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8月8日電 (宋燕、實習生 王龍龍)今年29歲的李國良笑言「三苦」:生活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創業困難重重吃過「苦頭」,從事的又是苦蕎麥產業。不過,「苦」能生「甜」。
通渭縣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中部,境內溝壑縱橫,常年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然而,這裡海拔2300米以上的華家嶺、鹿鹿山、黑燕山、尖崗山四大山脈也是「五穀之王」苦蕎麥的適宜種植區。相關資料顯示,通渭是中國苦蕎麥起源地之一,苦蕎麥種植歷史已有2000多年。
3年前,李國良正是從苦蕎麥中看到了商機,萌發了將家鄉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的想法,創辦了通渭人家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從事苦蕎麥的收購及苦蕎產品的經營,「這裡地處偏僻,沒有工業汙染,種植的苦蕎麥品質優良獨特,很受市場認可。」
儘管家人一度不理解,嘗試苦蕎麵粉時因技術不成熟而遭遇失敗,但是,他和合作夥伴一起堅持「點苦成金」,線下收購苦蕎麥,加工包裝苦蕎茶、苦蕎掛麵、苦蕎麵粉,線上開通網店,打通銷路,開展電商扶貧,讓苦蕎麥鼓起了當地農戶的「錢袋子」。
通渭縣是甘肅省確定的深度貧困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近年來,為了發揮農業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當地政府與企業籤訂了幫扶訂單協議。根據協議,企業以高於市場價 0.5 元的價格收購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的苦蕎麥等初級農產品,並吸引建檔立卡貧困戶入廠務工。
作為幫扶企業之一,2017年,李國良團隊高於市場價收購了附近農戶的苦蕎麥10餘噸,到了2018年收購量已超過25噸。自2016年至2018年,累計帶動貧困戶增收逾百萬元。今年,他們與3個鄉鎮、8個貧困村的200多戶貧困戶籤訂了訂單協議。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苦蕎麥種植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通渭縣隴山鎮陳滿強就是其中之一。妻子患精神疾病,母親有氣管炎,孩子又得了苯丙酮尿症,沉重的家庭負擔堵塞了陳滿強外出務工的路。為此,李國良專門聯繫附近的苦蕎茶生產廠家,讓他就近打零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掙錢顧家兩不誤,並以高於市場價0.5元的價格收購陳滿強種的苦蕎麥。嘗到甜頭的陳滿強心裡有了奔頭,將苦蕎麥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畝。
今年3月20日,以「紅十字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正式啟動。該比賽旨在通過網際網路眾籌的方式,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幫助貧困地區推廣、銷售農副產品,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在當地紅十字會的組織下,李國良團隊報名參加了這一比賽,通渭苦蕎茶從全國近八百個產品中晉級。
在通渭進行實地探訪之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賑災發展部副部長廖玲認為,通渭苦蕎麥品質好,電商團隊對於當地貧困戶的帶動能力強,「我們秉持的理念就是『消費即公益,購買即慈善』。在這次比賽中,如果通渭苦蕎茶能夠進入前20名,我們將會為他們提供15萬元的孵化資金,幫助打造網際網路品牌,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對於此次比賽,李國良信心滿懷,「我們的產品好,通渭苦蕎茶由源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黑苦蕎麥原顆粒加工,低溫烘焙,營養流失少。另外,我們正在做的電商扶貧也與比賽初衷不謀而合。」他期冀,家鄉的苦蕎茶能夠藉助這個平臺走得更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