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於十八世紀初創作的奇幻小說,講述了船長格列佛數次出海途中,遭遇海難的神奇經歷。
期間,格列佛遊歷了小人國、巨人國、漂浮島、巫人島、馬人國等地。故事充斥著大量天馬行空的想像。此書面試後活到眾多讀者的追捧,三百年來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出版到了上百個國家。
但是你知道嗎,在中國清朝中期,也有一位中國文人,創作了有著」中國《格列佛遊記》之稱的長篇小說《鏡花緣》!
《鏡花緣》的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是唐敖等人乘船出海,途中遇到的光怪陸離的故事。中途經過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犬封國,彩雲國等地。想像大膽奇特,被稱作《山海經》後第一奇書。
女兒國中,女子作為社會的主流,參朝議政,在外打拼,男子反而要穿著荊釵布裙紡織持家;君子國人人向善,生活和諧安樂,是李汝珍追求的精神家園在書中的體現。
最有意思的是無腸國,這裡的國民只有一根腸子,吃下去的食物不一會兒就拉出來了。因為在肚子裡帶的時間短,食物還沒有消化,沒有異味,大戶就會將這些「未消化的食物」再交給奴婢食用。
還有彩雲國,在這個國家中,人人都是乘雲出行。品行高潔的人,腳下的雲彩潔白無比;品行低劣的人,腳下的雲彩就是漆黑如墨。所以才彩雲國都城,經常會見到有的高官出行,用綢緞捂住腳下的雲彩,不讓別人看見雲朵的顏色。
《鏡花緣》後半部分講述的是武則天開科舉選拔才女入朝為官,百花仙子轉世為唐敖的女兒,其餘花仙也紛紛轉世為才女,參與唐朝帝國政治的的故事。
李汝珍的《鏡花緣》具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語言風趣幽默,故事更是扣人心弦。和《格列佛遊記》一樣,主人公都是出海遊歷,遇到諸多奇異的國家。
兩部作品的風格都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卻充斥著濃厚的現實主義風格,都在書中表達了作者對於現實的種種看法。兩人的作品和成書時間如此相近,創作的時代背景卻玩完全不同。
《格列佛遊記》創作時期,正是歐洲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如火如荼,貴族出海冒險尋找財富,普通群眾卻沒有財力出海。《格列佛遊記》的出版,滿足了下層民眾對於海外世界的想像,上層人士也對這部書讚不絕口。
而《鏡花緣》成書時代的中國,正處於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皇權高度集中,而清王朝又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的束縛。《鏡花緣》中光怪陸離的海外世界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更是對思想束縛的封建社會發出了悲憤的怒吼。
《鏡花緣》中,有大量情節為封建時期的女性感到不公,如女兒國。憑什麼男性可以科舉參政,處理外事,而女性卻只能在家相夫教子,遵守三從四德?所以女兒國將男女的作為反過來,讓男子操持家事,女子掌握權力。
後半部分,仙女轉世參議國事,並且個個有所作為,也告訴了人們:女性也有豐富的政治才能,並不弱於男兒。
《鏡花緣》曾與《紅樓夢》、《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被選入中國古典八大名著之中,後經多次刪減,八大名著演變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李汝珍的《鏡花緣》遺憾落榜。
隨時時代的變遷,不少人認為,原有的四大名著不大合理,建議刪去其中一部,將《鏡花緣》重新列於四大名著之中,呼聲最高的就是刪去《水滸傳》,認為《水滸傳》宣揚的是造反思想,且其中如生吃人肉等諸多情節太過於引人不適。
如果是你,你支持《鏡花緣》取代《水滸傳》嗎?