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通渭:電商扶貧「搭橋」苦蕎麥種出「甜日子」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蘭州8月8日電 (宋燕、實習生 王龍龍)今年29歲的李國良笑言「三苦」:生活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創業困難重重吃過「苦頭」,從事的又是苦蕎麥產業。不過,「苦」能生「甜」。

通渭縣地處隴中黃土高原中部,境內溝壑縱橫,常年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然而,這裡海拔2300米以上的華家嶺、鹿鹿山、黑燕山、尖崗山四大山脈也是「五穀之王」苦蕎麥的適宜種植區。相關資料顯示,通渭是中國苦蕎麥起源地之一,苦蕎麥種植歷史已有2000多年。

3年前,李國良正是從苦蕎麥中看到了商機,萌發了將家鄉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的想法,創辦了通渭人家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從事苦蕎麥的收購及苦蕎產品的經營,「這裡地處偏僻,沒有工業汙染,種植的苦蕎麥品質優良獨特,很受市場認可。」

儘管家人一度不理解,嘗試苦蕎麵粉時因技術不成熟而遭遇失敗,但是,他和合作夥伴一起堅持「點苦成金」,線下收購苦蕎麥,加工包裝苦蕎茶、苦蕎掛麵、苦蕎麵粉,線上開通網店,打通銷路,開展電商扶貧,讓苦蕎麥鼓起了當地農戶的「錢袋子」。

通渭縣是甘肅省確定的深度貧困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近年來,為了發揮農業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當地政府與企業籤訂了幫扶訂單協議。根據協議,企業以高於市場價 0.5 元的價格收購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的苦蕎麥等初級農產品,並吸引建檔立卡貧困戶入廠務工。

作為幫扶企業之一,2017年,李國良團隊高於市場價收購了附近農戶的苦蕎麥10餘噸,到了2018年收購量已超過25噸。自2016年至2018年,累計帶動貧困戶增收逾百萬元。今年,他們與3個鄉鎮、8個貧困村的200多戶貧困戶籤訂了訂單協議。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苦蕎麥種植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通渭縣隴山鎮陳滿強就是其中之一。妻子患精神疾病,母親有氣管炎,孩子又得了苯丙酮尿症,沉重的家庭負擔堵塞了陳滿強外出務工的路。為此,李國良專門聯繫附近的苦蕎茶生產廠家,讓他就近打零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掙錢顧家兩不誤,並以高於市場價0.5元的價格收購陳滿強種的苦蕎麥。嘗到甜頭的陳滿強心裡有了奔頭,將苦蕎麥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畝。

今年3月20日,以「紅十字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正式啟動。該比賽旨在通過網際網路眾籌的方式,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幫助貧困地區推廣、銷售農副產品,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在當地紅十字會的組織下,李國良團隊報名參加了這一比賽,通渭苦蕎茶從全國近八百個產品中晉級。

在通渭進行實地探訪之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賑災發展部副部長廖玲認為,通渭苦蕎麥品質好,電商團隊對於當地貧困戶的帶動能力強,「我們秉持的理念就是『消費即公益,購買即慈善』。在這次比賽中,如果通渭苦蕎茶能夠進入前20名,我們將會為他們提供15萬元的孵化資金,幫助打造網際網路品牌,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對於此次比賽,李國良信心滿懷,「我們的產品好,通渭苦蕎茶由源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黑苦蕎麥原顆粒加工,低溫烘焙,營養流失少。另外,我們正在做的電商扶貧也與比賽初衷不謀而合。」他期冀,家鄉的苦蕎茶能夠藉助這個平臺走得更遠。(完)

