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千百遍也不厭倦,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讓這首歌陪你度過吧
夜深了,本來想聽歌睡覺,當時聽到趙雷《鼓樓》的這首歌曲,結果越聽越睡不著,想起了以前在北京的好多事情。仿佛那時候的畫面就在昨天一樣。讓我難以忘懷。
一開始喜歡趙雷是因為他寫的一首歌成都,而在廈門的時候又聽到他寫廈門的一首歌我們的時光,感覺挺有緣的,後來聽了少年錦時和理想,就喜歡上了這個民謠歌手。再後來聽鼓樓這首歌,那會兒也十分的狂熱的喜歡鼓樓和後海。
這首歌前奏很輕快,讓人有想聽下去的欲望,就歌詞來講,能寫出這樣詞的人一定是和鼓樓有故事的人。恰巧有段段時間經常去鼓樓,總是不自覺的帶入自己,尤其是那句,我站在什剎海邊,一切甜蜜與我無關,這是個擁擠的地方,而我卻很孤單。無論發生過什麼,鼓樓與後海始終是自己心中最溫暖的地方。在北京住了五年,對離開北京的人來說,這首歌非常容易勾起回憶。
我對伴奏快結束時候的自行車輪轉動聲音深有感觸。鼓樓對我以前租房的地方來說是騎自行車可以到達的距離,除了白天人來人往非常繁華,晚上的鼓樓才開始醒來。還記得一年前去鼓樓拜訪朋友的時候,因為很快就遲到了,會避開主幹道的交通,在方家胡同延伸過去的胡同裡一路騎行,這是我唯一不會轉暈的胡同,後來這條胡同成了我往來鼓樓經常騎行經過的路,風裡來,霾裡去。
鼓樓那裡人來人往,不同的生活有層次地存在同一個空間中,可以說是二環內北京生活的縮影。歌曲裡的雜音中夾雜著普通話,北京話兒,英語,各種音質的聲音,約吃、約喝、約會玩樂,鼓樓是會發聲的一個地方。這是個擁擠的地方,而我卻很平凡。是我喜歡北京的原因,也是我離開的原因。
而大概每一個從小在四九城裡長大的孩子都會對鼓樓深有同感,裡面的每一個地方都掛著時光的刻痕和老北京的印跡,雖然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些味道已經在現代化的大潮裡越來越淡漠。也正因為如此,趙雷的鼓樓才會直直地闖進心裡。
我在鼓樓,我在推推搡搡的人群裡,我在擁擠熱鬧的繁華裡,我在浮躁不安的社會裡,我在人心不定的世界裡。但我還在生活,我還在努力向前走,如果我有些倦意了,就讓我在這裡,獨自醒過。全國各地有很多鼓樓,但是這麼好聽的,只有這一個。
他寫的每首歌都有一個故事,充滿人文情懷,聽不到浮躁。有人說愛聽民謠的人都很窮,也有人說,民謠就是無病呻吟,我覺得好的民謠是在生活中用一顆熱愛生活和不浮躁的心去述說世界。
簡單的歌詞加上很容易留在耳朵的節奏,說不清是歡快還是憂鬱,有時某個心情下可以不停循環,不悲不喜,或許因為是冬天,鼓樓並沒有開放,路沒有堵著,空蕩蕩沒有一個人,只有呼呼的風聲,不是歌中的樣子又莫名地親切。
鼓樓自有它迷人之處,在車流的喧囂和傍晚的夕陽中,靜默不語。什剎海的湖水像戀人的心一樣平靜甜蜜,明亮又慵懶的歌聲從酒吧裡漾出來,當岸邊的柳條在傍晚的輕風中低下眼眉,遊子,請沉醉在此夜。
以前不知道有鼓樓這首歌,後來因為一個人,愛上了這首歌,喜歡上聽趙雷的歌,而他的歌也十分有畫面的代入感很像老朋友在敘事,這是趙雷似特色,百遍千遍也不厭倦,讓我足以把它單曲循環。也許把音樂和生活結合起來才是一個歌手對生活最好的表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