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劇《情意緣》進京首演成功

2020-12-12 中安在線網站

  8月5日晚,北京長安大劇院內,新編古裝廬劇《情意緣》精彩上演,其精美場景和優美唱腔引得觀眾讚賞不絕。更令人自豪的是,《情意緣》在北京首演成功,不僅讓外界看到安徽民營院團的實力,更讓廬劇走上了一個更高水平的舞臺。

  知恩圖報,用大愛書寫情義

  新編古裝廬劇《情意緣》講述了一個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故事。

  故事由富家千金劉文英與窮書生馬良棋私奔而起。兩人的後代馬小寶年幼失去雙親,幸得富家子女萬小春、萬金鳳兄妹帶回家中作為伴讀,與萬家小姐青梅竹馬,更與萬小春結為兄弟。

  十年寒窗適逢秋闈,馬小寶陪同萬家公子進京趕考。萬小春染疾客棧病臥在床無法應試。為報萬家收留養育之恩,萬小寶情急之下頂替赴考,誰料竟蟾宮折桂得頭名狀元。

  報喜之日,朝廷主考李大人登門拜訪,言談中,馬小寶冒名應試東窗事發。生死關頭,馬小寶只能如實相告冒名頂替之緣由。李大人對馬小寶知恩圖報仁義之舉大為讚賞敬佩,並將女兒許配萬小春。同時,奏明聖上欽定馬小寶萬小春同為今科狀元,並御賜牌匾「情意緣合」昭告天下。

  天有不測風雲,因家中惡奴洩憤縱火,萬家瓦片無存,萬小春父母葬身火海,萬金鳳死裡逃生,與老管家千裡上京尋兄。最終,苦盡甘來花好月圓。

  現場座無虛席,觀眾為之著迷

  「這是我第一次看廬劇表演,沒想到這麼好聽,尤其是故事情節令人著迷。」方曉翔是一名出生於1989年的安慶姑娘,很喜歡黃梅戲,幾年前來到北京打拼,對《情意緣》讚不絕口。

  當晚的北京長安大戲院內座無虛席,從19:30演出正式開始,到21:40落幕,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隨著劇情的推進,精彩處掌聲陣陣。演員謝幕時,觀眾都還坐在座位上鼓掌,久久不願離開。

  對於這一幕幕,劇本投資人、劇本創作人、民營劇團雨中語廬劇團團長宣祥友激動不已,他說:「我們就是希望用古典劇來演繹現代社會的正能量!」

  據悉,該劇本於2015年著手創作,創作時間長達八個月。2016年8月在安徽大劇院首演,之後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該劇進行了打磨和調整。在北京的首演,是這部戲的第二場正式演出。

  正如宣祥友所言,作為一部大型原創作品,《情意緣》繼承了廬劇以故事動人、以情感人的傳統。劇中登場的人物,無不展露了人性的閃光點。無論是知恩圖報的馬小寶,還是真誠待人的萬家兄妹,以及通情達理、一身正氣的李大人,皆顯示了做人處事的至真至誠。這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的弘揚,又是對廬劇紮根民間文化、講述民間故事的傳承。

  廬劇進京,走上高水平舞臺

  《情意緣》北京首演成功,不僅讓外界看到安徽民營院團的實力,更讓廬劇走上了一個高水平的舞臺。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曲劇種,因其盛行的皖中地區古屬廬州(今合肥市),1955年正式定名廬劇。廬劇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把安徽民間的廬劇帶到了首都,讓北京的觀眾現場感受到什麼是廬劇。」宣祥友表示,他還將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應、專家老師的點評,對這部劇進一步打磨,讓廬劇更加適合現代觀眾的口味和時代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赴京首演的《情意緣》,與此前的版本相比已經有所調整。其中,在唱腔上,運用了新的音樂構想,採用廬劇「西路風格」,曲調帶有大別山民歌的韻味,在保有廬劇風味的情況下,讓平時不聽廬劇的人也能接受。

