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三農」工作作為硬任務,廣受關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上海最大的農村地區,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跑出自己的加速度,拓寬農民致富的新路徑,崇明以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定位,以先行者的眼光不斷探索,尋找答案。
在「一粒米」中找尋強農力量
走進上海市崇明區新村鄉的稻米文化中心,能看見各色試種品種的水稻作為「景觀植物」茁壯生長著,有的品種在8月就已經結出稻穗,壓彎了枝頭。
作為上海的「年輕」鄉鎮,自1968年圍墾成陸以來,新村鄉始終將水稻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並不斷探索水稻種植的新路徑。目前新村鄉有近24000畝的水稻種植區,有農田糧食保護區約15000畝,試種超過100個水稻品種。
為了優中選優,2015年,新村鄉舉辦第一屆品米大會,評選出南粳系列品種作為優質稻米的統一品種,此後推廣種植。「目前,新鄉村與上海農業科學院合作,建立稻米產業研究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專家工作站等示範基地,用於進一步發展稻米產業。」崇明區新村鄉黨委書記張秩通表示,「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新村鄉不斷努力,為百姓種出上海灘上最好的一粒米。目前,新村鄉經過與市場合作,去年有3000多噸優質水稻通過網際網路賣向了全國。」據了解,新村鄉通過導入市場機制,2019年直接促進農民增收超過800萬元。
以稻米種植為依託,新村鄉探索打造系列產業。新村鄉稻米文化中心文化展示館裡,展示臺上的稻穀飄香,向人們呈現日常生活中大米原來的樣貌。從稻米知識到稻米加工、智能農業,從榫卯結構米鬥、竹編簸箕等純手工老物件到胚芽米機等現代設備,新村稻米文化中心文化展示館向人們傳遞著稻米文化,也展示著稻米產業不斷向優質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此外,新村鄉將稻米作為發展主線,通過「好米配好鍋」的商業拓展,打造自主品牌的不鏽鋼鍋具,讓遊客眼見為實、親身品嘗一口「香米」,產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五彩稻田」描繪鄉村新風景
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將在上海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地區舉辦。在新村鄉,村民們以稻田為畫布表達情感,種植「五色水稻」,提前展現出中國花博會相關的各種圖案,成為了很多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張秩通介紹:「為迎接2021年中國花博會,我們在50多畝的五彩稻田中種上了中國花博會的元素。比如花博展館世紀館、會徽、會花、還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卡通人物圓圓、夢夢等,都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新村鄉的五彩稻田畫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新村鄉自2019年開始打造五彩稻田。在超過50畝五彩稻田中,新村鄉修建稻田棧道、稻田觀景臺、稻田文化驛站等設施,形成系列田旅項目,通過建設稻香美景,吸引遊客在稻田中親近自然,感受鄉村的獨特魅力。張秩通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拓展稻米產業鏈,將稻米文化做大做強。」
共同致富完成村莊「小目標」
「以前在外打工每月收入最多也就一兩千元,現在通過經營農家樂,每月最多能拿到七八千元了。」63歲的王佩英居住在崇明區建設鎮虹橋村,經營農家樂後,她切實感受到了農村產業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建設鎮虹橋村位於崇明的中部,毗鄰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依託獨特的環境區位優勢及政府引導,虹橋村民宿產業蓬勃發展,並逐漸形成了民宿抱團運營的新模式。「顧伯伯農家樂」作為虹橋村包含33家農戶的品牌農家樂,從一家起步帶動同村共同增收致富,有效推進了村莊以民宿為內核的田園文旅。
虹橋村全貌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顧伯伯農家樂民宿群發起人顧洪斌表示:「我們的團隊大部分都是60到80歲的老人,通過經營民宿,他們的收入已經提高到8-10萬。既解決了自己的再就業問題,也增加了家庭的幸福感與和睦感。未來計劃入股村民收入能達到20至25萬,這樣小村莊的小目標就達到了。」
顧伯伯農家樂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依託生態優勢,通過政府引導,村民集體呼應,虹橋村的民宿發展迅速。目前,虹橋村已經建成包含顧伯伯農家樂在內的多家精品民宿,民宿產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未來將繼續支持引導,給予民宿發展更好的環境。」虹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東說。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