成長潛力的幼犬,會被戴上嬰兒的圍嘴兒,直接用漏鬥灌流質的奶渣,成年後體重能直接從100多斤灌成200多斤,看起來更高大威猛。


很多藏獒從小就是這麼被灌食養大,自己都不怎麼會吃飯。為了多吃,有些還要上跑步機鍛鍊。




為了看起來粗壯,一些獒園直接在藏獒的腿上、臉上打矽膠,注水。或者給狗餵安眠藥,整日痴睡,方便長肥。


還有給藏獒餵激素,強迫肌肉與皮分離。然後做手術,把額頭上的皮拉到鼻子上,做成「起毛點靠前」的樣子。


發現沒,藏獒圈才是搞網紅臉的「鼻祖」。


可以說,與被定義為狗的藏獒相比,這群獒園老闆才更像是一群活畜生。


6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支撐起藏獒市場的真正消費者都是些有錢人,那麼問題來了,誰有錢?


首先就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各種老闆和企業家們。


在藏獒造神的過程中,有兩個特點使得他們非常願意買單。


一是藏獒「一生只認一個主人」,非常勇猛,特別忠誠。


那些在弄潮時被大浪拍疼過的大哥們,一方面把藏獒的勇猛頑強作為自身象徵;另一方面在成功後,特別渴望在江湖中再也難以得到的東西——忠誠。


二是「純種」的概念。


這個非常簡單,先富起來後,他們急於把手中的新錢捂成老錢,提升自己的身份,以便跨入更高級的圈子,擁有一條「純種」藏獒,最能彰顯他「優越」的身份。


除了老闆和企業家之外,還有哪些消費者?我們可以從一則新聞裡管中窺豹。


2009年,湖南一位貪官被抓,新聞標題非常新鮮:《老總栽在狗身上》。



這位叫陳欣的「愛狗人士」,屢次利用權力向求他辦事的人索賄名犬,其中的好狗就有藏獒,這也戳破了藏獒行業的一層窗戶紙:


往上面送錢,名貴的禮品往往被拒絕,可是藏獒就可以;搞工程 ,走關係,送藏獒 ,往往一路綠燈......


New Money們的消費觀念和審美取向,一向看齊於Old Money,所以,微妙的變化開始於2012年。


這年,中央掄下名為「八項規定」的共和國之錘,大家最先發現的是茅臺不行了,高檔菸酒和餐飲業開始步入蕭條。


被稱為「活著的奢侈品」的藏獒,也開始悄無聲息步入寒冬。




因為當藏獒失去送禮功能後, 所有購買者都無法讓藏獒創造出太多價值,除了一小撮真正愛狗的有錢人,藏獒註定只是資金遊戲中的一個代名詞。 


最先感受到寒冷的是資本,因為藏獒賣不出去,而且不是一家兩家獒園賣不出去,是都賣不出去。


就好比你是個投資者,判斷接下來比特幣會漲到10萬一個,於是在5萬一個的時候,你屯了100萬塊錢的幣,準備高位拋出去,但是比特幣卻連跌了三個月,你會怎麼辦?


穩妥的投資者大多會選擇在徹底觸底之前先拋出去,及時止損。


於是,市場上逐漸出現了便宜藏獒。


2013年,很多人在市場上看到了一兩萬塊錢甚至幾千塊錢的藏獒。


可以想像,很多被藏獒神話「教育」過的,但一直買不起藏獒的人,現在終於有機會躋身「貴族」、「巨富」的行列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群人接住了藏獒行業的最後一絲泡沫,但區別在於,有錢人養藏獒是在別墅、狗舍,這些人直接就在小區開養了。