相關焦點

  • 合肥網第e時間:新編大型古裝廬劇《情意緣》8月18日公演 市民憑...
    合肥網第e時間:新編大型古裝廬劇《情意緣》8月18日公演 市民憑身份證可到安徽大劇院售票窗口免費領票 資訊標籤: 合肥網第e時間
  • 國家級非遺廬劇進京送鄉音
    廬劇《清風亭》在長安大戲院上演。新京報訊 1月12日,國家級非遺廬劇改編劇目《清風亭》在長安大戲院演出。這是蕪湖市鳩江區區委宣傳部在新年到來之際組織的一次送鄉音進京活動,以慰問在京工作的同鄉,讓在外的老鄉感受到家的溫暖。廬劇,原名倒七戲,流行於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廬劇曲調清新樸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屬安徽省內著名地方劇種之一。2006年5月20日,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從「倒七戲」到廬劇 走過67年的廬韻芬芳
    2018廬劇金曲音樂會8月30日晚,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2019年度劇本扶持工程的廬劇《等不到今生等來世》將在安徽大劇院首演。廬劇進京20世紀50年代開始,廬劇傳遍江淮大地,家喻戶曉,甚至唱到了北京,唱到了中南海。這應該是廬劇發展進程中的裡程碑事件。作為親歷者之一,丁玉蘭記憶猶新,1957年4月4日傍晚,火車緩緩駛入北京前門車站,當時的戲劇協會負責人田漢親自迎接。演員們還見到了張治中、李克農、衛立煌等安徽籍名人。
  • 廬劇《馬郢計劃》入選安徽省脫貧攻堅題材優秀劇目
    此次展演將集中展示全省脫貧攻堅題材藝術創作的優秀成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其中,由長豐縣廬劇團原創的大型廬劇現代戲《馬郢計劃》(原名《連心橋》)成功入選,也是此次展演劇目中合肥市唯一入選劇目。演出當晚,座無虛席,吸引了安徽省內外眾多業內專家和廬劇愛好者前來觀看,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 非遺傳承人談廬劇傳承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8月30日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扶持,合肥市委宣傳部立項投資,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廬劇大型原創劇目《等不到今生等來世》在安徽大劇院首演。合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供圖中新網合肥8月31日電(記者 張強)8月30日晚,安徽大劇院熱鬧非凡,廬劇大型原創劇目《等不到今生等來世》在此首演。對於「廬劇人」來說,這是件喜事、大事。
  • 廬劇「春秋」
    廬劇「春秋」 作者/王從啟【微博】 編輯/王崴【微博】 每天下午1點20分開始,隨著陣陣鑼鼓,合肥南七街道丁崗社居委的很多居民,紛紛端著茶杯、拎著板凳,從社區各個方向聚集到丁怡花園附近的小廣場上看廬劇。
  • 廬劇《三孝口》 赴滬惠民演出
    合肥日報訊  日前,我市原創古裝廬劇《三孝口》走進上海市松江區連演5場。本次演出是合肥民營院團參與上海市「百姓戲臺」配送活動競標成功的結果,也是合肥廬劇首次參與上海的文化惠民演出,贏得當地觀眾廣泛讚譽。
  • 廬劇大師進學校「傳戲」 86歲丁玉蘭曾走進中南海為毛主席演出
    60年前的5月初,風華正茂的丁玉蘭走進了中南海懷仁堂,把廬劇帶到了毛主席、周總理面前;60年後的5月初,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丁玉蘭,站在了合肥一所學校的禮堂裡,向孩子們講述自己的廬劇生涯,親手為孩子們化妝、穿戲服,傳承廬劇藝術的薪火。在合肥市戲曲進校園遍地開花的今朝,丁玉蘭連聲向記者感嘆說:「圓了我多年來的夢想!」
  • 廬劇不創新不行 但「心臟」不能改
    說起藝術生命,一件事做40年已難能可貴,而對於廬劇,丁玉蘭已經堅持了80年,而且還在繼續……初春的午後,在六安路與安慶路交口的小巷子裡,穿過一道門,轉一個彎,就看到戴著茶色眼鏡的丁老已在門口等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味道。在這裡,我們帶你走近「廬劇皇后」丁玉蘭的世界。8歲結緣廬劇加入丁家班說起廬劇,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丁玉蘭。
  • 廬劇《三孝口》赴滬惠民演出
    日前,我市原創古裝廬劇《三孝口》走進上海市松江區連演5場。本次演出是合肥民營院團參與上海市「百姓戲臺」配送活動競標成功的結果,也是合肥廬劇首次參與上海的文化惠民演出,贏得當地觀眾廣泛讚譽。廬劇《三孝口》由民營院團合肥雨中語廬劇團出品、演出,講述的是一位繼母和三個孩子之間,由誤會不滿到和諧相處,最後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該劇唱法上融入了民歌腔調,加上舞臺上的字幕,因此好看易懂。
