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從業人員少跑腿
——解讀《關於進一步規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和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道路運輸駕駛員因具備多類從業資格的要重複參加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造成不必要的誤工?因錯過換證時間而被吊銷從業資格證,卻沒有補救渠道?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不能掌握從業人員信息,難以實現有效監管服務?為有效解決這些難題,日前,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和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管理應時應需而變
截至2014年底,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數量近3000萬,佔各種運輸方式從業人員總數的64%。在行業轉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數量龐大的從業人員隊伍給從業人員管理服務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部運輸服務司、職業資格中心經過實地調研和系統梳理發現,當前從業人員管理服務與行業發展不適應,突出表現在制度實施不規範、信息化支撐力度不夠兩個主要方面,客觀上給從業人員,特別是流動從業的道路運輸駕駛員增加了負擔。
「從業人員因從業管理不便民而多跑腿、誤工的現象時有發生,若這些問題長期性、普遍性地存在,對從業人員造成的損失,負面影響則不容小覷。」部運輸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認為。
凸顯便民利民原則
考慮到建章立制工作任務重、周期長,《通知》作為規範性文件形式印發,以針對現行制度的實施層面制定更加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的措施。
據部運輸服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知》堅持問題導向原則,針對地方和從業人員反映問題最集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明確和改革;貫徹了便民利民原則,從減輕從業人員負擔,讓從業人員少跑腿的角度出發,讓社會公眾更多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有更多的獲得感;貫徹了於法有據原則,要求各級交通運輸管理機構必須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突出重點改進提升
按照交通運輸部的部署,今後行業還將從幾項重點工作著手,進一步改進提升從業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一是對《通知》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依法創新從業人員管理和服務工作舉措,及時總結成功經驗。
二是全面啟動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各部門工作協同,實化工作舉措,切實改變從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優的現狀。
三是組織修訂《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制定《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誠信管理辦法》,全面優化從業人員管理服務制度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關鍵職業從業資格考試、註冊、繼續教育和從業管理四位一體從業資格制度體系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誠信管理體系。
四是進一步推進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工作。加快實現從業人員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建立健全與公安等部門信息交換機制,為方便從業人員合理流動和更好從業營造良好環境。
基層心聲
細節入手 簡便易行
丁瑤
我在地方運管部門從事窗口服務工作多年,對一些問題深有感觸。此前,行業管理服務中存在許多模糊的問題,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通知》對原來模糊的、容易造成困惑的多個問題,從細節上規定了更簡便易行的操作,既減輕了基礎辦事機構的負擔,又方便了從業人員辦事,真正落實了行政審批改革、簡政放權的要求,對於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和各級行業管理機構都是一個利好。
我感受最深的,是《通知》真正把便民利民放在了首位。以從業資格證件超期為例。去年,嘉興市正值從業人員換證高峰,但有不少人員因為疏忽等原因,證件到期超過180天而被註銷。對於危貨運輸駕駛員來說,證件註銷後不僅要重新考證,而且要從頭開始2年的客運或貨運資歷積累,不少人因此十分不滿,窗口工作人員也無能為力。按照《通知》要求,今後證件超期人員只需要通過相應理論科目考試就能恢復從業資格,給他們開闢了一條補救的渠道。
《通知》回應了群眾的呼聲,為基層排憂解難,有利於充分發揮行業管理部門的組織、引導和服務功能,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民生、服務發展的能力。
(作者為浙江省嘉興市運管局行政許可辦證中心主任)
六大亮點 彰顯人性化服務
取消重複誠信考核、重複繼續教育
情景:王師傅在一家客運公司開大客車,除了客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外,他還擁有一張貨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近兩年,雖然他已不開貨車而專職開大客車,但在參加客運駕駛員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之後,他還得分別參加貨運駕駛員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
今後:王師傅只用按時參加客運駕駛員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不用重複參加貨運駕駛員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
解讀:當前,有相當數量的道路運輸駕駛員同時具備兩種及以上(如客運駕駛員、貨運駕駛員、危貨駕駛員等)從業資格。部分地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組織實施誠信考核、繼續教育過程中,按其具備的從業資格分別進行誠信考核、繼續教育,加重了從業人員負擔,同時增加了組織難度、脫離運輸生產實際,甚至存在走形式、走過場現象,服務和管理效能很低。
