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繳人數佔國民37% 日本養老保險遭遇危機

2020-12-24 網易新聞


■日本養老保險出現的危機對中國是一種警示 ■供圖/ic


日本養老保險遭遇拒繳危機

日本官房長官

    因3年未交納養老金引咎辭職目前未交納養老金的日本國民已達37%

    ■高官的養老金醜聞正趕上風口浪尖

    內閣大臣未交養老金的事情被披露從而演變為政治醜聞,實在是因為現在正值日本社會對養老保險金制度進行改革的非常時期。此事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震動,因為日本國會目前正就養老金制度改革問題展開討論,政府準備採取非常措施強迫國民交納養老保險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系教授黃華明認為,一直以來,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為代表的高福利保障一直是日本國民的驕傲。而最近,隨著日本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養老保險金入不敷出;股市低迷而使養老金投資虧損嚴重;年輕人對交納養老保險金的抵制等問題的惡化,養老金難以為繼的問題引起日本朝野上下的矚目。而日本政府也正在就此展開對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新一輪討論。據統計,日本有37%的國民漏繳或少繳政府規定的養老保險金。在這樣一個風口浪尖上,幾名高官被查出漏繳養老金,自然引發軒然大波。

    ■日本養老金制度由來已久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由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等組成。其中,日本政府管轄的養老保險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由擁有5名職工以上的企業參加,以行業或大型企業為單位組成的「厚生年金」。加入該養老保險每月應交納的保費為月工資的13.58%,由企業和職工本人各交納一半。二是由農民、個體經營者和自由職業者以及20歲以上的青年學生為主體參加的「國民年金」,每月應交納的保險費為1.33萬日元。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由來已久,最早始於1941年。當年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當初,這項制度以體力勞動者為保障對象,稱為「勞動者年金保險」。老年、傷害及死亡時家屬或本人可以領到養老金。加入養老保險後,連續20年交納保險費的人,滿55歲後,每年可以領到相當於三個月工資的養老金。這項保險是強制性的,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參加了保險。

    二戰結束後,這項養老保險制度擴展到普通工薪人員,隨後日本又制定了個體營業者參加的國民養老保險制度。到1961年,幾乎所有參加工作的人都參加了某種養老保險制度,從而實現了「全民保險制度」。從1961年4月開始,日本實行的《國民年金法案》規定,20歲以上未滿60歲的日本國民,必須強制加入國民年金。但其他年金制度(如厚生年金、共濟年金等)的被保險者及年金受給者除外。領取老齡年金的條件是原則上必須有25年以上的被保險者加入年限,而且年齡要達到65歲。非積累制國民年金是對制度開始實行時已經達到高齡的人和支給年金所必需的加入年限不滿的人及殘疾者等支給的老齡福利年金、殘疾福利年金及母子福利年金的制度,其保險費和給付額是固定的。對沒有保險費負擔能力的低所得者,還設立了保險費免除制度,年金給付額的三分之一由國庫負擔;福利年金的給付費及事務費全額由國庫負擔。之後,又經過幾次改革,日本的年金即養老保險金體系逐漸完善,在日本國民的養老福利保障、安定社會秩序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養老保險金驚現支付危機

    不過,隨著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加劇,日本養老保險金的支付危機近年來逐漸呈現。數據顯示,日本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被保險者有7000多萬人,而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人為1800萬,也就是說,現在每四個勞動力要負擔一個老年人的生活。

    據預測,到2025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27%。而到2012年,日本的養老金體系就有可能出現519萬億日元,約合4.3萬億美元的缺口。如果不採取措施,日本的養老金制度將面臨嚴重的支付危機。

    而養老金資金運作發生的虧損更是令人擔憂。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7月23日發表的該省所管轄的養老金基金投資運作結果顯示,2002財政年度的養老金基金收益率為-8.46%,連續第三年出現虧損。投資純利潤減去應支付的養老金之後,出現了30608億日元的巨額赤字,創年度虧損最高記錄。截至2003年3月底,該基金虧損額累計已達60617億日元。

    養老保險金主要是依靠投保者交納的保費組成基金,由厚生勞動省下屬的特殊法人「年金資金運用基金」負責管理,在資本市場上投資運作,用所獲利潤支付給已經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投保者。導致日本養老金基金出現嚴重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低利率政策使投資政府國債的利息收入減少,二是全球股市低迷,資金運作環境惡化,投資股市得不償失。其中,投資日本國內股市損失了20452億日元;投資外國股市損失了14680億日元。

    ■日本政府對養老金「開源節流」

    針對養老金制度面臨的巨大支付危機,日本政府從去年開始對養老金制度進行了多次修改,採取了一些「開源」和「節流」的措施。

    在開源方面,首先,將按月工資收取養老保險費改為按年收入收取。日本一些企業職工的年中、年末獎金相當於6個月的工資,改為按年收入收取保險費將大幅度增加保險費收入。

    其次,設立青年學生保險費補交制度。原來沒有收入的20歲以上的青年學生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減免養老金保險費,現在改為向地方政府申請在就業後10年內補交。第三,延長收取養老金保險費的年齡。原來60歲以上的老人再就業後無需繳納養老金保險費,現在規定65歲至70歲的就業者也必須繳納養老保險費,並根據收入情況削減他們在工作期間領取的養老金數額。第四,增加政府對養老金的負擔。新法律決定將政府負擔的養老金基礎部分的資金比例由目前的1/3提高到1/2以上。