  • 安徽「廬劇之鄉」三河古鎮發展旅遊巧打廬劇牌(圖)
    張強 攝  中新網合肥3月29日電   走進「廬劇之鄉」——安徽省肥西縣三河古鎮,街道的入口懸掛著爭創5A級景區的橫幅。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三河鎮創建5A級景區的關鍵之年,屆時,將有更多的廬劇文化旅遊項目投入建設,這給廬劇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 合肥民間廬劇「叩開」上海文化市場大門
    11月25—27日,由民營院團、合肥雨中語廬劇團出品的古裝廬劇《三孝口》在上海市松江區接連演出5場,現場觀眾叫好聲一片,當地相關部門在演出巡查中更是不吝讚美之詞。作為千年古城合肥的唯一本土劇種,廬劇如何走出去贏得更多的觀眾,打開更為廣闊的天地?合肥廬劇人一直在探索突破口,以期「叩開」那扇期盼之中的大門。
  • 「戲曲」傳統戲劇——廬劇
    廬劇是在皖西大別山一帶的山歌、合肥門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鑼鼓書、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因其創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最後定名為廬劇。廬劇的傳統劇目分本戲、折戲和花腔小戲幾種,本戲以愛情、公案等為主要內容,折戲是從本戲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戲以小喜劇和鬧劇為主。
  • 首部廬劇電影《啊!媽媽》亮相北京電影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首部廬劇電影《啊!媽媽》近日受邀參加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戲曲電影展映、第五屆戲曲電影線上論壇暨展映等活動,受到廣大廬劇戲迷和影迷的關注。2015年以來,合肥演藝股份有限公司陸續創作了以大別山革命老區為背景的「大別山紅軍三部曲」:舞劇《立夏》,廬劇《等不到今生等來世》,廬劇電影《啊!媽媽》,謳歌大別山革命老區兒女為紅軍做出犧牲和奉獻,感召新時代兒女為創造美好未來而努力拼搏。廬劇電影《啊!媽媽》講述的是1934年秋的大別山根據地,賀家村年輕姑娘賀冬蘭為掩護紅軍安全撤離,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養育紅軍遺孤的重任。
  • 廬劇《休丁香》引發著作權案昨再次開庭審理
    昨天上午,廣為群眾熟知的傳統廬劇戲目《休丁香》引發的著作權糾紛案在合肥市中級法院再次開庭審理。今年77歲高齡的原告陳仲,以安徽音像出版社、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安徽黃梅戲劇院、安徽省徽劇院、黃瓊以及廬劇演員丁玉蘭等侵犯其著作權,要求6被告共同賠償損失30萬元。
  • 「文藝星天地」廬劇小生 以腔傳情
    導言說起廬劇,相信咱們合肥的觀眾朋友們並不陌生,它是安徽省地方傳統戲劇,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演員無疑是戲劇中最重要的生命之一,傳統的廬劇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正是因為在這過程中不斷湧入了很多新的血液、新的力量。
  • 每一個老合肥都知道,廬劇就是家
    把傳統文化的範圍縮小到合肥,不難想到廬劇。大多數人對於廬劇的印象,還停留在鄉村空地上那個臨時搭建的簡易戲臺子上,輕易就能看到演員們描眼線撲白粉。或者是家裡一臺可攜式收音機,咿咿呀呀整天放的只有戲劇。你喜歡聽廬劇嗎?10個人裡面能有1個說「喜歡」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合肥人對於合肥傳統文化的關注都微乎其微,更別提去傳承。
  • 廬劇現代戲《馬郢計劃》入選安徽省脫貧攻堅題材優秀劇目展演
    11月21日晚,由長豐縣廬劇團原創的大型廬劇現代戲《馬郢計劃》(原名《連心橋》)成功入選,也是此次展演劇目中合肥市唯一入選劇目。主創團隊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何小劍擔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唐大康執導,著名廬劇作曲家楊世鼎作曲,著名廬劇表演藝術家武克英任唱腔指導。
  • 戲曲|現代廬劇小戲《拆灶臺》
    廬劇是咱們合肥本土戲曲,也是安徽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今天,一起來欣賞現代廬劇小戲《拆灶臺》現代廬劇小戲《拆灶臺》藝術指導:汪凌編劇:程受成
  • 《莊子的N世代》首演圓滿成功
    廣東現代舞團2019年度的全新製作《莊子的N世代》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隆重拉開了第十六屆廣東現代舞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