相關焦點

  • 苦蕎麥種出「甜日子」
    【消費扶貧 晉力晉行】 苦蕎是蕎麥的一種 未熟化前味苦所以稱為苦蕎 苦蕎雖苦 卻種出了 朔州市平魯區農民朋友的 「甜日子」
  • 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費扶貧:用黑苦蕎釀出幸福滋味
    王祖敏 攝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 題: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費扶貧:用黑苦蕎釀出幸福滋味中新網記者 王祖敏當網絡購物漸成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時,一種人人可參與的「消費扶貧」公益新模式也應運而生——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辦的全國紅十字系統眾籌扶貧大賽(以下簡稱眾籌扶貧大賽)倡導「消費即慈善,
  • 甘肅通渭農民:扛犁頭莊稼把式 拿筆桿書畫藝人
    2018年第八屆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節將於8月16日至22日舉辦,以「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為主題。圖為2018年春節期間,甘肅通渭愛好書法的農民書寫春聯。8日,甘肅定西市文廣局局長張全有在蘭州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通渭縣隸屬甘肅定西,位於甘肅中部,其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的稱號。甘肅通渭人鍾情書畫,當地素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圖為當地農民書法家個人書法作品展示。
  • 甘肅最初的「天水」,竟然是通渭
    甘肅最初的「天水」,竟然在定西,現卻是國家貧困縣,才剛通高鐵 天水是甘肅第二大城市,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境內下轄的縣區均有各自特色,諸如秦安被稱為西北「製造」之都,各種品牌能在秦安產出並暢銷。甘谷則以辣椒聞名全球,號稱西北最能吃辣的縣。而武山的鴛鴦玉乃是國內精品石材,各種玉器暢銷全球。
  • 甘肅王敬平苦蕎產業採風作品選編20首
    甘肅王敬平苦蕎產業採風詩詞20首(1)五絕•尋夢霞飛詩句外,夢裡醉紅顏。銀漢尋芳跡,佳人訪古山。(13)憑闌人•康神苦蕎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入伏煙波潤綠芽,荒地蕎花流彩霞。康神暑酒茶,脫貧千萬家。(16)減字木蘭花•品茶聽扶貧故事情歸何處,隴上江南千戶主。白鬢絲華,欲問扶貧多少家。隆興輝麗,細品清茶聽故事。話罷桑麻,一笑眉開萬裡霞。
  • 「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
    同日,擁有甘肅省內外數百知名書畫家的甘肅金島書畫院,也在這裡掛牌成立了通渭分院。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院長潘建功講話。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儀式現場。參加揭牌儀式的書畫界名家紛紛表示:適逢通渭縣第十屆國際書畫藝術節隆重開幕,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的同期揭牌意義更加深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通渭人歷來崇尚耕讀,重視教育和文化。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孕育了通渭獨特的書畫文化現象。各位書畫藝術家要攜手同行,堅持高標準、高規格辦會,堅持把書畫藝術與公益教育事業結合起來,把甘肅文化藝術事業發揚光大。(賈笑雲)
  • 百花蜜釀出甜日子
    百花蜜釀出甜日子———平江縣石坪村蜂蜜產業小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通訊員 馬如蘭 龔茶林 張香貴縣二中駐村扶貧隊員林永康告訴記者,「每年還有兩三千箱周邊村養的蜂放到石坪村來採蜜。」養蜂能手湯元祥的養蜂基地上,散布著30口蜂箱,其間一棵大梨樹上吊著3隻黑色袋子。「這些袋子做什麼用?」記者疑惑。「蜂群越冬後經過繁殖,群勢壯大,促成分蜂熱。如果讓蜂群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就會造成蜂蜜減產。」
  • 甘肅最初的「天水」,竟然是通渭
    麥積區為整個隴東南的交通樞紐,清水、張家川兩縣持續發揮原生態綠植產業,秦州區則是繼蘭州城關區之外的甘肅第二都市區。 同時天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地區之一,據史料記載,伏羲女媧生於今天水地區,而後創造出了中華文明最原始的輝煌
  • 「絲綢之路·翰墨通渭」 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
    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賈笑雲 攝 出席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成立的嘉賓合影。賈笑雲 攝甘肅金島書畫院成立於2015年5月18日,由國際知名大師級書畫家張三水擔任院長,是書畫大家餘劍宇唯一授權的國際國內代理和經紀書畫院,目前擁有省內外數百知名書畫家會員。
  • 甘肅通渭:書畫產業促脫貧 致富立德雙豐收
    新華社蘭州8月19日電 題:甘肅通渭:書畫產業促脫貧 致富立德雙豐收新華社記者 朱國聖、張文靜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到成為一名專業的書法創作與經營者,45歲的張萬昌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