    在節流方面,大力調整保險金的支付方法。首先,新法律將報酬年金部分削減5%;其次,將逐步把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目前的60歲提高到65歲。

    此外,黃華明教授介紹,去年11月日本厚生省還出臺了一項改革方案,從今年起提高養老金交納比例,從目前的13.58%逐年提高0.3%,最終到2022年達到20%的上限。

    ■37%的日本國民未交養老金

    但是,由於人們對養老保險制度失去信任,許多人、特別是個體經營者和自由職業者拒絕交納養老保險費。厚生勞動省日本社會保障廳去年發表的統計表明,在2002年度,加入「國民養老金」的人中,有37%沒有交納保險費。其中,20歲至29歲的人中,有50%以上拒絕交納保險費。

    養老保險金支付額的減少使國民對日本的保險制度失去信任,加劇了人們對失去勞動能力之後的不安心理。許多投保者認為,日本的養老保險制度現在已出現了問題,那麼將來會怎樣就更難說了。說是養老保險,實際上並不那麼保險。

    黃華明教授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考慮強制徵收養老保險金,甚至開始通過監視銀行戶頭的方式來檢查人們是否按照規定的比率交納養老金。而官房長官等內閣大臣們正是在這個時候被發現有這種與政府背道而馳的行為,自然也就成為眾矢之的。

    ■文/本報記者

    ■新聞回放

    5月7日,日本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在東京宣布,他因有3年未交納養老保險金而失信於民,決定引咎辭職。福田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因未交養老保險金而失去了國民信賴,對此深感慚愧。作為政府發言人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不當,擴大了國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對此我也深表歉意。」

    加上此前日本媒體曾經披露過的另外幾名高官,日本小泉內閣的18名成員中已經有7名成員沒有按日本法律交納養老保險金,其中包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輿論認為,福田康夫的辭職不僅給小泉政府帶來嚴重打擊,也將對另外未交納養老保險金的6名內閣成員去留問題產生影響。

    連結

    中國養老險完全覆蓋任務艱

    資料顯示,在世界60億總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5.78億,接近10%。中國是世界上總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至今60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已達1.3億之多,佔世界老年人口的1/5,佔國內總人口的10.2%。據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3億左右,佔到總人口的1/4以上。

    如果以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為標準,一旦這一指標超過7%,即可認為該國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進程。當今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上世紀70年代中期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香港、新加坡先後步入老齡化的行列,我國也將在本世紀初進入老齡化階段。

    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解決老有所養問題的養老保險金制度已經成為各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在我國,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任務十分艱巨。不少老年人仍處在相對貧困的狀態,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一部分老年人仍然「養老無保障」。

