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何許人也?香港著名導演是也!執導過《雙城故事》、《風塵三俠》、《金枝玉葉》、《甜蜜蜜》、《如果·愛》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先後監製《金雞1》《金雞2》、《見鬼2》、《見鬼10》、《三更2之餃子》等。其作品《甜蜜蜜》史無前例地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贏得9項大獎,同時被《時代》選為「1997全美十大電影」。其指導的最新賀歲大片日前在各大影院上映,劉德華是該片的男主角之一。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陳可辛的女朋友是吳君如,吳君如總說自己的偶像是劉德華。事實上劉德華還是陳可辛和吳君如的鄰居,住香港加多利山同小區不同單元。當年瘋狂粉絲楊麗娟去香港找劉德華時,還錯敲過陳可辛家的門。
劉德華經常跟君如講:「陳可辛偏心!」
我承認,很多自命不凡的香港導演,包括以前的我在內,會覺得劉德華是服務於一個程式的,而無視於他的演技。香港演藝圈內一部分自鳴得意的人,都會認為劉德華太大眾化,好像麥當勞一樣的大眾化。大家都知道麥當勞不是好東西,但現在有誰不吃麥當勞? 20年前我不喜歡吃,現在我非常喜歡麥當勞,經常開車去買漢堡。
劉德華就好像是香港的旺角,旺角之後是尖沙嘴,再過海,王家衛梁朝偉就好像中環了。
他的固執是一種堅持
劉德華的固執其實是一種堅持。一個人可以固執到不管其他人怎麼說,不管其他人喜不喜歡,是很難的。他不停地在同一個領域建立個人風格。用他固定的路數一部戲接一部戲地拍,越做越好。他不是用功,他是堅持,他用20年的時間把不相信他不喜歡他的人都給說服了。
人很容易在周圍人不信任的時候感到沮喪,他不會。
他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
事實上劉德華代表了一個觀眾群。很多導演年輕時想不通:怎麼會喜歡這種東西?這是一派電影的錯,不是劉德華的錯。
劉德華一直在堅持代表著一個標準,他的標準誰都比不上,這個標準到如今不得不讓你承認和佩服,這已經成為一種娛樂圈的標準。很多年輕人在劉德華的標準中長大,一代人對他表示了認同,就好像我們這些老人突然發現現在的小孩都喜歡麥當勞——你無法逃避和避免它的影響力,漸漸地香港導演中只剩下幾個死硬派。
我曾經也是死硬派。但我現在已經不是了。幸好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吵歸吵,最驚喜的還是他
劉德華自己有很強的觀點,不太容易合作。我們倆一樣的頑固。
拍新片的時候我們的確有過很多爭執。我都不知道怎麼過來,很難過。經常我在現場拍著拍著就停下來了,一個對一個還好,三個人(三位主演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在一起就完蛋了,對白討論就會出現狀況,大家都很主觀,每個人都在想自己的臺詞,你影響我,我影響他。真的沒有辦法。
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生命。作為導演我就負責能不能拉回來,拉得好看,很幸運的是這次的三個男主角都很平均。劉德華覺得我偏心,其實我是很擔心金城武。我完全不擔心劉德華,因為他的角色那麼討好,大家都覺得他苦。
這次新片裡的劉德華太不像劉德華了。我真的非常佩服他。外人會覺得這次的李連杰很不一樣,但對行內人來說,最驚喜的是劉德華,他演好了一個跟自己性格完全不像的角色。無論拍攝過程中我們怎麼樣,但電影出來之後他的表現不止是令人滿意,而是令人驚喜。
彬彬有禮,不像現代人
雖然我們是鄰居,但大家都很忙,生活方面也不是非常了解。但他非常有風度有禮貌。在小區裡遠遠遇到我爸媽,他必然是停車,打開車門,走下車來問好。通常我們遇到熟人,只會打開車窗問好,或者好多人索性都會坐在車裡假裝看不到,因為覺得太累太麻煩。他不是。在這點上,劉德華不太像現代人。
物質方面他大概是明星裡面要求最簡單的一個。他絕對比導演更能吃苦,一般都是導演比明星能吃苦。如果真的需要,住招待所吃盒飯,我相信他那邊都是可以商量的。我沒見他買過什麼名牌,穿過什麼名牌。
我對他的態度,並沒有受到君如的影響。君如對他的友誼不是崇拜。她非常清楚他的缺點,她總是對劉德華說:「你不行!」她永遠能跟他講真話,很少人能跟明星講真話。
之前劉德華接受訪問時,與陳可辛說的相映成趣:
「我是一個很被動的演員,我需要信任,有很多人不相信我會演戲,導演總說你自己演吧演吧,我演了人家也不會改,陳可辛和吳君如都不覺得我會演戲。他們真的是當面說我不會演戲,直到最近幾年,他們問我,你演戲時是不是吃了藥啊?其實我應該演《如果·愛》,陳可辛找我,我總覺得是找我來負責票房。
拍《門徒》時陳可辛找我,就是要考慮到票房,但是我想,我應該也有些什麼吧。拍新片之前我們討論了很久,我是演員裡最後一個籤約的。當時的記者招待會我剃了頭,但還沒有籤約。我這個人比較謹慎。
(責任編輯: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