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深圳全市森林面積78816.39公頃,森林覆蓋率39.78%。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今日透露,深圳物種多樣性較豐富,野生動物110科513種。截止2019年底,深圳裸土地總面積較2013年減少了48.35%。
深圳全市森林面積78816.39公頃,森林覆蓋率39.78%。2018年,深圳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8.4,比上年提高了1.6%,生態環境狀況級別為「良」。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生態狀況好於其他區域,其中大鵬新區生態環境狀況最好。在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深圳具有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多種類型,其中森林類型5類、竹林類型1類、灌叢1類、草甸2類,自然溼地2大類。
近海海域分布濱海溼地、紅樹林、珊瑚礁、河口、海灣、瀉湖、島嶼、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海蝕與海積地貌等自然景觀。人工生態系統有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人工溼地生態系統、人工草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等。
在物種多樣性方面,深圳物種多樣性較豐富,野生動物110科51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9種;野生維管植物共213科、962屬、2080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5種。
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地25處,面積佔市陸域面積的24.7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處,試點國家溼地公園1處;省級森林公園1處;市級自然保護區3處,市級森林公園6處,市級溼地公園8處;區級森林公園1處,區級溼地公園1處。
深圳還開展自然保護地人為活動遙感監測,對疑似破壞斑塊進行登記核查,初步形成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監管機制,實現自然保護地全覆蓋遙感監測監管。開展深圳陸域生態狀況調查評估。開展生態資源測算,不斷推進裸土地修復治理,截止2019年底,深圳裸土地總面積較2013年減少了48.35%,其中,生態復綠裸土地面積39.44平方公裡(面積相當於5524個足球場)。實施低效林改造、薇甘菊防控和中幼齡林撫育三大林業工程,2019年全市完成低效林改造1974.84公頃,中幼林撫育3538.29公頃;薇甘菊防治3843.41公頃。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