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區:生態明珠拓展百姓致富路

2020-12-12 人民網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三農」工作作為硬任務,廣受關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跑出自己的加速度,拓寬農民致富的新路徑,崇明以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定位,以先行者的眼光不斷探索,尋找答案。

在「一粒米」中找尋強農力量

走進上海市崇明區新村鄉的稻米文化中心,能看見各色試種品種的水稻作為「景觀植物」茁壯生長著,有的品種在8月就已經結出稻穗,壓彎了枝頭。

作為上海的「年輕」鄉鎮,自1968年圍墾成陸以來,新村鄉始終將水稻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並不斷探索水稻種植的新路徑。目前新村鄉有近24000畝的水稻種植區,有農田糧食保護區約15000畝,試種超過100個水稻品種。

為了優中選優,2015年,新村鄉舉辦第一屆品米大會,評選出南粳系列品種作為優質稻米的統一品種,此後推廣種植。「目前,新鄉村與上海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稻米產業研究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專家工作站等示範基地,用於進一步發展稻米產業。」崇明區新村鄉黨委書記張秩通表示,「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新村鄉不斷努力,為百姓種出上海灘上最好的一粒米。目前,新村鄉經過與市場合作,去年有3000多噸優質水稻通過網際網路賣向了全國。」據了解,新村鄉通過導入市場機制,2019年直接促進農民增收超過800萬元。

以稻米種植為依託,新村鄉探索打造系列產業。新村鄉稻米文化中心文化展示館裡,展示臺上的稻穀飄香,向人們呈現日常生活中大米原來的樣貌。從稻米知識到稻米加工、智能農業,從榫卯結構米鬥、竹編簸箕等純手工老物件到胚芽米機等現代設備,新村稻米文化中心文化展示館向人們傳遞著稻米文化,也展示著稻米產業不斷向優質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此外,新村鄉將稻米作為發展主線,通過「好米配好鍋」的商業拓展,打造自主品牌的不鏽鋼鍋具,讓遊客眼見為實、親身品嘗一口「香米」,產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五彩稻田」描繪鄉村新風景

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將在上海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地區舉辦。在新村鄉,村民們以稻田為畫布表達情感,種植「五色水稻」,提前展現出中國花博會相關的各種圖案,成為了很多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張秩通介紹:「為迎接2021年中國花博會,我們在50多畝的五彩稻田中種上了中國花博會的元素。比如花博展館世紀館、會徽、會花、還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卡通人物圓圓、夢夢等,都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新村鄉的五彩稻田畫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新村鄉自2019年開始打造五彩稻田。在超過50畝五彩稻田中,新村鄉修建稻田棧道、稻田觀景臺、稻田文化驛站等設施,形成系列田旅項目,通過建設稻香美景,吸引遊客在稻田中親近自然,感受鄉村的獨特魅力。張秩通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稻米產業鏈,將稻米文化做大做強。」

共同致富完成村莊「小目標」

「以前在外打工每月收入最多也就一兩千元,現在通過經營農家樂,每月最多能拿到七八千元了。」63歲的王佩英居住在崇明區建設鎮虹橋村,經營農家樂後,她切實感受到了農村產業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建設鎮虹橋村位於崇明的中部,毗鄰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依託獨特的環境區位優勢及政府引導,虹橋村民宿產業蓬勃發展,並逐漸形成了民宿抱團運營的新模式。「顧伯伯農家樂」作為虹橋村包含33家農戶的品牌農家樂,從一家起步帶動同村共同增收致富,有效推進了村莊以民宿為內核的田園文旅。

虹橋村全貌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顧伯伯農家樂民宿群發起人顧洪斌表示:「我們的團隊大部分都是60到80歲的老人,通過經營民宿,他們的收入已經提高到8-10萬。既解決了自己的再就業問題,也增加了家庭的幸福感與和睦感。未來計劃入股村民收入能達到20至25萬,這樣小村莊的小目標就達到了。」

顧伯伯農家樂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依託生態優勢,通過政府引導,村民集體呼應,虹橋村的民宿發展迅速。目前,虹橋村已經建成包含顧伯伯農家樂在內的多家精品民宿,民宿產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未來將繼續支持引導,給予民宿發展更好的環境。」虹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東說。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相關焦點