但藏獒這種脾氣大的兇猛狗,特別不適合在小區養,於是2013年集中爆發了一批藏獒咬人的新聞。




2015年,一條「百萬身價藏獒成火鍋食材」的扎眼新聞,刺破了藏獒神話的最後一絲泡沫。



在這一年,王佔奎的獒園,從春節到6月份一共只賣出去過3隻幼犬,總價還不足4萬塊錢。


而與王佔奎相比,其他沒名氣的散戶就更慘了,原價百萬的「純種」藏獒,現在1萬塊都賣不出去了。


有些投資人為了及早脫手,幼犬幾百塊甚至免費送的情況比比皆是。


還有一些品相差的藏獒,直接就被4塊5一斤拉到火鍋店吃狗肉去了。


潮水退去,都在裸泳。


人們這才發現,一切的套路都如此眼熟。


跟歷年的蘭花、普洱茶、玉石,甚至30年前的君子蘭熱一模一樣……


青海省藏獒協會秘書長周藝說,僅自己所知,投資上千萬血本無歸的商人,就有近百位。


一場資本市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就此結束,但對藏獒來說,悲慘的故事卻仍在繼續。


7


2017年,北京青年報發表《藏獒經濟崩盤,高原上萬流浪狗「成災」》一文。一個人口只有17萬的青海果洛州,卻有1.4萬多條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曾經的天之驕子「東方神犬」,現如今淪落到連飯都吃不上。


被資本拋棄,無家可歸的藏狗遊蕩在寺廟、街道和村莊。它們襲擊路人,傳染疫病,獵殺家畜,與雪豹搶食,甚至上演狗吃狗的慘劇。


曾經以忠勇著稱的藏狗,已然成為高原災害。


當地曾想過將流浪狗殺掉或賣至外地,卻遭到當地信奉不殺生的群眾反對。


最終,只好寺廟和政府出面,一起出錢,為這些流浪狗建了收容所。



在青海省囊謙縣毛莊鄉流浪狗收容所中,記者拍下了這樣一幕:一位藏民,站在臺上,用手裡的鐵鍁敲出聲響。臺下,數百隻藏狗四面蜂擁而來,爭先恐後地湧向場內的7條食槽。幾分鐘後,食槽再無食物流出,眾犬開始直勾勾地望著藏民。半晌,仍無一離去。



曾經喊著搶救保護藏獒第一人的王佔奎們,藏獒俱樂部的主席馬俊仁們,此時已悄然離場。


有泡沫並不可怕,怕的是泡沫破滅之後,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當然了,誰又曾真的關心過藏獒呢?


從在青藏高原為牧民守護羊群,到被30輛奔馳車接駕入駐豪門,藏獒什麼都沒做。


從被金牌教練高喊4000萬都不賣,再到淪落為遭人嫌棄的流浪狗,藏獒其實也什麼都沒做。


「東方神犬」的故事講完了,看到這您可能恍然大悟,這其實並不是藏獒的事兒,而是關於人的事兒。


就像今年的比特幣也不是比特幣的事,是人的事兒一樣。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只要人類對於暴富的欲望還存在一天,馬俊仁和李笑來的故事就仍會繼續。


當下一個故事開始時,身為普通人的你,還相信自己能成為那根聰明的韭菜嗎?


伯南克在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時曾引用了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


                                                                       