《通知》明確,對取得從業資格的道路運輸駕駛員,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在其上崗從業期間開展誠信考核,道路運輸駕駛員從業期間只需參加在崗從業類別的繼續教育。此項要求主要是避免對道路運輸駕駛員重複組織繼續教育和誠信考核。對在崗從業的道路運輸駕駛員組織誠信考核和繼續教育合規、合理、合情。
繼續教育上網就可完成
情景:每年,某運輸企業都要為駕駛員繼續教育這件大事投入巨大精力,聘請專門的授課人員、準備專門的教學場地和設施等。對於常年在外奔波的駕駛員來說,最難的是騰出專門的時間來參加學習。
今後:駕駛員可以在空閒時間裡登錄專門的學習網站,例如全國道路運輸駕駛員繼續教育網絡平臺,通過網絡課程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時間由計時系統統計,輔以學習過程截圖、定期彈出測試題、課後測試等方式加強學習過程監管。這樣,駕駛員既能靈活安排學習,又可保證學習效果,還能減少繼續教育費用。
解讀:《通知》指出,交通運輸部鼓勵積極推廣網絡遠程形式組織實施繼續教育,要求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要求做好備案,以及與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對接工作,各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統一的道路運輸駕駛員繼續教育網絡平臺。
道路運輸駕駛員的職業特點是長期分散流動作業,學習條件有限。面授形式的繼續教育受時間、場地、教學設施、師資等限制,集中培訓時往往學員自主性差、培訓支出高。網絡形式的繼續教育能夠在保證優質教學資源的前提下,為駕駛員提供自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降低了學習成本,減輕了駕駛員負擔,同時具有繼續教育記錄可追溯、可跟蹤等特點,便於信息共享查詢。
安全駕駛記錄證明更人性化
情景:小王想成為一名客車駕駛員,但在申請從業資格考試時遇到了難題:他的A3駕照駕齡只有兩年,公安交管部門只能給他出具近兩年內的駕駛記錄證明。在運管機構審核時,他因不符合「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條件,而沒有被批准參加客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考試。
今後:小王駕齡不滿3年,但從申領駕駛證日期起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仍可以申請參加相關從業資格考試。
解讀:根據此前規定,道路運輸駕駛員申請從業資格考試時,如申請人駕齡不滿3年,需要提供「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證明」,這限制了新增就業渠道,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營運駕駛員短缺現象。
此次《通知》明確,申請人初次申領駕駛證日期起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證明,即可申請參加相關從業資格考試。
從業資格證過期註銷可恢復補救
情景:去年1月,趙師傅的危險貨物運輸從業資格證就到6年有效期,該申請換證了,可是一疏忽就忘了。到下半年,他被告知證件有效期屆滿超過180天,已經被註銷了。就這麼失去了開危貨運輸車的飯碗,令趙師傅十分鬱悶。
今後:趙師傅的從業資格證雖然因超過有效期180日而被註銷,但沒有超過有效期2年。於是,趙師傅在完成24學時的繼續教育後,可以直接申請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從業資格理論考試。只要考試合格,就能恢復原有從業資格,繼續從事危貨運輸工作。
解讀:《通知》明確,道路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因超過有效期180日而被註銷的,在原證件超過有效期2年內(含2年),可在完成24學時的繼續教育後,申請參加相應類別從業資格考試大綱規定的理論科目考試。考試合格的,恢復其原有從業資格。
通過完成繼續教育和理論知識測試,免去應用能力考核要求,為從業人員增加了補救渠道。
從業資格證件一本收齊
情景:每次出車,湖南衡陽的李師傅都隨身攜帶多個證件,其中一本客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一本貨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都是由衡陽運管部門發證的。「不知道哪一本什麼時候用得著,就只好都帶著,但總是怕丟。」他說。
今後:李師傅只用攜帶一本從業資格證書,客運、貨運等不同的從業資格類別都列印在上面,方便攜帶。而且,證書上還有二維碼,只要「掃一掃」,李師傅的從業資格就能一目了然。
解讀:《通知》明確,當從業人員一人具備多種道路運輸從業資格,且由同一發證機關考試和發證的,其從業資格類別可列印在同一本從業資格證件上(一本證件上可列印3個從業資格類別)。
《通知》還要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加強從業資格證二維碼查詢功能應用,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相關信息同步更新至二維碼存儲的查詢網址中,方便社會查詢。
從業人員信息全國聯網
情景:前不久,又有多名安徽、山東的駕駛員加入浙江省道路運輸隊伍,充實了本地客運駕駛員隊伍。但因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相關數據全國聯網尚未實現,在浙江省運政系統裡,這批新加入駕駛員的從業信息有的查詢不到,有的十分簡單。這對於浙江省運輸管理部門來說,對這批駕駛員的監管和服務都是個難題。
今後:隨著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各地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更加完善,無論流動到哪裡從業,當地運管部門都能方便地查詢從業人員信息,誠信考核、運政服務等也更加方便。
解讀:《通知》要求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落實《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工作的通知》,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信息錄入本級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並上傳至部級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掃除從業人員信息「死角」、打破信息「孤島」。
在從業人員管理信息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加快推動實現運政信息跨區域、跨部門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有助於更好服務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提升道路運輸行業的服務、監管和決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