  • 崇明區總工會喜提第三屆「最美勞動者」上海職工微電影節金獎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展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宣傳先進模範人物,充分展示上海廣大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的風採,由市總工會指導,上海市職工文體協會、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上海市機電工會主辦第三屆「最美勞動者」上海職工微電影節頒獎典禮於12月20日在滬東工人文化宮舉行。
  • 黨旗引領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黨旗引領珞巴族百姓走上致富路 在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瓊林村,村黨支部書記達娃正在給遊客介紹珞巴族的傳統服飾:頭上戴的是熊皮製作的帶簷圓帽,帽後的獸皮用來抵擋射來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製作的。從珞巴族的傳統服飾上,還能清楚看到當年遊牧狩獵生活留下的痕跡。 在達娃所穿民族服飾的最顯眼處,懸掛著一顆鮮豔的黨徽。
  • 家門口的崇明區
    崇明區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總面積1413平方公裡,下轄16個鎮和2個鄉,區政府所在地城橋鎮是全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崇明島是世界最大的河口衝積沙島,具有大河口三角洲地質和地貌,地質遺蹟類型豐富且景觀全球獨特,是國家地質公園。
  • 雲南祿勸:修通天路、盤山路 百姓走上致富路
    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自打響交通建設攻堅戰以來,突出重點,敢打硬仗,努力破解出行難題,全力打通交通建設「最後一公裡」,為祿勸順利摘帽、百姓脫貧奠定交通基礎。  2016年以來,祿勸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超13億元。
  • 元氏護山育山走上生態致富路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 集生態治理元氏護山育山走上生態致富路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 河湖上白鷺翻飛,綠野掩映民宿…這條路入選上海十大最美鄉村路
    據市交通委介紹,根據「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目標,近年來上海全面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建成了一批服務功能完善、設施品質優良、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四好農村路」示範路,為打造路美人和、四季皆景、生態宜居、產業鮮明的美麗鄉村奠定了基礎
  • 上海即將迎來一條新地鐵,全長22.3公裡,崇明區成最大贏家
    上海雖然是我國第一大城市,同時地鐵裡程也是世界第一,不過上海還是有幾個區目前,並沒有通上地鐵,為此,上海正建設了多條地鐵線路,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其中一條。這就是上海地鐵崇明線一期工程。據悉,該線路全長22.3公裡,起於浦東新區金吉路站,止於崇明區長興島站,全長22.3公裡,大概呈現「西南-東北」方向,沿途共設有5座車站,分別為金吉路站、申江路站、高寶路站、凌空北路站、長興島站,看看經過你家門口沒?
  • 生態鹹水的致富經
    生態鹹水的致富經生態鹹水的致富經本網訊(通訊員 劉洋)初冬時節,在古夫鎮鹹水村大山深處,層林盡染,黃牆黛瓦,路邊流水潺潺。行走在鹹水村的美麗鄉村,所到之處皆美景,美麗鄉村正化繭成蝶。「我們原來住的是土坯房,離村委會有十幾公裡路,家裡的洋芋、玉米、生豬拿到城裡賣還不夠車費錢,安置小區建好後,我們分到了75平方米的房子,我還在家門口的產業園務工,加上年底產業園的分紅,我一個月至少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住鹹水村四組村民趙喜院指著連棟薄膜溫室大棚自豪地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萬畝棗園喜豐收 甜了百姓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萬畝棗園喜豐收 甜了百姓致富路 2020年09月30日14:13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新紅 辛攀
  • 河湖上白鷺翻飛,綠野掩映民宿……這條路入選上海十大最美鄉村路
    近處河湖相連,清波蕩漾;遠處水天一色,白鷺翻飛,一棟棟漂亮的民宿掩映在綠野深處,令人流連忘返……據市交通委介紹,根據「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目標,近年來上海全面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建成了一批服務功能完善、設施品質優良、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四好農村路」示範路,為打造路美人和、四季皆景、生態宜居、產業鮮明的美麗鄉村奠定了基礎。
  • 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發布會(崇明區專場)
    原標題:9月24日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崇明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9月24日,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崇明區專場),請崇明區委書記李政,區委副書記、區長繆京,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張立新,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宋學梅,
  • 上海「出名」的兩個區,差距到底有多大,崇明區有望「逆襲」麼?
    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而且還擁有著大型的交通樞紐。在上海,各個行業領域都是處於頂尖的位置,並且在教育、科技和金融方面也是很強大。境內的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學校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很出名。上海目前有16個轄區,並且這些轄區都發展得很不錯,並且在上海市區的黃浦區更是出色。可是在這些轄區當中,就有一些轄區顯得有些「掉隊」。
  • ...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青浦區、崇明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國家文旅部最新公示第二批9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其中上海市青浦區、崇明區入圍
  • 養殖生態蝦 走上致富路
    徐山所在的蝦棚是十師一八三團北屯雙渠匯水產合作社生態蝦養殖基地,徐山是合作社的技術員。 今年,一八三團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對四連效益較低的33座大棚進行改造,發展規模化生態蝦養殖,讓一直從事蔬菜種植的職工通過種養結合方式實現多元增收。同時,連隊黨支部積極引導職工成立雙渠匯水產合作社。
  • 當大運河遇上微山湖,帶來了百姓致富的新希望
    綿延數千裡,悠悠數百年,作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京杭大運河沿線散落著一座座運河文化名城,宛如鑲嵌在運河之畔的一顆顆璀璨明珠,山東濟寧便是這樣一座城市。外出的十年時間裡,周廣勝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他期待著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為木匠這個行業闖出一條路來。
  • 「天橋」通向「生態」致富路
    時代報告訊(圖/李衛超 文/王 博 王向魁)位於嵩縣車村鎮西部天橋溝村白雲小鎮,群山環抱、雲蒸霞蔚、層巒聳翠,311國道、鄭堯西高速、天白路三條路像三條長龍盤旋在小鎮中。雨過天晴,太陽衝破烏雲,趴在山頂上,光輝燦爛像一碎碎金子灑向這塊「仙境」,精巧典雅、錯落有致的精品小木屋和農家民宿煥然一新,粉牆黛瓦,田園秀麗,猶如童話王國,令人神往。
  • 上海崇明區房產值不值得購買
    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上海區域中有名的魚米之鄉。且該島因為各種地理因素,面積每年增長約500公頃。文濤財經今天來跟大家講一下崇明區的地理位置,整個島嶼地處長江口,夾在上海市區和江蘇地界的中間,以東西向為主的島嶼。
  • 靈山:交通扶貧打通百姓致富路
    編輯:洪妦源 廣西新聞網靈山10月19日訊(通訊員 李琦)近年來,靈山縣實施「交通興縣」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縣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四建一通」工程,通過「交通+特色產業」「交通+旅遊」「交通+電商」等模式,夯實農民致富基礎
  • 上海市崇明區市場監管局:2家單位餐飲具樣品抽檢不合格
    上海市崇明區東平鎮北沿公路1285號、上海市崇明區東平鎮前進農場上海光明長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區東平鎮北沿公路1285號、上海市崇明區東平鎮前進農場上海光明長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5kg/袋2017/7/1849上海瀛豐五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