相關焦點

  • 藏獒神話破滅:不如土狗 送都沒人要
    作為商品的藏獒一旦進入流通環節,其命運便不再是人能左右的。利潤的高低買通了它們的生死。在一套近乎殘酷的遊戲規則中,當神話破滅,那一身的皮毛和狗肉便是它的底價。藏獒神話破滅:還不如一條土狗,送都沒有人要「你是打算隨便養著玩還是打算投資?」
  • 藏獒從一條換北京兩套房,到成為流浪狗:泡沫是怎麼破滅的?
    02 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藏獒熱那幾年,幾乎每戶藏民都會養幾頭藏獒。那些大中型藏獒養殖場,更是通過配種、宣傳,人為地製造「名牌」藏獒。泡沫的一大屬性,是稀缺。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泡沫。另一方面,需求陡然下降。
  • 行業正迎來洗牌 微商朋友圈暴富神話破滅?
    原標題:微商朋友圈暴富神話破滅?去年還在上演暴富神話的微商正進入寒冬。11月23日,有帳號為「大熊老師」的自媒體人撰文指出,50%的微商已經死去。王易對記者表示,90%的微商都遇到了業績下滑的問題,還有一些小品牌倒閉、代理商跑路,這個被財富神話過度包裝的行業正迎來洗牌。「大熊老師」也在文中表示,今年微商行業基本成熟,由於門檻低,很多人開始獨立做。一些傳統大品牌也退出了微商,一些小團隊蒸蒸日上,但對整個行業來說已經微不足道。「現在大部分微商已經不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賺錢效應下降了,已經沒有暴利。
  • 藏獒從神獸淪為肉狗 多少昔日奢侈品變白菜價?
    過去十年,藏獒創造著一夜暴富的神話,被業內譽為 「活的奢侈品」。如今,神話破滅,不少藏獒淪為「食材」。藏獒經濟的崩盤並非偶然。無論是股票、貴金屬還是其他投資產品,每一輪爆炒背後都隱藏著一場危機。「奢侈品」跌成白菜價的例子還有很多,看看國人還把哪些東西炒「壞」了!
  • 從藏族神話中的天狗,到被人拋棄的「廉價品」藏獒經歷了什麼?
    一定是忠誠,兇猛,小編有幸近距離見過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藏獒,通體黝黑的毛髮,壯碩的身體肌肉發達,黑色的眼睛非常有神,吼起來感覺周圍的空氣都在顫抖。藏獒是活躍在青藏高原的犬,在西藏,人們把它稱作「天狗」,它們性情剛烈,高傲,體型雖龐大但又不失敏捷,不過耐力很差,幼犬的記憶力也很差。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 葛優章子怡解讀影片
        半島記者 黃靖斐  12月16日,程耳執導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不少觀眾被它特殊的中國化敘事風格感染,甚至有人聯想到《美國往事》。電影有著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閆妮、袁泉等超強陣容,講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波瀾與傳奇。
  • 消亡的舊時代——《羅曼蒂克消亡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真的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片子。適合在磨辰光的時候,聽吳儂軟語的上海話,看老上海灘的風情,看動蕩年代。格蠻有腔調伐?片中有三個人物我喜歡看。一是渡邊,二是王媽,三是吳小姐。開篇就交代了渡邊這個集人性善惡與複雜與一體的人物背景。
  • 關於《羅曼蒂克消亡史》,聽聽主演們怎麼說
    關於《羅曼蒂克消亡史》,聽聽主演們怎麼說2016年12月19日 10:01:26來源:新華娛樂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花·浪·潮」公映海報之後,於今日發布主演特輯
  • 草原記憶遠去,藏獒神話破滅後的蒙古牧羊犬
    這種高大威猛的犬只和藏獒究竟有何種血緣關係一直被爭論不休,但2006年左右興起的藏獒熱,對其犬種退化打擊最大。寒冬二月,第一財經N+報導組奔赴蒙古草原,跟隨多年培育蒙古牧羊犬的黑鶴,探訪藏獒熱十年之後的草原猛犬記憶。
  • 《羅曼蒂克消亡史》首映 章子怡葛優建議看電影喝紅茶
    原標題:章子怡葛優建議看電影喝紅茶 千呼萬喚始出來,昨晚,導演程耳的最新作品《羅曼蒂克消亡史》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 《羅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葛優與淺野忠信演得嗨,觀眾?
    2016年,導演程耳拍了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這一年程耳剛好40歲,古人說四十不惑,但這一點在程耳身上是絕不對不存在的。程耳從出道的第一部作品《犯罪分子》,便奠定了自己的風格。好聽的說法叫「懸疑大師」,不好聽的說法叫「逼格很高」,總之程耳從23歲出道到40歲拍攝了《羅曼蒂克消亡史》,風格一直不變,他很是執著於自己的這種將人性剖析恨透,卻又蓋上一層紗布的做法。