    在去年8月舉行的中國—東協聯合合作委員會「養老保險擴大覆蓋範圍高層研討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提道,截至2003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從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了1.5億,參加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人數都超過了1億。「但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且處在發展中的國家,面對老齡化和城鎮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要實現完全覆蓋,任務十分艱巨。在城鎮,許多靈活就業者和進城務工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還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農民的養老保險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對比美國和日本的養老三大支柱體系,我國個人補充養老保險迫在眉睫
    美國社保基金的覆蓋率為96%,日本第一支柱中的國民年金已達「國民皆年金」的水平,而我國2018年年末基礎保險覆蓋率僅為67.76%,自2010-2012年對城鄉居民保險的補助使得城鄉保險覆蓋人數有了較大的提升後,基礎保險的覆蓋率增長都十分緩慢,近5年年均增長率約2.3%。
  • 「養老模範生」日本危機隱現,中國又該怎麼辦
    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也是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9年,該國65歲以上人口達3588萬,佔比28.4%。據預測,到2036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因此,經濟發達的日本成為了養老制度最完善、養老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多次被媒體評選為「最適合養老的國家」,甚至被譽為「養老天堂」。
  • 老齡化危機:892萬日本老人,過了65歲還在努力工作!
    日本總務省在今年「敬老日」到來之際公布了老齡人口數據,根據該報告顯示,截至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0萬人,達3617萬人,人數創歷史新高;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也增加0.3個百分點至28.7%,佔比為全球最高。另據估算,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增至近4000萬,佔總人口的35.3%,到2060年更將達到40%。
  • 日本養老:深度剖析日本上市養老企業前3強
    不僅如此,日式養老介護還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日本甚至出面代言:向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推出「介護出口政策」。然而,據日本某記者報導,雖然大批日本養老企業參與中國養老市場的投資與運營,但經營情況都不是很理想。為何在日本成功的商業模式來到中國後就出現「水土不服」?或許,我們需要一次「追本溯源」,從這些養老企業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找到它們在日本成功和中國失敗的深層次答案。
  • 周幼曼:日本「以房養老」的窘境
    在今年「敬老日」前一天的9月15日,日本總務省公布了最新的人口統計情況:2013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為3186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高達 25.0%,是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與此同時,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人口出生率從1974年至今持續下降,總和生育率在21世紀初保持在1.3左右的極低水平。
  • 日本自產糧食僅佔比37%?日本農林水產省深入解讀日本糧食危機
    原因是日本的小麥雖然將近90%依賴進口,但美國(佔比47%)、加拿大(佔比34%)、澳大利亞(佔比17%)佔據大部分,而且由於這些國家都是G20成員,因此至少在宣言期內不會有出口限制,除非發生了更重大的危機。
  • 泰國的養老保險體系
    泰國的養老保險體系 2013-01-25 16:33:44   來源:銅都晨刊
  •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  城鄉居民參保人數不斷增加。2009年9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兩項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達到4.49億人,加上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總計覆蓋人數超過7億人。我們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養老保險制度運行平穩。各級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努力按時足額支付基礎養老金。
  • 稅延型養老險開啟 商業養老保險迎來發展良機
    「這次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來之不易,有點姍姍來遲,關於這一政策的直接討論與醞釀已超過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0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7%,標誌著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 貪官財產劃入養老儲備基金:驚人提議,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憂?
    但直到1988年才開始實行國民年金制度,又過了10多年,所有國民才被納入年金保障範圍。但實際上,保障範圍非常低,現在只有1/3的老人能拿到養老金。有調查說,韓國65歲以上老人,將近一半生活在貧困之中(就是不到家庭收入中位數1/2)。很多韓國老年人不得不退休後再就業,僅僅是為了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 從「楢山節考」到「社會5.0」,日本百年養老的能學與決不能學
    1959年頒布《國民年金法》,建立了基礎養老保險制度,涵蓋除20歲以下被扶養者以外的所有日本國民以及在日本有住所的外國人。 此後日本又強制要求國民加入某一種年金保險制度(共濟年金或企業年金、個人年金)。
  • 日本「以房養老」的窘境--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以房養老」的窘境  周幼曼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進入老齡化社會。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一是日本的「敬老日」。在今年「敬老日」前一天的9月15日,日本總務省公布了最新的人口統計情況:2013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為3186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高達25.0%,是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有望快速擴容 多類金融產品均可參與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產品有望迎來快速擴容。人社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未來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多種產品同臺競技,究竟誰能技高一籌?
  • 日本法務省最新數據:在日外國人數創新高,華人佔比最多!
    日本是中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人前往日本生活。根據日本法務省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截止到2019年末,在日外國人數創新高,總人數達到293萬3137人。從國籍·地區來看,在日華人總數為878,448人(其中大陸地區:813,675人,臺灣地區:64773人),佔總人數的29.9%。也就是說華人仍然為在日外國人中最大的族群。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中國大陸地區、韓國、越南、菲律賓、巴西。
  • ...大量長期養老金和保險基金將在未來的危機中成為重要的「備胎」
    大量的長期養老金和保險基金將在未來的危機中成為重要的『備胎』。我們現在需要有一個大規模的長期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做我們的後門,恢復市場的穩定性。」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
  • 養老保險制度新政策 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有哪些
    從實踐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截至2018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超過9.4億人,累計結存基金5.8萬多億元,「全覆蓋、保基本」的目標基本實現。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這些年也逐步形成了一定規模。  截至2018年末,全國有8.74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388萬人,累計結存基金近1.48萬億元。
  • 展望保險業2021: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存機會
    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與《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落地,以及更大層面上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一道,共同完善、促進了保險行業的發展。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當前,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截至2019年底,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達18.1%,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
  • 日本,人口危機
    衰老的社會對於日本來說,「高齡少子化」是已經被反覆提及的社會共識。有人將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稱為「寧靜危機」,因為它不像其它的社會問題那樣尖銳、亟待解決,而是悄無聲息地一點一點滑向困境之中。人們在危機之初難以察覺到它的嚴重性,直到大概過了一代人的時間,人口結構變化的後果陸續浮現的時候才發現其棘手之處。
  • 粵港澳大灣區居家養老模式趨勢,養老保險和房價未來走向
    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粵港澳大灣區,位於中國華南地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善析日本 | 在日外國人數創新高,為什麼大家都想定居日本?
    近些年來,在日外國人人數不斷創新高,到底是什麼因素吸引這麼多外國人到日本這個非移民國家常住呢?大眾印象中的日本,生活環境舒適、乾淨、空氣好、飲食健康…除此之外,日本作為亞洲發達國家的代表,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外國人在日生活也可以得到保障。日本的醫療保健體系覆蓋所有國民,醫院必須是非盈利性質的,醫療資源分配均勻,看病效率高。其醫療制度被世界衛生組織評(WHO)評為世界第一。1961年,日本就已經建立起全民「先看病後付錢」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