  • 紀錄片 | 通渭扶貧的金川人——《真心幫扶暖人心》
    紀錄片 | 通渭扶貧的金川人——《真心幫扶暖人心》 2020-12-09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通渭:小康路上「耕讀」 硯田墨香濃烈
    本報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楊耀華甘肅中部的通渭縣是被原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和「中華詩詞之鄉」。縣級書畫藝術發展水平走在甘肅全省前列,聞名全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老師每年來通渭,每次作品出的很快,這次也不錯」。同樣,在通渭悅心書畫村二、三樓的幾百間工作室裡,來自當地和全國各地的書畫名家雲集於此。正草隸篆、寫意山水……,書畫者揮毫潑墨,駐足觀者嘖嘖讚嘆。地攤書畫交易市場是每屆通渭書畫節藝術節群眾淘寶撿漏、品味賞玩的主要場所。
  • 甘肅通渭:金花銀蕊「翹」 農戶田間「笑」
    甘肅通渭,土地富足,梯田化率高,勞動力豐富,為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該縣從2017年開始引進「北花一號」金銀花品種,到如今的全縣金銀花基地已經達到10萬畝。四年間一躍成為西北最大的金銀花種苗研發培育基地、最大的金銀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最大的優質金銀花產品生產和銷售基地。
  •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大涼山公益行啟動,以苦蕎深加工助力精準扶貧
    本次公益募捐是為落實國家提出的精準扶貧、全面脫貧戰略,支持涼山州貧困地區脫貧。公益計劃所募集的善款,將全部交由涼山州扶貧開發協會,專項用於涼山苦蕎等深加工綠色產業項目。匯聚酒業力量,助力大涼山精準扶貧涼山州,屬於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甘肅通渭:小康路上「耕讀」硯田墨香濃烈
    本報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楊耀華甘肅中部的通渭縣是被原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和「中華詩詞之鄉」。縣級書畫藝術發展水平走在甘肅全省前列,聞名全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老師每年來通渭,每次作品出的很快,這次也不錯」。同樣,在通渭悅心書畫村二、三樓的幾百間工作室裡,來自當地和全國各地的書畫名家雲集於此。正草隸篆、寫意山水……,書畫者揮毫潑墨,駐足觀者嘖嘖讚嘆。地攤書畫交易市場是每屆通渭書畫節藝術節群眾淘寶撿漏、品味賞玩的主要場所。
  • 甘肅通渭高鐵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及其運行時間
    甘肅通渭高鐵站甘肅通渭高鐵站途經公交車路線:通渭1路;通渭2路;通渭3路;通渭5路;通渭6路甘肅通渭高鐵站1路公交車路線:07:00-19:00:汽車站→縣醫院→電力局→水務局→武裝部→天昱駕校→隴陽路口→樂百味→經一路→高鐵站→鑫通汽車城→田家坡→馬家磨→峽口涵洞→峽口→店子村→店子學校→何家溝→旱農服務中心→鴨兒溝→土橋子→石灘工業園→張家莊→恆芮集團→石灘煤場→石灘村→馬家嘴→峽門口→南川路口→碧玉中學路口→碧玉車站→碧玉福萬家超市→橋頭煤場→上店子→河灣→碧玉下店子甘肅通渭高鐵站
  • 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
    金島金品質 通渭通藝苑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掛牌成立同日,擁有省內外數百知名書畫家會員的甘肅金島書畫院,也在這裡掛牌成立了通渭分院。 參加揭牌儀式的書畫界名家紛紛表示,適逢通渭縣第十屆國際書畫藝術節隆重開幕,甘肅金島書畫院通渭分院的同期揭牌意義更加深遠
  • 種下番石榴,收穫甜日子!這位「石榴妹」不一般→
    種下番石榴,收穫甜日子!她帶著「種下番石榴,收穫甜日子」的夢想,自2010年起從事農業種植業,帶領農村鄉親脫貧致富。她有個心願,那便是帶領更多的群眾自立自強,齊心協力走出一條以種植時鮮果蔬為主打的鄉村振興之路。扛起扶貧重任 帶鄉親走脫貧之路2009年從事醫藥行業工作10多年的溫錦玲毅然決定創業,在廣東廉江市試種番石榴。
  • 甘肅通渭,第一屆中國畫油畫展,展出的作品人都沒想到(之四)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隆重推出的「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一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它不僅是展示當代中國畫油畫創作的平臺,更是以全新的藝術視角,對當代中國畫油畫創作的立體展現。
  • 甘肅通渭舉辦第七屆書畫藝術節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富春 實習生 王豪)8月16日,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通渭書畫藝術節隆重開幕。現場名家雲集,名品薈萃,堪稱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定西市市長戴超在致辭中表示,通渭書畫藝術節是全方位展示隴中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的重要節會,有助於推動當地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