  • 神木暴富神話破滅 家家債纏身
    一夜暴富曾讓神木人的生活充滿戲劇性,先後湧現了打「飛的」去吃一頓火鍋的「80後富豪」喬秀峰、空運20多輛加長林肯辦百萬元婚禮的「集資大王」劉旭明、囤積黃金白銀百餘噸的「黃金大王」張孝昌,以及以「房姐」龔愛愛為代表的「四大神婆
  • 香港天王消亡史-虎嗅網
    在香港樂壇的歷史進程中,許冠傑就像希臘神話裡開啟眾神時代的宙斯,是眾神之王,是天王中的天王,牢牢佔據著「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地位,被後輩們膜拜。當時間來到80年代時,香港流行樂壇已是巨星如雲,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眾神時代:羅文、林子祥、徐小鳳、梅豔芳、葉倩文、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
  • 當年好幾萬的藏獒,如今幾塊一斤,無良商家「狗血饅頭」好吃嗎?
    藏獒這種狗狗誰都能夠說上一二,畢竟那些年已經被炒的人盡皆知了,本來它們只是安安靜靜活躍在青藏高原一種超大型犬,它們大多高大體型,吠叫如雷鳴一般,加上它們的忠誠和勇猛,藏獒早在無意間就聲名在外。然後經過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刻意渲染,在2000年左右,藏獒一度被吹噓成了「東方神犬」,被引進到了內地後,不少狗販子和不良媒體大肆宣傳,一隻純種的藏獒當年被炒到數十萬的價格,甚至還有賣到幾千萬的!
  • 東陽26歲奇女子演繹暴富神話(圖)
    2億元現金買下東陽世紀貿易城三層700多間鋪面;500萬元捐助東陽的光彩事業(扶貧開發項目);一次購入高檔汽車20多輛;部門經理年薪50萬-100萬元、保安月薪2100元;兩個月內在東陽開出12家大型實業;她開出的洗車店和洗衣店都是免費的;就在去年,她在人們的眼裡還只是縣城某服務場所的小老闆……  最近一段時間,浙江東陽盛傳一位26歲的當地女子一夜暴富並且揮金如土的各種神話
  • 中國人在柬埔寨:一夜暴富的背後,是無盡的陷阱與沾血的「鬼城」
    眾多中國人到此「撈金」,希望能實現「一夜暴富」的奇蹟,讓機遇與挑戰並存,有財富必然少不了隱藏在財富陰影裡的陷阱。這裡,是中國人的暴富與冒險的樂園。「亞洲經濟新虎」聲名遠揚柬埔寨在中國普通民眾的記憶裡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印象裡就是在東南亞那一塊的一個小國家,落後貧窮,唯一出名的就是「紅色高棉」高壓政權,世所罕見。
  • 《羅曼蒂克消亡史》:滬語對白、錯亂時空、鏡頭美學下的血色浪漫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集歷史、懸疑、諜戰、復仇、愛情等元素為一體的文藝片。追求完美主義的程耳既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又是同名小說的作者,耗時三年他以一種實驗主義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了上海灘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抗戰勝利期間波詭雲譎的時代史詩。
  • 對話《羅曼蒂克消亡史》主創 解開影片九大謎團
    原標題:解開《羅曼蒂克消亡史》9大謎團 另一部是青年導演程耳執導,同樣集結了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等眾多明星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但該片上映4天累計票房只有7000萬元。前者雖然票房飄紅,但口碑卻跌落谷底,目前豆瓣評分5.4分;而後者票房失意,口碑卻很好,豆瓣評分7.6分。   前日,《羅曼蒂克消亡史》導演程耳攜主演葛優、杜淳、鍾欣潼、霍思燕和呂行來到廣州中山紀念堂出席影片映後交流活動。
  • 東北虎與藏獒打架,老虎還能捕食成功嗎?
    相信藏獒能贏,可能受藏獒神話中的餘毒影響,認為「一獒戰九狼」,可以對付東北虎。其實藏獒也不完全沒有打贏東北虎的可能,即藏獒VS東北虎幼崽,且是4個月以下的,除此之外絕無勝利可能。一、對比之下便可知曉真正的8隻雲豹發生在雲南,結果3死5傷,豹子只是負傷逃跑。
  • 藏獒拉血怎麼辦?藏獒拉稀嚴重怎麼辦?
    西藏獒產自於青藏高原,六千年前被人類馴化和人類相伴至今。藏獒獨有的神威外形,一流的品質,出色的表現,高貴的王者氣質,是舉世公認的最古老、最稀有大型犬種,被譽為「東方神犬」。像獅非獅,似虎非虎,兇猛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